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人背景,或者说每个人都从属于一个系统,也依赖于一个系统。
就像同样出生在一个国家,看上去拥有同样的国家工业基础, 都从事一个行业,每个企业却拥有完全不同的资源,发展成完全不同的样式。
李大虎在澳洲的东望城长大,他是在新兴的澳洲长大,他最早接触蒸汽机,所以李大虎的战术完全是依耐蒸汽装甲车来形成战斗力。
翻开地图,整个中亚俄罗斯通过两个地方的军事通道影响中华国西域,一个是西面的费尔干纳盆地,另一个是西北面的阿拉木图。俄国人在这两个地方都拥有贸易公司和军事据点。
李大虎采用的战术是西北面阿拉木图方向防守,先进攻费尔干纳盆地。
原因很简单,费尔干纳盆地一旦拿下,这里易守难攻,李大虎可以依托少量堡垒在西面建立起一道军事壁垒。
今日的费尔干纳盆地隶属于浩罕汗国。浩罕汗国于1709年建国,核心区域就在费尔干纳盆地,目前看上去仍为独立政权,但俄罗斯的势力和代言人已经遍布整个国家。
浩罕汗国的首都是浩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该城是汗国的政治与行政中心,为汗国统治者驻地。
暮春的尘沙在浩罕城外的荒原上翻滚。浩罕汗国的骑兵们正列阵以待,他们的弯刀和滑膛枪在阳光下闪烁,马匹不安地踏着碎石。汗国的斥候刚刚带回消息,一支从未见过的“铁兽军团”正从东方逼近,据称是来自“中华国”的大军。
汗王坐在牛车高台上,眉头紧锁。他的将军们低声议论着:“听说那些铁兽会喷火,还能自己移动!”“不,更可怕的是,它们刀枪不入!”士兵们的窃窃私语中夹杂着恐惧。
他现在对于放纵国内贵族和俄国人勾结干涉西域,感到有些后悔,但此时说再多都已经无用,战争已经到来。
突然,地平线上传来低沉的轰鸣,像是远雷滚动。大地微微震颤,烟尘中缓缓驶出一排庞大的黑色铁甲怪物。它们的履带巨大,车身覆盖着厚重的钢板,前端和两侧伸出黑洞洞的枪管。
他吃惊的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些铁兽竟然不需要马匹牵引,而是依靠所谓“蒸汽之力”自行推进,排气管喷出滚滚白烟,发出刺耳的嘶鸣。
对面三十台巨大的蒸汽怪物在第一排行进,它们身后是上万武装骑兵。
两军在慢慢接近,接近到一公里,机器的咆哮和双方大炮的轰鸣,居然让浩罕骑兵的战马率先受惊,嘶鸣着扬蹄狂奔,骑兵们拼命拉扯缰绳,却无法控制坐骑。一名年轻的骑兵尖叫道:“是魔鬼!是天神降下的惩罚!”队伍瞬间溃散,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浩罕军的步兵弓箭手颤抖着搭箭,但他们的箭矢射在铁甲上,只发出“叮叮”的闷响,连一丝划痕都没留下。接着,铁兽的枪口喷出火焰,远方敌人大炮带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几名来不及逃跑的士兵被气浪掀飞,血肉横飞。
汗王站在高台上,脸色惨白。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没有战鼓,只有钢铁巨兽碾压而来,所过之处,烟尘蔽日,杀戮无声。
“撤!立刻撤!”他终于下达了命令,但为时已晚。铁兽的履带无情地碾过浩罕军的阵地,其中五辆装甲车顶部带有斯特林发动机驱动的转管机枪,扫射着逃窜的士兵。浩罕人的防线在短短片刻内崩溃,士兵们丢下武器,哭喊着逃回城里。
当夜幕降临,浩罕城的城墙上传来守军的很紧张。
远处的荒原上,那些敌人军营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他们知道那是他们绝对无法撼动的天灾。
这一夜的浩罕城,夜色如墨,星辰隐匿。
浩罕王宫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宫墙投下的阴影如同蛰伏的巨兽。殿内,数十盏铜灯火光摇曳,将浩罕王迈买底里汗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斜倚在镶金丝绒的座椅上,手指轻敲扶手,神色看似从容,实则眼底却藏着恐惧的躁动。
殿门无声打开,一阵夜风裹挟着远处集市味道涌入。一名身着玄色官服的中华密使缓步而入,他穿着笔挺的绿色军装,徐徐走来,却让殿内侍立的浩罕国老臣们不自觉地后退半步。
浩罕王抬眼,:“深夜来访,贵使可是带来了和平的消息?”
