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码头送走姚大人,肖万里和一百名非洲成吉思汗们,牛野见到了从乌拉圭过来的阿蒂加斯商队。
商队头领,高兴的说道:“上帝保佑,我们没有遇到死亡风暴,成功的抵达开普敦。”
牛野好奇的问道:“死亡风暴?!”
头领心有余悸的说道:“是的,大西洋出现了很多海难,很多国家的船队都消失在了大海上,我出发的时候,向上帝祈祷了一百遍。看来,上帝听到了!”
牛野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头领后面说的,让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您不知道啊!上个月沿着大西洋很多海船都消失了,我在布依洛斯艾利斯听说,最近连澳洲航线的船也不见了!”,头领心有余悸的说道,“真不知道他们遇到了怎样的风暴?”
牛野手里的动作停了一下,然后继续给这位头领倒了一杯茶水,“跟我说说死亡风暴的事情”。
头领慢慢的喝着,慢慢的说着,“最近一个月巴西,委瑞内拉,乌拉圭,阿根廷都有很多船队没有按时回港,码头边很多商人都急疯了。”
牛野总觉得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风暴能够影响如此多的国家,“他们都跑的什么航线?”
头领说,“先是欧洲航线,后来是澳洲和广州航线,总之很多船都没有回港。”
牛野想了想,拿出一张航海图,再次问道:“能回忆一下,具体的时间,和你知道的航线情况吗?”
这个头领也就知道四个商队发生的情况,其他都是道听途说。
把四个商队的贸易线路和可能的时间点画在海图上,牛野能看到似乎有某种东西,在以风帆战舰的速度移动,而且做过之处,没有商船能够幸免。
牛野用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根线,似乎有东西从大西洋中部,慢慢向着合恩角在移动,然后他汗毛倒竖。
他猛地站起来,不停踱步,某些东西在慢慢成型。
一,商队一条船都没有回来,就算是风暴,也绝不可能毁灭这么多船队。
二,先是大西洋船队,然后是澳洲和大清得航线,这意味那东西在绕过合恩角。
三,绕过合恩角之后,他们只有可能去四个地方:南美洲西岸,北美洲西岸,澳洲或者大清。
这其中有两个地方是属于马祖军的,他们到底要去哪里!
四,此事发生在一个半月以前,那么。。。如果是去北美,这个舰队应该在北美洲外海;如果是去澳洲,那他们已经快完成穿越太平洋,正在接近之中。
没有时间犹豫,他只是叫来郑一娘,然后跟郑一娘快速交代几句话,在告别乌拉圭的商队头领,然后高声对着身边的书记员和鼓号手大声叫喊:“去通知所有的冬潮级,随我出发。让他们立刻加满补给,快速去三号码头区集合。我只给他们一个小时时间,一个小时如果没到,舰长别干了!”
