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康十八年,京都大雨。
连绵秋雨染黄了整座都城的银杏,碎金般的扇形小叶铺满宫道,一双黑色朝靴沉而稳地踏过,衣摆带起阵阵冷风。
大宁与北狄持续十三年的战争终于落幕,又逢中秋佳节,宁帝大摆宴席,邀文武百官同贺。
姜雀身为此次战事的主帅必然不可缺席,她在一月前从边境启程,于半个时辰前抵京。
一身甲胄没来得及更换,只卸了剑便匆忙赶来。
此刻,姜雀距大殿不过百步,旖旎乐声夹杂着百官自若的谈笑声传入耳中。
她步履不停,一脚踏进大殿。
银色甲胄裹着秋夜肃杀的寒气,猛地撞入被酒气熏得温软的大殿,乐声戛然而止,推杯换盏的文武百官也齐刷刷回过头。
无数道目光同时落在她身上,夹杂着惊愕与探究。
姜雀站在门前,一身银甲泛着冷冽锐光,马尾高束,劲瘦高挑,像一把久经沙场的利刃。
她十六岁离开京都驻守边境,至今已八年未归,京中人了解她的唯一途径便是八年间一封又一封的捷报。
“这就是姜雀?居然这么年轻。”
殿内又起了私语声。
“不愧是姜家后人,百闻不如一见,果真英姿飒爽,这气势不比她父兄弱。”
“那是自然,大宁第一女将哪里会差,她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陛下今日怕是要给她重赏吧?”
“肯定啊,姜家一脉尽数战死沙场,就剩下她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姜拂生,我听说陛下这次是要给她封王呢。”
“年轻人。”一位年龄大些的官员突然插嘴,“你们还是不懂君心。”
姜雀没有理会那些视线和声音,径直穿过自动分开的人群,在御阶之下站定,微微抬起下颌,迎上天子的视线:“我来迟了。”
声音清朗,带着女子特有的舒缓和少年将军的意气,清晰传遍落针可闻的大殿。
不自称为臣,不屈膝下跪,是先帝赐给姜家人的特权。
宁帝走下御座来到姜雀面前,望着她笑意温和:“终于是回来了,快,入座。”
宁帝挥袖指向左手边的首位。
“谢陛下。”
姜雀已没有力气寒暄逢迎,接连赶了一月的路,她确实有些疲乏,但也只是走到自己的座位站着,待宁帝重新落座她才坐下。
她日夜兼程赶在中秋回到京都,并不是为了赴宴,只是想跟家人好友热热闹闹过个节。
舅父舅母早已备好饭菜等她归家,拂生做了她最喜欢的糕点,闻耀和秋棠也给她做了顶极漂亮的花灯。
尽管她对‘漂亮’二字存疑,但还是很想看看那花灯到底什么鬼样。
无奈君命难违,她今晚就是想偷溜也得先等到宁帝离席。
乐声不知何时又起,殿内百官也开始言笑晏晏,只是交谈声比方才低了许多,瞥向她的视线也多了些。
姜雀懒身靠在椅背上,端了杯茶解渴,刚咽下一口,宁帝的声音传了过来:“朕听说你在最后一战时受了伤。”
姜雀舌根泛起清茶的苦味,她放下茶盏,甲胄撞出轻响:“小伤,没有大碍。”
“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爱惜身体,越是小伤越要重视。”宁帝抚了下自己的尾指,眼底笑意不减,“依朕看,爱卿不如暂交虎符,在家好生休养。”
铮——
不知哪位乐姬弹错了音,发出尖锐刺耳的一声响,姜雀的神经也随之一震,大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而微妙。
她坐直身体,盯着宁帝眼尾的笑纹,恍惚间好似看到了另一个人。
拓拔英,北狄的君王,也是她在战场上最大的对手。
两个月前,她用长枪刺穿对方咽喉,赢得了那场大战的胜利,拓拔英死得并不甘心,他用含血的眼盯着她,笑得讽刺。
“不要以为杀了我便算赢,你纵能平定疆场,可未必能躲过那庙堂诛心。”
君王知君心,拓拔英已预料到她的结局。
“休养。”姜雀反复咀嚼着那两个字,不愧是君王,能把‘撤职禁足’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敢问陛下准备将木兰军交给谁?”她也笑着,语气不疾不徐,“或者说,陛下认为当今朝堂除了我,还有谁能掌管木兰军。”
木兰军是姜雀祖母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经她父亲母亲培养壮大,在她手中成为精锐。
是他们祖孙三代用血养出来的护国重器。
虎符不过是个物件,对木兰军来说,真正的虎符,是姜雀。
“你啊你,跟你父亲一个性子,都是爱操心。”宁帝只装听不懂,朗笑一声看向御座右侧的青年,“宁胤,你可能胜任?”
