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

  杨老事先没跟你说明白,要怪也是怪我自己学艺不精。”

  话虽这么说,但王行心里还是有些不甘。

  他一向以硬功夫自傲,就算是化劲高手也敢正面较量,没想到今天差点栽在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手里,脸上实在挂不住。

  杨佩元见状,笑着说道:“王行,柱子的天赋远在你我之上,输给他不丢人。”

  ......

  听着杨老对何雨柱天赋的夸赞,王行没有丝毫质疑。

  武术之道讲究实打实的实力,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虽然刚才自己是仓促应战,但何雨柱拳上的劲道,连他这个专修外家功夫的人都感到心惊。

  最近他常听杨老说起收了个天赋异禀的徒弟,简直是个怪物。

  对杨老的话,他向来深信不疑。

  不过,王行心里始终有几分疑惑。

  这天赋再厉害,难道还能超过杨老?

  从小跟着杨佩元,尤其在父母离世后,杨老的养育之恩让王行早已将他视作义父般敬重。

  在他眼中,杨老的武道天赋堪称天纵奇才。

  虽然自己在拳脚功夫上有些天赋,但比起杨老还是相差甚远。

  而杨老口中那个比他还强的柱子,真的存在吗?

  直到刚刚短暂交手后,他心中的疑虑才彻底消散。

  同样的年纪,自己怕是连明劲的门槛都摸不到,可柱子一出手就让自己的双臂肿成这样。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

  “哪里,多亏师傅领我入门,才有如今这点成绩。”

  何雨柱神色谦逊,丝毫没有骄傲之意。

  王行见状,暗暗点头。

  表面上看,他是个大大咧咧的莽汉,练的也是刚猛的外门功夫,但实际上心思细腻。

  若非如此,杨佩元也不会在这局势未明的时候让他帮忙办事。

  柱子的天赋确实惊人,言语间也毫无虚浮之意,这一点王行能感受到。

  毕竟太元武馆那几个亲传 玩阴招的事儿,让他对心性格外敏感。

  光有实力不够,心性不佳终究难成大器。

  难怪连杨老这样的宗师都对柱子赞誉有加。

  倒是柱子刚才展现的身手让王行手痒起来。

  要不是双臂还肿着,他恨不得立刻拉着柱子到院里过招。

  习武之人遇到好对手,总忍不住想切磋一番。

  “柱子,过几天你来杨老这儿,咱俩好好交流交流。”

  王行搓着手,脸上写满期待。

  杨佩元哪能不懂他的心思?一看那表情就猜了个 不离十。

  不等何雨柱回应,杨佩元先笑着开口:“行啊柱子,过几天来和他练练,正好给你增加点实战经验。”

  他说得轻松,显然毫不担心。

  毕竟柱子已是暗劲修为,再加上扎实的桩功和大成的提纵术,够王行喝一壶的。

  听到师父的话,何雨柱心中一动。

  练武至今,虽说实力已达暗劲,却少有真正与人交手的机会。

  长此以往,空有境界而无经验,并非好事。

  他当即认真点头:“好,那我等王叔消息。”

  看着两人爽快答应的样子,王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明明是自己想切磋,怎么反而有种被算计的感觉?

  不过他也懒得深究,能有机会活动筋骨就行。

  这时,何雨柱的目光转向杨佩元。

  “师父,您这次外出,到底出了什么事?”

  提起正事,他的神情严肃起来。

  杨佩元目光微动,并未隐瞒。

  “柱子,实话告诉你,这次我和王叔一同出城的原因,你应该也能想到。

  之前城内的敌特据点被清除后,漏网之鱼在城外山区、农村等地重新集结,形成了多处秘密据点。”

  何雨柱目光微动。

  这与王老哥提到的城外动荡消息基本吻合。

  “先前武馆那三个叛徒极可能是受敌特蛊惑,八成和这批逃窜的敌特有关。

  这一个月我表面上在养伤,实际上一直让王叔暗中追查他们的下落。”

  何雨柱脱口而出:“师傅您这是去清剿他们了?”

  “谈何容易,”

  王行接话道,“这些人在四九城经营多年,城外势力盘根错节。

  我们这次只端掉了两个重要据点。”

  杨佩元点头附和:“太元武馆已被逆徒掌控,我不便现身。

  不过这趟出城并非毫无收获,稍后还要去军管会走一趟。”

  何雨柱注意到师傅眼中闪过的精光,明白他定是掌握了重要情报需要军方配合。

  虽未追问,但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

  “师傅,您的身体......”

  比起敌特动向,何雨柱更关心师傅的状况。

  方才老人气息紊乱的模样令他忧心忡忡。

  杨佩元轻咳道:“无碍,多是王行出手,我很少动手。

  方才气息变化是刻意控制的。”

  这话反而让何雨柱眉头紧锁——需要靠控制气息来掩饰,说明伤势已相当严重。

  他立即起身:“师傅您躺好,我这就去熬药膳!”

  ......

  ......

  药膳?

