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有些许紧张的气氛中一天天度过。
五月初,洛阳,紫微宫,太极殿。
初夏的晨光透过高耸的殿门,洒在太极殿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映照出玄黑衣冠、肃穆列班的文武百官身影。
然而,这往日象征帝国最高权力与秩序的殿堂,今日却弥漫着一股不同于以往的凝重与压抑气息。
殿外蝉鸣初起,殿内却静得只能听见官员们极力压抑的呼吸声,以及情报司统领张涯那清晰而沉痛的声音在空旷殿宇中的回响。
张涯一身风尘仆仆的深紫色官袍,显然是一接到消息便立刻赶来。
他立于御阶之下,手中并无卷轴,所有情报皆已烂熟于心,但每吐露一字,都仿佛带着北疆烽火的灼热与血腥气。
“陛下!诸位大人!”
张涯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砸在每个人的心头,“据我军情司多方探马核实并回报,突厥处罗可汗与西梁梁师都联军,自突破李唐北部防线后,并未稍作停歇,反而变本加厉,纵兵大掠!”
他微微闭眼,仿佛不忍卒述,旋即又猛地睁开,眼中是情报人员特有的冷静与深藏的怒火,继续禀报,声音愈发沉重:
“联军铁蹄所过之处,城垣坍塌,村舍化为白地!泾州、豳州、宜禄乃至周边县域……男子被屠戮,曝尸荒野,妇孺遭凌辱,哭声震天!突厥骑兵以砍杀取乐,视我汉家子民如同草芥,老弱妇孺亦不放过,马蹄之下,肝脑涂地者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掳我汉人丁壮为奴,掠我女子财货,充作军资……千里关中沃野,如今已是十室九空,饿殍遍野,白骨露于野,如同……人间地狱!”
随着张涯将那一桩桩、一件件惨绝人寰的暴行细细道来,殿内百官的脸色也随之变幻。
一些出身关陇或素有忧国忧民之心的官员,如裴矩、郑善果、虞世南等,早已听得面色铁青,须发皆张。
王珪更是紧握笏板,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愤怒到了极点。
“豺狼!禽兽不如!”
一声压抑不住的怒喝从武将队列中炸响。
只见尉迟恭虬髯戟张,黑脸涨得通红,环眼圆瞪,几乎要喷出火来。
他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陛下!突厥狗贼安敢如此!还有那梁师都,引狼入室,戕害同胞,实乃汉家千古罪人!末将请旨,愿率一支精兵,立刻西进,剁了那处罗和梁师都的狗头,以祭我惨死同胞在天之灵!”
程咬金也哇呀呀怪叫,挥舞着拳头:“陛下!俺老程也去!不杀光这群畜生,难消心头之恨!让咱们的火枪营上去,把他们全都打成筛子!”
他们的怒火点燃了更多将领的战意,一时间,请战之声此起彼伏,殿内充满了肃杀之气。
房玄龄、魏征等人面露不忍与忧色,低声叹息,为关中百姓的遭遇感到悲痛。
但也有一部分官员,尤其是些原非李唐旧臣、或与关陇世家关联不深者,脸上虽也带着震惊,眼底深处却隐隐流露出一丝幸灾乐祸,或至少是事不关己的淡漠。
“李唐无能,致使百姓遭此大难,实乃李渊父子之过也。”
一个身着绯袍的官员低声对身旁同僚私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
“哼,若非他李家内部倾轧,太子齐王争功冒进,秦王备受掣肘,何至于败得如此凄惨?如今引火烧身,也是咎由自取。”
另一人微微颔首,声音细若蚊蚋。
更有甚者,心中盘算的是此战对天下格局的影响,暗自思忖:“李唐经此一役,纵然不亡,也必元气大伤。这天下……看来终究是陛下的囊中之物了。”
端坐于九龙御座之上的杨勇,面容看似平静,唯有熟悉他的人才能够发现,他搭在龙椅的手十分用力紧握扶手。
那深邃的眼眸深处,并非古井无波,而是暗流汹涌,仿佛有风暴在酝酿。
张涯所描述的每一幕惨状,都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头。
那些死难的百姓,虽然此刻不在他的治下,但他们身上流淌的,是与他相同的血脉,是华夏汉家的子民!
