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宫女们私下传言,首相和礼部尚书两位公爵,碍于皇帝突如其来的“任性决定”,即便原本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也不得不重新调整,腾出时间处理旅行相关的事宜。
……这话也对,但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很乐意。毕竟,我去他们各自的领地时,他们能亲自招待,在我面前刷好感;我不在帝都的日子里,他们又能毫无顾忌地在城里布局,推进自己的计划。这么好的事,他们怎么可能不答应?
可我这边,却遭到了一位贵族的强烈反对。
“陛下,请您三思!帝国国库早已空虚,根本承担不起您这次全国出访的费用啊!”
说话的是努姆巴尔伯爵若弗鲁瓦·德·努姆巴尔——他既是中立派贵族,也是帝国的财政部长,沃德伯爵曾评价他是“支撑帝国运转的最后一道堡垒”。
上一代皇帝在位时,帝国财政就陷入了困境,这么多年来,全靠努姆巴尔伯爵苦心经营,才勉强维持着收支平衡,没让财政彻底崩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算是帝国最忠诚的臣子了。如今他这么激烈地反对,倒不是真的要阻拦我,更像是在“演戏”——毕竟,财政部长“为省钱反对皇帝出行”,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能让首相和礼部尚书放松警惕,算是一举两得。
“解决费用问题,本就是你的职责。”我故意摆出一副“不懂事”的样子,语气平淡地回应。
“陛下!臣等已经拼尽全力了!”努姆巴尔伯爵的声音里满是焦急。
是啊,我知道他做得很好。我也清楚,他因为常年操劳财政事务,压力大到头皮发麻,还落下了胃痛的毛病,又因为经常熬夜核对账目,眼下总是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可我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暂时让他受委屈。
目前帝国的财政状况,能用三个问题概括——没有“铸币权”、深陷“严重通货膨胀”、还常年面临“财政赤字”,这三点,就足以说明帝国财政已经走到了绝境。
第一个问题“铸币权缺失”,要追溯到前任皇帝爱德华三世时期。那位皇帝做过的蠢事不计其数,但在我看来,单是“出售帝国铸币厂”这一件,就足以让他“名留青史”——恐怕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荒唐的君主了。我前世没学过经济学,不懂其中的深层影响,但即便如此,也知道“把铸币权卖出去”是绝对行不通的事。
后来,爱德华四世(上一任皇帝)曾想重新收回铸币权,发行帝国自己的货币,可刚有想法,就被首相(拉乌尔公爵)和礼部尚书(阿基卡尔公爵)联手干涉,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最致命的是,当初铸币厂被出售时,不仅铸造货币的设备被买主运走,连掌握铸币技术的工匠也被一并带走了。
每个国家的铸币厂都有严格的管控,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伪造货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密铸币工艺——换句话说,只有那些跟着设备一起被带走的工匠,才知道如何铸造符合标准的帝国货币。而现在的帝国,根本没有能力从零开始培养一批掌握这种技术的工匠,铸币权也就彻底没了指望。
其实,就算不能发行货币,帝国也能勉强运转:平民之间可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征收赋税、给士兵发薪时,也能直接用粮食代替货币……只是这种方式效率极低,会大幅削弱朝廷的征税能力,长久下来肯定不行。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买下铸币厂的,正是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他们买下铸币厂后,竟然开始按照自己的标准,发行所谓的“帝国货币”。
也就是说,现在流通的“帝国货币”,根本不是帝国朝廷发行的,而且还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标准的货币,混乱程度可想而知。更过分的是,这两个公爵极其吝啬,铸造货币时,大幅降低了金银的含量,使得货币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拉乌尔公爵领地发行的“帝国金币”,和阿基卡尔公爵领地发行的“帝国银币”,所谓的“信用度”——也就是作为货币的实际价值,几乎等同于零,和废铜烂铁没什么区别。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严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必然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这点就算是我,也知道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历史上不少国家,都是因为恶性通货膨胀而走向崩溃的。