密使微微躬身,嗓音低沉而清晰:
“大汗,今夜我只带来一个选择。”
他抬手示意随从展开一幅羊皮地图,烛火映照下,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赫然在目,费尔干纳盆地如同一块碧玉,被天山与阿赖山环抱,而浩罕城正位于其中心。密使的指尖轻轻点在盆地边缘,那里标注着几个俄文字母的小据点。
“俄国人已越过哈萨克草原,在锡尔河畔修筑堡垒。他们的商队打着贸易旗号,实则测绘水文、收买部落。” 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锡尔河,他冷冷说道:“五年前,他们的密使许诺大汗‘共同干涉清国’,可曾明言下一步要吞并哪里的土地?”
浩罕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匕首的柄,面上仍挂着矜持的笑:
“大清距此万里,俄人却是近邻。商人往来,互通有无,何来吞并之说?”
密使忽然笑了。
“大汗既认俄人为邻,那便听清楚了。” 声音陡然提高,“中华可以容忍商队受阻,可以默许使节被拒,但绝不会坐视费尔干纳落入他人之手。”
他向前一步,身影在灯火光中投下锋利的阴影:
“在俄国与中华之间,大汗必须选一个。若继续放任俄人渗透,甚至允许他们在汗国境内屯兵和修筑据点” ,他手扶腰间佩剑,“中华不介意扶持一位更‘恭顺’的王族!”
殿内死寂。老臣们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有人悄悄攥紧了衣袍。浩罕王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猛地站起身,王座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贵使这是要逼宫?!”
密使却从容行礼:
“非逼宫,乃奉本国总长之命,给大汗最后一次自保的机会。” 他抬眸直视浩罕王,“三日后,我军将展开攻城,你等是继续与俄人虚与委蛇,还是重续汉唐旧盟,我们等待您的最终选择。”
话音未落,他已转身走向殿门。夜风卷起他的衣角,走的干脆利落。
当沉重的宫门再度闭合,浩罕王颓然跌坐回王座。他盯着大门上的铜钉,耳边回荡着密使最后的话语:
“费尔干纳的草原,从来养不活两个王族!”
浩罕王城,凌晨。
城墙之外,中华大军的营火连成一片星海,绵延数十里,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攻城器械的轮廓在火光中若隐若现,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和兵器碰撞声,让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
浩罕王的宫殿内,灯火通明,却比城外的黑夜更加压抑。汗王端坐在王座上,面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权杖上的宝石。大殿两侧,贵族、将军、商人和宗教领袖们神色各异,低声议论着,却无人敢第一个开口。
终于,老将军阿利姆别克打破沉默,他站起身,铠甲上还沾着救治士兵留下的血迹,声音沙哑而急切:
“大汗!中华人这次是动真格的!他们的火炮能轰塌我们的城墙,他们的士兵像蚂蚁一样源源不断涌来!我们必须立刻向俄国求援!他们已经在锡尔河畔建立了据点,只要他们出兵,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没错!” 商队领袖贾拉尔丁附和道,他一向与俄国商人来往密切,“俄国人控制着中亚的贸易命脉,他们的势力会长期存在!而中华人远在万里之外,他们的军队不可能永远围困我们!只要撑过这一阵,他们自然会退兵!”
许多贵族纷纷点头,他们大多与俄国人有生意往来,甚至私下里接受俄国的金钱和武器。在他们看来,俄国的威胁是未来的,而中华的威胁是眼前的,但眼前的威胁,终究会过去。
然而,就在众人即将达成一致时,一位瘦削的文官,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穆罕默德·拉希姆缓缓站了出来。他平日里话不多,但每逢大事,总能一针见血。
“诸位,你们太乐观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几分。
“俄国人确实在锡尔河畔有据点,但他们总共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驻军!就算他们现在立刻发兵,等他们赶到浩罕城下,至少需要二十天!而我们的城墙,能撑二十天吗?”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
“中华人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们的火炮能轰开我们的城门,他们的攻城梯能登上我们的城墙!而俄国人?他们的援军还在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我建议,暂时屈服于中华国!”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屈服?!向中华人低头?!” 贵族们惊呼,有人甚至拍案而起。
“我们宁愿战死,也不向东方蛮夷低头!”