眼看着同胞被异族屠戮、家园被铁蹄踏碎,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超越政权界限的民族愤怒,在他胸中翻腾、灼烧。
他仿佛能听到那遥远关中大地上的哀嚎,能看到那冲天而起的狼烟和血光。
他强行压下几乎要冲口而出的怒吼,将那滔天的杀意与怒火死死摁在心底。
只见杨勇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鹰隼。
他扫视着殿下神色各异的臣子,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
待殿内因张涯汇报完毕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粗重喘息声时,杨勇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抑后的沙哑与冰冷,打破了沉寂:
“众卿……都听到了。对此,有何看法?”
他的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启奏陛下!”
魏征率先出列,他脸色铁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依旧保持着冷静:“突厥此等暴行,人神共愤!梁师都之罪,罄竹难书!我大隋虽强,新定江淮,内部未靖,南方萧铣、林士弘等辈尚在观望。若此刻仓促出兵,深入关中,直面突厥兵锋与李唐残部,恐陷入三方混战,后勤难继,胜负难料!臣……臣虽痛心疾首,然为国计,仍主张暂缓出兵,加紧备战,以待天时!”
他这番话说完,仿佛用尽了力气,深深低下头,显然内心也备受煎熬。理智与情感在他心中激烈交战。
“魏大人!”
尉迟恭立刻反驳,他梗着脖子,声音洪亮说道:“你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汉人百姓被突厥畜生屠戮吗?咱们的火器是吃素的?后勤?江淮已平,轨道也在修了,还能让前线将士饿肚子?陛下,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击破突厥,提头来见!”
程咬金、裴行俨等将领纷纷附和,主张立刻出兵,以雷霆之势扫荡蛮夷。
文臣中,苏威等老成持重者多支持魏征,认为当以稳固内部、积蓄力量为主;
而一些较为激进的年轻官员,则被将领们的豪情感染,认为应当立刻展现天朝威严,解救万民于水火。
争论之声在殿内回荡,主战与主缓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五月初,洛阳,紫微宫,太极殿。
初夏的晨光透过高耸的殿门,洒在太极殿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映照出玄黑衣冠、肃穆列班的文武百官身影。
然而,这往日象征帝国最高权力与秩序的殿堂,今日却弥漫着一股不同于以往的凝重与压抑气息。
殿外蝉鸣初起,殿内却静得只能听见官员们极力压抑的呼吸声,以及情报司统领张涯那清晰而沉痛的声音在空旷殿宇中的回响。
张涯一身风尘仆仆的深紫色官袍,显然是一接到消息便立刻赶来。
他立于御阶之下,手中并无卷轴,所有情报皆已烂熟于心,但每吐露一字,都仿佛带着北疆烽火的灼热与血腥气。
“陛下!诸位大人!”
张涯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砸在每个人的心头,“据我军情司多方探马核实并回报,突厥处罗可汗与西梁梁师都联军,自突破李唐北部防线后,并未稍作停歇,反而变本加厉,纵兵大掠!”
他微微闭眼,仿佛不忍卒述,旋即又猛地睁开,眼中是情报人员特有的冷静与深藏的怒火,继续禀报,声音愈发沉重:
“联军铁蹄所过之处,城垣坍塌,村舍化为白地!泾州、豳州、宜禄乃至周边县域……男子被屠戮,曝尸荒野,妇孺遭凌辱,哭声震天!突厥骑兵以砍杀取乐,视我汉家子民如同草芥,老弱妇孺亦不放过,马蹄之下,肝脑涂地者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掳我汉人丁壮为奴,掠我女子财货,充作军资……千里关中沃野,如今已是十室九空,饿殍遍野,白骨露于野,如同……人间地狱!”
随着张涯将那一桩桩、一件件惨绝人寰的暴行细细道来,殿内百官的脸色也随之变幻。
一些出身关陇或素有忧国忧民之心的官员,如裴矩、郑善果、虞世南等,早已听得面色铁青,须发皆张。
王珪更是紧握笏板,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愤怒到了极点。
“豺狼!禽兽不如!”
