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三国:拿捏人心,林阳与程昱的粮》

  林阳满意一笑,立即安排事务:让二人留一千兵马安置山中百姓,迁往朱虚城;同时调集五千黄巾精锐,随军继续前进。

  行军途中,黄巾士卒手捧鸡腿、牛肉,狼吞虎咽,眼中满是惊喜。

  林阳见他们伙食太差,便让他们边行军边补充体力。

  领队的裴元绍啃着牛肉,同样目瞪口呆!

  军中的伙食竟能如此丰盛?

  这饭菜比他们当**时吃得还要好!

  “大人,这牛肉味道真绝了,而且不限量,管饱!”裴元绍的亲卫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抹着嘴角的油渍说道。

  听着亲卫的话,裴元绍环顾四周,心中不禁感慨——仅仅是这样的伙食,就让他麾下的黄巾部众彻底心服口服了。如今哪怕他下令反叛,恐怕也没人愿意跟随了。

  “记住了,以后别叫我大人,我现在是主公麾下的军司马。”长舒一口气,裴元绍彻底

  ---

  “周仓,你们就是因为这个才躲在擂鼓山?”行进途中,林阳看向身旁的魁梧大汉,略感意外。

  他没想到,周仓等人滞留此地,竟是因为自己占据了徐州。

  “没错,主公您麾下兵力强盛,我们不敢南下。”周仓将怀中的牛肉块塞紧,连忙点头解释。

  他们本是黄巾残部,此前一直在青州活动。但青州战乱频发,民生凋敝,实在难以生存。原计划南下徐州,却因林阳坐镇徐州,兵力雄厚,只得继续盘踞于此。

  “原来如此。”林阳颔首,总算明白为何会在此地遇见这两人。

  “今后跟着典韦好好干!”他拍了拍这位身高逾两米的悍将。此人不仅体格惊人,力量和速度更是非凡——演义中,他扛着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仅凭双腿便能追上赤兔马。

  林阳摩挲着下巴,忽然若有所思。

  来,给他弄块钢化防护盾!

  周仓这身高两米多的猛汉,用这玩意儿正合适!

  片刻后,周仓单手拎着钢化盾,满脸问号地翻看着:

  “主公,这啥玩意儿?”

  他有点懵——不是来给典韦当副将的吗?

  “蛮好,你这力气正配!”林阳满意点头。能单手拎钢化盾,这耐力确实够硬!

  “听着,以后这一千护盾营归你管了!”林阳一挥手,直接把精锐划给周仓。

  所谓护盾营,正是当初在夏丘城用钢化盾武装的精兵。这次来青州,大半装备被周瑜带去了广县城,林阳身边只留了一千人马。

  “护盾营?!”周仓盯着钢化盾直挠头——裴元绍都统五千兵,自己就带一千人?

  典韦冷哼一声:“别瞧不上!这盾牌连老子都劈不烂!”

  听罢,周仓乐得龇牙:“早说!多谢主公!”说罢把盾往背后一甩,腰间插两根螺纹钢,活像个移动堡垒。

  林阳笑着摇头——他就欣赏周仓这股实诚劲儿!

  林阳手下多了一名忠诚无比的将领!

  收编裴元绍的五千黄巾军后,林阳的部队规模已接近万人!

  得益于自身充足的物资供应,林阳完全不必为后勤补给担忧。

  这支近万人的军队穿越擂鼓山,正朝着剧县方向进发。

  在剧县城外的山林中

  "报告将军!十里外发现敌军踪迹!"

  早已在此埋伏多时的麴义听到斥候禀报,眼中顿时闪过精光。

  "哈哈,定是林子远派来增援寿亭的部队!"

  这正是麴义设伏的战术——围点打援!

  "可探明兵力与旗号?"

  麴义追问详情,斥候却摇头回答:

  "约莫万人规模,未见任何旗号。"

  原来林阳为隐蔽行军,特意未打出任何旗帜。

  "无旗号?!"

  麴义眉头紧锁。要知道林阳麾下即便是别部司马都有自己的旗帜。

  这支万人部队竟不亮明旗号,显然是想隐匿行踪!

  "哼,管他是谁,今日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麴义冷眼扫视前方山林,这里就是歼灭援军的绝佳战场。

  "传令全军继续潜伏!"

  虽然只带了五千人马,但其中包含他最精锐的三千"先登死士"。

  正是凭借最初八百先登死士,麴义才能有今日地位。如今这支王牌部队已扩充至三千人规模。

  即便敌军十万之众,他也能杀得对方溃不成军!

  "遵命!"

  麴义一声令下,山野间的先登死士瞬间隐没在密林之中。

  与此同时,山外村落口。

  "爹,回吧,您都在这守了多日。"

  "再说这是官兵的事,与咱们何干?"

  村口枯树下,打柴老翁执拗地守在道旁,浑浊的目光始终望向山路尽头。

  "混账东西!"

  老翁抄起藤杖狠狠抽在青年背上,打得后生一个踉跄。

  "若没有林州牧,你早饿成路边的白骨了!哪来的红薯养活你这孽障!"

  老人每说一句,杖头就重重砸下。这几 ** 始终记得砍柴时的发现——山中竟藏着数千甲士。

  这些青州老民最懂刀兵之事。当年黄巾之乱时,老翁便是其中一员。本该饿毙沟渠的性命,全靠林阳在东莱、北海两郡广植番薯才得以活命。

  "爹!儿子知错了!"

  青年抱着头连连告饶。他怎会不明白?四百万青州父老,谁不是靠着林州牧的仁政才活到今天?

  东汉末年,先遭黄巾 ** 重创,中原人口骤减至不足四百万!

