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胡闹!简直胡闹!-《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石耀坤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张明浩拒绝的如此果断,还表现出一副坚定的模样。

  他理解不了。

  一个在读博士生,拿到高科技公司研发部的offer,进入工作就担任‘研发组组长’,拿到两百万的顶薪外加年终利润分红。

  这还不够吸引人吗?

  别说是博士生了,即便有点名气的大学教授都要认真考虑一下了。

  至于学业,在职也可以读博的。

  对于最顶尖的人才来说,学历就不那么重要了,担任大型科研机构项目组长的履历,可比博士学位证书含量量高太多了。

  这个履历就是‘半导体行业研发机构’的通行证。

  对方怎么就能拒绝的如此干脆?

  他说……跟着薛坤老师在江州大学读博?

  薛坤?

  石耀坤扫了一眼面带敦厚的薛坤,对对方的评价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他深吸一口气,略微调整了一下情绪,笑眯眯的开口道,“张明浩同学,你一心学业,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

  “在半导体模型的完善工作上,我们还是希望能和你进行一定的合作。”

  “怎么合作?”

  张明浩对合作是有准备的,但具体合作方式就看对方了。

  石耀坤解释道,“我们是想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你是博士生,情况不一样,但也没人规定博士生不能进行合作。”

  他说着看向王贵元。

  王贵元当即点头,满心赞同道,“石总监说的太对了,博士生当然可以进行校企合作,这完全没问题!”

  他说着瞥了周奇一眼。

  周奇顿时反应过来,连忙过去搬了几把椅子,发现椅子还是不够用,又去其他屋里找了几把,让每个人都能坐下。

  谈研究,也就是听一下。

  谈校企合作,企业代表在哪,哪里就是接待室!

  办公室的人都坐了下来。

  石耀坤朝着王贵元点了下头,随后道,“王主任也在,我们可以先简单的谈一下。”

  他说是‘谈校企项目’,实际上,还是说给张明浩听,“我们是这样想的,项目方面的难点还是数据分析计算。”

  “数据分析计算,难点又在手动计算、近似转化以及趋近性验证三个部分……”

  他说起了合作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把实验数据计算分析过程进行拆分。

  计算机分析以及近似转化部分,由他们的团队来完成;手动计算、趋近性验证的初始和分析部分,也是分析过程最难的步骤,则由张明浩组建团队完成。

  趋近性验证的最后部分,还是由他们的团队来完成。

  这一部分牵扯到模型的参数修正,也就牵扯到保密问题了。

  对张明浩来说,最后部分的保密没什么意义,知道了趋近性验证数据,就能知道模型的参数修正情况。

  对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很难根据过手的数据推出什么,保密性就有了一定保证。

  张明浩仔细想了想,摇头道,“石总监,你们的想法是很好,但问题在于,我们做的不是开创性研究。”

  “我们只是帮你们分担了高难度的计算分析,不会有成果、不能发表论文,没什么吸引力吧?”

  石耀坤凝着眉头没说话。

  张明浩继续道,“我最近在研究视觉光感模型。”

  “是微纳光学实验室孙雯教授团队的项目,非常有意思,研究一旦成功,就可以利用技术让物体隐形。”

  “哈利波特,知道吧?里面有个隐形衣,披在身上就能隐身,让别人看不到。”

  “未来或许真能实现……”

  他畅想着说完,问道,“石总监,新创科技主要做半导体,但也会对其他高科技感兴趣吧?”

  “你们对这个项目有没有兴趣?”

  张明浩顾左右而言他,让其他人听的有点迷茫。

  王贵元凑到周奇耳边,小声道,“他怎么突然说这个?”

  “隐形技术,听起来就高端,他还主动给项目拉赞助,要是能谈成这个合作,经费也少不了!”

  朱炳坤则看向了薛坤,眼神里的意思很明确,‘张明浩在研究这个?’

  薛坤整张脸都写着‘迷茫’二字。

  不知道啊!

  石耀坤听明白了。

  对方说起了‘不切实际’的研究,结合前面的话,意思就很明显了。

  他连忙做出保证,“新创科技一直保持在尖端科技研发上的高投入。”

  “在高尖端科技领域,高投入才会有高回报,我们的唯一目标是‘更快、更好的做出来’。”

  直白点,经费管够!

  张明浩顿时满意的点头,快速转到下一内容,“实验数据量有多大?”

  “我们计划最低完成一百个实验数据的填充,其中包含了几千个数据组……”

  下面谈的就很专业了。

  张明浩要对具体数据情况做了解,因为有些数据组很复杂,有些则相对简单。

  两者的工作量差别很大。

  高中奥数题的难度,显然和小学计算题不一样。

  “你们的要求是什么?”

