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挥舞着红绸包裹的木棒,欢快地敲打着节奏,嘴里吆喝着吉祥话。
多谢各位爷赏脸,手头宽裕的捧个钱场,不方便的帮个人场。”
现场气氛很快就被带动得热闹非凡。
何雨柱远远望着这幅光景,眼中闪过几分动容。
这样的场景,从前只能在影视剧里看到,如今亲身经历,倒真让他感受到了这个热血年代的独特魅力。
排队出城的队伍渐渐缩短。
轮到他时,何雨柱从容地掏出怀里的通行证。
何雨柱,鸿宾楼的师傅......
守城士兵扫了眼证件,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眼前这个年轻人。
虽说每日往来城门的各色人等数不胜数,但何雨柱的年纪与职业倒是颇为特别。
何雨柱不慌不忙,冲士兵友善地点点头。
核对无误后,士兵利落地放行。
出了城门,外面的景象逐渐映入眼帘。
近处的道路尚算平整,但放眼望去,远处已现出乡间的土路模样。
这也难怪,毕竟国家刚刚新生,百废待兴。
即便是昔日的皇城,其基础设施在当下来看,恐怕还不如后世一个小县城,惟有那些古老建筑还保留着几分往日的气派。
城外的景象自然远不如后世繁华,但何雨柱并不在意。
他深知这片土地终将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
取出师傅给的第二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城外敌特据点的位置。
杨佩元特意嘱咐过,近期不要接近这些地方,以免遭遇不测。
虽然不能探索据点,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到乡下采集山货。
无论是向老乡收购,还是亲自进山打猎,总能有所收获。
虽然没有 经验,但凭着过人身手,应该不成问题。
这个年代的山林尚未遭到大规模破坏,野味资源相当丰富。
往东边走。”
确定了方位后,何雨柱婉拒了人力车夫的招揽。
城外道路颠簸难行,倒不如施展轻功赶路,正好可以借此练习。
......
许伍德在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前驻足。
在这高楼稀少的年代,这样的建筑已属气派。
楼房外墙光洁整齐,与贫民区的破旧房屋形成鲜明对比。
许伍德正与一位戴眼镜、穿黑大褂的中年男子相对而立。
那人手上戴着戒指,脸庞圆润,看上去家境不错。
此人正是许伍德为儿子找的放映师傅——四九城有名的放映师高大平。
老许,今天特意让大茂跟着来,不就是想让我带带他嘛。
这孩子挺机灵,是块放电影的料。”高大平笑着说道。
两人显然是老熟人了,寒暄几句后,许伍德拉着高大平走到一旁。
老高,这是耽误你时间的补偿,务必收下。”
许伍德从怀中掏出一叠包好的钞票,悄悄塞进高大平的口袋。
那厚度估计有七八十万,在当时可是普通家庭难以想象的大数目。
学艺拜师讲究规矩,这钱不得不给。
虽然两人有交情,但如今这年代找工作不像后来那样容易。
要么靠分配,要么拜师学艺,再就是继承家业。
要是等分配,谁知道会分到什么工作?哪有放电影这么体面?
高大平看着不起眼,但在四九城放映圈里很有名气。
能靠放映机吃饭的人,肯定不简单。
许伍德这笔钱,买的就是个入行的机会。
高大平愿意带许大茂下乡放电影,说明打算收这个徒弟了。
果不其然,高大平摸了摸口袋,笑着说:老许说哪儿的话,就冲咱俩这交情。
大茂好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
许大茂完全没注意这些,满心期待第一次下乡放电影。
大茂,上楼把设备拿来,还记得怎么操作吧?
记得记得,师傅放心!许大茂兴冲冲地跑上楼去取设备。
高大平住在二楼,这时他的目光忽然被远处什么吸引了......