宁胤。
姜雀对这名字有印象,她虽久驻边疆但对朝堂之事也十分了解,这人是宁帝和赵贵妃的第一个孩子,当今三皇子。
是个空有皮囊的废物蠢货。
“儿臣——”
“他不行。”姜雀彻底冷下神色,再没有半分虚与委蛇的心情,沉声打断了宁胤刚出口的话音。
宁帝垂眸朝她看去,脸上笑意所剩无几,姜雀和宁帝无声对峙,气氛紧绷到几乎断裂。
大臣们战战兢兢跪了满地,恨不得把呼吸声都掐在喉咙里。
“那我们改日再说。”坐在宁帝身侧的赵贵妃开口缓和,“我们胤儿确实年轻,还需要历练。”
“年轻什么?”宁胤气急败坏,“她当年接手木兰军也不过十六,我今年十八,比她当年还大两岁,有什么不行?!”
“你住嘴。”赵贵妃冷声斥责,回过头来又对姜雀笑得和蔼,“姜主帅别误会,陛下只是担心你的身体,没有别的意思。”
“自从知道你要回来,陛下可是夜夜难眠,就怕你在路上出了意外,对了。”赵贵妃从身后的宫人手中拿过一幅画像,展开给姜雀看,“这位公子你看着如何?”
姜雀沉声不语,赵贵妃温声继续:“这可是陛下费心为你选出的好郎君,礼部尚书的侄儿,年少有为青年才俊,最重要的是性子好会疼人。”
“你嫁过去定然不会受半点委屈,你如今也二十有四,早过了嫁人的——”
“告辞。”姜雀径直站起,冷冷撂下两字转身便走。
宁帝望着她身披甲胄的背影,徐徐开口:“儿女婚事父母之命。”
“你父母尽丧婚事全凭舅父做主,三个月内你若择不下良婿便是你舅父失职,朕会为你亲自定下佳婿。”
姜雀停在殿前,殿外凄风冷雨。
她侧身回看高座上的帝王,眼底压着冷光,嘴角扯出几分笑:“你试试。”
连绵秋雨染黄了整座都城的银杏,碎金般的扇形小叶铺满宫道,一双黑色朝靴沉而稳地踏过,衣摆带起阵阵冷风。
大宁与北狄持续十三年的战争终于落幕,又逢中秋佳节,宁帝大摆宴席,邀文武百官同贺。
姜雀身为此次战事的主帅必然不可缺席,她在一月前从边境启程,于半个时辰前抵京。
一身甲胄没来得及更换,只卸了剑便匆忙赶来。
此刻,姜雀距大殿不过百步,旖旎乐声夹杂着百官自若的谈笑声传入耳中。
她步履不停,一脚踏进大殿。
银色甲胄裹着秋夜肃杀的寒气,猛地撞入被酒气熏得温软的大殿,乐声戛然而止,推杯换盏的文武百官也齐刷刷回过头。
无数道目光同时落在她身上,夹杂着惊愕与探究。
姜雀站在门前,一身银甲泛着冷冽锐光,马尾高束,劲瘦高挑,像一把久经沙场的利刃。
她十六岁离开京都驻守边境,至今已八年未归,京中人了解她的唯一途径便是八年间一封又一封的捷报。
“这就是姜雀?居然这么年轻。”
殿内又起了私语声。
“不愧是姜家后人,百闻不如一见,果真英姿飒爽,这气势不比她父兄弱。”
“那是自然,大宁第一女将哪里会差,她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陛下今日怕是要给她重赏吧?”