一声压抑不住的怒喝从武将队列中炸响。
只见尉迟恭虬髯戟张,黑脸涨得通红,环眼圆瞪,几乎要喷出火来。
他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陛下!突厥狗贼安敢如此!还有那梁师都,引狼入室,戕害同胞,实乃汉家千古罪人!末将请旨,愿率一支精兵,立刻西进,剁了那处罗和梁师都的狗头,以祭我惨死同胞在天之灵!”
程咬金也哇呀呀怪叫,挥舞着拳头:“陛下!俺老程也去!不杀光这群畜生,难消心头之恨!让咱们的火枪营上去,把他们全都打成筛子!”
他们的怒火点燃了更多将领的战意,一时间,请战之声此起彼伏,殿内充满了肃杀之气。
房玄龄、魏征等人面露不忍与忧色,低声叹息,为关中百姓的遭遇感到悲痛。
但也有一部分官员,尤其是些原非李唐旧臣、或与关陇世家关联不深者,脸上虽也带着震惊,眼底深处却隐隐流露出一丝幸灾乐祸,或至少是事不关己的淡漠。
“李唐无能,致使百姓遭此大难,实乃李渊父子之过也。”
一个身着绯袍的官员低声对身旁同僚私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
“哼,若非他李家内部倾轧,太子齐王争功冒进,秦王备受掣肘,何至于败得如此凄惨?如今引火烧身,也是咎由自取。”
另一人微微颔首,声音细若蚊蚋。
更有甚者,心中盘算的是此战对天下格局的影响,暗自思忖:“李唐经此一役,纵然不亡,也必元气大伤。这天下……看来终究是陛下的囊中之物了。”
端坐于九龙御座之上的杨勇,面容看似平静,唯有熟悉他的人才能够发现,他搭在龙椅的手十分用力紧握扶手。
那深邃的眼眸深处,并非古井无波,而是暗流汹涌,仿佛有风暴在酝酿。
张涯所描述的每一幕惨状,都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头。
那些死难的百姓,虽然此刻不在他的治下,但他们身上流淌的,是与他相同的血脉,是华夏汉家的子民!
眼看着同胞被异族屠戮、家园被铁蹄踏碎,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超越政权界限的民族愤怒,在他胸中翻腾、灼烧。
他仿佛能听到那遥远关中大地上的哀嚎,能看到那冲天而起的狼烟和血光。
他强行压下几乎要冲口而出的怒吼,将那滔天的杀意与怒火死死摁在心底。
只见杨勇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鹰隼。
他扫视着殿下神色各异的臣子,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
待殿内因张涯汇报完毕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粗重喘息声时,杨勇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抑后的沙哑与冰冷,打破了沉寂:
“众卿……都听到了。对此,有何看法?”
他的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启奏陛下!”
魏征率先出列,他脸色铁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依旧保持着冷静:“突厥此等暴行,人神共愤!梁师都之罪,罄竹难书!我大隋虽强,新定江淮,内部未靖,南方萧铣、林士弘等辈尚在观望。若此刻仓促出兵,深入关中,直面突厥兵锋与李唐残部,恐陷入三方混战,后勤难继,胜负难料!臣……臣虽痛心疾首,然为国计,仍主张暂缓出兵,加紧备战,以待天时!”
他这番话说完,仿佛用尽了力气,深深低下头,显然内心也备受煎熬。理智与情感在他心中激烈交战。
“魏大人!”
尉迟恭立刻反驳,他梗着脖子,声音洪亮说道:“你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汉人百姓被突厥畜生屠戮吗?咱们的火器是吃素的?后勤?江淮已平,轨道也在修了,还能让前线将士饿肚子?陛下,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击破突厥,提头来见!”
程咬金、裴行俨等将领纷纷附和,主张立刻出兵,以雷霆之势扫荡蛮夷。
文臣中,苏威等老成持重者多支持魏征,认为当以稳固内部、积蓄力量为主;
而一些较为激进的年轻官员,则被将领们的豪情感染,认为应当立刻展现天朝威严,解救万民于水火。
争论之声在殿内回荡,主战与主缓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