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魏)惠王-《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晋见梁惠王。

  梁惠王:即魏惠王,名,“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39年,魏国都城由安邑迁往大梁,所以又叫梁惠王。

  他在即位最初二十几年内,使魏国在战国诸雄中最为强大。

  本篇名为“梁惠王章句上”,是因为《孟子》的篇名和《论语》一样,不过是择取每篇开头的一个重要的词或词组而已。

  “章句”是汉代经学家常用的术语,即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

  在这里,用作训解古书的题名。

  这里“梁惠王章句上”是东汉赵岐所着《孟子章句》的旧题,他把《孟子》七篇各分为上下两卷,所以这里题为“章句上”。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

  叟:音sou,老先生。

  亦:意义较虚,有“也不过是”的意义;

  这一意义似乎也可译为“只”,

  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

  也要有仁义才行呢。

  王曰:‘何以利吾国?’

  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大夫也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会说

  ‘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呢?’

  庶人:平民;庶,音shu。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

  国家便危险了!

  上下交征利:征,取。交,交互,互相。该词是由“交叉”义引申出交互、互相义,常用为状语。而“互相”义是双方(或多方)同时、一道(做某事),因此,训作“俱”,也即“都”,也差不离。在“上下交征利”这句中,译为“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无疑是较为准确的,而某书用“上下都追逐私利”来“纠正”之,则未达一间。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

  杀掉它的国君的,

  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

  弑:以下杀上,以卑杀尊。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

  杀掉它的国君的,

  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兵车一辆叫一乘;乘,音shèng。春秋战国时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大小强弱;战国七雄为万乘,宋、卫、中山、东周、西周为千乘。

  千乘之家、百乘之家:古代的执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拥有这种封邑的大夫叫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里头,他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够多的了。

  苟为后义而先利,

  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

  苟:假如,假设,如果。

  不夺不餍。

  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

  是不会满足的。

  餍:音yàn,饱,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