“肯定啊,姜家一脉尽数战死沙场,就剩下她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姜拂生,我听说陛下这次是要给她封王呢。”
“年轻人。”一位年龄大些的官员突然插嘴,“你们还是不懂君心。”
姜雀没有理会那些视线和声音,径直穿过自动分开的人群,在御阶之下站定,微微抬起下颌,迎上天子的视线:“我来迟了。”
声音清朗,带着女子特有的舒缓和少年将军的意气,清晰传遍落针可闻的大殿。
不自称为臣,不屈膝下跪,是先帝赐给姜家人的特权。
宁帝走下御座来到姜雀面前,望着她笑意温和:“终于是回来了,快,入座。”
宁帝挥袖指向左手边的首位。
“谢陛下。”
姜雀已没有力气寒暄逢迎,接连赶了一月的路,她确实有些疲乏,但也只是走到自己的座位站着,待宁帝重新落座她才坐下。
她日夜兼程赶在中秋回到京都,并不是为了赴宴,只是想跟家人好友热热闹闹过个节。
舅父舅母早已备好饭菜等她归家,拂生做了她最喜欢的糕点,闻耀和秋棠也给她做了顶极漂亮的花灯。
尽管她对‘漂亮’二字存疑,但还是很想看看那花灯到底什么鬼样。
无奈君命难违,她今晚就是想偷溜也得先等到宁帝离席。
乐声不知何时又起,殿内百官也开始言笑晏晏,只是交谈声比方才低了许多,瞥向她的视线也多了些。
姜雀懒身靠在椅背上,端了杯茶解渴,刚咽下一口,宁帝的声音传了过来:“朕听说你在最后一战时受了伤。”
姜雀舌根泛起清茶的苦味,她放下茶盏,甲胄撞出轻响:“小伤,没有大碍。”
“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爱惜身体,越是小伤越要重视。”宁帝抚了下自己的尾指,眼底笑意不减,“依朕看,爱卿不如暂交虎符,在家好生休养。”
铮——
不知哪位乐姬弹错了音,发出尖锐刺耳的一声响,姜雀的神经也随之一震,大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而微妙。
她坐直身体,盯着宁帝眼尾的笑纹,恍惚间好似看到了另一个人。
拓拔英,北狄的君王,也是她在战场上最大的对手。
两个月前,她用长枪刺穿对方咽喉,赢得了那场大战的胜利,拓拔英死得并不甘心,他用含血的眼盯着她,笑得讽刺。
“不要以为杀了我便算赢,你纵能平定疆场,可未必能躲过那庙堂诛心。”
君王知君心,拓拔英已预料到她的结局。
“休养。”姜雀反复咀嚼着那两个字,不愧是君王,能把‘撤职禁足’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敢问陛下准备将木兰军交给谁?”她也笑着,语气不疾不徐,“或者说,陛下认为当今朝堂除了我,还有谁能掌管木兰军。”
木兰军是姜雀祖母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经她父亲母亲培养壮大,在她手中成为精锐。
是他们祖孙三代用血养出来的护国重器。
虎符不过是个物件,对木兰军来说,真正的虎符,是姜雀。
“你啊你,跟你父亲一个性子,都是爱操心。”宁帝只装听不懂,朗笑一声看向御座右侧的青年,“宁胤,你可能胜任?”
宁胤。
姜雀对这名字有印象,她虽久驻边疆但对朝堂之事也十分了解,这人是宁帝和赵贵妃的第一个孩子,当今三皇子。
是个空有皮囊的废物蠢货。
“儿臣——”
“他不行。”姜雀彻底冷下神色,再没有半分虚与委蛇的心情,沉声打断了宁胤刚出口的话音。
宁帝垂眸朝她看去,脸上笑意所剩无几,姜雀和宁帝无声对峙,气氛紧绷到几乎断裂。
大臣们战战兢兢跪了满地,恨不得把呼吸声都掐在喉咙里。
“那我们改日再说。”坐在宁帝身侧的赵贵妃开口缓和,“我们胤儿确实年轻,还需要历练。”
“年轻什么?”宁胤气急败坏,“她当年接手木兰军也不过十六,我今年十八,比她当年还大两岁,有什么不行?!”
“你住嘴。”赵贵妃冷声斥责,回过头来又对姜雀笑得和蔼,“姜主帅别误会,陛下只是担心你的身体,没有别的意思。”
“自从知道你要回来,陛下可是夜夜难眠,就怕你在路上出了意外,对了。”赵贵妃从身后的宫人手中拿过一幅画像,展开给姜雀看,“这位公子你看着如何?”
姜雀沉声不语,赵贵妃温声继续:“这可是陛下费心为你选出的好郎君,礼部尚书的侄儿,年少有为青年才俊,最重要的是性子好会疼人。”
“你嫁过去定然不会受半点委屈,你如今也二十有四,早过了嫁人的——”
“告辞。”姜雀径直站起,冷冷撂下两字转身便走。
宁帝望着她身披甲胄的背影,徐徐开口:“儿女婚事父母之命。”
“你父母尽丧婚事全凭舅父做主,三个月内你若择不下良婿便是你舅父失职,朕会为你亲自定下佳婿。”
姜雀停在殿前,殿外凄风冷雨。
她侧身回看高座上的帝王,眼底压着冷光,嘴角扯出几分笑:“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