但拉希姆冷静地继续说道:
“听着,诸位!中华人想要的不是我们的土地,而是我们的服从!他们可以接受我们称臣纳贡,但绝不会接受俄国人插足中亚!如果我们现在投降,献上贡品,承诺不再与俄国结盟,中华人很可能会退兵!而俄国人,他们远在天边,未必会为我们拼命!”
汗王迈买底里眉头紧锁,他当然知道中华军的强大。他们的火炮、他们的纪律、他们的动员能力,远非浩罕所能抗衡。但向中华低头?那意味着承认浩罕不再是中亚的独立强国,而是沦为另一个藩属。
他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
“再等两天。”
“如果两天内,俄国人能派出援军,我们就继续抵抗。”
“如果他们不能”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那我们就只能。。。另做打算了。”
大殿内再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明白,汗王的决定,将决定浩罕汗国的命运,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还是向东方霸主低头?
而城外,中华大军的攻城器械,240毫米重炮群已经开始进入壕沟,他们不管计谋,他只信仰火力!只要浩罕国不投降,那么三天后,一万中华军将攻入浩罕,将浩罕国王族全部送去见俄国人的上帝。
李大虎此时正站在营帐之中,他对手下所有的军官说道:“我们将沿着西线向西横向打出去,并沿路征服所有部落,谁不服就协助臣服的部落灭掉他们。”
他拿起红色毛笔,沿着费尔干纳直到咸海画了一连串红点,然后将毛笔放下,指着这些红点说道:“先攻占这些城市和沿途所有部落,然后建立驿站和沿途的同盟军”
他顿了顿,严肃的说道:“老人们说一个帝国的内部的山川会形成龙脉。”
转身,指着这条红色圆圈绘制出来的长长线条说道:“我倒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强大的帝国,从来不把帝国的命运放在虚无缥缈之上,而是会把帝国龙脉建立在敌人的尸骸之上,在敌国境内建立维系帝国长盛不衰的龙脉!”
众军官都傻了,这是什么暴论?
将帝国龙脉建在敌国?
这算什么?新龙脉论。。。
李大海冷冷的说道:“唯有外向型国家,唯有压服周边,并源源不断获得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福利,才能形成军事缓冲地带,本土才会获得真正安全安全,国家才会真正富强。否则,每次发生战争都在本土,沿着边境民不聊生,国家不但四处漏风,还要耗费大量财富维持边军。”
他指着在坐诸位,“所以,一定要知道:大国者,守,不如攻!”
李大虎在军营里谈论新龙脉暴论时,邱三田已经降落到北方的一个山谷,这附近是石头山,植被非常稀疏,但有一条小溪从山谷间穿过。
邱三田指着这个地方对乌兰说道:“留下两个班和三个月食物,这里是第一个穴位!”
