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五,黄河边上那个叫沉棺村的小地方,热得像个蒸笼。天擦黑的时候,知了还憋着一股邪劲儿,在晒蔫了的柳树上嘶叫。村东头老槐树底下,我爹和我娘为着半篮子鸡蛋,正跟邻居拌嘴,声音忽高忽低地传过来,混着泥土和牲口粪的气味。
我蹲在院子里,拿着树枝捅蚂蚁窝,心里烦躁得厉害。说不清为什么,从下午开始,后脖颈子就一阵阵发凉,好像有人在我背后吹气。天色暗得很快,西边最后一丝火烧云沉下去,村子像是被一口黑锅给扣住了,那蝉声猛地停了,静得吓人。
然后,梆子声敲响了。
不是平日里打更老倌那有气无力的调子,是那种又急又乱,带着刮骨头碴子的尖利声音,从村口一直响到村尾。我猛地抬头,看见我娘慌里慌张从外面跑进来,脸色白得像刚刷的墙,一把拽住我就往屋里拖。
“栓子,进屋!快!”
她的手冰得我打了个哆嗦。
刚被塞进里屋床底下,外面就乱了。哭喊声,尖叫声,还有那种……那种像是野兽低吼,又像是喉咙破了风箱的声音,混成一片。我透过床板的缝隙,看见窗户纸上猛地溅开一大片暗红色的污迹。
我娘挡在门前的身影晃了晃,软软地倒了下去。
床板很低,压得我喘不过气。浓烈的血腥味混着一股腐烂的甜臭,丝丝缕缕地钻进来。我死死咬着嘴唇,不敢出声,眼睛瞪得老大,看着一双双沾满泥污、有些甚至露出森森白骨的脚,在门外来回地挪动。它们走得很慢,拖沓着,发出沙沙的声响。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炷香,也许是一整夜。外面的声音渐渐小了,只剩下那种令人牙酸的拖沓声和低吼还在继续。
就在我浑身僵麻,几乎要晕过去的时候,吱呀一声,里屋的门被推开了。
一双干净的黑色布鞋,无声无息地停在了床前。
那鞋子很旧,却一尘不染,与门外那些污秽的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床板被一只手轻易地掀开了。月光从敞开的门照进来,落在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男人身上。他看起来四十多岁,面容普通,只有一双眼睛,深得像井,里面没有一点光。
他低头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吓傻了,连哭都忘了。
他看了我很久,久到我以为自己也变成了那些门外的东西。然后,他伸出手,不是来拉我,而是用指尖,极快地在我的眉心点了一下。
一股冰冷的寒气,顺着他的指尖,猛地钻进我的脑袋,冻得我浑身一激灵。
“阴年阴月阴时,生于聚阴之地,全村死绝,唯你独活……”他收回手,声音平淡,没有起伏,“是个阴生子。天生的材料。”
他不再看我,转身走向门口,那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院子里的、黑沉沉的大棺材旁边。棺材很大,大得能装下一头牛,通体漆黑,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一种哑光。
“走吧。”他说,“你村里的这些人,‘醒’过来了,就不会再躺下。这地方,以后不是你的家了。”
我几乎是爬着从床底下出来的。经过门槛时,我看见了倒在地上的我娘,她的眼睛还睁着,空洞地望着黑漆漆的屋顶。她的脖子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口子,黑红色的血已经凝固了。我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再多看一眼,手脚并用地爬到那口黑棺材旁边。
男人打开棺材盖,里面空荡荡的,透着一股陈年的木料和香烛的味道。
“进去。”
我缩了进去。棺材盖合上的最后一瞬,我听到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更加狂躁的低吼声,还有东西撞击在棺材板上的闷响。
但棺材里面,却异常地安静,只有我粗重的呼吸声。
然后,棺材动了。不是被人抬着,而是像一艘船,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平稳地滑行起来。
我在那口会自己走的棺材里,离开了沉棺村。带我走的人,后来成了我师父。
他叫我陈山。他说,我以前的名字,不能再用了。
师父的话不多,大多时候,他都在摆弄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画符,刻木头人,或者对着空荡荡的墙壁自言自语。我们住在一个靠近苗疆的深山里,山脚下有个小镇,但我们从不去。他教我认字,教我呼吸的方法,教我怎么感受周围的“气”。
“我们这一脉,吃的是阴间饭。”他有一次喝了点酒,难得的多说了几句,“别人怕鬼,我们不怕。鬼也分好坏,跟人一样。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鬼。”
他指了指我的心口,“是这儿。”
我十岁的基础,就是学会在乱葬岗睡一夜,不被那些游荡的阴影影响;学会分辨不同坟头土的气味,判断下面埋着的东西“安不安分”;学会用一根特制的墨线,弹出一道让低等游魂不敢近身的屏障。
时间过得很快,或者说,在山里,时间几乎是停滞的。八年过去了。
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师父把我叫到跟前。他老了一些,但那双眼睛,还是像井一样深。
“你该走了。”他说,“你的路,不在这里。”
我没说话。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
他指着墙角那口跟我一起上山的大黑棺材。“这口‘纳川棺’,你带上。算是个念想,也算是个……住处。”
纳川棺,名字口气大得能装下整条黄河。师父说过,这棺材有些来历,关键时候,能保命。
“记住我教你的。”他看着我,“遇事,多用眼睛看,多用脑子想,别轻易动手。还有,‘阴生子’的命格,是优势,也是诅咒。盯着你的人,或者不是人的东西,不会少。”
我点了点头。
“走吧。”他挥挥手,转过身,不再看我。
我对着他的背影,磕了三个头。然后,扛起那口看似沉重、入手却轻飘飘的纳川棺,头也不回地下了山。
我蹲在院子里,拿着树枝捅蚂蚁窝,心里烦躁得厉害。说不清为什么,从下午开始,后脖颈子就一阵阵发凉,好像有人在我背后吹气。天色暗得很快,西边最后一丝火烧云沉下去,村子像是被一口黑锅给扣住了,那蝉声猛地停了,静得吓人。
然后,梆子声敲响了。
不是平日里打更老倌那有气无力的调子,是那种又急又乱,带着刮骨头碴子的尖利声音,从村口一直响到村尾。我猛地抬头,看见我娘慌里慌张从外面跑进来,脸色白得像刚刷的墙,一把拽住我就往屋里拖。
“栓子,进屋!快!”