  “我刚才已经说了,目标更快、更好的完成,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越快越好。”

  “想更快,成本可就不一样了。”

  “这个你放心,我们在研发上一直保持高投入,科技研发本来就是和时间赛跑……”

  石耀坤和张明浩一人一句的商讨着。

  其他人也都看明白了。

  虽然没有完全理解,但很明显是两个‘奸商’互相试探能力和底线。

  过了好久,终于谈妥了。

  石耀坤和张明浩一起站起来握手,他们都是笑容满面,似乎是对于结果非常满意。

  双方达成了口头上的一致。

  石耀坤也就准备带人走了,他临走时和王贵元谈了下校企合作的问题。

  虽然合作对象是一个博士生,但还是要走专门的校企合作路线。

  正规方式,有监督。

  学校方面也要做工作,包括支持张明浩组建研发团队以及就经费、项目问题和新创科技方进行沟通,等等。

  王贵元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石耀坤等人才离开,一大群人就围住了张明浩,“刚才是什么情况?是谈妥了吧,但没说经费?”

  “项目多大规模?”

  “不是开创性研究?是不是经费高?好像牵扯到一大堆数学工作?”

  “怎么样的合作,你要组建团队?”

  张明浩听的头都大了。

  他赶紧说了句,“他们还会派人来谈,到时候就知道了。”

  ……

  第二天上午,行政楼宣传部办公室。

  办事员王朔急急忙忙的找到了主任杨丽萍,“主任,看看这个!”

  “校园论坛的一个帖子,说有个博士生才被东港大学清退,就在入学了江州大学。”

  “二月份清退、三月份入学,而且清退的原因是实验数据造假、论文造假,牵扯学术道德问题啊!”

  王朔继续道,“网上也有,微博上都成了话题……”

  杨丽萍皱起了眉。

  等王朔说完以后,她仔细看了论坛上的帖子,也看了网络上的信息。

  学校论坛上的帖子顶了几百楼,发言中很多需要注意,“权二代来咱们学校了?”

  “东港大学学术造假,就来江州大学继续读博?”

  “退学一个星期,就直接入学,转学都没有这么快吧!”

  网络上是贴图微博,明明白白把事情交代清楚。

  微博有一大堆自媒体转发,还有些颇为犀利的点评,“东港大学开除的学生,马上入学江州大学,国内高校都是他家的吗?”

  “我们不禁要问江州大学:有学术污点的学生,也是随意招收的吗?”

  “博士生倾向做科研吧?实验都造假了,还能继续做科研?”

  杨丽萍知道事情不一般了。

  现在的高校最怕网络舆情,一件小事都能被炒成大事。

  网络曝光,就会引起媒体关注,下一步就有记者来采访……

  根本不用等下一步。

  王朔都已经开始接电话了,记者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他也只能推说‘暂时不清楚’、‘没收到消息’。

  “不能耽搁了!”

  杨丽萍马上打电话和教务那边沟通了一下,他拿到了张明浩的详细资料,发现最后是谭延明院士签字通过的。

  谭延明院士?

  她想了想,又打给了理学部行政办公室。

  王贵元接了电话。

  当听到是张明浩入学问题时,王贵元不在意的说道,“杨主任,不是什么大事,怎么还闹到网上了?”

  “还不是大事?网上再传一下,都快上热搜了!”

  王贵元想了想,开口道,“杨主任,你也别着急,听我说。”

  “再有记者打电话过来,你们就明确说,张明浩的入学没有任何问题,要表现出力保的态度、要强硬一些。”

  “不要有心里负担,张明浩入学本来就没问题,他完全符合学校的要求。”

  “放心吧,什么事都没有。”

  杨丽萍听愣了。

  入学真就一点问题没有?记者再打来电话强硬回复?

  王贵元怎么变得这么钢了!

  不怕出事么!

  杨丽萍想想又打给了光学实验室,对方帮忙转接给了谭延明。

  谭延明正和人说着昨天的事情,“我们学院的一个博士生,和新创科技合作,可能要拿一个大项目了。”

  “没什么创新性、不能发论文,但是经费很高,能分配的资金很多。”

  “据我的了解,好像大部分都是数学工作……”

  他身旁是江州大学数学学院院长赵建阳。

  赵建阳开始还不在意。

  后来听到‘经费很多’、‘能分配的资金很多’,眼睛都直冒绿光。

  学校里,过的最不好的就是数学教授。

  好多数学教授,尤其是做纯数学工作的,手里能有个十几万的项目就不错了,也只有最顶尖的数学教授,才能拿到几十万的项目。

  过百万……

  基本是院士专属了。

  有个需要大量数学工作,经费自由度很高的项目,不就等于是给数学学院发福利吗?

  两人正说着。

  谭延明接了个电话,就听对面杨丽萍说了一下舆论问题。

  “张明浩?”

  “是拉项目的那个博士生?”

  谭延明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赵建阳已经是怒火中烧。

  他抢过手机,大声呵斥一句,“胡闹!”

  “简直胡闹!”

  “博士生入学能有什么问题!”

  “博士,又不是本科生,导师想带就带,不想带就不带!”

  “你们对外说,江州大学就愿意让张明浩入学,其他人管不了、也管不着!”

  “谁有问题,让他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