1818年3月21日,马祖第二舰队开普敦驻地的码头陷入一片混乱。七条冬潮级战舰缓缓驶入煤炭与淡水补给码头,黑沉的舰体压得栈桥微微震颤。甲板上的水手们奔跑如蚁,蒸汽机煤炭抓手在咆哮,淡水管道喷涌出哗哗的水流。
然而,舰长们却没有心思关注这些细节。他们的脸上写满焦躁,有人对着船员怒吼,有人咒骂着这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务。
“一个小时?见鬼的调度!”一位舰长扯着嗓子,唾沫星子溅在领口。
“三号码头集合!别磨蹭!”另一位怒吼着,转身时撞翻了一箩筐蔬菜,却连回头看一眼的功夫都没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阳光逐渐爬上舰艏,在冬潮级战舰冷硬的钢铁表面镀上一层刺眼的光芒。
11:45,七条战舰依次驶离码头,引擎低鸣,烟囱喷出黑烟,在港口上空盘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所有舰长并未随舰,而是齐聚于旗舰“大西洋号”的会议室,参加一场紧急全体会议。
舰队司令牛野站在长桌尽头,面色凝重,手指敲击着桌面。他环视众人,最终沉声道:
“情况紧急,澳洲和北美洲可能遭遇袭击。”
会议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牛野抬手,一一下达命令:
“第一,‘好望角号’立即启航,直奔坤甸港,将情报传达给中央和第三舰队总部。”
“第二,‘摩加迪沙号’前往加尔各答,通知第一舰队,命他们将所有冬潮级战舰调往坤甸港,等待中央进一步指令。”
“第三,其余五条冬潮级战舰,随我直航铁矿港,再转东望城——希望,我们还来得及。”
舰长们沉默片刻,随后纷纷点头,快步离开会议室,返回各自的战舰。
海风渐起,浪花拍打着舰艏,好望角的风浪,气势汹汹。
1818年3月21日下午三点,东望城的市政厅内气氛凝重。市长李珠江端坐在长桌主位,眉头紧锁,目光死死盯着面前一位衣衫略显凌乱的中年男子——胡永庆,广福源号商队的一名水手。
“……我们是在接近合恩角的时候遇到他们的。”胡永庆的声音沙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至少上百艘英国战舰,全是蒸汽机驱动的,速度极快。他们一发现我们,立刻就开动了全部蒸汽机,疯狂追逐,还开炮射击。”
他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仍心有余悸。
“我们有三条三体蒸汽帆船,但根本跑不过他们。船东最后下令,抛弃所有沉重的瓷器和钢铁部件,减轻重量,把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才勉强逃出生天。”
李珠江的眼神锐利如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追问细节:“具体时间?航速?风向和风力如何?”
胡永庆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四十天前,是二月十日。当时是南风,风力中等偏强,海况不算太糟。我们扔掉所有重物,船速全开下大约能维持13节,但英国人的战舰至少有12节,甚至更快。”
李珠江猛地站起身,市政厅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他环视在场的官员,声音低沉而坚决:
“英国舰队离我们东海岸,最多不超过四天。”
会议室内的官员们脸色骤变。
李珠江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迅速下达指令:
“第一,立刻组织撤离港口区和沿海地带的人员与船只,优先保证居民安全。”
“第二,派出两艘最快的船,一条走北线,一条走南线,联络所有沿岸城市,警告他们英国舰队正在逼近,命令他们立即转移沿海人口和重要设备。”
“第三,沿着海路通知所有商船,无论大小,立刻掉头前往铁矿港或坤甸,不得停留。”
“第四,组织所有民兵,进行紧急集合与训练,在港口与城市之间挖掘壕沟,架设大炮阵地——记住,必须远离海岸线至少1.5公里,避开他们的舰炮覆盖范围。”
“第五,港口区不准给英国人留下一粒米、一台机器,所有物资必须立刻转运到后方城市。”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然后,李珠江转身对胡永庆和他身后的一群水手们说道:“你们损失的货物,东望城会赔给你们,而且我要奖励给你们所有的水手每人一百两银子,感谢你们送来消息。”
一小时后,东望城的警钟响彻云霄。
街道上,人群慌乱奔走,搬运工、商贩、渔民、市民,全都卷入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孩子们被抱上马车,妇女们紧攥着包裹,男人们则推着小车,匆匆向内陆撤离。港口边,起重机轰鸣,货物被迅速吊装上火车或内河驳船,运往更安全的后方。
第一批民兵列队进入街道,开始协助疏散,并按照李珠江的命令,在港口与城市之间挖掘防御壕沟,架设大炮。工人们日夜赶工,在距离海岸线足够远的安全地带,构筑起一道道临时防线。
而在中式建筑的市政厅内,李珠江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海平线上隐约可见的灰蓝色天际线,神情严肃。
同一天傍晚,沿着南美洲西海岸一路拜访城市港口,寻找北美洲失踪海船的赵大他们,终于在利马港口,遇上了返程的第一批海船。
在得知他们是在回程准备绕过合恩角,突然遇到了巨大的英国舰队,抛弃货物后逃回布依洛斯艾利斯,现在才返航。李海问道:“你们一路沿着南美西部的海岸线前进,有没有,再次看到英国军舰?”
