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

  若能突破四级,就有把握调配强化武者体魄的药膳,不仅助师傅重拾宗师实力,对自身习武也大有裨益。

  来药馆帮忙,或许能加速药理研习。

  想到这些,他才主动提议。

  谢颖琪闻言却愣住了。

  她怔怔望着何雨柱,心里泛起异样的涟漪。

  周末来帮忙?自己随口抱怨,这人怎么就当真了?该不会...柱子对她有什么想法吧?

  比柱子年长一岁的谢颖琪已在卫生所工作,平时没少听同事开玩笑。

  女生本就早熟,虽仍是姑娘家,可那些男女之事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柱子这番话,顿时让她心猿意马起来。

  他...该不是喜欢我吧?

  何雨柱哪会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在谢颖琪心里已经上演了一整出情感大戏。

  见她半晌不语,还以为有所不便,忙道:要是为难就算了。”

  他本就是随口一提,并非非来不可。

  正纠结的谢颖琪猛然回神。

  看着何雨柱清澈的目光和坦然的神色,这才恍然大悟——敢情是自己想岔了!人家纯粹就是想来帮个忙?

  霎时间,她脸颊烧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

  这下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谢颖琪耳根发烫,想起方才那些荒唐念头,竟不敢直视何雨柱的眼睛。

  我先走了,代我向谢大哥问好。”

  何雨柱浑然未觉她的异样,临走时随口补了一句。

  谢颖琪闻言慌忙抬头,望着他的背影脱口而出:周末这里就我一人忙活,你要是有空......随时可以来。”

  见对方改口,何雨柱爽快应允:成,得空我就直接过来。”转身时总觉得今天的谢颖琪似乎有些反常。

  待那身影消失在药馆门口,谢颖琪抚着胸口长舒一口气。

  她攥紧拳头暗自懊恼:都怪卫生所那群丫头整天胡说八道,害得自己这般失态。

  明日定要找她们算账。

  ......

  八宝坑胡同78号院。

  何雨柱轻叩门环,院内很快响起脚步声。

  门开处,身着湖蓝色呢绒外套的肖秋娣款款而立。

  初春微寒中,衣料考究的剪裁衬得这位师娘愈发娴雅。

  师娘。”

  何雨柱笑着行礼。

  他早知师娘出身米商之家,自幼饱读诗书,这一身书卷气是浸润到骨子里的。

  柱子来了。”肖秋娣慈爱地拉过他的手,本欲替他暖手,却触到一团火炭似的温热,不禁讶然:师娘还怕你冻着,倒比待在屋里的我还暖和。”

  这自然是习武之人的气血之功。

  何雨柱心头一热,轻声劝道:练拳强身的缘故。

  外头风大,师娘快进屋吧。”

  刚合上院门,厨房便传来李保国的喊声:是柱子到了?

  何雨柱打了个招呼便钻进厨房,李保国正忙着炖鸡。

  锅里飘出的香气勾得何雨柱直咽口水:师父您这手艺绝了。”

  看着灶台前忙碌的身影,何雨柱暗自琢磨。

  虽说有系统傍身进步神速,可要和师父这样的顶尖好手比,自己还得再加把劲。

  这话要让别的厨子听见,非得气炸不可——才入行个把月就能在鸿宾楼掌勺,还不知足?

  你现在的手艺也不差。”李保国头也不抬地说。

  自从上次见识过徒弟的突飞猛进,他就琢磨着该让柱子出师了。

  要说经验自己确实更丰富,但技术层面已经教无可教。

  能否登上国宴那个舞台,全看个人造化了。

  这行当到了顶尖水平,光靠死练可不够。

  厨师协会那边打过招呼了,等安排好就带你去考高级证。”

  师徒俩正说着,院里传来肖秋珍的喊声:柱子快来陪雨水说说话,老跟那老头子杵厨房干啥?

  李保国佯装无奈:快去吧,不然你师娘又要数落我。”

  刚到院子,穿着新衣裳的何雨水就像小炮弹似的冲过来。

  何雨柱稳稳接住妹妹,发现她个头蹿了一截,脸蛋也红润了不少。

  李叔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雨水笑嘻嘻地说。

  何雨水本就乖巧可人,在李保国家备受宠爱,两口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先紧着她。

  如今的日子,比起从前跟着哥哥时还要舒坦几分——毕竟何雨柱平时可不会总记得给她带零嘴儿。

  见妹妹圆润的小脸,何雨柱忍不住伸手捏了捏。

  肖秋珍在一旁瞧着,眼角眉梢尽是笑意。

  自打李保国收了这徒弟,又接过雨水来养,原本冷清的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老两口待雨水如亲生,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晌午时分,厨房飘来阵阵香气。

  李保国做了炖公鸡、麻婆豆腐,听说柱子要来又添了两道菜。

  看着满桌白米饭配荤腥的饭菜,何雨柱暗暗感叹:难怪妹妹气色这么好,寻常人家孩子见了这伙食怕是要馋哭。

  他知道师傅师娘本不必如此破费,定是心疼长身体的妹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份情谊,他都记在心底。

  席间说起城外匪患,何雨柱特意提醒二老近期少出城。

  肖秋珍闻言与李保国交换个眼神,神色略显凝重。

  何雨柱察觉异样,待妹妹午睡后便径直问道:师傅师娘,可是与 有什么牵扯?

