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在乎高薪,只在乎学业!-《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石耀坤带人来江州大学,是因为他们研究后发现半导体模型完善的难度已经高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他们组建了十几个人的团队。

  针对单一一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团队的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完成。

  一次大型实验包含几十组数据。

  研发基地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正规做完善记录的都有过百次。

  这要做到什么时候?

  当发现模型完善难度太高,工作量太大,常规组团队根本就做不了,基地内就发生了决策性分歧。

  李嘉鑫和其他几个顶尖工程师,都建议找张明浩进行合作。

  张明浩研究出了半导体模型,自然精通计算分析方法,也许就能够研究出一套通行方法来加快完善速度。

  石耀坤觉得不靠谱。

  对方只是个博士生,即便研究出半导体模型,但创新性科研工作中,想法往往比能力重要的多。

  即便对方能力很强,但一个人又能做多少工作?

  基地内有这么多尖端人才,数学水平高的比比皆是,而且都是专业做半导体研发,理论和技术都是顶尖的。

  当然,尖端人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

  这才是前来的原因。

  “对方现场做一次计算分析,也许就能找出什么遗漏点,或者是取巧的办法呢?”

  石耀坤是这样想的。

  所以才决定拿分析过的数据,让张明浩帮着再做一次。

  突袭,外加全新的数据。

  对方没有任何准备,也能真正看看计算分析能力了。

  ……

  张明浩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

  新创科技买断了模型和研究方法,买断期限是五年,买断费用都到账了,自然有理由进行‘后期咨询’。

  对方找一组实验数据过来,让他帮忙分析计算,也能算是‘方法讲解’的一部分。

  他浏览了下电脑里的数据,开口问道,“你们的数据很复杂啊!”

  “最初始的计算做了吗?”

  有个工程师立刻道,“做了、做了”,他说着操作调出了输出数据文件。

  张明浩看了下输出数据,点头道,“做了就好,数据太复杂,用普通电脑算不了,要连上服务器。”

  “做了就省了时间!”

  有了计算后的输出数据,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手动计算环节。

  这一步对张明浩也有一点点难度。

  就像是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公式。

  不过解题方法并不是无限的,依靠《正确感知》可以判断求解方向,求解过程自然会非常顺畅。

  张明浩花了大概三分钟,找到了正确方法,接下来边计算边讲解,“这一组,我们这样做。”

  “看排列形式,很明显,从第三组数据入手最容易……”

  “下一步,对比……”

  “看到了吗?很明显,组组对比以后,就能够……”

  两个工程师都听懵了。

  很明显?

  哪里明显?!

  张明浩继续算着,边说着,“如果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后续做计算、理解,简单的过程就不说了。”

  简单的过程?

  两人不约而同的咽了咽口水,但还是什么都没说。

  他们参与了数据分析,也知道怎么去做手动计算,而对方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他们是一样的。

  结果也一样!

  张明浩边讲边说,花费二十分钟完成了手动计算的部分。

  两个工程师拿着结果都有点懵,他们十几个人,可是花了近两个小时。

  对方用时二十分钟。

  张明浩做完了计算分析,也不浪费时间,就快速转到了下一步。

  下一步主要是计算机来算,但计算量比最初少得多。

  对方操作着连上新创科技的共享服务器,需求输入后,几分钟就有了结果。

  在输出了结果后,就到了近似转换的部分,近似转换比上一步计算还要简单。

  张明浩没有再讲解,直接快速完成了近似转换。

  得出结果后,的补充一句,“这部分就不用讲了,你们回去对照结果算算就行。”

  下一步就是最复杂的部分--趋近性验证。

  身边的人都变多了。

  石耀坤等人一直在关注进展,他们都做好了待上一个下午的准备。

  但没过多久,前面两个部分就过去了,结果还和他们算的一样?

  这么快吗?

  他们都有种不可置信的感觉,连话都不再多说一句,就仔细听着那边的讲解。

  当到了趋近性验证部分,其他几个工程师,包括石耀坤,都凑近了些。

  这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复杂,到现在还有人搞不明白。

  对张明浩来说,趋近性验证才是最容易的。

  趋近性验证,是验证实验数据是否能帮助缩小模型参数范围。

  如果能帮助缩小参数范围,就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否则数据直接舍弃就好了。

  前者,他能直接得出结论。

  现在是后者的情况,也就是说,实验数据能够帮助缩小模型参数范围。

  他仔细研究了一下,感叹一句,“这组数据很有价值啊!”