是的,邱三田要在北方建立三个穴位,距离敌人交通线三十公里以内,要保证部队行军一天可以抵达,而且飞艇两个小时可以来回一次。
邱三田要通过控制这些穴位,让整个北方的俄军陆地堡垒群,全部陷入瘫痪。
1821年秋,中华国北方军团情报司的密室内,一盏煤油灯在牛皮纸地图上投下昏黄的光晕。林默娘拿着着一叠报告,这些并非政府邸报,而是从西伯利亚商路上秘密收购来的俄商账册、驼队日志与边境猎人们在俄国堡垒的酒馆闲谈记录。
\"大人,最新线报。\"副手燕九递上一卷桦树皮卷轴,上面是恰克图口岸的俄商税单副本,\"这队从伊尔库茨克来的商队,连续三年在秋明堡缴纳粮食关税记录\"
北方军团通过收买恰克图的俄国茶商,粮食商人、贝加尔湖的皮毛贩子、甚至伪装成喇嘛的密探,已悄然织就一张覆盖西伯利亚的情报网。他们发现,俄商账本上那些看似平常的\"过堡费\"、\"驻军采购单\",“粮食和铁器销售清单”是解开俄军在乌拉尔以东军事布局的钥匙。
\"看这条路线。\"燕九展开一幅手绘西伯利亚商路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圈,\"商队从托博尔斯克到鄂木斯克,必经第4号堡垒检查站;从叶尼塞斯克南下,每次都在额尔齐斯堡滞留三日,这是俄军例行盘查的节点。\"
情报官们将数十份商队报告交叉比对,逐渐拼凑出俄军堡垒的分布逻辑:
南方草原线,这条线路攻略哈萨克:从奥伦堡延伸至咸海,每隔数十俄里便有一座夯土碉堡,商队称之为\"红顶哨\"。据卡尔梅克商队账本记载,仅奥伦堡段就有57座可确认的防御工事,包括3座大型要塞与12座驿站型堡垒。
西伯利亚西线,攻略中国蒙古:沿额尔齐斯河分布的堡垒群,商队需缴纳\"过堡银\",据伊尔库茨克商贾笔记,仅塞米巴拉金斯克至鄂木斯克段便有43座。
东部稀疏线,攻略东北:从秋明到尼布楚的商路,堡垒密度骤减,但每座城镇必有驻军堡垒,如托博尔斯克城内便驻有一个哥萨克百人队,城外设三角堡一座。
综合估算,乌拉尔以东的主要军事堡垒约150-200座(含小型哨塔),形成三道防御带,重点布防于草原边境与河流要冲。
\"俄商采购的粮食量其实就是人口数量。\"林默娘指着一份恰克图粮商账册,\"这支去新西伯利亚的商队,买了300普特黑麦,声称要喂饱'堡垒守军与家属'。\"
情报司以商队补给单、城镇酒馆消费记录与教堂洗礼人数(通过贿赂神父获取)交叉验证,推算出:
乌拉尔以东的军事相关人口,含驻军,家属和工匠大约12万-15万,全部集中在要塞线附近。
俄国普通居民,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与草原地带总人口约400万-450万,其中包含依靠俄国的游牧民族,但超过80%聚居于南部农耕区与贸易城镇,北部苔原与森林地带近乎荒芜。
整个要塞群的常规军并不多,他们到遇战事可征调当地民兵与哥萨克,但常态驻军分散薄弱,尤其东部西伯利亚每座堡垒仅驻数十人。
当沈砚将这份《乌拉尔以东军力推演录》呈交北方军团时,主帅郑一娘冷笑:\"好个'商路密报'!原来俄人所谓'远东堡垒集群',不过是几十座堡垒、几万散兵撑起的纸老虎!\"
她已经非常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一娘下令:“今年利用“穴位”实行“七寸”战术,切断东部堡垒群的粮食和军械来源,明年春天我们倒推俄国沿路的军事要塞。准备三万匹战马和一万士兵,以及矿业勘探队随军。”
她用炭笔把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阔土地全部圈起来,然后将笔一扔,对着林默娘说道:“必须把这些地方的矿场标注清楚,总长也需要向所有人说明北伐的意义。”
林默娘点头,“我也会让情报部门收集俄国人在乌拉尔以东发现的矿场信息。”
郑一娘看着地图上的俄军堡垒群,她笑了,这就是一条长龙,她要用一万人的兵力投入,分段打劫,慢慢吃掉整条长龙。
然后,这条长龙会反过来为她所用,向着乌拉尔山脉而去。
林默娘知道郑一娘心里在想什么,因为北方军大统领在调查乌拉尔山脉以东,那就意味着。。。
她轻轻躬身,对着郑一娘一礼,“我先回去东海,情报部门会继续收集相关情报,并且每个月都会在汇总给到您。”
郑一娘突然叫住她,笑着问:“想飞回东海城吗?”
林默娘没明白。。。
郑一娘解释道:“你应该知道氢气飞艇吧”
林默娘点头。
“我们准备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第一站就是从东北到东海城。接下来他们会飞广州府,铁矿港,坤甸,加尔各答,孟买,马达加斯加,开普敦,然后飞跃大西洋去往古巴,最后从古巴到美国的美中城,在返回海参崴。你可以乘坐氢气球返回东海城。”
林默娘的眼睛亮了,问道:“何时出发?”
