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就是大同,大伙在加把劲,到了大同就可以休息两天了。”领队的军官大声喊道:“后面的都跟上。”
“爹,我们到大同了吗?”张升看着自己父亲问道。
“嗯,应该是到了,一路行来,唯有此处城墙高过四丈,四丈高墙在我们吴国除了王城,其他的地方也不多见。”
大同城外军营。
吴国骑兵休整两日,千里奔袭的疲色褪去,开始在军营中走动。
看着周围的山川景色,不少士兵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看惯了江南的水景的和风细雨与婉约温柔,突然来到这荒凉的北疆,既有不适也有新奇。
“这北塞之地果然荒凉,连条像样的大河都没有。”
“别说像样的大河了,再过两月大雪,山上你连片绿叶都找不到,河水也都结冰了,冰上跑马都没事。”
听到这里,尽管每人身上都穿了棉衣,也不禁的打了个哆嗦。
军营中心的一座帐篷内,吴国大小将官聚在其中,探讨着军队的去向。
“将军,听说上面有人传令,让我们整军午时出发,离开大同前往驻地,是真的吗?”一名虬髯大汉语气不满的问道,还面带些许不愤。
张勃生看了一眼虬髯大汉,语气冷硬的回道:“我们初到此地,上面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去做,其他的不用管。”
对于张勃生的回答,虬髯大汉并不满意,继续语气激动地追问道:“这都已经是北地了,还要让我们去哪?欺人太甚!大王当初就是太软弱了,我吴国还有敢战能战之兵,岂能如此轻易投降?若是不然……”
“熊蟒你大胆,怎敢曲解君意,大王那是为了吴国百姓不遭兵祸之苦,是不想尔等平白战死。”
张勃生的斥喝,让不似江南人的熊蟒畏惧,但又带着一些憋屈。
熊蟒自认自己说的没错,虽然畏惧,但还是挺着脖子,看着自己的将军。
帐中许多军官虽然没有说话,但看着张勃生的眼神中,明显有袒护熊蟒的意思,因为熊蟒说了他们的心里话。
张勃生神情缓和,轻叹一口气道:“这一路行来,你看不到新王治下何等繁华吗?军力何等强胜吗?若是当初吴国反抗,你等可敢保证在战场下活的性命,父母妻儿可敢保证不受战乱之苦。”
听到此话,帐中不少人低下了头。
“王没有错,那六千里河山可是王的天下,王都放下了,我等为了亲人,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又有何放不下的?”
那些挺着脖子的军官,终是慢慢的低下了头。
“都回去准备吧!午时准时出发,若是谁治下出了问题,军法从事。”
午时出发,连夜行军,出了长城,一路向北,次日午时,吴军骑兵赶到了驻地——乌拉哈。
乌拉哈大致在后世的察哈尔右翼前旗。
吴军骑兵赶到时,正是军队操演之时,吴军骑兵站在远处一隆不高的山丘之上,看着前方军演,停在了原地。
前方一支数万人的骑兵方阵,正在打马冲锋,一路扬起的烟尘,飘到的吴军骑兵头上都无神去打散,烟尘中兵器盔甲的反射光,让他们睁不开眼睛,马蹄踏过的隆隆声,好似踩在他们心间。
江南水网密布,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数万骑的骑兵方阵冲锋,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他们是第一次体会到。
见吴军骑兵士卒站在远处不动,负责此处军务的秦弘,也没有急着去接应安置,继续指挥军队操演。
因为此次北援作战中,秦弘率领骑兵屡战屡胜,立了不少功勋,此时的他也已成为一师之长。
秦弘率领的这支骑兵师是由原三国骑兵合并而成,为了磨合军队,他基本是每日操练,等吴国骑兵赶到,这支三万人的骑兵师也就满员了。
操演结束后,秦弘才接见了由张勃生组成的吴国军官团。
接触熟悉到畅谈,已经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张勃生带领着吴国大小将官走出军帐,看着周围人吩咐道:“把我等军队打散到各个营中去,亦是为了早日磨合完毕,形成战斗力,我不希望谁有怨言。”
张勃生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大伙心里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在未看到那万骑冲锋的场面前,也许他们心里还有不满,但在看完操演之后,他们已经不敢再有任何怨言。
张勃生的职位是骑兵团长,他手下有四营骑兵,四个营长除了一个是原吴国将领外,其余的都是他国将官。
军队混编之后,他手下的这个骑兵团,吴国骑兵占比不到两成,再仔细了解后,他发现留下来的吴国骑兵,都是一些大块头。
军帐中,张勃生与手下军官了解熟悉完后,刚起身就看到自己儿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爹,你看孩儿这身军甲,气派不气派。”
“咳咳……军中无父子,你以后要叫我将军。”
张升愣了一会儿,笑着说道:“将军且看属下这身盔甲,精良否?”