顺便说一句,虽然“劳尔金币”(拉乌尔公爵发行)和“阿基卡尔银币”(阿基卡尔公爵发行)没有任何公信力,但朝廷给士兵、宫廷仆人发薪时,用的还是这两种货币;贵族们支付商人货款时,也只愿意用这两种货币。
普通商人根本不愿意接受这种“劣币”,只有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麾下的商行,才会同意用这种货币交易。这就意味着,士兵和仆人拿到薪水后,只能去这两位公爵旗下的商行购物——久而久之,就连本该效忠皇帝的士兵和仆人,也变相成了这两位公爵的私兵,根本不听朝廷调遣。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财政赤字”。由于朝廷里的官员大多被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掌控,他们上报的赋税数额,比实际征收的少了一大截;两位公爵自己掌控的领地,更是明目张胆地少缴甚至不缴赋税。这些“省下来”的赋税,全都流入了地方贵族的口袋,只有极少一部分上缴到朝廷,进入国库。
可即便如此,两位公爵还以“帝国贵族”的名义,打着“防备饥荒”“灾后重建”的幌子,从帝国本就微薄的预算里挪用资金。一边是几乎为零的收入,一边是不断增加的开支,帝国的财政赤字,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现在有人会问:既然帝国财政已经烂到这种地步,为什么还没有崩溃?
答案其实很简单:摧毁帝国,对周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现在帝国覆灭,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掌控的领地,也会几乎完好无损地独立成两个新国家,实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周边国家即便想夺取帝国的领土,也不愿看到帝国彻底崩溃——在他们看来,让帝国像个“垂死的病人”一样苟延残喘,威胁性反而更小。
而且他们也不敢轻易夺取帝国领土,生怕一不小心加速了帝国的灭亡,给新成立的“劳尔国”和“阿基卡尔国”留下借口,让这两个国家以“复仇”的名义,反过来入侵自己。
至于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为什么迟迟不宣布独立,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现在能从帝国身上榨取更多好处——既不用承担“独立”可能带来的风险,又能掌控实权、搜刮财富,自然没必要急着独立。更何况,帝国的朝政本就掌握在他们手里,独立与否,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
此时,站在我面前的努姆巴尔伯爵,脸色看起来十分难看,显然是被财政问题折磨得身心俱疲。
其实我虽然没有财政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脑子里倒是有一些自认为有用的想法,算是所谓的“内政小技巧”。可就算现在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也没用——朝廷官员都听首相和礼部尚书的指挥,最终的成果只会落入这两人手中,根本改善不了帝国的财政状况。
换句话说,不除掉这两位公爵,不夺回实权,帝国的财政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而这次全国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能够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的人——这也是我无论如何,都不愿取消旅行的原因。
“冷静点,努姆巴尔伯爵。不得对陛下大声说话。”沃德伯爵适时开口,打断了努姆巴尔伯爵的抗议。
努姆巴尔伯爵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其实我早就预料到,财政部长一定会来抗议,所以特意请沃德伯爵过来,充当“仲裁者”的角色,既不让场面太难看,也能顺势推进我的计划。
“陛下,现在就连商人都不愿意借钱给朝廷了,国库实在拿不出钱,求您不要再额外开支了!”努姆巴尔伯爵的声音低了些,但依旧满是急切。
“嗯?你说的这些,我不太懂。”我故意装出一副懵懂的样子,继续“装傻”。
耳边传来一阵牙齿咬得咯咯响的声音——糟糕,是不是有点太挑衅了,把他逼得太紧了?