郑一娘说道:“后日,他们会抵达瑷珲军营,你可以随飞艇回去东海城。当然,这由你自己决定是坐飞艇,还是在海参崴乘坐海船。”
“好,那我就搭一趟飞艇”,林默娘笑了。
郑一娘严肃的说道:“按照计划,加上你就是一行私四人,只要飞行三天,三日之后,你们将可以自云端俯瞰长江的入海口。”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世界,将从云端开始重新认识中华。”
现在,海参崴西南面的岛屿上,工程人员正在给第一次环球飞行的飞艇做全面检查,三名飞行员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一人是研发团队过来的林工,一人是老水手,一人来自广州府马祖军学校的大学毕业生。
就像同样出生在一个国家,看上去拥有同样的国家工业基础, 都从事一个行业,每个企业却拥有完全不同的资源,发展成完全不同的样式。
李大虎在澳洲的东望城长大,他是在新兴的澳洲长大,他最早接触蒸汽机,所以李大虎的战术完全是依耐蒸汽装甲车来形成战斗力。
翻开地图,整个中亚俄罗斯通过两个地方的军事通道影响中华国西域,一个是西面的费尔干纳盆地,另一个是西北面的阿拉木图。俄国人在这两个地方都拥有贸易公司和军事据点。
李大虎采用的战术是西北面阿拉木图方向防守,先进攻费尔干纳盆地。
原因很简单,费尔干纳盆地一旦拿下,这里易守难攻,李大虎可以依托少量堡垒在西面建立起一道军事壁垒。
今日的费尔干纳盆地隶属于浩罕汗国。浩罕汗国于1709年建国,核心区域就在费尔干纳盆地,目前看上去仍为独立政权,但俄罗斯的势力和代言人已经遍布整个国家。
浩罕汗国的首都是浩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该城是汗国的政治与行政中心,为汗国统治者驻地。
暮春的尘沙在浩罕城外的荒原上翻滚。浩罕汗国的骑兵们正列阵以待,他们的弯刀和滑膛枪在阳光下闪烁,马匹不安地踏着碎石。汗国的斥候刚刚带回消息,一支从未见过的“铁兽军团”正从东方逼近,据称是来自“中华国”的大军。
汗王坐在牛车高台上,眉头紧锁。他的将军们低声议论着:“听说那些铁兽会喷火,还能自己移动!”“不,更可怕的是,它们刀枪不入!”士兵们的窃窃私语中夹杂着恐惧。
他现在对于放纵国内贵族和俄国人勾结干涉西域,感到有些后悔,但此时说再多都已经无用,战争已经到来。
突然,地平线上传来低沉的轰鸣,像是远雷滚动。大地微微震颤,烟尘中缓缓驶出一排庞大的黑色铁甲怪物。它们的履带巨大,车身覆盖着厚重的钢板,前端和两侧伸出黑洞洞的枪管。
他吃惊的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些铁兽竟然不需要马匹牵引,而是依靠所谓“蒸汽之力”自行推进,排气管喷出滚滚白烟,发出刺耳的嘶鸣。
对面三十台巨大的蒸汽怪物在第一排行进,它们身后是上万武装骑兵。
两军在慢慢接近,接近到一公里,机器的咆哮和双方大炮的轰鸣,居然让浩罕骑兵的战马率先受惊,嘶鸣着扬蹄狂奔,骑兵们拼命拉扯缰绳,却无法控制坐骑。一名年轻的骑兵尖叫道:“是魔鬼!是天神降下的惩罚!”队伍瞬间溃散,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浩罕军的步兵弓箭手颤抖着搭箭,但他们的箭矢射在铁甲上,只发出“叮叮”的闷响,连一丝划痕都没留下。接着,铁兽的枪口喷出火焰,远方敌人大炮带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几名来不及逃跑的士兵被气浪掀飞,血肉横飞。
汗王站在高台上,脸色惨白。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没有战鼓,只有钢铁巨兽碾压而来,所过之处,烟尘蔽日,杀戮无声。
“撤!立刻撤!”他终于下达了命令,但为时已晚。铁兽的履带无情地碾过浩罕军的阵地,其中五辆装甲车顶部带有斯特林发动机驱动的转管机枪,扫射着逃窜的士兵。浩罕人的防线在短短片刻内崩溃,士兵们丢下武器,哭喊着逃回城里。
当夜幕降临,浩罕城的城墙上传来守军的很紧张。
远处的荒原上,那些敌人军营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他们知道那是他们绝对无法撼动的天灾。
这一夜的浩罕城,夜色如墨,星辰隐匿。
浩罕王宫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宫墙投下的阴影如同蛰伏的巨兽。殿内,数十盏铜灯火光摇曳,将浩罕王迈买底里汗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斜倚在镶金丝绒的座椅上,手指轻敲扶手,神色看似从容,实则眼底却藏着恐惧的躁动。
殿门无声打开,一阵夜风裹挟着远处集市味道涌入。一名身着玄色官服的中华密使缓步而入,他穿着笔挺的绿色军装,徐徐走来,却让殿内侍立的浩罕国老臣们不自觉地后退半步。
浩罕王抬眼,:“深夜来访,贵使可是带来了和平的消息?”