张勃生摸了摸,自己儿子穿在身上的盔甲,抽出自己配在腰间的刀,张升看到后,立刻明白了其中意思,立在原地站稳。
只听一声金铁碰撞声,火星溅射。
细细一看,盔甲上除了一道白痕,并未出现其他损伤。
“这盔甲怎得如此结实,此刀可是当初大王所赠,不说削铁如泥,破甲因不成问题。”
“将军并未尽全力,不如再来一刀如何?”
“可!”
少顷片刻,张勃生两父子坐在营帐中,感慨着北国盔甲精良,武器锋利。
……
随着吴国灭,郑国元气大伤,天下各国达成互保,与各国远离的燕国,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南面与西面是王新,东面和北面又是鞑子,燕国竟找不到他国结盟。
大燕王宫,百花宫。
殷轩已经是愁白了头发,先有蒙元南下扣边打草谷,国家本就已经伤筋动骨,后又遇到天下局势动荡,王新吞吴野心朝露,窥视那至高神器,被王新两面夹击的燕国,已成为下一个目标,燕王可谓是心力交瘁。
近来燕国朝堂上,可是日日争朝不休,有主动求和的,有与之抵抗的,也有与鞑子结盟的。
“爹,我们到大同了吗?”张升看着自己父亲问道。
“嗯,应该是到了,一路行来,唯有此处城墙高过四丈,四丈高墙在我们吴国除了王城,其他的地方也不多见。”
大同城外军营。
吴国骑兵休整两日,千里奔袭的疲色褪去,开始在军营中走动。
看着周围的山川景色,不少士兵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看惯了江南的水景的和风细雨与婉约温柔,突然来到这荒凉的北疆,既有不适也有新奇。
“这北塞之地果然荒凉,连条像样的大河都没有。”
“别说像样的大河了,再过两月大雪,山上你连片绿叶都找不到,河水也都结冰了,冰上跑马都没事。”
听到这里,尽管每人身上都穿了棉衣,也不禁的打了个哆嗦。
军营中心的一座帐篷内,吴国大小将官聚在其中,探讨着军队的去向。
“将军,听说上面有人传令,让我们整军午时出发,离开大同前往驻地,是真的吗?”一名虬髯大汉语气不满的问道,还面带些许不愤。
张勃生看了一眼虬髯大汉,语气冷硬的回道:“我们初到此地,上面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去做,其他的不用管。”
对于张勃生的回答,虬髯大汉并不满意,继续语气激动地追问道:“这都已经是北地了,还要让我们去哪?欺人太甚!大王当初就是太软弱了,我吴国还有敢战能战之兵,岂能如此轻易投降?若是不然……”
“熊蟒你大胆,怎敢曲解君意,大王那是为了吴国百姓不遭兵祸之苦,是不想尔等平白战死。”
张勃生的斥喝,让不似江南人的熊蟒畏惧,但又带着一些憋屈。
熊蟒自认自己说的没错,虽然畏惧,但还是挺着脖子,看着自己的将军。
帐中许多军官虽然没有说话,但看着张勃生的眼神中,明显有袒护熊蟒的意思,因为熊蟒说了他们的心里话。
张勃生神情缓和,轻叹一口气道:“这一路行来,你看不到新王治下何等繁华吗?军力何等强胜吗?若是当初吴国反抗,你等可敢保证在战场下活的性命,父母妻儿可敢保证不受战乱之苦。”
听到此话,帐中不少人低下了头。
“王没有错,那六千里河山可是王的天下,王都放下了,我等为了亲人,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又有何放不下的?”
