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决离去后,亭阁周围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凝滞。毛草灵独自坐着,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石桌上菊瓣的轮廓,那细腻的触感与她内心的粗糙褶皱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的话语犹在耳畔,温暖而坚定,像一道坚固的堤坝,试图拦住她心中奔涌的迷茫之潮。然而,来自大唐的召唤,是另一股更为深沉、源自血脉与文化根系的暗流,两股力量在她心海中激烈冲撞,激起滔天巨浪。
她终究无法安然独坐。起身,拢了拢微凉的衣袖,信步走出亭阁,沿着覆了薄霜的青石小径漫无目的地行走。御花园的秋景在她眼中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只剩下灰白交织的沉重。
不知不觉,她走到了靠近宫墙的一处僻静角落。这里有一小片梅林,此时尚未到花期,只有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伸向天空。梅林旁,隐约传来孩童稚嫩而认真的诵读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草灵脚步一顿,悄然靠近些,透过疏朗的枝干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净宫装、发间只簪一枚玉簪的年轻女子,正坐在石墩上,手中捧着一卷《诗经》,耐心地教导着面前一个约莫五六岁、粉雕玉琢的小男孩。那女子眉目清秀,气质沉静,正是宫中一位品级不高、但因性情温婉、略通诗书而被毛草灵特许可以教导几位年幼皇子公主读书的才人,柳氏。那小男孩,则是赫连决一位早逝嫔妃所出的三皇子。
“柳娘娘,‘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呀?”小男孩仰着脸,好奇地问。
柳才人温柔一笑,声音柔和:“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会去追求美丽又贤淑的女子呀。”
“就像父王追求母后那样吗?”孩童天真无邪的话语,让隐在梅林后的毛草灵心头猛地一颤。
柳才人似乎有些窘迫,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殿下慎言。陛下与娘娘是君臣亦是夫妻,自有天家规制。”她顿了顿,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敬意,轻声道:“不过,皇后娘娘确实是世间难得一见、才德兼备的奇女子。若非娘娘力排众议,在宫中开设学堂,允准我等低位妃嫔与皇子公主一同听讲习字,像臣妾这般出身,又如何能有资格在此教导殿下读书呢?”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奶声奶气地说:“嗯!母后最好了!她还会讲好多有趣的故事,还会教我们做那种叫‘算术’的题,虽然有点难,但是很好玩!柳娘娘,你说母后会一直在这里教我们吗?她会不会像之前的李娘娘那样,去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孩童的记忆里,似乎还残留着某位因罪被遣送出宫的妃嫔的影子,语气里带上了不易察觉的担忧。
柳才人连忙安慰道:“殿下莫要胡思乱想。皇后娘娘凤体康健,深得陛下爱重,自然会一直陪伴陛下和殿下们的。”
然而,这童言无忌的问话,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毛草灵心中最柔软也最混乱的地方。她悄然退后,不愿打扰这温馨却令她更加心绪难平的一幕。
离开梅林,她转向另一条通往宫内织造坊的路。这里是她在数年前一手推动设立的,不仅负责宫廷用度,更允许手艺精湛的宫女在闲暇时制作一些绣品,由朝廷统一收购,部分收益归宫女自身,部分充盈内帑,也算是她提高宫中女子地位、使其有所依托的一项尝试。
尚未走近,便已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几个年轻的宫女正围坐在一起,一边飞针走线,一边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大唐好像派使者来了,说是要接咱们娘娘回国呢!”一个圆脸宫女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惊奇与不舍。
“啊?真的假的?娘娘要走?”另一个瘦削的宫女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脸上写满了慌张,“那可怎么办?娘娘要是走了,咱们这织造坊还能办下去吗?还有那些允许我们存私己钱的规定,会不会也……”
一个年纪稍长、看起来像是管事的女官轻咳一声,打断了她们:“休得胡言!娘娘的去留,岂是你我可以妄加揣测的?做好自己的本分便是!”