密使微微躬身,嗓音低沉而清晰:
“大汗,今夜我只带来一个选择。”
他抬手示意随从展开一幅羊皮地图,烛火映照下,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赫然在目,费尔干纳盆地如同一块碧玉,被天山与阿赖山环抱,而浩罕城正位于其中心。密使的指尖轻轻点在盆地边缘,那里标注着几个俄文字母的小据点。
“俄国人已越过哈萨克草原,在锡尔河畔修筑堡垒。他们的商队打着贸易旗号,实则测绘水文、收买部落。” 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锡尔河,他冷冷说道:“五年前,他们的密使许诺大汗‘共同干涉清国’,可曾明言下一步要吞并哪里的土地?”
浩罕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匕首的柄,面上仍挂着矜持的笑:
“大清距此万里,俄人却是近邻。商人往来,互通有无,何来吞并之说?”
密使忽然笑了。
“大汗既认俄人为邻,那便听清楚了。” 声音陡然提高,“中华可以容忍商队受阻,可以默许使节被拒,但绝不会坐视费尔干纳落入他人之手。”
他向前一步,身影在灯火光中投下锋利的阴影:
“在俄国与中华之间,大汗必须选一个。若继续放任俄人渗透,甚至允许他们在汗国境内屯兵和修筑据点” ,他手扶腰间佩剑,“中华不介意扶持一位更‘恭顺’的王族!”
殿内死寂。老臣们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有人悄悄攥紧了衣袍。浩罕王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猛地站起身,王座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贵使这是要逼宫?!”
密使却从容行礼:
“非逼宫,乃奉本国总长之命,给大汗最后一次自保的机会。” 他抬眸直视浩罕王,“三日后,我军将展开攻城,你等是继续与俄人虚与委蛇,还是重续汉唐旧盟,我们等待您的最终选择。”
话音未落,他已转身走向殿门。夜风卷起他的衣角,走的干脆利落。
当沉重的宫门再度闭合,浩罕王颓然跌坐回王座。他盯着大门上的铜钉,耳边回荡着密使最后的话语:
“费尔干纳的草原,从来养不活两个王族!”
浩罕王城,凌晨。
城墙之外,中华大军的营火连成一片星海,绵延数十里,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攻城器械的轮廓在火光中若隐若现,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和兵器碰撞声,让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
浩罕王的宫殿内,灯火通明,却比城外的黑夜更加压抑。汗王端坐在王座上,面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权杖上的宝石。大殿两侧,贵族、将军、商人和宗教领袖们神色各异,低声议论着,却无人敢第一个开口。
终于,老将军阿利姆别克打破沉默,他站起身,铠甲上还沾着救治士兵留下的血迹,声音沙哑而急切:
“大汗!中华人这次是动真格的!他们的火炮能轰塌我们的城墙,他们的士兵像蚂蚁一样源源不断涌来!我们必须立刻向俄国求援!他们已经在锡尔河畔建立了据点,只要他们出兵,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没错!” 商队领袖贾拉尔丁附和道,他一向与俄国商人来往密切,“俄国人控制着中亚的贸易命脉,他们的势力会长期存在!而中华人远在万里之外,他们的军队不可能永远围困我们!只要撑过这一阵,他们自然会退兵!”