那些挺着脖子的军官,终是慢慢的低下了头。
“都回去准备吧!午时准时出发,若是谁治下出了问题,军法从事。”
午时出发,连夜行军,出了长城,一路向北,次日午时,吴军骑兵赶到了驻地——乌拉哈。
乌拉哈大致在后世的察哈尔右翼前旗。
吴军骑兵赶到时,正是军队操演之时,吴军骑兵站在远处一隆不高的山丘之上,看着前方军演,停在了原地。
前方一支数万人的骑兵方阵,正在打马冲锋,一路扬起的烟尘,飘到的吴军骑兵头上都无神去打散,烟尘中兵器盔甲的反射光,让他们睁不开眼睛,马蹄踏过的隆隆声,好似踩在他们心间。
江南水网密布,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数万骑的骑兵方阵冲锋,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他们是第一次体会到。
见吴军骑兵士卒站在远处不动,负责此处军务的秦弘,也没有急着去接应安置,继续指挥军队操演。
因为此次北援作战中,秦弘率领骑兵屡战屡胜,立了不少功勋,此时的他也已成为一师之长。
秦弘率领的这支骑兵师是由原三国骑兵合并而成,为了磨合军队,他基本是每日操练,等吴国骑兵赶到,这支三万人的骑兵师也就满员了。
操演结束后,秦弘才接见了由张勃生组成的吴国军官团。
接触熟悉到畅谈,已经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张勃生带领着吴国大小将官走出军帐,看着周围人吩咐道:“把我等军队打散到各个营中去,亦是为了早日磨合完毕,形成战斗力,我不希望谁有怨言。”
张勃生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大伙心里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在未看到那万骑冲锋的场面前,也许他们心里还有不满,但在看完操演之后,他们已经不敢再有任何怨言。
张勃生的职位是骑兵团长,他手下有四营骑兵,四个营长除了一个是原吴国将领外,其余的都是他国将官。
军队混编之后,他手下的这个骑兵团,吴国骑兵占比不到两成,再仔细了解后,他发现留下来的吴国骑兵,都是一些大块头。
军帐中,张勃生与手下军官了解熟悉完后,刚起身就看到自己儿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爹,你看孩儿这身军甲,气派不气派。”
“咳咳……军中无父子,你以后要叫我将军。”
张升愣了一会儿,笑着说道:“将军且看属下这身盔甲,精良否?”
张勃生摸了摸,自己儿子穿在身上的盔甲,抽出自己配在腰间的刀,张升看到后,立刻明白了其中意思,立在原地站稳。
只听一声金铁碰撞声,火星溅射。
细细一看,盔甲上除了一道白痕,并未出现其他损伤。
“这盔甲怎得如此结实,此刀可是当初大王所赠,不说削铁如泥,破甲因不成问题。”
“将军并未尽全力,不如再来一刀如何?”
“可!”
少顷片刻,张勃生两父子坐在营帐中,感慨着北国盔甲精良,武器锋利。
……
随着吴国灭,郑国元气大伤,天下各国达成互保,与各国远离的燕国,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南面与西面是王新,东面和北面又是鞑子,燕国竟找不到他国结盟。
大燕王宫,百花宫。
殷轩已经是愁白了头发,先有蒙元南下扣边打草谷,国家本就已经伤筋动骨,后又遇到天下局势动荡,王新吞吴野心朝露,窥视那至高神器,被王新两面夹击的燕国,已成为下一个目标,燕王可谓是心力交瘁。
近来燕国朝堂上,可是日日争朝不休,有主动求和的,有与之抵抗的,也有与鞑子结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