汽车引擎的轰鸣逐渐清晰。
一辆小型皮卡缓缓停在高大平身旁。
高师傅。”司机摇下车窗,朝高大平点头示意。
下乡放电影的装备照例要用车辆运输。
许大茂正忙着将器材搬下来,许伍德见状满意地点点头。
高兄,我先告辞了。”他这趟主要就是来送钱表明态度。
高大平会意地颔首,随即指挥许大茂把设备装上皮卡。
短短几分钟搬运就让许大茂气喘如牛,体质确实够差。
这时他突然注意到皮卡后厢停着一辆自行车,顿时眼睛发亮。
这年头的自行车堪比后世的跑车,绝对的稀罕物件。
师傅,这车......许大茂忍不住问道。
乡道不好走,汽车进不去。”高大平随口解释。
许大茂听得两眼放光,今天可算开了眼界。
汽车、自行车,还能下乡放电影,这日子太滋润了。
想到院里那些土包子见到这些时的反应,他不由得暗自得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乡间小路上,何雨柱的身影快速穿行。
四周人影渐稀,他便不再保留实力,保持着电动车般的速度飞驰。
既省力又持久,这种赶路速度对他来说毫无负担。
当大片农田映入眼帘时,他渐渐放慢脚步。
看样子快到村庄了。
出城后他一路向东,已行进半个多小时,估计再有一半路程就能抵达目标地点。
这些农田预示着前方必有村落,在工分制尚未推行的年头,农户们全指望着自家田地过活。
这时代的农活之繁重,城里人难以想象。
若穿越成农户,光是日常劳作就够呛。
毕竟收成直接关乎全家温饱,半点偷不得懒。
何雨柱决定先在附近查探一番。
何雨柱放慢脚步,目光扫过田间的景象。
田野空旷,远处零星散落着几个弯腰劳作的农人。
这片土地上,活计永远做不完,农人们从早忙到晚,日复一日。
靠天吃饭的年代,谁家不是把力气全耗在地里?
走近后,那些身影逐渐清晰——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被太阳晒得褪了色。
见着生人,村民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张望。
“小鬼,打哪儿来的?”
一个精瘦老头直起腰,皱纹里夹着警惕。
这年头,生面孔进村可稀罕,何况是个穿着体面的半大孩子。
搁前朝那会儿,没路引的外乡人早被绑去县衙了。
何雨柱咧嘴一笑:“老乡,我跑村收山货的。”
这说辞让老汉松了松眉头。
那些蹬自行车、驮麻袋的贩子他常见,可眼前这毛头小子……
“胎毛没褪就学人做生意?”
老汉咂巴着旱烟杆,眼里的怀疑明晃晃的。
“国营饭店帮厨,出来踅摸野味。”
何雨柱拍拍衣襟上并不存在的灰,“您老指个道?”
“嗬!公家食堂的?”
老汉顿时来了精神。
在这饿狼似的年景,掂勺的师傅可比公社干部还金贵。
他眯眼打量着少年:补丁都没有的蓝布褂子,脚上蹬着胶底鞋——是城里人的派头。
“要啥野味?野兔獾子早让人打绝了。”
老汉踹了踹田垄边的土疙瘩,“家里倒有几只下蛋母鸡……”
这话说得含糊。
鸡蛋是庄户人的银钱匣子,往常都由村里统一拿去城里卖,比贩子收的价高三分。
眼下新下的蛋还捂在草窝里,偏偏前几日刚有贩子来搜刮过一轮。
……
秋风掠过光秃秃的田埂。
老汉盘算着:公鸡倒是能宰,可这小祖宗来得真不是时候。
何雨柱又不是傻子,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纯粹是糟蹋好东西。
要是被村里人知道,他们一家子非得被戳脊梁骨不可。
何雨柱听完老农的话,接着说:山里的野味就成,野鸡、兔子之类的都行,碰上大件儿的我们也要。”他随口报了几样。
说实话,这年头山里跑的野物,他还真认不全。
也就从《药理真解》和《药膳大全》里见过些皮毛。
野鸡算是乡间最常见的野味了,肉柴不说,下蛋还不如家养的母鸡勤快。
不过对这年头的人来说,能沾荤腥就不错了,谁还挑三拣四。
老农提着锄头愣了一下:娃娃,你早来几天就好了......说着把游商扫货的事告诉了何雨柱。
村里平时哪有多少野味,除了专业猎户,寻常人家上哪儿弄这些?顶多是孩子们拿弹弓打两只麻雀解解馋。
如今政策好了,猎户越来越少见,一个村都未必能找出一个来。
何雨柱听了倒也不急。
游商走街串巷不稀奇,他本就没指望一次就能收到货。
实在不行亲自上山转转,凭他的本事还怕逮不着野味?
那行,给您添麻烦了。”何雨柱正要离开,老农突然喊住他:娃娃,你们饭店收鸡蛋不?
庄稼人实在但不傻。
听说何雨柱是城里饭店的,老农心里拨起了算盘。
要是把东西卖给他,能多挣几个钱呢?
何雨柱会意,爽快道:收!小个的八十,大个的一百六。”送上门的买卖哪有推出去的道理?再说现在粮食金贵,他有系统空间不怕囤货。
这个价码给得实惠——城里零卖小鸡蛋一百二,大个的两百四。
鸿宾楼进货价才七十和一百四,他给的价比饭店采购价还高些,可比市面上划算多了。
老农听完报价,浑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80块钱一个?小同志,你可别唬我!”
老农的声音有些发颤,显然是被这个价格惊到了。
这个价钱比他预想的要高得多!小的80,大的160,之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那些走街串巷的贩子来村里收鸡蛋,小的只给60,大的120,有时候看村民存多了,甚至压到50块钱一个!