许多贵族纷纷点头,他们大多与俄国人有生意往来,甚至私下里接受俄国的金钱和武器。在他们看来,俄国的威胁是未来的,而中华的威胁是眼前的,但眼前的威胁,终究会过去。
然而,就在众人即将达成一致时,一位瘦削的文官,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穆罕默德·拉希姆缓缓站了出来。他平日里话不多,但每逢大事,总能一针见血。
“诸位,你们太乐观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几分。
“俄国人确实在锡尔河畔有据点,但他们总共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驻军!就算他们现在立刻发兵,等他们赶到浩罕城下,至少需要二十天!而我们的城墙,能撑二十天吗?”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
“中华人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们的火炮能轰开我们的城门,他们的攻城梯能登上我们的城墙!而俄国人?他们的援军还在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我建议,暂时屈服于中华国!”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屈服?!向中华人低头?!” 贵族们惊呼,有人甚至拍案而起。
“我们宁愿战死,也不向东方蛮夷低头!”
但拉希姆冷静地继续说道:
“听着,诸位!中华人想要的不是我们的土地,而是我们的服从!他们可以接受我们称臣纳贡,但绝不会接受俄国人插足中亚!如果我们现在投降,献上贡品,承诺不再与俄国结盟,中华人很可能会退兵!而俄国人,他们远在天边,未必会为我们拼命!”
汗王迈买底里眉头紧锁,他当然知道中华军的强大。他们的火炮、他们的纪律、他们的动员能力,远非浩罕所能抗衡。但向中华低头?那意味着承认浩罕不再是中亚的独立强国,而是沦为另一个藩属。
他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
“再等两天。”
“如果两天内,俄国人能派出援军,我们就继续抵抗。”
“如果他们不能”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那我们就只能。。。另做打算了。”
大殿内再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明白,汗王的决定,将决定浩罕汗国的命运,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还是向东方霸主低头?
而城外,中华大军的攻城器械,240毫米重炮群已经开始进入壕沟,他们不管计谋,他只信仰火力!只要浩罕国不投降,那么三天后,一万中华军将攻入浩罕,将浩罕国王族全部送去见俄国人的上帝。
李大虎此时正站在营帐之中,他对手下所有的军官说道:“我们将沿着西线向西横向打出去,并沿路征服所有部落,谁不服就协助臣服的部落灭掉他们。”
他拿起红色毛笔,沿着费尔干纳直到咸海画了一连串红点,然后将毛笔放下,指着这些红点说道:“先攻占这些城市和沿途所有部落,然后建立驿站和沿途的同盟军”
他顿了顿,严肃的说道:“老人们说一个帝国的内部的山川会形成龙脉。”
转身,指着这条红色圆圈绘制出来的长长线条说道:“我倒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强大的帝国,从来不把帝国的命运放在虚无缥缈之上,而是会把帝国龙脉建立在敌人的尸骸之上,在敌国境内建立维系帝国长盛不衰的龙脉!”
众军官都傻了,这是什么暴论?
将帝国龙脉建在敌国?
这算什么?新龙脉论。。。
李大海冷冷的说道:“唯有外向型国家,唯有压服周边,并源源不断获得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福利,才能形成军事缓冲地带,本土才会获得真正安全安全,国家才会真正富强。否则,每次发生战争都在本土,沿着边境民不聊生,国家不但四处漏风,还要耗费大量财富维持边军。”
他指着在坐诸位,“所以,一定要知道:大国者,守,不如攻!”
李大虎在军营里谈论新龙脉暴论时,邱三田已经降落到北方的一个山谷,这附近是石头山,植被非常稀疏,但有一条小溪从山谷间穿过。
邱三田指着这个地方对乌兰说道:“留下两个班和三个月食物,这里是第一个穴位!”
