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吞并吴国-《我有无敌舰队》

  人喊马嘶声在沃野上空回荡。

  双方人马以营为单位,一一布下军阵,大阵漫长,从北到南,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密集红旗,迎风猎猎声响。

  中军位置,黄汉昌拿着望远镜眺望前方,看着大军缓缓向前。

  两侧参谋官也在拿着望远镜细细观看,他们各有一片观察区,看大军调动是否有错误。

  浩瀚的大阵,向前方缓缓推行,号角低沉,不时从远处郑军营传来,隐隐约约听闻。

  千军万马齐进,双方人马逼得越近,从十几里,最后到四、五里。

  双方人马对比,黄汉昌领兵三万五千,其中还包括后勤部队,是比不上邓国一方七万军队的。

  但黄汉昌对于此战必胜,是有着非常大的信心的,应为他的部队已经有两万人装备了米尼步枪,除此外,还有数百辆火箭车,数十门开花炮,数十门大口径臼炮,近百门小口径臼炮。

  加之沃野平坦,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火器作战。

  兵器锋利,将士用命,何敢言败。

  终于,看靖邓军密密麻麻进入三里,黄汉昌深吸一口气,大手一挥,喝道:“开炮,诛敌。”

  得到开炮命令,炮兵阵地上正在观察的军官大声喊道:“目标距离,一千三百二十米,第一轮火炮,炮击!”

  士兵点燃面前火炮的引线,立时嘶嘶的火花冒起。

  霹雳般的炮声大作,呼啸声响起,炮兵阵地上大股白烟腾起,数十门火炮齐响,炮口向前方喷出猛烈的火焰,兰考之战,这个史书上大书特书的火器经典战役,就此打响。

  两个时辰后,通往开封的路上,到处都是邓军溃败的背影。

  兵败如山倒,懂大柱之前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今天这场追击战让他明白了,兵败如山倒的意思,上一刻还在双方拼命搏杀,下一刻敌人就成群结队的向后跑。

  董大柱家是兖州府的,是去年刚入伍的新兵,他当兵不为封妻荫子,只是因为当兵待遇好。

  尽管平日里有组织长跑拉练,但一口气追了几十里地,此时此刻的他也有一些吃不消了,但看着前方不断奔跑的敌人,与身旁锲而不舍的队友,他还是挺着刺刀继续往前追。

  直到太阳偏西,才有军官开始组织军队节阵,原地开始修整。

  开封二十里城外杨家集,杨铁蛋正躲在自家地窖里瑟瑟发抖,他是从前方战场上活下来的郑国士兵,战场上火炮爆炸声至今还在他耳畔炸响。

  让他最恐惧最难忘的是那些从天而降的火流星。

  满天都是烟火的轨迹,火流星如雨而下,遍布天际的火焰似乎要将天空烧着了。

  火流星飞掠,军阵上空看起来通红一片,有如火烧云似的,满天都是坠落的流星,让郑军彻底的混乱,无数人马奔跑嘶吼,这种史无前例的力量让他们惊恐欲绝,彻底陷入癫狂与不知所措。

  凄厉的呼啸如催命鬼符,大地在爆炸声中颤抖,汹涌的气浪弥漫四面八方都是,到处是骡马与士卒倒在血洎之中的样子,残骸尸体,焦糊与血腥的味道直冲鼻腔。

  ……

  蜀、北汉与王新三家分郑,黄汉昌带领三万大军一路横推,先下开封,后下洛阳,大军直到潼关。

  看着潼关上的郑国军队,黄汉昌大声下令道:“大军退后三里扎营,明日一早,攻城夺下潼关,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

  一年后,吴国三皇子铁弘安兵谏,但被吴王彻底镇压,今此内乱吴国元气大伤。

  王新亲率大军进兵吴国北境,在宋维超与萧甲的里应外合下,王新派出的两千特战先锋营,成功抵达临安,并成功控制吴王宫。

  在宋维超的说服下,以王新保证不杀吴王一脉后,吾王决定举国投降,愿献土六千里江山。

  在宝岛的共同出兵下,仅用一月时间便成功接管吴国全境,至此,吴国彻底灭亡,尽管后面还有人打着吴王后裔的名头起兵造反,但也是有多少死多少,并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

  最北至大同,最南至泉州,王新一人独占沿海大半,成功吞下吴国后,王新便按下心来休养生息,修整兵戈。

  这一年,除了北方的鞑子以外,各地都没有大战发生,因为所有人都在警惕着王新,吞并郑国半壁江山与吞并吴国全境,已经给不少人造成了冲击。

  到这个时候各国都清楚,王新势在一统天下,因为各国的警惕郑国并没有灭亡,反而还与南唐和北汉达成了统一互保,并且暗中商议出兵灭掉王新。

  这一年没有任何行动,就是在争取南汉一起出兵。

  各国暗中串联,蜀国也不甘寂寞找到了王新,两国一东一西进攻,决定由中平分天下。

  对于这样免费找上门的打手,王新也并没有拒绝,很快就同意和蜀国结盟平分天下,对于签的那一纸合约,王新并没有太重视,反正都是要迟早撕毁的东西。

  ……

  “呜呜呜……”

  前往正定的火车上,张勃生看着窗外掠过的景色,内心的震惊,久久不能平静,不止他如此,他身旁的同伴也是如此。

  张勃生是吴国的骑兵统领,火车上的人也全都是吴国的骑兵士卒,他们此行是被送往草原服役。

  走下火车,张勃生依旧没能从震惊中走出来,尽管已经有很多士兵恢复惊讶,开始东张西望,张勃生身为一军统领,尽管是第一次接触火车,他还是看到了火车的军事用处,正因如此,他才会久久陷在惊讶中。

  “国之重器啊!有此重器在,国家横跨千里,已不再是梦想。”

  张勃生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来,铭记史书就在当下。

  “阿升。”

  “爹,孩儿在。”

  “阿升我们虽然是吴国人,竟然大王不厌弃我们,我们就应该为新王赴汤蹈火,去和你几位叔叔说说,我决定全心全意为新朝做事,让他们自己好好掂量着看。”

  “是,爹。”

  “都别在原地晃了,出去全面广场集合。”一个士兵大声吆喝道:“谁要是动作慢,小心军法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