多谢各位爷赏脸,手头宽裕的捧个钱场,不方便的帮个人场。”
现场气氛很快就被带动得热闹非凡。
何雨柱远远望着这幅光景,眼中闪过几分动容。
这样的场景,从前只能在影视剧里看到,如今亲身经历,倒真让他感受到了这个热血年代的独特魅力。
排队出城的队伍渐渐缩短。
轮到他时,何雨柱从容地掏出怀里的通行证。
何雨柱,鸿宾楼的师傅......
守城士兵扫了眼证件,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眼前这个年轻人。
虽说每日往来城门的各色人等数不胜数,但何雨柱的年纪与职业倒是颇为特别。
何雨柱不慌不忙,冲士兵友善地点点头。
核对无误后,士兵利落地放行。
出了城门,外面的景象逐渐映入眼帘。
近处的道路尚算平整,但放眼望去,远处已现出乡间的土路模样。
这也难怪,毕竟国家刚刚新生,百废待兴。
即便是昔日的皇城,其基础设施在当下来看,恐怕还不如后世一个小县城,惟有那些古老建筑还保留着几分往日的气派。
城外的景象自然远不如后世繁华,但何雨柱并不在意。
他深知这片土地终将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
取出师傅给的第二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城外敌特据点的位置。
杨佩元特意嘱咐过,近期不要接近这些地方,以免遭遇不测。
虽然不能探索据点,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到乡下采集山货。
无论是向老乡收购,还是亲自进山打猎,总能有所收获。
虽然没有 经验,但凭着过人身手,应该不成问题。
这个年代的山林尚未遭到大规模破坏,野味资源相当丰富。
往东边走。”
确定了方位后,何雨柱婉拒了人力车夫的招揽。
城外道路颠簸难行,倒不如施展轻功赶路,正好可以借此练习。
......
许伍德在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前驻足。
在这高楼稀少的年代,这样的建筑已属气派。
楼房外墙光洁整齐,与贫民区的破旧房屋形成鲜明对比。
许伍德正与一位戴眼镜、穿黑大褂的中年男子相对而立。
那人手上戴着戒指,脸庞圆润,看上去家境不错。
此人正是许伍德为儿子找的放映师傅——四九城有名的放映师高大平。
老许,今天特意让大茂跟着来,不就是想让我带带他嘛。
这孩子挺机灵,是块放电影的料。”高大平笑着说道。
两人显然是老熟人了,寒暄几句后,许伍德拉着高大平走到一旁。
老高,这是耽误你时间的补偿,务必收下。”
许伍德从怀中掏出一叠包好的钞票,悄悄塞进高大平的口袋。
那厚度估计有七八十万,在当时可是普通家庭难以想象的大数目。
学艺拜师讲究规矩,这钱不得不给。
虽然两人有交情,但如今这年代找工作不像后来那样容易。
要么靠分配,要么拜师学艺,再就是继承家业。
要是等分配,谁知道会分到什么工作?哪有放电影这么体面?
高大平看着不起眼,但在四九城放映圈里很有名气。
能靠放映机吃饭的人,肯定不简单。
许伍德这笔钱,买的就是个入行的机会。
高大平愿意带许大茂下乡放电影,说明打算收这个徒弟了。
果不其然,高大平摸了摸口袋,笑着说:老许说哪儿的话,就冲咱俩这交情。
大茂好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
许大茂完全没注意这些,满心期待第一次下乡放电影。
大茂,上楼把设备拿来,还记得怎么操作吧?
记得记得,师傅放心!许大茂兴冲冲地跑上楼去取设备。
高大平住在二楼,这时他的目光忽然被远处什么吸引了......
汽车引擎的轰鸣逐渐清晰。
一辆小型皮卡缓缓停在高大平身旁。
高师傅。”司机摇下车窗,朝高大平点头示意。
下乡放电影的装备照例要用车辆运输。
许大茂正忙着将器材搬下来,许伍德见状满意地点点头。
高兄,我先告辞了。”他这趟主要就是来送钱表明态度。
高大平会意地颔首,随即指挥许大茂把设备装上皮卡。
短短几分钟搬运就让许大茂气喘如牛,体质确实够差。
这时他突然注意到皮卡后厢停着一辆自行车,顿时眼睛发亮。
这年头的自行车堪比后世的跑车,绝对的稀罕物件。
师傅,这车......许大茂忍不住问道。
乡道不好走,汽车进不去。”高大平随口解释。
许大茂听得两眼放光,今天可算开了眼界。
汽车、自行车,还能下乡放电影,这日子太滋润了。
想到院里那些土包子见到这些时的反应,他不由得暗自得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乡间小路上,何雨柱的身影快速穿行。
四周人影渐稀,他便不再保留实力,保持着电动车般的速度飞驰。
既省力又持久,这种赶路速度对他来说毫无负担。
当大片农田映入眼帘时,他渐渐放慢脚步。
看样子快到村庄了。
出城后他一路向东,已行进半个多小时,估计再有一半路程就能抵达目标地点。
这些农田预示着前方必有村落,在工分制尚未推行的年头,农户们全指望着自家田地过活。
这时代的农活之繁重,城里人难以想象。
若穿越成农户,光是日常劳作就够呛。
毕竟收成直接关乎全家温饱,半点偷不得懒。
何雨柱决定先在附近查探一番。
何雨柱放慢脚步,目光扫过田间的景象。
田野空旷,远处零星散落着几个弯腰劳作的农人。
这片土地上,活计永远做不完,农人们从早忙到晚,日复一日。
靠天吃饭的年代,谁家不是把力气全耗在地里?
