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冬日,少了几分北方的凛冽,多了几分湿润的寒意。魏延的府邸,一改往日的冷清,变得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自从魏延“三策”被刘禅全盘采纳,并力主启用那些被罢黜的将领后,这些昔日的“罪臣”们,仿佛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们深知,若非魏延在朝堂之上力排众议,他们可能终老田园,再无出头之日。
于是,一场无声的“感恩潮”涌向了魏延的府邸。
最先到的是李严。这位曾官至托孤大臣,后因运粮不力而被废为庶人的老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他没带金银,只捧着一对亲手书写的竹简,上面是他毕生治军理政的心得。
“文长,”李严的声音有些沙哑,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老朽……谢你了。这对竹简,是老朽半生所学,或可为你日后,略尽绵薄之力。”
魏延郑重地接过,深深一揖:“正方公(李严的字)言重了。您的才学,本就该为我大汉所用。”
紧接着,是因口出怨言而被流放的廖立。他带来的是一幅他亲手绘制的天下山川地理图,其精细程度,堪比朝廷的舆图。
“文长公,我廖立一张臭嘴,得罪了天下人,唯有这双眼睛,还看得清路。”廖立感慨道,“此图赠你,愿你踏遍图中每一寸土地,成就我大汉一统之业!”
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有送名马宝剑的,有送珍奇古玩的。甚至,一些在朝中颇有势力的士族,也派来了媒人。
“魏将军,我家膝下有一小女,年方二八,才貌双全,愿与将军结为秦晋之好,共辅汉室!”
魏延听着这些话,只是淡然一笑,一一婉拒。他深知,这些联姻的请求背后,是政治的捆绑,是利益的交换。他现在要做的,是保持超然,是成为所有人的“恩公”,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盟友”。
当然,也有更“贴心”的礼物。一位被重新启用的老将,为了表达感激,送来了两名容貌秀美、心灵手巧的侍女。
“将军常年在外奔波,身边缺人照料。此二女,琴棋书画皆通,愿能分将军之忧。”
魏延看着那两个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的少女,心中并无波澜。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周泰。
“过山风。”
“在!”
“这两个姑娘,你带下去。你跟着我出生入死,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她们,就赏给你了。好好待人家。”
周泰愣住了,一张黝黑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将……将军,这……这不合规矩……”
“我魏延的府里,最大的规矩,就是不能亏待兄弟。”魏延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不容置疑。
那两个少女也愣住了,她们以为自己将迎来未知的命运,却没想到,等来的,是如此直接的安排。她们看向周泰,那是个眼神正直、身材魁梧的男人,远比传说中冷面无情的魏延将军要……亲切得多。
就这样,所有送来的侍女、仆从,都被魏延毫不吝啬地赏给了手下那些立过战功的兄弟们。一时间,魏延军中人人感念,都说自己的将军,有肉同吃,有酒同喝,连女人都一起分享,这样的将军,不跟他拼命,跟谁拼命?
**魏吴之变:假象下的和平**
就在蜀汉内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时,魏吴两国,却在解读着魏延的“休养生息”。
洛阳,曹丕的宫殿。大臣们看着蜀汉毫无动静的边境,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看来魏延也是色厉内荏。连番大战,蜀汉已是强弩之末,如今休养生息,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一位大臣奏道。
曹丕点了点头,心中也放松了警惕。连番的失败让他焦头烂额,如今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整顿内部,抚恤流民,恢复国力。他甚至觉得,那个可怕的魏延,似乎也不过如此。
建业,孙权的宫殿。陆逊兵败后,孙权虽然震怒,但看到魏延没有乘胜追击,也渐渐安下心来。
“陆逊,你看,魏延终究还是守成之辈。他占了便宜,便不敢再进。这对我东吴来说,是休养生息的绝佳时机。”孙权对陆逊说道。
陆逊沉默不语,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魏延此人,如同一团迷雾,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似乎有着更深的目的。但君王已经放松,他身为臣子,也只能奉命整顿防务,恢复生产。
魏国和吴国,就这样被魏延的“静”给迷惑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暂时的和平,一个可以喘息的机会。他们开始将重心从对外转向对内,削减军费,安抚民众,朝堂之上,再次出现了歌舞升平的景象。
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魏延想让他们看到的假象。
在成都,在荆州,在汉中,无数的新兵正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无数的商队正在新修的官道上络绎不绝;无数的人才正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一条看不见的巨龙,正在积蓄着力量。它的鳞甲在打磨,它的筋骨在强健,它的灵魂在重塑。
魏延站在府邸的庭院中,看着满园的萧瑟,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他给敌人送去了一个“和平”的假象,换来了自己三年宝贵的成长时间。
三年之后,当这条巨龙睁开双眼时,整个天下,都将为之颤抖。
--------------------------------
本章完。
自从魏延“三策”被刘禅全盘采纳,并力主启用那些被罢黜的将领后,这些昔日的“罪臣”们,仿佛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们深知,若非魏延在朝堂之上力排众议,他们可能终老田园,再无出头之日。
于是,一场无声的“感恩潮”涌向了魏延的府邸。
最先到的是李严。这位曾官至托孤大臣,后因运粮不力而被废为庶人的老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他没带金银,只捧着一对亲手书写的竹简,上面是他毕生治军理政的心得。
“文长,”李严的声音有些沙哑,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老朽……谢你了。这对竹简,是老朽半生所学,或可为你日后,略尽绵薄之力。”
魏延郑重地接过,深深一揖:“正方公(李严的字)言重了。您的才学,本就该为我大汉所用。”
紧接着,是因口出怨言而被流放的廖立。他带来的是一幅他亲手绘制的天下山川地理图,其精细程度,堪比朝廷的舆图。
“文长公,我廖立一张臭嘴,得罪了天下人,唯有这双眼睛,还看得清路。”廖立感慨道,“此图赠你,愿你踏遍图中每一寸土地,成就我大汉一统之业!”
