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逼上梁山,书童显锋芒-《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张诚那声嘶力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余音尚在梁间缭绕,

  满场却静得能听见针尖落地的声音。

  众人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纷呈,

  惊愕、怀疑、探究、难以置信…

  种种情绪交织,

  最终化为一道道实质般的目光,

  死死钉在张诚那张油汗涔涔的肥脸上。

  这神来之笔的收束,

  意境高远,与前文浑然天成,

  彻底坐实了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但也正因如此,它出自张诚之口,

  才显得愈发诡异和…不真实!

  张诚自己也被自己吼出来的东西吓住了,

  愣在原地,喘着粗气,小眼睛瞪得溜圆,

  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后怕和侥幸:

  蒙混过去了?总算蒙混过去了?

  然而,孙志远岂会如此轻易放过他?

  短暂的震惊过后,

  一股被当众打脸、

  尤其是被张诚这废物打脸的羞怒直冲顶门。

  他脸色铁青,猛地合上折扇,

  指着张诚,声音尖利得几乎破音:

  “好!好一个‘但少闲人’!

  张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

  他语带讥讽,步步紧逼。

  “如此佳句,堪称绝唱!

  只是…小弟好奇得很,

  张兄方才续接之时,

  为何目光频频后瞟,

  神色惊慌,倒像是…

  像是临时得了什么高人指点一般?”

  他这话阴毒至极,

  几乎是指着鼻子说张诚作弊了!

  而且直接将众人的注意力,

  引向了张诚身后!

  唰!

  所有人的目光,

  刹那间就被无形的手牵引着,

  瞬间越过张诚那肥硕的身躯,

  聚焦在了那个一直低眉顺眼、

  毫无存在感的青衣小厮身上!

  苏惟瑾顿时感到无数道或锐利、

  或好奇、或鄙夷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恨不得立刻要将他看穿。

  他依旧垂着头,但脊背却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

  张诚被孙志远说中心事,

  顿时如被踩了尾巴的猫,

  顿时跳了起来,色厉内荏地吼道:

  “孙志远!你放屁!

  你…你休要血口喷人!

  什么高人指点?

  那都是本少爷自己想的!”

  可他越是激动,越是显得心虚。

  那慌乱的眼神,

  那不断瞟向苏惟瑾的小动作,

  几乎等于不打自招。

  场内的气氛更加微妙了。

  才子们交头接耳,

  看向张诚的目光充满了鄙夷,

  而看向苏惟瑾的目光,

  则带上了浓浓的好奇与审视。

  帘幕后的赵文萱,

  纤手微微握紧,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

  她清澈的目光穿过缝隙,

  牢牢锁定了那个清瘦的身影。

  果然…是他吗?

  刘老翰林抚须的手彻底停下,

  昏昏欲睡的眼睛此刻精光闪烁,

  看看面红耳赤的张诚,

  又看看那静立如松的青衣小童,

  沉默不语,仿佛在等待什么。

  孙志远见张诚慌乱,

  得意更甚,嗤笑一声,

  折扇遥遥一点苏惟瑾,

  语气轻佻无比:

  “哦?不是高人指点?

  难不成张兄是想说,

  是你身后这位…小书童,

  在关键时刻给了你灵感?

  哈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难道我等今日要见识一番书童代笔、

  主子扬名的千古奇闻不成?”

  这话已是极尽的羞辱!

  既踩了张诚,更将苏惟瑾推到了风口浪尖!

  张诚气得浑身肥肉乱颤,

  恨不得扑上去撕了孙志远的嘴,

  却又哑口无言,

  只能恶狠狠地瞪向身后的苏惟瑾,

  眼神里充满了迁怒和威胁,

  仿似在说:都是你这奴才惹的祸!

  苏惟瑾心中冷笑,知道时机已到!

  再藏下去,不仅计划受阻,

  自己恐怕也要成为张诚泄愤的牺牲品。

  他深吸一口气,俨然下定了某种决心。

  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

  他上前一步,越过无能狂怒的张诚,

  走到了场中。

  他没有看咄咄逼人的孙志远,

  也没有理会脸色铁青的张诚,

  而是径直面向主位上的刘老翰林,

  躬身,行礼,动作流畅而沉稳,

  带着一种与年龄、身份不符的镇定。

  然后,他抬起头,声音清朗,

  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刘老先生,各位相公。”

  他语气不卑不亢,

  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

  “我家少爷近日为准备府试,

  日夜钻研经典,耗神过度,

  方才确实偶感不适,

  一时思绪阻滞,并非才尽。”

  他先是为张诚的窘迫找了个勉强能下的台阶,

  将众人的注意力从“作弊”引向“身体不适”。

  随即,他话锋一转,

  目光平静地迎向四周各异的目光:

  “小人虽身份微贱,只是一介书童,

  但随侍少爷左右,平日铺纸磨墨,

  耳濡目染之下,或也记得些许词句,

  听得些许道理。”

  他微微一顿,一副鼓足了勇气的样子,

  继续道:“方才见我家少爷诗兴已起,

  却因体恙未能尽抒胸臆,小人斗胆,

  愿尝试续貂,将少爷未尽之意敷衍成篇,

  抛砖引玉,请各位相公点评指正。

  若污了各位尊耳,皆是小人之过,

  与我家少爷无关。”

  此言一出,满场先是死寂,随即哗然!