  “从数值上来看,可能会修正模型中γ、δ、ζ以及K几个参数……”

  他说的是‘可能’。

  石耀坤等人全都愣住了,这个结论和他们的计算结果一致。

  他们是一群人计算分析了很久。

  对方似乎就只是看看数据,用笔做了几下验算,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张明浩没有解释,就开始手动代入计算、分析,边计算还边做简单讲解,一口气讲了有四十多分钟。

  全程停都没停一下。

  石耀坤等人只是听着,偶尔跟着点下头,他们非常确信,若不是计算分析过一次,就不可能跟上思路。

  对方的计算分析方法,和他们用的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快!

  超级快!

  他们一群人花了一天时间完成的分析研究,对方只花了……

  一个半小时?

  张明浩完成了最后一步,把数据带入到模型中,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范围修正。

  随后轻呼一口气,“就是这样了。”

  “什么样的数据,都是这个流程、这个方法,你们应该懂了吧?”

  他说着看向石耀坤。

  石耀坤绷着脸僵硬的点头,其他人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

  听懂什么啊!

  原来懂的就懂,原来不懂的还是不懂。

  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他们十几个人进行一天的分析计算,对方一个多小时就搞定了?

  差距,要不要这么大!

  这个速度是不敢想的,他们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好多人看见了石耀坤。

  石耀坤僵着脸,都感觉现实有些荒谬,‘他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

  ‘怎么可能……但对方提前不知道数据,计算分析过程明明白白。’

  他感觉脑子有些乱,干脆说道,“张明浩同学、薛坤教授。”

  说着朝旁边看了眼,才发现还有个外人,迟疑的说道,“还有这位……”

  “周奇!”

  周奇郁闷的说了名字,补充乐居,“叫我小周就行。”

  “周老师。”

  石耀坤还是叫了‘老师’,随后道,“我们想开个会商量一下。”

  周奇顿时反应过来,拉着薛坤和张明浩出了门,还顺手把门带上了。

  周奇在门外等。

  张明浩、薛坤则去了楼下办公室,边聊着新创科技一行人的来意。

  “他们是不懂研究方法?”薛坤带着疑惑问了句。

  张明浩猜测道,“可能因为难度太高,就再过来问一下。”

  “是这样?”

  薛坤思索了一下,摇头道,“我感觉不是那么简单,刚才在会议室,他们背着我说话,几次提到了你。”

  张明浩不在意的笑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要干什么,一会儿就知道了。”

  “也对!”

  朱炳坤、陈帅从实验室回来了,王贵元也过来看看情况。

  大办公室热闹起来。

  他们都说起新创科技一行人的来意,还询问张明浩对方具体问了什么。

  没等多久,石耀坤一行人也下了楼。

  大办公室。

  石耀坤满是欣赏的看向张明浩,认真开口点说道,“张明浩同学,你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你的能力也非常突出!”

  “我代表新创科技,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的半导体研发团队。”

  “加入我们团队以后,你直接担任‘半导体模型研发组组长’,并在入职后享受两百万年薪的顶格待遇。”

  “另外,我们是十六薪制度,年终还能得到利润分红……”

  顶薪两百万!

  一年十六薪、年终企业利润分红……

  朱炳坤、陈帅、王贵元、周奇,乃至于薛坤都听的直咽口水。

  张明浩听着都有一丝心动,但他面色严肃、语气坚决的回道,“石总监,感谢贵公司的欣赏,但是,我拒绝。”

  他认真道,“我才刚入学,上博一。”

  “我很喜欢江州大学的氛围,也希望能跟着薛坤老师把博士读完。”

  “高薪的诱惑很大,但对我来说,工作是几年以后,现在,最重要的完成学业!”

  话音一落,集体鼓掌!

  朱炳坤、陈帅、王贵元,再加上周奇,都激动的拍起了手,就连石耀坤身后的人都有跟着鼓掌的。

  薛坤双目通红,感动的差点流下泪。

  听听!

  学生拒绝两百万年薪的工作,就是为了跟着我读博!

  张明浩郑重其事的说完,伸手摸了下嘴角,心底暗自吐槽,“看重我?给顶薪?”

  “说白了,还不是为了省钱!”

  “当别人都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