商队人员都在摇头。
赵大的眼珠子一缩,他猛地看向澳洲,破口大骂:“我日你娘!英国佬,你们要偷家?”
这货出来找人,只带着仅有的四条冬潮级战舰,但这一刻老海佬的狠和血性上来了,他指着东望城喊道:“东海岸最大城市是东望城,我们去那里”
然后他认真的对着北美洲贸易商队的五条商船船员说道:“愿意跟着我们作战吗?跨越大洋,我们需要物资补给舰”
五条商船毫不迟疑,
“愿意”,
“搞起”
“我去卸货买补给”
“必须的”
然后,赵大下令,“四条船跟我们穿越大洋。一条回去东极城,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你们所有货物的损失,我们北美舰队来赔偿。”
印度洋在二三月,印度洋北部的季风气候具有显着的季节性规律,二月和三月属于冬季季风期(10月至次年3月),此时该区域盛行东北季风(风向为东北方向)。
开普敦(南纬33.9°、东经18.4°)与坤甸港(南纬0.0°、东经109.4°)分别位于非洲南端与东南亚马来群岛。根据大圆航线计算(两点间最短路径),两地直线距离约10,000-11,000公里。
去加尔各答的战舰,现在是逆风。
去坤甸港的战舰,是侧逆风。
去铁矿港的五条战舰,是前半程侧顺风,后半程转侧逆风。
牛野终于踏上了铁矿港,此时距离他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天。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旅程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发生。而这一天,正是 1818 年 4 月 1 日。
两天后的 4 月 3 日,一艘庞大的战舰缓缓驶入了坤甸港,它的到来引起了人们的瞩目和惊叹。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另一艘战舰也驶入了加尔各答港,同样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1818 年 4 月 4 日,第三舰队南洋战区的三十条战舰紧急启航,它们如离弦之箭一般,径直冲向铁矿港。这三十条战舰中,有四艘是冬潮级战舰,其余二十七艘则是飞剪战舰。此外,还有三十条千吨三体补给舰一同出发,为舰队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就在同一天,加尔各答的第一战舰群也毫不示弱。四艘巨大的战列舰、七艘冬潮级战舰、三十艘飞剪战舰以及四十艘千吨武装运输舰,全部拔锚起航,浩浩荡荡地朝着铁矿港疾驰而去。这支庞大的舰队在海面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仿佛整个海洋都在为它们让路。
而在第一舰队的南面,第二舰队的全部战舰也在紧张地横渡印度洋。他们同样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包括五艘战列舰、二十艘复仇者级战舰以及三十艘武装运输舰,目标同样是铁矿港。
牛野站在码头上,他的身后是十条运输舰和五条冬潮级,这些舰船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他的命令。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海面上,那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景象,预示着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牛野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李海潮大喊道:“调度好所有援军,聚集成一个拳头再挥出去,至少等到李海那厮,我先去阻击!”他的声音在码头上回荡。李海潮听到他的喊声,立刻回应道:“放心吧,我会做好一切安排!”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中心的风暴里,赵大正紧紧咬着牙关,带领着四条冬潮级和四条三体货船与狂风巨浪搏斗。巨大的波涛像一座座山峰一样耸立在他们面前,舰船在波涛中剧烈地起伏,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吞噬。
赵大的身体随着舰船的摇晃而不停晃动,但他依然紧紧握住船舵,大声喊道:“保持航向,保持航向!”他的声音在风暴中显得有些微弱。
船员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命,他们在与大自然的力量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而在另一个地方,一条三体快速运输舰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海上疾驰。这条运输舰是从东望城出发求援的战舰,由于沿途需要通知各个定居城市,他们离铁矿港还有一天的航程。
此时,东望城和悉尼城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枪炮声响彻四野,两个城市的民兵和英国海军陆战队已经激战了整整六天。
荒野上弥漫着硝烟,港口的建筑物被战列舰的重炮和爆炸弹药摧毁,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商队头领,高兴的说道:“上帝保佑,我们没有遇到死亡风暴,成功的抵达开普敦。”
牛野好奇的问道:“死亡风暴?!”