  一个书童!

  一个下人!

  竟然敢在刘老翰林的诗会上,

  在满城才子面前,

  声称要替主子续诗?!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骇人听闻!

  “狂妄!”

  “岂有此理!

  区区书童,也敢谈诗?”

  “张家真是好规矩!

  下人都能登堂入室了!”

  孙志远更是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仰头大笑:

  “哈哈!哈哈哈!

  张诚,你张家果然能人辈出啊!

  连书童都如此…‘耳濡目染’?

  佩服!佩服!”

  张诚也傻眼了,

  他没想到苏惟瑾会自己跳出来!

  他只想让这奴才背锅,

  没想让他出头啊!

  这要是搞砸了,丢人丢得更大!

  他急得直跺脚,想呵斥,

  却又被眼前这架势镇住,

  一时说不出话。

  唯有刘老翰林,

  昏花的老眼中精光愈盛。

  他仔细打量着场中那个青衣小童,

  面对满场非议讥讽,

  依旧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而镇定,

  不见丝毫奴颜媚骨,

  也不见狂傲之气,

  只有一种沉静的自信。

  “肃静。”

  刘老翰林缓缓开口,

  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

  瞬间压下了场内的嘈杂。

  他目光落在苏惟瑾身上,

  带着浓浓的探究:“你叫何名?”

  “回老先生,小人苏小九。”

  苏惟瑾躬身回答。

  “苏小九。”

  刘老翰林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手指轻轻敲着椅背。

  “你既言耳濡目染,欲续此诗。

  也罢,老夫便准你一试。

  你且续来。”

  这话如同巨石落水,

  再次激起千层浪!

  刘老翰林竟然真的同意了?!

  所有目光,怀疑的、

  鄙夷的、看热闹的、好奇的,

  全都死死盯住了苏惟瑾。

  孙志远冷笑连连,

  准备看更大的笑话。

  张诚紧张得攥紧了拳头。

  帘幕后的赵文萱,

  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场中心,苏惟瑾再次躬身一礼。

  然后,他直起身,

  目光扫过窗外摇曳的竹柏,

  仿佛在感受那无形的月色清辉。

  超频大脑中,早已推演过无数次的诗句瞬间组合排列完毕。

  他缓缓开口,声音清越,

  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

  听起来似真的融入了那方庭院月色之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他先是将张诚吼出的前三句清晰沉稳地重复了一遍,定下基调。

  稍作停顿,气息流转,

  接下来的诗句如清泉般自然涌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是重复方才的收束,予以确认。

  随即,他声音微微扬起,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

  续上了新的意境:

  “月华流转千年同,

  照彻古今悲欢丛。”

  “莫道闲情只抛掷,

  清风朗月自在胸。”

  “且尽樽前有限杯,

  休论世间无穷事。”

  “此中真意已忘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最后一句,

  他巧妙化用了一句并未出现在此世的千古名句,

  声音落下,余韵袅袅。

  诗成!

  全场死寂!落针可闻!

  如果说张诚先前拼凑出的那几句是零散的珠玉,

  那么苏惟瑾此刻续出的,

  便是将其巧妙串联、

  并赋予了更深沉人生感慨的完整华章!

  从即景生情,到感怀古今,

  再到超然物外,意境层层递进,

  气韵流转自如!

  尤其是“清风朗月自在胸”、

  “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句,

  豁达超脱,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与旷达!

  这…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书童能作出的诗?!

  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撼与不可思议!

  孙志远脸上的嘲笑彻底僵住,

  恰似被人掐住了脖子,

  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张诚张大了嘴巴,

  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

  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这奴才…还真会?!

  帘幕之后,

  赵文萱猛地用手掩住了朱唇,

  才能抑制住那几乎脱口而出的惊叹!

  她美眸圆睁,

  闪烁着激动与难以置信的光芒!

  真的是他!

  不仅那三句,这后续的篇章…

  如此才情,

  如此气度…竟屈身为奴?!

  刘老翰林久久不语,

  昏花的眼中仿佛有精光爆射。

  他仔细品味着每一句诗,

  尤其是那化用的结句,

  越品越是心惊,

  越品越是爱不释手!

  这绝非简单“耳濡目染”能解释的!

  这少年…

  良久,老翰林缓缓吐出一口气,

  目光复杂地看着场中依旧平静的苏惟瑾,缓缓吐出两个字:

  “好诗。”

  满场哗然!为之震动!

  逼上梁山,书童显锋芒!

  苏惟瑾站在场中,

  承受着四面八方袭来的各种目光,

  心中却一片平静。

  第一步,终于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