“努姆巴尔伯爵,先冷静下来,有话慢慢说。”沃德伯爵再次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呵斥。
“是……臣失态了,还请陛下恕罪。”努姆巴尔伯爵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了情绪。
“旅行肯定要花钱,可国库没有这么多钱,所以求陛下还是不要去了。”他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恳求,压力几乎要扑面而来。
或许是因为他的目光太过灼热,我竟有些不忍。说实话,他的反对很有道理——作为财政部长,努力节省开支、改善财政状况,本就是他的职责。我由衷地敬佩他这份对工作的执着和忠诚。
但我也清楚,现在就算节省下旅行的费用,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帝国财政的困境,反而会失去寻找解决办法的机会。
“哦?是吗?那财政部长就放心吧,这次旅行的费用,我只让首相和礼部尚书中的一方来承担。”
“……陛下!万万不可啊!要是我们欠他们的钱越来越多,朝廷迟早会被他们彻底掌控,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努姆巴尔伯爵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甚至带着一丝哽咽,仿佛下一秒就要落泪。
看来,帝国现在已经欠了这两位公爵不少钱了……作为帝国的财政部长,作为一位心怀帝国的贵族,他有这样的担忧,再正常不过,我完全能理解。
可我也知道,无论努姆巴尔伯爵如何努力,如何节省开支,都只是在延长帝国苟延残喘的时间,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帝国要想活下去,必须彻底“重生”——而现在的妥协,都是为了将来的重生做准备。
“你多虑了,那两位可是我忠实的家臣,绝不会做出这种掌控朝廷的事。”我语气坚定地说道,不给反驳的余地。
沃德伯爵立刻配合我,开口说道:“既然陛下已经决定,那臣这就去把消息传达给首相和礼部尚书二位大人。”
“沃德大人!你怎能如此纵容陛下!你可是帝国的支柱啊!”努姆巴尔伯爵猛地转头,怒视着沃德伯爵,语气里满是失望和愤怒。
两位在帝都举足轻重的中立派贵族,就这样当众起了冲突——中立派出现裂痕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首相派和摄政派的耳朵里。他们大概会觉得,“中立派这下团结不起来了,暂时不用提防他们了”。
这样一来,他们对中立派的警惕性会大幅降低——对同样宣布“中立”的罗莎莉亚一行人来说,也能减少不少压力。
也就是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只是努姆巴尔伯爵对此一无所知,他此刻的愤怒和失望,全都是发自内心的。
等将来我彻底掌控朝政,夺回实权,一定会好好回报他的忠诚,弥补他现在的委屈……只是这些话,现在不能说,说了他也不会理解。
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大概是负责通报的侍从,来告知首相和礼部尚书已经到了——接下来,就是敲定旅行的具体细节了。
……这话也对,但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很乐意。毕竟,我去他们各自的领地时,他们能亲自招待,在我面前刷好感;我不在帝都的日子里,他们又能毫无顾忌地在城里布局,推进自己的计划。这么好的事,他们怎么可能不答应?
可我这边,却遭到了一位贵族的强烈反对。
“陛下,请您三思!帝国国库早已空虚,根本承担不起您这次全国出访的费用啊!”
说话的是努姆巴尔伯爵若弗鲁瓦·德·努姆巴尔——他既是中立派贵族,也是帝国的财政部长,沃德伯爵曾评价他是“支撑帝国运转的最后一道堡垒”。
上一代皇帝在位时,帝国财政就陷入了困境,这么多年来,全靠努姆巴尔伯爵苦心经营,才勉强维持着收支平衡,没让财政彻底崩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算是帝国最忠诚的臣子了。如今他这么激烈地反对,倒不是真的要阻拦我,更像是在“演戏”——毕竟,财政部长“为省钱反对皇帝出行”,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能让首相和礼部尚书放松警惕,算是一举两得。
“解决费用问题,本就是你的职责。”我故意摆出一副“不懂事”的样子,语气平淡地回应。
“陛下!臣等已经拼尽全力了!”努姆巴尔伯爵的声音里满是焦急。
是啊,我知道他做得很好。我也清楚,他因为常年操劳财政事务,压力大到头皮发麻,还落下了胃痛的毛病,又因为经常熬夜核对账目,眼下总是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可我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暂时让他受委屈。