圆脸宫女嘟囔道:“陈司制,我们也是担心嘛……自从娘娘来了,咱们的日子才好过不少。以前动不动就被嬷嬷责罚,月钱也时常克扣,现在至少有了盼头。我家里前年遭了灾,若不是靠着在坊里多做工攒下的银子贴补,我弟弟怕是……”
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织造坊内一时沉默下来,只听得见丝线穿梭的细微声响,一种无形的忧虑在空气中弥漫。
毛草灵站在窗外,听着这些质朴而真实的担忧,心中五味杂陈。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去留,竟然会牵动这么多底层宫人的心,与她们的生计和希望紧密相连。这不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抉择,更关乎她这十年来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能否延续,关乎许多因她而改变命运的人的未来。
她默默转身离开,心情比来时更加沉重。仿佛是为了寻求某种答案,或者只是为了让自己忙碌起来以逃避思考,她信步来到了靠近前朝的一处藏书阁。这里收藏了不少她命人搜集来的农书、工巧之作,甚至还有一些她凭借记忆默写下来的、关于基础数学、物理的零散知识。
刚踏入藏书阁幽静的门槛,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争论声。
“此举万万不可!皇后娘娘乃国母,身份尊贵,岂能因唐使一言便轻易动摇?况且娘娘十年来于我国功勋卓著,若就此离去,岂非令天下忠臣义士寒心?”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是宰相拓跋宏。他显然是在与同僚商议,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高昂。
“拓跋相国所言固然有理,但娘娘毕竟出身大唐,与唐帝有十年之约在先。若强留,恐伤两国和气,予周边虎视之国以可乘之机啊。”另一个较为沉稳的声音提出异议,听起来像是户部尚书宇文护,“且唐帝许以‘国后夫人’之尊,位同副后,此等荣宠,亦难轻拒。还需从长计议,权衡利弊。”
“利弊?宇文大人只看到利弊,可曾看到娘娘之心?”一个清朗激昂的声音加入,是年轻的兵部侍郎慕容锋,他素来对毛草灵敬佩有加,“娘娘之心,早已系于我国!这些年,娘娘推行的新政,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娘娘待陛下之心,待百姓之心,天地可鉴!岂是区区一个封号可以动摇?我等身为臣子,当思如何为君分忧,挽留娘娘,而非在此计较什么利害得失!”
“慕容侍郎年轻气盛,下官理解。然则国事非儿戏,感情用事恐误大局……”
“何为大局?留住能安邦定国、福泽万民的皇后,便是最大的大局!”
争论声不绝于耳,清晰地透过书架传来。毛草灵站在原地,进退维谷。她没想到,前朝的臣子们已然知晓此事,并且为此争论不休。支持者与忧虑者,皆有其立场。这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她的抉择,早已超出了个人范畴,成为牵动两国邦交、影响乞儿国朝局稳定的大事。
她悄然退出藏书阁,心中那片迷雾似乎散去了一些,但露出的却是更加错综复杂的路径,每一条都关联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命运。
回到凤仪宫时,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将宫殿的琉璃瓦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却无法驱散毛草灵心头的阴霾。
贴身大宫女云裳迎了上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色,小心翼翼地为她卸下钗环,换上常服。
“娘娘,您出去走了这一圈,脸色似乎更不好了。”云裳轻声说道,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可是为了……大唐使者之事?”
毛草灵接过茶杯,暖意透过瓷壁传来,却暖不了她冰凉的手指。她叹了口气,没有否认:“云裳,你跟了本宫这么多年,你说,本宫该如何抉择?”
云裳是她从大唐带来的少数几个心腹之一,见证了她从青楼女子到一国之后的全部历程。她沉默了片刻,跪坐在毛草灵脚边,仰起脸,眼中满是真诚:“娘娘,奴婢愚钝,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奴婢只知道,这十年来,是陛下让娘娘真正开怀,是乞儿国让娘娘的才华得以施展。在奴婢看来,娘娘在这里,比在任何地方都更像……真正的自己。长安虽好,终究是笼着过往的烟云。而这里,有娘娘亲手点燃的万家灯火,有陛下待娘娘的真心,还有……无数像奴婢一样,因娘娘而活得更有尊严、更有盼头的人。”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奴婢私心,自然是千万个不愿娘娘离开的。”
毛草灵看着云裳眼中闪烁的泪光,听着她朴实无华却字字发自肺腑的话语,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触动了。柳才人的敬意,织造坊宫女的依赖,前朝大臣的争论,还有云裳这不离不弃的追随……这一张张面孔,一道道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名为“羁绊”的洪流,冲击着她摇摆不定的心防。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娘娘,大唐使臣崔大人于宫门外求见,说是有长安家书转呈。”
家书?