  随后百万黄巾被 ** ,曹操又强行迁走百万民众!

  残存的三百万百姓,在连年战乱、大旱与瘟疫中持续减员!

  唯有林阳治下的两郡,百姓尚能衣食无忧!

  这番恩情,年轻人都铭记于心!

  "爹,万一是咱猜错了?说不定那些是林州牧的伏兵,专门等着袁军呢?"

  青年刚说完,脑门又挨了记拐杖!

  "混账!这官道直通北海郡腹地,东面来的怎么可能是袁军!"

  老头狠瞪儿子一眼——当年他当黄巾头目时好歹见过世面!

  要真猜错了反倒好,说明这条路太平无事!

  否则......

  他这几夜别想合眼了!

  "阿公!官道上有军队过来了!"

  村口突然冲来个半大孩子,喘着粗气报信。老头"噌"地起身,连儿子都顾不上骂:"快带路!"

  ......

  行军队伍中,传令兵疾驰而来:"报!主公,前方有老丈求见!"

  林阳闻言挑眉,带着典韦、周仓策马出列。

  须臾间便见那老人扑跪在地:"将军万万不可前进!前面山林里藏着袁绍的伏兵!"

  "什么?"

  林阳瞳孔骤缩——袁军埋伏?此地怎会出现袁军?!

  可低头审视老者惶急的面容,又觉作伪不得。

  林州牧轻声道:"老伯,别急,有什么事慢慢讲。"

  他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吩咐手下取了些肉食分给众人。老人颤巍巍地讲起砍柴时在山中看见驻军,怀疑是袁绍部队。林州牧眉头一动——寻常百姓怎会懂这些?

  周仓低声道:"主公,此人怕是当过黄巾军。"

  "黄巾"二字一出,老人和同伴都瑟缩起来。这身份在大汉朝可是要命的。

  "老伯莫怕,"林州牧温言道,"无论从前如何,如今既愿踏实耕种,便是我林子远的子民。"老人这般反应,让他心中了然——多半是昔日青州黄巾归顺的百姓。

  "您、您竟是林州牧?"老人瞪大眼睛,没想到眼前这未及而立的青年,就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恩人。

  "这些肉和银钱带回去过日子吧。"林州牧让亲兵送上礼物,又宽慰道:"青州很快就能太平,往后日子会更好。"

  问清山中驻军并非黄巾乱党后,他便命人将老者一行护送到安全处。夕阳染红剧县城墙时,大军就地扎营。

  典韦提议:"主公,可要派斥候去查探?"

  "不必,"林州牧凝视暮色中的山峦,"莫要打草惊蛇。"

  当下派人探查,岂非明告埋伏者我方已洞悉一切?

  "主公若不遣人查探,恐难通行此地!"

  新投效的裴元绍亦出言献策,面露难色。此人出身黄巾贼寇,最知这群山匪踞守要道的厉害。

  若不肃清伏兵,唯有绕道而行!更甚者,此为北海郡咽喉要道。放任伏兵盘踞,终成心腹大患!倘若敌军断我粮道,林阳等人必将进退维谷。

  "此间伏兵,非除不可!"

  林阳抚须沉吟。若不解决眼前伏兵,恐生后患。绕道虽可行,然此刻两军近在咫尺,敌军必已知晓我方动向。若绕道而行,伏兵极可能与寿亭袁军合围,届时林阳必将腹背受敌!

  "主公,末将愿率铁甲螺纹军明日打头阵,强行突破!"

  典韦抱拳 ** 。这位猛将所能想到的唯一对策,便是依仗铁甲螺纹军强行突围。料想敌军埋伏于此,兵力应当有限。即便面对万人围攻,典韦也有信心率领四千铁甲螺纹军杀出血路。

  "不可,铁甲螺纹军尚有大用!"

  林阳断然否决。若真令铁甲螺纹军强攻,即便取胜,这支精锐之师也必将折损惨重。此军乃林阳亲手 ** 的步卒劲旅,每一个士卒都是百里挑一的壮士。身披铁甲,手持螺纹钢,皆能以一当十。若在此地折损,实在于心不忍。

  "周仓!"

  "末将在!"

  帐下周仓应声出列,目光炯炯望向林阳。

  "明日大军开拔,着你率一千神盾营为先锋。若遇伏击,以神盾御敌!"

  毫无畏惧?

  周仓感到林阳炽热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属下必当竭尽全力!"

  周仓斩钉截铁地回应道。经过测试,那批神盾确实坚不可摧。有千面神盾开路,他信心十足。

  "很好!"

  确认周仓的承诺后,林阳转向典韦和裴元绍。

  "恶来,你带四千铁甲军居中策应。"

  "元绍,你领五千黄巾军负责殿后。"

  两人当即领命。最后林阳看向心腹李刚。

  "明日神火营随中军行动,听我号令!"

  李刚神色一凝,略显迟疑:"主公,神火营关系重大,此时动用是否..."

  作为最早追随林阳的嫡系,他深知主公行事风格。但神火营作为秘密武器,哪怕牺牲全部黄巾军也不该轻易暴露。

  "战机稍纵即逝!"

  林阳心意已决。他明白李刚是想保全这支精锐,但若以士卒性命为代价,恐失军心。

  "遵命!"

  见主公开口,李刚不再多言。周仓与裴元绍对视一眼,都对这支神秘部队充满好奇——这是他们首次听闻"神火营"之名。

  苍茫暮色中,林阳帐下铁浮屠重甲森然,螺纹军凛冽如霜,众将士对那尚未得见的神火营俱是心驰神往!

  翌日破晓

  林阳铁骑碾过黄土,蛰伏林间的麴义犹自蒙在鼓中!

  三千先登死士藏身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