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有送名马宝剑的,有送珍奇古玩的。甚至,一些在朝中颇有势力的士族,也派来了媒人。
“魏将军,我家膝下有一小女,年方二八,才貌双全,愿与将军结为秦晋之好,共辅汉室!”
魏延听着这些话,只是淡然一笑,一一婉拒。他深知,这些联姻的请求背后,是政治的捆绑,是利益的交换。他现在要做的,是保持超然,是成为所有人的“恩公”,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盟友”。
当然,也有更“贴心”的礼物。一位被重新启用的老将,为了表达感激,送来了两名容貌秀美、心灵手巧的侍女。
“将军常年在外奔波,身边缺人照料。此二女,琴棋书画皆通,愿能分将军之忧。”
魏延看着那两个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的少女,心中并无波澜。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周泰。
“过山风。”
“在!”
“这两个姑娘,你带下去。你跟着我出生入死,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她们,就赏给你了。好好待人家。”
周泰愣住了,一张黝黑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将……将军,这……这不合规矩……”
“我魏延的府里,最大的规矩,就是不能亏待兄弟。”魏延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不容置疑。
那两个少女也愣住了,她们以为自己将迎来未知的命运,却没想到,等来的,是如此直接的安排。她们看向周泰,那是个眼神正直、身材魁梧的男人,远比传说中冷面无情的魏延将军要……亲切得多。
就这样,所有送来的侍女、仆从,都被魏延毫不吝啬地赏给了手下那些立过战功的兄弟们。一时间,魏延军中人人感念,都说自己的将军,有肉同吃,有酒同喝,连女人都一起分享,这样的将军,不跟他拼命,跟谁拼命?
**魏吴之变:假象下的和平**
就在蜀汉内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时,魏吴两国,却在解读着魏延的“休养生息”。
洛阳,曹丕的宫殿。大臣们看着蜀汉毫无动静的边境,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看来魏延也是色厉内荏。连番大战,蜀汉已是强弩之末,如今休养生息,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一位大臣奏道。
曹丕点了点头,心中也放松了警惕。连番的失败让他焦头烂额,如今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整顿内部,抚恤流民,恢复国力。他甚至觉得,那个可怕的魏延,似乎也不过如此。
建业,孙权的宫殿。陆逊兵败后,孙权虽然震怒,但看到魏延没有乘胜追击,也渐渐安下心来。
“陆逊,你看,魏延终究还是守成之辈。他占了便宜,便不敢再进。这对我东吴来说,是休养生息的绝佳时机。”孙权对陆逊说道。
陆逊沉默不语,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魏延此人,如同一团迷雾,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似乎有着更深的目的。但君王已经放松,他身为臣子,也只能奉命整顿防务,恢复生产。
魏国和吴国,就这样被魏延的“静”给迷惑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暂时的和平,一个可以喘息的机会。他们开始将重心从对外转向对内,削减军费,安抚民众,朝堂之上,再次出现了歌舞升平的景象。
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魏延想让他们看到的假象。
在成都,在荆州,在汉中,无数的新兵正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无数的商队正在新修的官道上络绎不绝;无数的人才正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一条看不见的巨龙,正在积蓄着力量。它的鳞甲在打磨,它的筋骨在强健,它的灵魂在重塑。
魏延站在府邸的庭院中,看着满园的萧瑟,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他给敌人送去了一个“和平”的假象,换来了自己三年宝贵的成长时间。
三年之后,当这条巨龙睁开双眼时,整个天下,都将为之颤抖。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