毛草灵微微一怔。来自那个她名义上的“家族”的信?她穿越而来,对那个家族并无实质感情,甚至因其“罪臣”身份而吃了不少苦头。但这封家书在此刻到来,其意味不言而喻。
“请崔大人偏殿等候。”毛草灵定了定神,对云裳道,“更衣。”
她需要去见这位使者,也需要看看这封所谓的“家书”。或许,这能帮助她,更清晰地看清前路,亦或是,让她更加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归宿,究竟在何方。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暮色四合,凤仪宫内烛火次第亮起,将毛草灵的身影拉得细长,映在冰冷的宫砖上,仿佛一个等待最终裁决的孤影。
她终究无法安然独坐。起身,拢了拢微凉的衣袖,信步走出亭阁,沿着覆了薄霜的青石小径漫无目的地行走。御花园的秋景在她眼中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只剩下灰白交织的沉重。
不知不觉,她走到了靠近宫墙的一处僻静角落。这里有一小片梅林,此时尚未到花期,只有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伸向天空。梅林旁,隐约传来孩童稚嫩而认真的诵读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草灵脚步一顿,悄然靠近些,透过疏朗的枝干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净宫装、发间只簪一枚玉簪的年轻女子,正坐在石墩上,手中捧着一卷《诗经》,耐心地教导着面前一个约莫五六岁、粉雕玉琢的小男孩。那女子眉目清秀,气质沉静,正是宫中一位品级不高、但因性情温婉、略通诗书而被毛草灵特许可以教导几位年幼皇子公主读书的才人,柳氏。那小男孩,则是赫连决一位早逝嫔妃所出的三皇子。
“柳娘娘,‘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呀?”小男孩仰着脸,好奇地问。
柳才人温柔一笑,声音柔和:“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会去追求美丽又贤淑的女子呀。”
“就像父王追求母后那样吗?”孩童天真无邪的话语,让隐在梅林后的毛草灵心头猛地一颤。
柳才人似乎有些窘迫,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殿下慎言。陛下与娘娘是君臣亦是夫妻,自有天家规制。”她顿了顿,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敬意,轻声道:“不过,皇后娘娘确实是世间难得一见、才德兼备的奇女子。若非娘娘力排众议,在宫中开设学堂,允准我等低位妃嫔与皇子公主一同听讲习字,像臣妾这般出身,又如何能有资格在此教导殿下读书呢?”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奶声奶气地说:“嗯!母后最好了!她还会讲好多有趣的故事,还会教我们做那种叫‘算术’的题,虽然有点难,但是很好玩!柳娘娘,你说母后会一直在这里教我们吗?她会不会像之前的李娘娘那样,去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孩童的记忆里,似乎还残留着某位因罪被遣送出宫的妃嫔的影子,语气里带上了不易察觉的担忧。
柳才人连忙安慰道:“殿下莫要胡思乱想。皇后娘娘凤体康健,深得陛下爱重,自然会一直陪伴陛下和殿下们的。”
然而,这童言无忌的问话,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毛草灵心中最柔软也最混乱的地方。她悄然退后,不愿打扰这温馨却令她更加心绪难平的一幕。
离开梅林,她转向另一条通往宫内织造坊的路。这里是她在数年前一手推动设立的,不仅负责宫廷用度,更允许手艺精湛的宫女在闲暇时制作一些绣品,由朝廷统一收购,部分收益归宫女自身,部分充盈内帑,也算是她提高宫中女子地位、使其有所依托的一项尝试。
尚未走近,便已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几个年轻的宫女正围坐在一起,一边飞针走线,一边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大唐好像派使者来了,说是要接咱们娘娘回国呢!”一个圆脸宫女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惊奇与不舍。
“啊?真的假的?娘娘要走?”另一个瘦削的宫女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脸上写满了慌张,“那可怎么办?娘娘要是走了,咱们这织造坊还能办下去吗?还有那些允许我们存私己钱的规定,会不会也……”
一个年纪稍长、看起来像是管事的女官轻咳一声,打断了她们:“休得胡言!娘娘的去留,岂是你我可以妄加揣测的?做好自己的本分便是!”