目前帝国的财政状况,能用三个问题概括——没有“铸币权”、深陷“严重通货膨胀”、还常年面临“财政赤字”,这三点,就足以说明帝国财政已经走到了绝境。
第一个问题“铸币权缺失”,要追溯到前任皇帝爱德华三世时期。那位皇帝做过的蠢事不计其数,但在我看来,单是“出售帝国铸币厂”这一件,就足以让他“名留青史”——恐怕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荒唐的君主了。我前世没学过经济学,不懂其中的深层影响,但即便如此,也知道“把铸币权卖出去”是绝对行不通的事。
后来,爱德华四世(上一任皇帝)曾想重新收回铸币权,发行帝国自己的货币,可刚有想法,就被首相(拉乌尔公爵)和礼部尚书(阿基卡尔公爵)联手干涉,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最致命的是,当初铸币厂被出售时,不仅铸造货币的设备被买主运走,连掌握铸币技术的工匠也被一并带走了。
每个国家的铸币厂都有严格的管控,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伪造货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密铸币工艺——换句话说,只有那些跟着设备一起被带走的工匠,才知道如何铸造符合标准的帝国货币。而现在的帝国,根本没有能力从零开始培养一批掌握这种技术的工匠,铸币权也就彻底没了指望。
其实,就算不能发行货币,帝国也能勉强运转:平民之间可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征收赋税、给士兵发薪时,也能直接用粮食代替货币……只是这种方式效率极低,会大幅削弱朝廷的征税能力,长久下来肯定不行。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买下铸币厂的,正是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他们买下铸币厂后,竟然开始按照自己的标准,发行所谓的“帝国货币”。
也就是说,现在流通的“帝国货币”,根本不是帝国朝廷发行的,而且还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标准的货币,混乱程度可想而知。更过分的是,这两个公爵极其吝啬,铸造货币时,大幅降低了金银的含量,使得货币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拉乌尔公爵领地发行的“帝国金币”,和阿基卡尔公爵领地发行的“帝国银币”,所谓的“信用度”——也就是作为货币的实际价值,几乎等同于零,和废铜烂铁没什么区别。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严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必然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这点就算是我,也知道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历史上不少国家,都是因为恶性通货膨胀而走向崩溃的。
顺便说一句,虽然“劳尔金币”(拉乌尔公爵发行)和“阿基卡尔银币”(阿基卡尔公爵发行)没有任何公信力,但朝廷给士兵、宫廷仆人发薪时,用的还是这两种货币;贵族们支付商人货款时,也只愿意用这两种货币。
普通商人根本不愿意接受这种“劣币”,只有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麾下的商行,才会同意用这种货币交易。这就意味着,士兵和仆人拿到薪水后,只能去这两位公爵旗下的商行购物——久而久之,就连本该效忠皇帝的士兵和仆人,也变相成了这两位公爵的私兵,根本不听朝廷调遣。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财政赤字”。由于朝廷里的官员大多被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掌控,他们上报的赋税数额,比实际征收的少了一大截;两位公爵自己掌控的领地,更是明目张胆地少缴甚至不缴赋税。这些“省下来”的赋税,全都流入了地方贵族的口袋,只有极少一部分上缴到朝廷,进入国库。
可即便如此,两位公爵还以“帝国贵族”的名义,打着“防备饥荒”“灾后重建”的幌子,从帝国本就微薄的预算里挪用资金。一边是几乎为零的收入,一边是不断增加的开支,帝国的财政赤字,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现在有人会问:既然帝国财政已经烂到这种地步,为什么还没有崩溃?