头领心有余悸的说道:“是的,大西洋出现了很多海难,很多国家的船队都消失在了大海上,我出发的时候,向上帝祈祷了一百遍。看来,上帝听到了!”
牛野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头领后面说的,让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您不知道啊!上个月沿着大西洋很多海船都消失了,我在布依洛斯艾利斯听说,最近连澳洲航线的船也不见了!”,头领心有余悸的说道,“真不知道他们遇到了怎样的风暴?”
牛野手里的动作停了一下,然后继续给这位头领倒了一杯茶水,“跟我说说死亡风暴的事情”。
头领慢慢的喝着,慢慢的说着,“最近一个月巴西,委瑞内拉,乌拉圭,阿根廷都有很多船队没有按时回港,码头边很多商人都急疯了。”
牛野总觉得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风暴能够影响如此多的国家,“他们都跑的什么航线?”
头领说,“先是欧洲航线,后来是澳洲和广州航线,总之很多船都没有回港。”
牛野想了想,拿出一张航海图,再次问道:“能回忆一下,具体的时间,和你知道的航线情况吗?”
这个头领也就知道四个商队发生的情况,其他都是道听途说。
把四个商队的贸易线路和可能的时间点画在海图上,牛野能看到似乎有某种东西,在以风帆战舰的速度移动,而且做过之处,没有商船能够幸免。
牛野用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根线,似乎有东西从大西洋中部,慢慢向着合恩角在移动,然后他汗毛倒竖。
他猛地站起来,不停踱步,某些东西在慢慢成型。
一,商队一条船都没有回来,就算是风暴,也绝不可能毁灭这么多船队。
二,先是大西洋船队,然后是澳洲和大清得航线,这意味那东西在绕过合恩角。
三,绕过合恩角之后,他们只有可能去四个地方:南美洲西岸,北美洲西岸,澳洲或者大清。
这其中有两个地方是属于马祖军的,他们到底要去哪里!
四,此事发生在一个半月以前,那么。。。如果是去北美,这个舰队应该在北美洲外海;如果是去澳洲,那他们已经快完成穿越太平洋,正在接近之中。
没有时间犹豫,他只是叫来郑一娘,然后跟郑一娘快速交代几句话,在告别乌拉圭的商队头领,然后高声对着身边的书记员和鼓号手大声叫喊:“去通知所有的冬潮级,随我出发。让他们立刻加满补给,快速去三号码头区集合。我只给他们一个小时时间,一个小时如果没到,舰长别干了!”
1818年3月21日,马祖第二舰队开普敦驻地的码头陷入一片混乱。七条冬潮级战舰缓缓驶入煤炭与淡水补给码头,黑沉的舰体压得栈桥微微震颤。甲板上的水手们奔跑如蚁,蒸汽机煤炭抓手在咆哮,淡水管道喷涌出哗哗的水流。
然而,舰长们却没有心思关注这些细节。他们的脸上写满焦躁,有人对着船员怒吼,有人咒骂着这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务。
“一个小时?见鬼的调度!”一位舰长扯着嗓子,唾沫星子溅在领口。
“三号码头集合!别磨蹭!”另一位怒吼着,转身时撞翻了一箩筐蔬菜,却连回头看一眼的功夫都没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阳光逐渐爬上舰艏,在冬潮级战舰冷硬的钢铁表面镀上一层刺眼的光芒。
11:45,七条战舰依次驶离码头,引擎低鸣,烟囱喷出黑烟,在港口上空盘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所有舰长并未随舰,而是齐聚于旗舰“大西洋号”的会议室,参加一场紧急全体会议。
舰队司令牛野站在长桌尽头,面色凝重,手指敲击着桌面。他环视众人,最终沉声道:
“情况紧急,澳洲和北美洲可能遭遇袭击。”
会议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牛野抬手,一一下达命令:
“第一,‘好望角号’立即启航,直奔坤甸港,将情报传达给中央和第三舰队总部。”
“第二,‘摩加迪沙号’前往加尔各答,通知第一舰队,命他们将所有冬潮级战舰调往坤甸港,等待中央进一步指令。”