圆脸宫女嘟囔道:“陈司制,我们也是担心嘛……自从娘娘来了,咱们的日子才好过不少。以前动不动就被嬷嬷责罚,月钱也时常克扣,现在至少有了盼头。我家里前年遭了灾,若不是靠着在坊里多做工攒下的银子贴补,我弟弟怕是……”
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织造坊内一时沉默下来,只听得见丝线穿梭的细微声响,一种无形的忧虑在空气中弥漫。
毛草灵站在窗外,听着这些质朴而真实的担忧,心中五味杂陈。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去留,竟然会牵动这么多底层宫人的心,与她们的生计和希望紧密相连。这不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抉择,更关乎她这十年来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能否延续,关乎许多因她而改变命运的人的未来。
她默默转身离开,心情比来时更加沉重。仿佛是为了寻求某种答案,或者只是为了让自己忙碌起来以逃避思考,她信步来到了靠近前朝的一处藏书阁。这里收藏了不少她命人搜集来的农书、工巧之作,甚至还有一些她凭借记忆默写下来的、关于基础数学、物理的零散知识。
刚踏入藏书阁幽静的门槛,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争论声。
“此举万万不可!皇后娘娘乃国母,身份尊贵,岂能因唐使一言便轻易动摇?况且娘娘十年来于我国功勋卓著,若就此离去,岂非令天下忠臣义士寒心?”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是宰相拓跋宏。他显然是在与同僚商议,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高昂。
“拓跋相国所言固然有理,但娘娘毕竟出身大唐,与唐帝有十年之约在先。若强留,恐伤两国和气,予周边虎视之国以可乘之机啊。”另一个较为沉稳的声音提出异议,听起来像是户部尚书宇文护,“且唐帝许以‘国后夫人’之尊,位同副后,此等荣宠,亦难轻拒。还需从长计议,权衡利弊。”
“利弊?宇文大人只看到利弊,可曾看到娘娘之心?”一个清朗激昂的声音加入,是年轻的兵部侍郎慕容锋,他素来对毛草灵敬佩有加,“娘娘之心,早已系于我国!这些年,娘娘推行的新政,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娘娘待陛下之心,待百姓之心,天地可鉴!岂是区区一个封号可以动摇?我等身为臣子,当思如何为君分忧,挽留娘娘,而非在此计较什么利害得失!”
“慕容侍郎年轻气盛,下官理解。然则国事非儿戏,感情用事恐误大局……”
“何为大局?留住能安邦定国、福泽万民的皇后,便是最大的大局!”
争论声不绝于耳,清晰地透过书架传来。毛草灵站在原地,进退维谷。她没想到,前朝的臣子们已然知晓此事,并且为此争论不休。支持者与忧虑者,皆有其立场。这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她的抉择,早已超出了个人范畴,成为牵动两国邦交、影响乞儿国朝局稳定的大事。
她悄然退出藏书阁,心中那片迷雾似乎散去了一些,但露出的却是更加错综复杂的路径,每一条都关联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命运。
回到凤仪宫时,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将宫殿的琉璃瓦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却无法驱散毛草灵心头的阴霾。
贴身大宫女云裳迎了上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色,小心翼翼地为她卸下钗环,换上常服。
“娘娘,您出去走了这一圈,脸色似乎更不好了。”云裳轻声说道,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可是为了……大唐使者之事?”
毛草灵接过茶杯,暖意透过瓷壁传来,却暖不了她冰凉的手指。她叹了口气,没有否认:“云裳,你跟了本宫这么多年,你说,本宫该如何抉择?”
云裳是她从大唐带来的少数几个心腹之一,见证了她从青楼女子到一国之后的全部历程。她沉默了片刻,跪坐在毛草灵脚边,仰起脸,眼中满是真诚:“娘娘,奴婢愚钝,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奴婢只知道,这十年来,是陛下让娘娘真正开怀,是乞儿国让娘娘的才华得以施展。在奴婢看来,娘娘在这里,比在任何地方都更像……真正的自己。长安虽好,终究是笼着过往的烟云。而这里,有娘娘亲手点燃的万家灯火,有陛下待娘娘的真心,还有……无数像奴婢一样,因娘娘而活得更有尊严、更有盼头的人。”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奴婢私心,自然是千万个不愿娘娘离开的。”
毛草灵看着云裳眼中闪烁的泪光,听着她朴实无华却字字发自肺腑的话语,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触动了。柳才人的敬意,织造坊宫女的依赖,前朝大臣的争论,还有云裳这不离不弃的追随……这一张张面孔,一道道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名为“羁绊”的洪流,冲击着她摇摆不定的心防。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娘娘,大唐使臣崔大人于宫门外求见,说是有长安家书转呈。”
家书?
毛草灵微微一怔。来自那个她名义上的“家族”的信?她穿越而来,对那个家族并无实质感情,甚至因其“罪臣”身份而吃了不少苦头。但这封家书在此刻到来,其意味不言而喻。
“请崔大人偏殿等候。”毛草灵定了定神,对云裳道,“更衣。”
她需要去见这位使者,也需要看看这封所谓的“家书”。或许,这能帮助她,更清晰地看清前路,亦或是,让她更加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归宿,究竟在何方。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暮色四合,凤仪宫内烛火次第亮起,将毛草灵的身影拉得细长,映在冰冷的宫砖上,仿佛一个等待最终裁决的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