她的手冰得我打了个哆嗦。
刚被塞进里屋床底下,外面就乱了。哭喊声,尖叫声,还有那种……那种像是野兽低吼,又像是喉咙破了风箱的声音,混成一片。我透过床板的缝隙,看见窗户纸上猛地溅开一大片暗红色的污迹。
我娘挡在门前的身影晃了晃,软软地倒了下去。
床板很低,压得我喘不过气。浓烈的血腥味混着一股腐烂的甜臭,丝丝缕缕地钻进来。我死死咬着嘴唇,不敢出声,眼睛瞪得老大,看着一双双沾满泥污、有些甚至露出森森白骨的脚,在门外来回地挪动。它们走得很慢,拖沓着,发出沙沙的声响。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炷香,也许是一整夜。外面的声音渐渐小了,只剩下那种令人牙酸的拖沓声和低吼还在继续。
就在我浑身僵麻,几乎要晕过去的时候,吱呀一声,里屋的门被推开了。
一双干净的黑色布鞋,无声无息地停在了床前。
那鞋子很旧,却一尘不染,与门外那些污秽的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床板被一只手轻易地掀开了。月光从敞开的门照进来,落在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男人身上。他看起来四十多岁,面容普通,只有一双眼睛,深得像井,里面没有一点光。
他低头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吓傻了,连哭都忘了。
他看了我很久,久到我以为自己也变成了那些门外的东西。然后,他伸出手,不是来拉我,而是用指尖,极快地在我的眉心点了一下。
一股冰冷的寒气,顺着他的指尖,猛地钻进我的脑袋,冻得我浑身一激灵。
“阴年阴月阴时,生于聚阴之地,全村死绝,唯你独活……”他收回手,声音平淡,没有起伏,“是个阴生子。天生的材料。”
他不再看我,转身走向门口,那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院子里的、黑沉沉的大棺材旁边。棺材很大,大得能装下一头牛,通体漆黑,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一种哑光。
“走吧。”他说,“你村里的这些人,‘醒’过来了,就不会再躺下。这地方,以后不是你的家了。”
我几乎是爬着从床底下出来的。经过门槛时,我看见了倒在地上的我娘,她的眼睛还睁着,空洞地望着黑漆漆的屋顶。她的脖子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口子,黑红色的血已经凝固了。我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再多看一眼,手脚并用地爬到那口黑棺材旁边。
男人打开棺材盖,里面空荡荡的,透着一股陈年的木料和香烛的味道。
“进去。”
我缩了进去。棺材盖合上的最后一瞬,我听到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更加狂躁的低吼声,还有东西撞击在棺材板上的闷响。
但棺材里面,却异常地安静,只有我粗重的呼吸声。
然后,棺材动了。不是被人抬着,而是像一艘船,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平稳地滑行起来。
我在那口会自己走的棺材里,离开了沉棺村。带我走的人,后来成了我师父。
他叫我陈山。他说,我以前的名字,不能再用了。
师父的话不多,大多时候,他都在摆弄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画符,刻木头人,或者对着空荡荡的墙壁自言自语。我们住在一个靠近苗疆的深山里,山脚下有个小镇,但我们从不去。他教我认字,教我呼吸的方法,教我怎么感受周围的“气”。
“我们这一脉,吃的是阴间饭。”他有一次喝了点酒,难得的多说了几句,“别人怕鬼,我们不怕。鬼也分好坏,跟人一样。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鬼。”
他指了指我的心口,“是这儿。”
我十岁的基础,就是学会在乱葬岗睡一夜,不被那些游荡的阴影影响;学会分辨不同坟头土的气味,判断下面埋着的东西“安不安分”;学会用一根特制的墨线,弹出一道让低等游魂不敢近身的屏障。
时间过得很快,或者说,在山里,时间几乎是停滞的。八年过去了。
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师父把我叫到跟前。他老了一些,但那双眼睛,还是像井一样深。
“你该走了。”他说,“你的路,不在这里。”
我没说话。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
他指着墙角那口跟我一起上山的大黑棺材。“这口‘纳川棺’,你带上。算是个念想,也算是个……住处。”
纳川棺,名字口气大得能装下整条黄河。师父说过,这棺材有些来历,关键时候,能保命。
“记住我教你的。”他看着我,“遇事,多用眼睛看,多用脑子想,别轻易动手。还有,‘阴生子’的命格,是优势,也是诅咒。盯着你的人,或者不是人的东西,不会少。”
我点了点头。
“走吧。”他挥挥手,转过身,不再看我。
我对着他的背影,磕了三个头。然后,扛起那口看似沉重、入手却轻飘飘的纳川棺,头也不回地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