  李保国沉默片刻,终是叹道:这事原也不该瞒你......

  肖秋珍轻轻叹了口气:柱子,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父母在东直门经营着一家粮油铺。”

  何雨柱默默点头。

  这些年因为保国的事,我和家里基本断了往来。

  说不挂念是假的,毕竟那是生我养我的家,除了一个哥哥,再没别的兄弟姐妹了。”肖秋珍眼中流露出一丝感伤。

  最近娘家传来消息,粮油货源出了岔子。

  虽然开了铺子,但规模不大,比不上那些大商户。

  货源一断,生意马上吃紧。

  起初靠着多年积攒的人脉还能勉强维持,谁知这波困境持续这么久,连最后的供应渠道也断了。

  要是再找不到货源,怕是连铺子都要开不下去了。

  无奈之下,父母托人找到肖秋珍求助,想看看在鸿宾楼做事的李保国有没有路子。

  虽然之前因婚事闹得很僵,但肖秋珍心里清楚,父母兄长当初的反对并不坚决,主要是七大姑八大姨在中间搅和。

  当年李保国若能当上国宴厨师还好说,偏偏竞选失利还惹了一身麻烦,这才彻底断了往来。

  如今父母主动求助,想必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李保国让妻子自己拿主意。

  人到中年,肖秋珍也看开了些,毕竟血浓于水,趁这个机会修复关系也好,权当给自己一个交代。

  ......

  李保国问遍熟人,正巧杨老板从生意伙伴那儿得知城外东边二十里有粮源,只是量少需要自提。

  这消息刚送到肖家,何雨柱一听方位就变了脸色——那不正是他出城的方向么。

  听说许大茂也是在东边的村子放电影时遇到了。

  看到柱子脸色变了,李保国和肖秋珍心里一紧,连忙问道:

  “柱子,东边到底怎么回事?”

  “师傅、师娘,我建议最好别去那个方向,咱们院里那人就是在东边碰上的。”

  听柱子这么说,李保国顿时僵住,肖秋珍更是满脸担忧。

  “这可怎么办,消息昨儿就让人传过去了……”

  肖秋珍是真的急了。

  两家虽然不怎么走动,但毕竟有血缘关系。

  本以为这次能缓和娘家的矛盾,谁想到会出这种岔子。

  李保国脸色也很沉重。

  的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在城里倒没什么感觉,可那些传闻谁没听过?尤其李保国在鸿宾楼当主厨,见识广,更清楚的可怕。

  真撞上了,后果想都不敢想。

  “我去趟岳父家吧。”

  李保国想了想说。

  这事不能不管。

  让媳妇去,亲戚难免说些难听话,不如自己出面。

  肖秋珍立刻明白他的心思:“我们一块儿去。”

  又转头对何雨柱道:“柱子,本来下午想陪你和雨水的,现在得赶紧去报信。”

  “师娘您别客气,平时您和师傅照顾我们够多了。

  的事要紧,我带雨水去图书馆逛逛就行。”

  李保国夫妇没再多说,匆匆收拾出门。

  何雨柱带着雨水跟到院外,特意叫了两辆三轮车。”师傅师娘,晚上我再送雨水回来。”

  目送他们离开后,兄妹俩乘车去了西城图书馆。

  ……

  南锣巷四合院里,贾张氏黑着脸坐在堂屋:“还是不松口?”

  对面的媒人赶忙打圆场:“哎哟贾嫂子,小秦没把话说死呀,您昨儿去的时候她不也这态度嘛!”

  昨天一大早,贾张氏就拉着媒人去乡下提亲。

  家里新添了缝纫机,还搞不定个农村姑娘?到了秦淮茹家,起初挺顺利——这年头城里人有缝纫机,提亲都倍儿有面子,更别说乡下人好多连缝纫机都没见过。

  亲戚们全没了上次反对的劲儿。

  贾张氏正得意,没想到秦淮茹居然还是不答应,张口闭口要工作赚钱,气得她当场就想掀桌子。

  他们好歹是城里人,虽然现在城市户口还没显出太大好处。

  但城里条件哪是乡下能比的?吃的穿的用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再破旧的居民区,也好过农村的土坯房和面朝黄土的日子!

  秦淮茹爹妈也帮着劝:人家婆家连缝纫机都置办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他们不知道,要不是有何雨柱插这一杠子,就算缝纫机只是空头支票,秦淮茹也早嫁过去了。

  这姑娘再精明也不过十几岁,最大的愿望就是嫁个好人家。

  媒婆和贾张氏串通编造的条件,外人哪能识破?

  多亏何雨柱提了个醒,秦淮茹又不傻,自然不肯吃这个闷亏。

  贾家要是这样,嫁进城也是活受罪。

  这边媒人正苦口婆心劝贾张氏:贾家嫂子,姑娘说得在理。

  嫁过来没个工作,往后日子怎么踏实过?她巴不得赶紧促成这门亲事——要黄了,以贾张氏的脾气,先前的好处费非得讨回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