  杨佩元与王行同时眼神一亮。

  老人心想:莫非柱子最近药理造诣又精进了?按之前的水平,药膳对他现在的伤势怕是收效甚微。

  王行更是紧盯着何雨柱。

  以他的武学境界,自然明白药膳价值。

  这段日子他冒险通过药材铺零散购药,效果杯水车薪。

  “柱子还懂药膳?”

  王行忍不住追问。

  何雨柱郑重点头。

  王叔,我研究药膳已经有些时日了,最近正好有所领悟。

  师傅的身体耽搁不得,你们稍等片刻,我回家取些食材来。

  何雨柱告诉他们,自己在周末去城外寻了一批专门用于药膳的食材。

  其实这些东西都在他的空间里,只是当着师傅和王行的面不好直接取出。

  交代完这些,何雨柱快步走出院子。

  望着徒弟离去的背影,杨佩元满意地点点头。

  柱子不仅天赋出众,品性更是难得,为他的病情特意冒险出城寻找食材,这份心意实在可贵。

  王行忍不住开口问道:杨老,您这徒弟当真不简单,连药膳都会?他听出柱子的药膳似乎是专门为了给杨老调理身体所学。

  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心思,看来学得还不差?

  杨佩元笑着回应:早跟你说过,柱子这孩子天赋远超我们,可不只是武学方面。”

  这番话让王行信了几分。

  想到过几日要与他切磋,心里不免嘀咕:该不会在这年轻人手里丢脸吧?

  何雨柱出门后没有回家,在外面转了转。

  估摸时间差不多,便从空间取出肥美的山鸡和在药店购买的药材,重新返回。

  王叔,待会给您配点药敷上,能好的快些。”何雨柱看到王行红肿的手臂,歉意地说道。

  王行倒不在意自己的伤,反倒对柱子的话更感兴趣。

  这小子真如杨老所说是个小怪物?药膳配药样样精通?

  何雨柱搬出师傅的简易火炉,下面架好柴火。

  先放入药材熬制,自己则去厨房处理山鸡。

  约莫十分钟后,药香四溢。

  何雨柱端着处理好的山鸡肉出来时,王行正在院中观察。

  以他多年习武的经验来看,柱子处理药材的手法确实娴熟老道。

  将熬好的药渣捞出晾凉,何雨柱把炉子拿到井边冲洗干净。

  方才的药是为王行准备的,接下来才是给师傅的正餐。

  此刻,何雨柱神情格外专注。

  虽然技艺已有突破,但这毕竟是首次实践,必须谨慎行事。

  重新置炉于火上,他缓缓展开黄纸包着的药材:首乌、丁香、沙参......

  何雨柱依次将药材投入灶台。

  分量早已在他心中演练千百遍,即便徒手抓取,精度也与秤量无异。

  他往锅里撒了几撮盐粒。

  简单的调味既能保留药效,又添几分滋味。

  腌制好的雉鸡肉被轻轻滑入砂锅。

  盖紧锅盖后,何雨柱熟练地调整柴火。

  王行全程旁观,暗自赞许。

  这小子熬药膳的功夫确实扎实。

  王叔,这药膏直接敷在伤处就行。”何雨柱递来晾好的药泥。

  王行毫不迟疑地涂抹双臂——身为武者虽能硬扛伤势,有好药自然不用白不用。

  清凉感瞬间渗入皮肤,王行诧异地挑眉。

  红肿处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比太元武馆的秘方还灵验!

  您先歇着,我得守着师傅的药膳。”何雨柱转身回到炉前。

  王行凝视着咕嘟冒泡的砂锅,忽然对这场食疗有了期待。

  ......

  亲身体验过药效后,王行开始认真估量这锅药膳的价值。

  这些日子他亲眼见证杨老油尽灯枯的状态。

  换作寻常武者,恐怕早就......而太元医馆的方子也不过是勉强吊命。

  二十分钟过去,院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既像山珍的醇厚,又带着草木的清新。

  每呼吸一次都令人神清气爽。

  当何雨柱掀起锅盖时,蒸腾的热雾里翻涌着琥珀色的汤汁。

  王行瞳孔微震,这哪是寻常药膳?分明是续命的琼浆!

  何雨柱稳稳端起滚烫的药锅,掌心萦绕的内劲抵御着高温。

  他将药膳放在屋内木桌上,细心盛出一碗端到师父床前。

  师父,药膳好了。”

  杨佩元早已闻到飘散的香气,看着 将药膳捧到榻前,眼中泛起波澜。

  自收徒以来,这少年不仅潜心钻研药理为他调理身体,更待他如至亲。

  此刻鼻尖萦绕的香气,分明比往日更加馥郁。

  他接过青瓷碗,琥珀色的汤汁里浮着鲜嫩雉肉,药材与食材和谐相融。

  这般手艺,纵是京城名厨也难出其右。

  药膳之道,既要深谙药理,更需精通烹调,偏这孩子两样都登堂入室——厨艺臻至五级,药理也达 造诣。

  杨佩元缓缓啜饮,鲜美滋味在口腔绽放。

  何雨柱静立一旁,见师父连尽四五碗方歇。

  对武道宗师而言,这般食量平常,更何况汤中饱含精纯药力。

  忽见杨佩元神情微动,原是体内升起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