“第三,其余五条冬潮级战舰,随我直航铁矿港,再转东望城——希望,我们还来得及。”
舰长们沉默片刻,随后纷纷点头,快步离开会议室,返回各自的战舰。
海风渐起,浪花拍打着舰艏,好望角的风浪,气势汹汹。
1818年3月21日下午三点,东望城的市政厅内气氛凝重。市长李珠江端坐在长桌主位,眉头紧锁,目光死死盯着面前一位衣衫略显凌乱的中年男子——胡永庆,广福源号商队的一名水手。
“……我们是在接近合恩角的时候遇到他们的。”胡永庆的声音沙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至少上百艘英国战舰,全是蒸汽机驱动的,速度极快。他们一发现我们,立刻就开动了全部蒸汽机,疯狂追逐,还开炮射击。”
他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仍心有余悸。
“我们有三条三体蒸汽帆船,但根本跑不过他们。船东最后下令,抛弃所有沉重的瓷器和钢铁部件,减轻重量,把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才勉强逃出生天。”
李珠江的眼神锐利如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追问细节:“具体时间?航速?风向和风力如何?”
胡永庆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四十天前,是二月十日。当时是南风,风力中等偏强,海况不算太糟。我们扔掉所有重物,船速全开下大约能维持13节,但英国人的战舰至少有12节,甚至更快。”
李珠江猛地站起身,市政厅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他环视在场的官员,声音低沉而坚决:
“英国舰队离我们东海岸,最多不超过四天。”
会议室内的官员们脸色骤变。
李珠江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迅速下达指令:
“第一,立刻组织撤离港口区和沿海地带的人员与船只,优先保证居民安全。”
“第二,派出两艘最快的船,一条走北线,一条走南线,联络所有沿岸城市,警告他们英国舰队正在逼近,命令他们立即转移沿海人口和重要设备。”
“第三,沿着海路通知所有商船,无论大小,立刻掉头前往铁矿港或坤甸,不得停留。”
“第四,组织所有民兵,进行紧急集合与训练,在港口与城市之间挖掘壕沟,架设大炮阵地——记住,必须远离海岸线至少1.5公里,避开他们的舰炮覆盖范围。”
“第五,港口区不准给英国人留下一粒米、一台机器,所有物资必须立刻转运到后方城市。”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然后,李珠江转身对胡永庆和他身后的一群水手们说道:“你们损失的货物,东望城会赔给你们,而且我要奖励给你们所有的水手每人一百两银子,感谢你们送来消息。”
一小时后,东望城的警钟响彻云霄。
街道上,人群慌乱奔走,搬运工、商贩、渔民、市民,全都卷入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孩子们被抱上马车,妇女们紧攥着包裹,男人们则推着小车,匆匆向内陆撤离。港口边,起重机轰鸣,货物被迅速吊装上火车或内河驳船,运往更安全的后方。
第一批民兵列队进入街道,开始协助疏散,并按照李珠江的命令,在港口与城市之间挖掘防御壕沟,架设大炮。工人们日夜赶工,在距离海岸线足够远的安全地带,构筑起一道道临时防线。
而在中式建筑的市政厅内,李珠江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海平线上隐约可见的灰蓝色天际线,神情严肃。
同一天傍晚,沿着南美洲西海岸一路拜访城市港口,寻找北美洲失踪海船的赵大他们,终于在利马港口,遇上了返程的第一批海船。
在得知他们是在回程准备绕过合恩角,突然遇到了巨大的英国舰队,抛弃货物后逃回布依洛斯艾利斯,现在才返航。李海问道:“你们一路沿着南美西部的海岸线前进,有没有,再次看到英国军舰?”
