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总章之二与周穆王,与周宣王,与周幽王-《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

  武王伐纣,诸姬并起。

  与殷商属于近枝的嬴姓就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蜚廉这一支嬴姓部落因愚忠于纣王而被周王室所厌弃。

  恶来战死,失去了宗主之位,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恶来之弟季胜担任蜚廉族的宗主。

  季胜曾孙造父善御戎,相传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其后以赵为氏。

  造父善于御戎,侄子大骆(恶来之后)善于繁衍马匹。

  受造父之荐,周王室不计前嫌,启用罪臣恶来之后大骆,封于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

  大骆孙秦仲封大夫,秦仲之子赵其是为秦庄公,故秦赵同宗。

  后造父六世孙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

  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

  前497年7月,晋国最强大的范氏、中行氏,围攻赵氏,赵简子逃往晋阳避祸,晋阳城于是被包围。

  11月,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军队奉晋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

  但由于范氏、中行氏太过强大,智氏、韩氏、魏氏反而被范氏、中行氏打败。

  范氏、中行氏决定向晋定公发动进攻,以下犯上,终于遭到了众叛亲离。

  战争持续到前490年,曾经在晋国最强大的范氏、中行氏日益呈现劣势,无法在晋国立足,弃城而逃亡齐国。

  长达近8年之久的晋国内战结束,晋国六卿制衡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了。

  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二家围攻晋阳,赵襄子坚守城池,并派遣丞相张孟谈策反韩氏、魏氏二家共同灭智氏。

  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赵襄子死后,其弟赵桓子自立为君。

  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是为赵献子。

  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赵烈侯,是赵国的开国国君。

  在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列国一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

  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

  同时,赵武灵王由于受到与中山之战失败的耻辱,信宫大朝五日,力排众议大胆的推行移风易俗,并选练精锐弩弓骑兵。

  在全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

  胡服骑射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

  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间,赵国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拓地千余里。

  赵国君臣睦、将相和。

  肥义、楼缓、虞卿、乐毅、田单、赵奢、蔺相如、廉颇、赵胜、李牧等良相名将辈出。

  赵国民风剽悍、崇尚气力、慷慨悲凉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速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北方军事强国。

  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国为之侧目。

  在战国中后期,东方三强(魏、齐、楚)相继衰落,秦国之威独步天下之时,赵国时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