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以逸待劳-《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

  文臣班列之中,如房玄龄、王珪、魏征等人,则显得很冷静。

  待到尉迟恭、程咬金回到班列后,房玄龄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尉迟将军所言颇有道理,但我军新定江淮不久,南方诸多势力尚在观望,内部降兵降将众多,还需时日消化整合训练,方可有一战之力,况且我军后勤转运修建轨道之事还在筹备之中。此时若仓促介入关中战事,我军劳师远征,若不能速胜,补给将会十分困难,这恐陷入与突厥、李唐三方混战之泥潭,最终胜负难料。臣以为,当以静制动,继续积蓄力量,待其两败俱伤,再行定夺不迟。”

  魏征亦道:“房相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更何况,李唐虽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李世民尚在,必作困兽之斗。突厥虽胜,然其乃劫掠之师,并无长久占据之心,且与梁师都必有利益分歧。我大隋此时介入,非但难以速胜,反而可能促使他们暂时联合,一致对我。不如坐观其变,暗中筹备。”

  “几位大人是不相信我等武将能打赢突厥人吗?”

  “就是,俺愿立军令状,定将突厥人杀得片甲不留!”

  “非也,非也!程将军,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

  朝堂上,文、武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杨勇高踞御座,面容平静地听着臣下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

  待争论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诸卿之意,朕已明了。”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深邃,继续说道:“李唐之败,早在朕预料之中。李建成刚愎自用,李元吉有勇无谋,李渊优柔寡断,内部倾轧,焉能不败?至于突厥……处罗野心勃勃,不仅烧杀掳掠,更有扶持傀儡,占据中原之野心。梁师都嘛,不过一冢中枯骨耳。”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决断:“我大隋,如今要做的并非急于下场,去替李唐收拾烂摊子,或是与突厥争一时之短长。因为现在时机还未到!”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的位置,然后缓缓向西移动,声音沉稳而有力:“传朕旨意!”

  “其一,命并州总管、河东诸军,加强戒备,严防死守,绝不容突厥或梁师都一兵一卒窜入我境!未得朕令,绝不许主动出击!”

  “其二,命李靖、尉迟恭、程咬金、裴行俨等部,加快新兵编练,同时令匠作监加速火器弹药生产!务必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所有战备!”

  “其三,命罗艺、李密,加大对南方萧铣、林士弘等部的政治攻势与情报渗透!朕要让他们知道,负隅顽抗,便是李唐与李子通之下场!顺天应人,方是生路!”

  “其四,内阁与户部、工部,全力保障轨道实验线延伸至洛口仓工程,以及各地水利兴修、春耕夏收!国力的根本,在于民生,在于粮仓充实!此乃重中之重!”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展现了他作为帝王的冷静与远见。

  他不为眼前的战乱所动,依旧牢牢掌控着帝国发展的节奏,将重心放在内政巩固与战略准备上。

  “陛下圣明!”

  见皇帝已有决断,且思虑周详,无论文臣武将,还是主战主和,皆躬身领命。

  陛下这是要蓄势待发,等待最佳时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之上的决策,很快也影响到了洛阳的市井民间。

  朝廷通过《隋报》有选择性的报道和官府的刻意引导下,洛阳乃至大隋的百姓对于北方的战事,大多抱持着一种复杂的、隔岸观火的心态,其中更掺杂着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庆幸与对皇帝杨勇的拥戴。

  茶楼里,人们依旧喝茶聊天,但话题已然被北方的战事牢牢占据。

  “啧啧,听说长安那边都快乱成一锅粥了!突厥蛮子杀人如麻,李唐的军队一触即溃!”

  一个穿着绸布褂子的商人,摇着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事不关己的感慨。

  “可不是嘛!还好咱们在洛阳,有陛下在,有咱们的王师在!听说陛下早就下令边军严阵以待,那些突厥人肯定不敢来招惹咱们!”

  旁边一个老者捋着胡须,脸上带着自豪与安心。

  一个刚从河东那边行商回来的脚夫,灌了一大口粗茶,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道:“你们是没看见,靠近边境的那些村子,好多人都往南边逃难了!拖家带口的,真是惨呐!还是咱们洛阳安稳,街上巡逻的兵爷多,夜里还有煤油灯,心里踏实!”

  他的同伴点头如捣蒜:“那是!陛下英明神武,把咱们洛阳治理得铁桶一般!听说朝廷还在加紧造火枪大炮呢,比打江淮那时候还要厉害!有这些神兵利器在,谁来都不怕!”

  甚至在一些士子聚会的场合,议论也颇为热烈。

  “李唐倒行逆施,信用佞臣,排挤贤良,焉能不败?如今引狼入室,致使关中生灵涂炭,实乃自取其咎!”一个青衫文士愤然道。

  “孙兄所言极是。反观我大隋,陛下励精图治,内修政理,外抚新附,更兼奇技巧艺层出不穷,国力日盛。此消彼长,天下归属,已不言自明。”另一人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洛阳政权的认同。

  “只盼陛下能早日出兵,扫清寰宇,解民倒悬啊!”也有人发出这样的期盼。

  而在一些工坊聚集的区域,工匠们的讨论则更为直接。

  “听说北边打得厉害,朝廷下令让咱们加紧生产火枪炮弹呢!哥几个都加点劲,多造一支枪,多产一发弹,咱们的将士就多一分保障,咱们洛阳就多一分安全!”一个工头模样的汉子,在休息时对工友们大声鼓劲。

  “放心吧,头儿!为了陛下,为了咱们的好日子,咱们肯定玩命干!”

  “就是!让那些突厥蛮子尝尝咱们洛阳造的家伙厉害!”

  一种基于对现有生活满足感而产生的向心力与保卫意识,在洛阳的工匠和普通百姓中悄然凝聚。

  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战略,但他们心里明白是谁让他们过上了安稳、富足、有尊严的生活,又是谁在威胁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