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儒林外史大白话》

  自从杜慎卿和季苇萧认识后,两人就发现双方特别合得来。当天晚上,季苇萧因为住在城里的承恩寺,眼看天快黑了,就赶忙回城了。鲍廷玺则是跟着杜慎卿回到了住处。杜慎卿买了酒请鲍廷玺喝,顺便问他:“你觉得季苇萧这人咋样?”

  鲍廷玺就把季苇萧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小时候在向太爷主持的考试中拿了第一名;后来娶了向太爷家王总管的孙女,也就是自己的内侄女;今年又得了盐运司荀大老爷的关照,得了几百两银子,还在扬州尤家当了上门女婿。杜慎卿听完就笑了笑,把这些事默默的记在了心里,还留鲍廷玺在这儿过夜。

  晚上,鲍廷玺又跟杜慎卿讲起向太爷一家对自己家的种种恩情,杜慎卿听了也是直叹气。说到自己娶了王太太后遇到的一堆麻烦事,杜慎卿笑得前仰后合。这一晚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季苇萧就带着王府的宗先生来拜访杜慎卿。两人进门作揖后就坐下了,宗先生就开始聊自己以前在京城赵王府,和“后七子”中的王世贞(凤洲)、李攀龙(于鳞)等人一起写诗唱和的事儿。杜慎卿说:“凤洲、于鳞都是我父辈的世交。”宗先生又提到宗臣(宗子相),杜慎卿说:“宗考功和我父亲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宗先生马上就说自己和宗考功是同宗,论辈分的话还是兄弟。杜慎卿听了,也没接他的话茬。

  就在这气氛尴尬的时候,小厮就端来了茶,大家喝了茶后,宗先生就告辞走了,杜慎卿把季苇萧留了下来聊天。这时,杜慎卿吐槽说:“苇兄,我最讨厌那种一张嘴就提官老爷的人!刚才那个宗先生,一听到我提到长辈,就硬说和人家是兄弟!我看现在我那些长辈,怕是都不认这么个落魄兄弟!”

  两人正说着话,饭菜就端上来了。两人刚准备吃饭,小厮就来报告说:“沈媒婆在外面等老爷的回话。”杜慎卿说:“让她进来吧,这有啥不行的?”小厮就出去把沈大脚领了进来。杜慎卿让人搬了张凳子,让她在下面坐着。沈大脚问:“这位老爷是谁?”杜慎卿介绍说:“这是安庆的季老爷。”然后就问沈大脚:“我托你办的事儿咋样了?”

  沈大脚赶忙说:“可不是嘛!十七老爷把这事儿交给我,我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南京城。可老爷您长得实在是太出众了,一般的姑娘我觉得配不上您,就没敢跟您说。好在经过我的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姑娘!这姑娘住在花牌楼,家里是开纺织作坊的,姓王。那姑娘长得好看得不得了,比一般的美人还美三分!今年十七岁。不光姑娘漂亮,她还有个弟弟,比她小一岁,要是打扮起来,淮清桥那十班唱戏的漂亮小演员,没一个能比得上他的!这姐弟俩还会唱歌、能演戏。这姑娘各方面都没得说,老爷您去见见就知道了!”

  杜慎卿听了说:“行吧,那你让她准备准备,我明天去看看。”沈大脚答应着走了。季苇萧连忙恭喜道:“恭喜杜兄纳小妾啊!”杜慎卿却是皱着眉头说:“先生,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传宗接代,实在没办法。不然的话,我干嘛要做这种事?”季苇萧不解的说:“才子配佳人,自古以来就是佳话,现在正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先生怎么这么说?”杜慎卿感慨道:“苇兄,你说这话就证明你不了解我。太祖高皇帝说过:‘我若不是妇人所生,我就会把天下妇人都杀尽!’女人哪有几个好的?我这人啊,鼻子灵敏了一点,要是和女人隔着三间屋子,我都能闻到她们身上的‘臭味’!”

  季苇萧还想接着问,就见小厮拿着一张拜帖走进来,说:“外面有个姓郭的芜湖人求见。”杜慎卿纳闷:“我哪认识姓郭的这人?”季苇萧接过拜帖一看,就说:“这是寺门口开图书店的郭铁笔。估计是刻了两方印章来拜访先生,叫他进来坐坐吧。”

  杜慎卿就让小厮把郭铁笔请进来。郭铁笔一进门就作揖,说了一堆仰慕的话,还奉承道:“您府上一门出过三个状元,四代里有六个尚书。门生和老部下遍布天下,总督、巡抚、布政使这些大官,在外面做官的数都数不清。就连府上的管家出去,都能谋个九品小官。季先生,我们从小就听说,天长杜府老太太生的这位老爷,是天下第一才子,转眼间就中了状元。”说完,郭铁笔就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两方印章,上面刻着“台印”,然后双手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杜慎卿收下后,又聊了些闲话,然后起身把郭铁笔送了出去。回来后,杜慎卿就跟季苇萧吐槽说:“这人一见到我,就说这些夸张的场面话,不过他打听得倒挺准确的!”季苇萧说:“您府上的事,哪还有人不知道的?”

  随后,杜慎卿就让人准备酒菜,留季苇萧吃饭。酒菜端上来后,两人边喝边聊。季苇萧问:“先生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