商队人员都在摇头。
赵大的眼珠子一缩,他猛地看向澳洲,破口大骂:“我日你娘!英国佬,你们要偷家?”
这货出来找人,只带着仅有的四条冬潮级战舰,但这一刻老海佬的狠和血性上来了,他指着东望城喊道:“东海岸最大城市是东望城,我们去那里”
然后他认真的对着北美洲贸易商队的五条商船船员说道:“愿意跟着我们作战吗?跨越大洋,我们需要物资补给舰”
五条商船毫不迟疑,
“愿意”,
“搞起”
“我去卸货买补给”
“必须的”
然后,赵大下令,“四条船跟我们穿越大洋。一条回去东极城,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你们所有货物的损失,我们北美舰队来赔偿。”
印度洋在二三月,印度洋北部的季风气候具有显着的季节性规律,二月和三月属于冬季季风期(10月至次年3月),此时该区域盛行东北季风(风向为东北方向)。
开普敦(南纬33.9°、东经18.4°)与坤甸港(南纬0.0°、东经109.4°)分别位于非洲南端与东南亚马来群岛。根据大圆航线计算(两点间最短路径),两地直线距离约10,000-11,000公里。
去加尔各答的战舰,现在是逆风。
去坤甸港的战舰,是侧逆风。
去铁矿港的五条战舰,是前半程侧顺风,后半程转侧逆风。
牛野终于踏上了铁矿港,此时距离他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天。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旅程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发生。而这一天,正是 1818 年 4 月 1 日。
两天后的 4 月 3 日,一艘庞大的战舰缓缓驶入了坤甸港,它的到来引起了人们的瞩目和惊叹。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另一艘战舰也驶入了加尔各答港,同样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1818 年 4 月 4 日,第三舰队南洋战区的三十条战舰紧急启航,它们如离弦之箭一般,径直冲向铁矿港。这三十条战舰中,有四艘是冬潮级战舰,其余二十七艘则是飞剪战舰。此外,还有三十条千吨三体补给舰一同出发,为舰队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就在同一天,加尔各答的第一战舰群也毫不示弱。四艘巨大的战列舰、七艘冬潮级战舰、三十艘飞剪战舰以及四十艘千吨武装运输舰,全部拔锚起航,浩浩荡荡地朝着铁矿港疾驰而去。这支庞大的舰队在海面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仿佛整个海洋都在为它们让路。
而在第一舰队的南面,第二舰队的全部战舰也在紧张地横渡印度洋。他们同样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包括五艘战列舰、二十艘复仇者级战舰以及三十艘武装运输舰,目标同样是铁矿港。
牛野站在码头上,他的身后是十条运输舰和五条冬潮级,这些舰船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他的命令。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海面上,那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景象,预示着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牛野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李海潮大喊道:“调度好所有援军,聚集成一个拳头再挥出去,至少等到李海那厮,我先去阻击!”他的声音在码头上回荡。李海潮听到他的喊声,立刻回应道:“放心吧,我会做好一切安排!”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中心的风暴里,赵大正紧紧咬着牙关,带领着四条冬潮级和四条三体货船与狂风巨浪搏斗。巨大的波涛像一座座山峰一样耸立在他们面前,舰船在波涛中剧烈地起伏,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吞噬。
赵大的身体随着舰船的摇晃而不停晃动,但他依然紧紧握住船舵,大声喊道:“保持航向,保持航向!”他的声音在风暴中显得有些微弱。
船员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命,他们在与大自然的力量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而在另一个地方,一条三体快速运输舰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海上疾驰。这条运输舰是从东望城出发求援的战舰,由于沿途需要通知各个定居城市,他们离铁矿港还有一天的航程。
此时,东望城和悉尼城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枪炮声响彻四野,两个城市的民兵和英国海军陆战队已经激战了整整六天。
荒野上弥漫着硝烟,港口的建筑物被战列舰的重炮和爆炸弹药摧毁,到处都是残垣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