答案其实很简单:摧毁帝国,对周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现在帝国覆灭,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掌控的领地,也会几乎完好无损地独立成两个新国家,实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周边国家即便想夺取帝国的领土,也不愿看到帝国彻底崩溃——在他们看来,让帝国像个“垂死的病人”一样苟延残喘,威胁性反而更小。
而且他们也不敢轻易夺取帝国领土,生怕一不小心加速了帝国的灭亡,给新成立的“劳尔国”和“阿基卡尔国”留下借口,让这两个国家以“复仇”的名义,反过来入侵自己。
至于拉乌尔公爵和阿基卡尔公爵,为什么迟迟不宣布独立,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现在能从帝国身上榨取更多好处——既不用承担“独立”可能带来的风险,又能掌控实权、搜刮财富,自然没必要急着独立。更何况,帝国的朝政本就掌握在他们手里,独立与否,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
此时,站在我面前的努姆巴尔伯爵,脸色看起来十分难看,显然是被财政问题折磨得身心俱疲。
其实我虽然没有财政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脑子里倒是有一些自认为有用的想法,算是所谓的“内政小技巧”。可就算现在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也没用——朝廷官员都听首相和礼部尚书的指挥,最终的成果只会落入这两人手中,根本改善不了帝国的财政状况。
换句话说,不除掉这两位公爵,不夺回实权,帝国的财政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而这次全国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能够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的人——这也是我无论如何,都不愿取消旅行的原因。
“冷静点,努姆巴尔伯爵。不得对陛下大声说话。”沃德伯爵适时开口,打断了努姆巴尔伯爵的抗议。
努姆巴尔伯爵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其实我早就预料到,财政部长一定会来抗议,所以特意请沃德伯爵过来,充当“仲裁者”的角色,既不让场面太难看,也能顺势推进我的计划。
“陛下,现在就连商人都不愿意借钱给朝廷了,国库实在拿不出钱,求您不要再额外开支了!”努姆巴尔伯爵的声音低了些,但依旧满是急切。
“嗯?你说的这些,我不太懂。”我故意装出一副懵懂的样子,继续“装傻”。
耳边传来一阵牙齿咬得咯咯响的声音——糟糕,是不是有点太挑衅了,把他逼得太紧了?
“努姆巴尔伯爵,先冷静下来,有话慢慢说。”沃德伯爵再次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呵斥。
“是……臣失态了,还请陛下恕罪。”努姆巴尔伯爵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了情绪。
“旅行肯定要花钱,可国库没有这么多钱,所以求陛下还是不要去了。”他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恳求,压力几乎要扑面而来。
或许是因为他的目光太过灼热,我竟有些不忍。说实话,他的反对很有道理——作为财政部长,努力节省开支、改善财政状况,本就是他的职责。我由衷地敬佩他这份对工作的执着和忠诚。
但我也清楚,现在就算节省下旅行的费用,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帝国财政的困境,反而会失去寻找解决办法的机会。
“哦?是吗?那财政部长就放心吧,这次旅行的费用,我只让首相和礼部尚书中的一方来承担。”
“……陛下!万万不可啊!要是我们欠他们的钱越来越多,朝廷迟早会被他们彻底掌控,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努姆巴尔伯爵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甚至带着一丝哽咽,仿佛下一秒就要落泪。
看来,帝国现在已经欠了这两位公爵不少钱了……作为帝国的财政部长,作为一位心怀帝国的贵族,他有这样的担忧,再正常不过,我完全能理解。
可我也知道,无论努姆巴尔伯爵如何努力,如何节省开支,都只是在延长帝国苟延残喘的时间,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帝国要想活下去,必须彻底“重生”——而现在的妥协,都是为了将来的重生做准备。
“你多虑了,那两位可是我忠实的家臣,绝不会做出这种掌控朝廷的事。”我语气坚定地说道,不给反驳的余地。
沃德伯爵立刻配合我,开口说道:“既然陛下已经决定,那臣这就去把消息传达给首相和礼部尚书二位大人。”
“沃德大人!你怎能如此纵容陛下!你可是帝国的支柱啊!”努姆巴尔伯爵猛地转头,怒视着沃德伯爵,语气里满是失望和愤怒。
两位在帝都举足轻重的中立派贵族,就这样当众起了冲突——中立派出现裂痕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首相派和摄政派的耳朵里。他们大概会觉得,“中立派这下团结不起来了,暂时不用提防他们了”。
这样一来,他们对中立派的警惕性会大幅降低——对同样宣布“中立”的罗莎莉亚一行人来说,也能减少不少压力。
也就是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只是努姆巴尔伯爵对此一无所知,他此刻的愤怒和失望,全都是发自内心的。
等将来我彻底掌控朝政,夺回实权,一定会好好回报他的忠诚,弥补他现在的委屈……只是这些话,现在不能说,说了他也不会理解。
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大概是负责通报的侍从,来告知首相和礼部尚书已经到了——接下来,就是敲定旅行的具体细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