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收服林灵素-《我在北宋当妖道》

  吴晔明白,一种新的工具出现。

  并不一定会受到欢迎,相反,很多新工具都是在诞生后许多年,才会有人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甚至如果运气不好,在古代各种信息闭塞的社会。

  它们也有可能会随着战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所以吴晔将简体字,注音符号和标点符号三种东西发明出来之后,就将它们跟道教绑定在一起。

  他不奢求这些东西能马上改变这个世界,但只要能借助道教的影响力,将东西传承下去。

  所以,吴晔的期望,从来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因为他明白,这三种工具都是反传统的,最容易受到传统派的抵制。

  而眼前的皇帝,就是最大的传统派。

  可他偏偏将其中两种工具,以官方的名义推广出去。

  吴晔认真看了皇帝好几眼,他发现自己对于眼前人,多少还是有些误判。

  简体字皇帝不喜欢,这点宋徽宗一直没有掩饰,可是并不等于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低。

  至少,他还是有些改革的冲动的。

  “贫道领命!”

  吴晔站起来,拱手作揖。

  此时,站在吴晔身后的林灵素,一脸懵逼。

  同样懵逼的,还有走过来的高俅,他见吴晔和皇帝聊的兴起,并没有打扰。

  可是皇帝跟吴晔聊天的内容,他同样听不懂。

  直到吴晔和皇帝,稍微跟二人解释一番。

  林灵素如遭雷击……

  在自己还琢磨着如何造神的时候,吴晔已经开始从体系化上,去改造道教。

  这种改变,不是单纯的制造神仙,创造法术。

  而是从底层为道教托举。

  能做这种事的人,上一个,叫做陆修静……

  这是妥妥的影响道教后世万世千秋的举措。

  他望向吴晔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意,也多了几分绝望。

  这种绝望,是自己努力追赶,却只能无力地看看着吴晔的背影,甚至连背影都看不到的绝望。

  林灵素失魂落魄,一时间没了言语。

  “陛下可让人拿纸笔来……”

  吴晔提醒皇帝,皇上赶紧让人拿来纸笔。吴晔并不费多少心力,已经将关于标点符号的书写出来了。

  而另外关于注音法的指导书籍,吴晔还抽空写了繁体,简体两个版本。

  他空着书名没有写,请皇帝定夺。

  “就叫《符契句读》和《天音注略》吧!”

  皇帝想了一下,为这两本书命上道教的名字。

  “陛下,诸位大人等在垂拱殿等着您呢!”

  此时宦官来报,宋徽宗聊在兴头上,本来不喜。

  不过他似乎想起什么,耐着性子主动站起来,结束了这次聊天。

  吴晔默默观察,现在的皇帝,多少还是有些责任感的……

  “先生,要不随朕同去?”

  皇帝主动邀请吴晔听政,这个信号让高俅都有些动容。

  不过吴晔低着头,道:

  “陛下,恕臣斗胆拒绝,臣想回去盯着求雨的事,就不跟陛下一起去了!”

  他虽然拒绝皇帝,但宋徽宗并没有因此生气。

  “那先生先忙,朕去也!”

  皇帝亲近的态度,时刻提醒别人,吴晔在他心中的不同。

  “恭送陛下!”

  其他人赶紧躬身,送皇帝远去。

  吴晔,林灵素留在原地,一时无言。

  “通真先生,贫道服了!”

  林灵素突然冒出一句话,让吴晔愣了一下。

  他回头,发现林灵素也在盯着自己,那眼中并不闪躲。

  吴晔认识林灵素已经三年,少有见过他如此真诚的眼神,他洒然一笑。

  “以后还要多麻烦林道友!”

  两人对视一笑,冰释前嫌。

  林灵素得到吴晔的谅解,身上的担子也去了不少。

  如果一个人跟自己差不多,你大概会妒忌他的际遇。

  可是等到他发现,吴晔压根和自己不在一个层次,所谓的较劲也无从谈起。

  两人自然而然聊起道法,关于雷法的构建。

  吴晔随口说出自己关于雷法的想法,林灵素惊为天人。

  他此时已经信了吴晔,真的就是天上的谪仙。

  若不然,他如何会如此玄妙深奥的法门,而且巨细无遗。

  重新回到祭台前,吴晔看着祭台的进度,盘算着下雨的时间。

  涉及求雨,北宋臃肿,效率低下的执行机构,居然比他想象中要快了一些。

  看来自己要给他们找点麻烦,拖延时间……

  他给林灵素交代一些事情之后,两人结伴离开。

  ……

  垂拱殿。

  皇帝认真听着蔡京的报告。

  他难得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心情稍微好一些。

  因为蔡京报上来的事,是关于造船出海的事情。

  这其中涉及神农秘种的的事,赵构十分上心,不过当听到蔡京报上来的花费,他也胆战心惊。

  以前本来赵佶从不会关心花费的问题,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他对数字十分敏感。

  赵佶并不是蠢货,相反,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这花费……”

  皇帝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陛下,如今盛世清平,国库充盈,这点花费并不算多!”

  蔡京主动接过话头,抚平了皇帝心中那一点点不安感。

  皇帝想出海,这件事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所以也没有人出来反驳蔡京。

  就连蔡绦,王黼二人,都默不作声。

  反而是有一个人,去主动站出来说:

  “陛下,臣以为劳民伤财,去往那未知之地,实在不妥!”

  出场的人话音刚落,大殿里寂静无声。

  皇帝略微不满地看着眼前的老臣,嘴里满是苦涩之味。

  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太宰郑居中。郑居中是他提携起来,想要利用他制衡蔡京的。

  可是如今蔡京没制衡了,先来反对他了。

  “臣知道陛下笃信道教,可也不能任由那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谓寻找海外仙山,始皇帝都试过了,证明那就是无稽之谈……”

  郑居中的性子,并不会因为赵佶提拔他而留半分面子,直接谏言道:

  “臣以为,如今与其浪费大量的财力出海,不如少点折腾,让百姓休养生息,蓄国力以待北上……”

  “你……”

  郑居中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宋徽宗脸色涨成猪肝色,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