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简体字的意义-《我在北宋当妖道》

  “明之先生,妥协并不丢人!”

  徐知常十分认真,盯着吴晔。

  “咱们这些人,毕竟是方外之人,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我给您的告诫。

  贫道这些年看过太多人受宠,也看过太多人失宠,说真的,我最佩服的就是刘混康。

  官家虽然要求他留在宫里,可是他却坚持远离朝野,倒是有几分他们祖师爷的风范。”

  上清派的祖师爷陶弘景,号称山中宰相……

  吴晔自然知道刘混康,这位放在后世史书中,也算是茅山上清派重要的祖师,也是改革茅山的一代大师。

  他主动拥抱时代的变化,不再固守上清派的存思之法,而是拥抱内丹和符箓体系。

  茅山上清派因为他的改革,从一个只服务贵族的宗派,成为后世著名的符箓三山之首,还在龙虎山之上。

  徐知常的意思,吴晔明白。

  他是想劝自己超然物外,不要过多去蹚庙堂上的浑水。

  徐知常能说出这话,代表他真把吴晔当成朋友,或者一个能提点的后学。

  这个人情,吴晔是认的。

  不过他却不认可徐知常的理念,从来避世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陶弘景够超然吧,号称山中宰相又如何?

  面对朝堂中,梁武帝萧衍疯狂崇佛,他在山中不一样感受到来自于佛门的威胁?

  为了法脉延续,茅山上清派一代祖师,却不得不身披袈裟,羽化仙去。

  这对于道人而言,已算屈辱。

  山中从来不是净土,道人也好,僧人也罢,那些真正为了法脉延续之人,都主动融入这大争之世。

  斗争之中,大道乃生。

  吴晔虽然自嘲庙鬼,苟且求生。

  可他也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

  但这些,他不会和徐知常说,只是笑笑。

  “先生有陛下庇护,却也不用担心太多。

  不过自古以来,君王之心如风雨,飘摇无定。

  先生就算有自己的坚持,也当避其锋芒才对。

  朝堂上那些人,才是真正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王。

  哪怕您真就是谪仙降世,这世间,还缺屠佛灭仙之人?”

  徐知常十分认真地为吴晔开解,终于换来吴晔默默点头。

  他也不知道吴晔有没有听进去,但好歹自己也尽力了。

  “关于科仪一事,我跟林道友也有磋商,所以……”

  徐知常将话题转到道教本身的事务上,两人自然而然不去提拜帖上的事。

  吴晔得了权柄,关于道教的改革也开始执行下去。

  如今皇帝没有确立道君皇帝的身份,吴晔也不好以神霄派的名义开始号令天下道门。

  但在汴梁,许多道观,已经开始诵读神霄经典。

  尤其是玉枢宝经,作为一门集合理论,体系和修行方法的经典。

  皇帝一道圣旨,天下奉行。

  而伴随着圣旨奉行下去的,让许多道士哀嚎的,却是一种奇怪的文字。

  这些文字的笔画简单,却让许多人看不懂。

  这种文字,名曰:简体字!

  道士们一开始很反感这种文字,认为失去了文字本身的美感。

  可是一个大道至简的名头,却让这些道士对简体字多了一层独属于道门的文字的归属感。

  凡天下道士,必须学习简体字,天下道门经典,日后以简体字书写。

  吴晔在皇帝圣旨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权柄,做了如是的命令。

  他是天下道门领袖,他的命令必须得到执行。

  而具体的执行人,就是徐知常。

  徐知常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也有归属感。

  他虽然受宠,但以前却没有那么大的权柄,能真正管理天下道门。

  简体字推广,普及,是从汴梁开始,从上往下……

  这其中涉及了不少利益,也让他吃到不少好处。

  吴晔的为人,在他让人办事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好处。

  关于这份好处,他从不插手,只要你将事办好!

  该吃的好处你尽管吃。

  听着徐知常的汇报,吴晔十分满意……

  在道门中将简体字推广出去,果然朝中虽然有文人反对,但少了许多。

  他们以为这只是道士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工具,可是只有吴晔明白,简体字一定会走出道教的范畴,逐渐取代繁体字。

  因为文字,本质上只是一种信息的载体。

  在文人垄断了信息的传播权的时代,人们就如当今的道教一样,只会拼命抬高知识入门的门槛,而不是将知识传播出去。

  可是一旦简体字传播开来,更加简便的文字载体。

  简便的意义,远远超过所谓的美感等附加意义。

  吴晔现在要做的,就是点燃星火,然后静静地等待它们从道观中,传到人民中去。

  信息传播的简化,必然带来民智开启。

  他的那点机心,至少到现在为止,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并没有看破。

  等到他们发现,简体字的推广一开始就冲着打破知识垄断去的。

  那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也许他们也是这场变革的受益者。

  “走,出去看看他们换了新课本,念经如何?”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课的时间了。

  吴晔邀请徐知常去做晚课。

  “水生呢?”

  徐知常看到水生不在,好奇张望。

  “在他大师兄那里,学习知识!”

  吴晔随口应答,他教给几个徒弟的知识,跟道士完全不同。

  这五个徒弟,就是他未来改变这个世界的抓手。

  知识需要扩散,需要传播。

  吴晔对五小,寄托着希望!

  应付了徐知常的好奇心,两个人走向大殿。

  平日里,这里会响动着悠扬悦耳的诵经声。

  可今日一听,却充满着混乱和无序。

  今日领功课的法师,乃是东太乙宫的主持李静观……

  他念经,也念得磕磕绊绊的,越念越恼火……

  “这个字,你们等我想想……”

  他狼狈的模样,惹得吴晔哈哈大笑。

  笑声惊扰了李静观,他恼怒回头,发现是吴晔之后,马上换了一副表情。

  “先生……”

  对于这个让他们学习简体字的始作俑者,李静观可不敢生气。

  他走到吴晔身边。

  吴晔问:“是不是有点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

  李静观连忙摆手,吴晔道:“李道友,贫道想听到你真正的想法!”

  他语气虽然温和,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威严。

  李静观闻言,只能老实交代:

  “确实有些麻烦,因为很多字似曾相识,却又不认得……”

  “如果道友将经书背熟,就会好些!”

  吴晔一句话,让主持道人登时汗流浃背。背诵经典,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下这个苦功的。

  看了一眼大殿里的道人们磕磕绊绊的念经,虽然知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但吴晔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

  他灵光一闪,说了一句:

  “你们跟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