走近后,那些身影逐渐清晰——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被太阳晒得褪了色。
见着生人,村民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张望。
“小鬼,打哪儿来的?”
一个精瘦老头直起腰,皱纹里夹着警惕。
这年头,生面孔进村可稀罕,何况是个穿着体面的半大孩子。
搁前朝那会儿,没路引的外乡人早被绑去县衙了。
何雨柱咧嘴一笑:“老乡,我跑村收山货的。”
这说辞让老汉松了松眉头。
那些蹬自行车、驮麻袋的贩子他常见,可眼前这毛头小子……
“胎毛没褪就学人做生意?”
老汉咂巴着旱烟杆,眼里的怀疑明晃晃的。
“国营饭店帮厨,出来踅摸野味。”
何雨柱拍拍衣襟上并不存在的灰,“您老指个道?”
“嗬!公家食堂的?”
老汉顿时来了精神。
在这饿狼似的年景,掂勺的师傅可比公社干部还金贵。
他眯眼打量着少年:补丁都没有的蓝布褂子,脚上蹬着胶底鞋——是城里人的派头。
“要啥野味?野兔獾子早让人打绝了。”
老汉踹了踹田垄边的土疙瘩,“家里倒有几只下蛋母鸡……”
这话说得含糊。
鸡蛋是庄户人的银钱匣子,往常都由村里统一拿去城里卖,比贩子收的价高三分。
眼下新下的蛋还捂在草窝里,偏偏前几日刚有贩子来搜刮过一轮。
……
秋风掠过光秃秃的田埂。
老汉盘算着:公鸡倒是能宰,可这小祖宗来得真不是时候。
何雨柱又不是傻子,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纯粹是糟蹋好东西。
要是被村里人知道,他们一家子非得被戳脊梁骨不可。
何雨柱听完老农的话,接着说:山里的野味就成,野鸡、兔子之类的都行,碰上大件儿的我们也要。”他随口报了几样。
说实话,这年头山里跑的野物,他还真认不全。
也就从《药理真解》和《药膳大全》里见过些皮毛。
野鸡算是乡间最常见的野味了,肉柴不说,下蛋还不如家养的母鸡勤快。
不过对这年头的人来说,能沾荤腥就不错了,谁还挑三拣四。
老农提着锄头愣了一下:娃娃,你早来几天就好了......说着把游商扫货的事告诉了何雨柱。
村里平时哪有多少野味,除了专业猎户,寻常人家上哪儿弄这些?顶多是孩子们拿弹弓打两只麻雀解解馋。
如今政策好了,猎户越来越少见,一个村都未必能找出一个来。
何雨柱听了倒也不急。
游商走街串巷不稀奇,他本就没指望一次就能收到货。
实在不行亲自上山转转,凭他的本事还怕逮不着野味?
那行,给您添麻烦了。”何雨柱正要离开,老农突然喊住他:娃娃,你们饭店收鸡蛋不?
庄稼人实在但不傻。
听说何雨柱是城里饭店的,老农心里拨起了算盘。
要是把东西卖给他,能多挣几个钱呢?
何雨柱会意,爽快道:收!小个的八十,大个的一百六。”送上门的买卖哪有推出去的道理?再说现在粮食金贵,他有系统空间不怕囤货。
这个价码给得实惠——城里零卖小鸡蛋一百二,大个的两百四。
鸿宾楼进货价才七十和一百四,他给的价比饭店采购价还高些,可比市面上划算多了。
老农听完报价,浑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80块钱一个?小同志,你可别唬我!”
老农的声音有些发颤,显然是被这个价格惊到了。
这个价钱比他预想的要高得多!小的80,大的160,之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那些走街串巷的贩子来村里收鸡蛋,小的只给60,大的120,有时候看村民存多了,甚至压到50块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