是的,邱三田要在北方建立三个穴位,距离敌人交通线三十公里以内,要保证部队行军一天可以抵达,而且飞艇两个小时可以来回一次。
邱三田要通过控制这些穴位,让整个北方的俄军陆地堡垒群,全部陷入瘫痪。
1821年秋,中华国北方军团情报司的密室内,一盏煤油灯在牛皮纸地图上投下昏黄的光晕。林默娘拿着着一叠报告,这些并非政府邸报,而是从西伯利亚商路上秘密收购来的俄商账册、驼队日志与边境猎人们在俄国堡垒的酒馆闲谈记录。
\"大人,最新线报。\"副手燕九递上一卷桦树皮卷轴,上面是恰克图口岸的俄商税单副本,\"这队从伊尔库茨克来的商队,连续三年在秋明堡缴纳粮食关税记录\"
北方军团通过收买恰克图的俄国茶商,粮食商人、贝加尔湖的皮毛贩子、甚至伪装成喇嘛的密探,已悄然织就一张覆盖西伯利亚的情报网。他们发现,俄商账本上那些看似平常的\"过堡费\"、\"驻军采购单\",“粮食和铁器销售清单”是解开俄军在乌拉尔以东军事布局的钥匙。
\"看这条路线。\"燕九展开一幅手绘西伯利亚商路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圈,\"商队从托博尔斯克到鄂木斯克,必经第4号堡垒检查站;从叶尼塞斯克南下,每次都在额尔齐斯堡滞留三日,这是俄军例行盘查的节点。\"
情报官们将数十份商队报告交叉比对,逐渐拼凑出俄军堡垒的分布逻辑:
南方草原线,这条线路攻略哈萨克:从奥伦堡延伸至咸海,每隔数十俄里便有一座夯土碉堡,商队称之为\"红顶哨\"。据卡尔梅克商队账本记载,仅奥伦堡段就有57座可确认的防御工事,包括3座大型要塞与12座驿站型堡垒。
西伯利亚西线,攻略中国蒙古:沿额尔齐斯河分布的堡垒群,商队需缴纳\"过堡银\",据伊尔库茨克商贾笔记,仅塞米巴拉金斯克至鄂木斯克段便有43座。
东部稀疏线,攻略东北:从秋明到尼布楚的商路,堡垒密度骤减,但每座城镇必有驻军堡垒,如托博尔斯克城内便驻有一个哥萨克百人队,城外设三角堡一座。
综合估算,乌拉尔以东的主要军事堡垒约150-200座(含小型哨塔),形成三道防御带,重点布防于草原边境与河流要冲。
\"俄商采购的粮食量其实就是人口数量。\"林默娘指着一份恰克图粮商账册,\"这支去新西伯利亚的商队,买了300普特黑麦,声称要喂饱'堡垒守军与家属'。\"
情报司以商队补给单、城镇酒馆消费记录与教堂洗礼人数(通过贿赂神父获取)交叉验证,推算出:
乌拉尔以东的军事相关人口,含驻军,家属和工匠大约12万-15万,全部集中在要塞线附近。
俄国普通居民,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与草原地带总人口约400万-450万,其中包含依靠俄国的游牧民族,但超过80%聚居于南部农耕区与贸易城镇,北部苔原与森林地带近乎荒芜。
整个要塞群的常规军并不多,他们到遇战事可征调当地民兵与哥萨克,但常态驻军分散薄弱,尤其东部西伯利亚每座堡垒仅驻数十人。
当沈砚将这份《乌拉尔以东军力推演录》呈交北方军团时,主帅郑一娘冷笑:\"好个'商路密报'!原来俄人所谓'远东堡垒集群',不过是几十座堡垒、几万散兵撑起的纸老虎!\"
她已经非常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一娘下令:“今年利用“穴位”实行“七寸”战术,切断东部堡垒群的粮食和军械来源,明年春天我们倒推俄国沿路的军事要塞。准备三万匹战马和一万士兵,以及矿业勘探队随军。”
她用炭笔把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阔土地全部圈起来,然后将笔一扔,对着林默娘说道:“必须把这些地方的矿场标注清楚,总长也需要向所有人说明北伐的意义。”
林默娘点头,“我也会让情报部门收集俄国人在乌拉尔以东发现的矿场信息。”
郑一娘看着地图上的俄军堡垒群,她笑了,这就是一条长龙,她要用一万人的兵力投入,分段打劫,慢慢吃掉整条长龙。
然后,这条长龙会反过来为她所用,向着乌拉尔山脉而去。
林默娘知道郑一娘心里在想什么,因为北方军大统领在调查乌拉尔山脉以东,那就意味着。。。
她轻轻躬身,对着郑一娘一礼,“我先回去东海,情报部门会继续收集相关情报,并且每个月都会在汇总给到您。”
郑一娘突然叫住她,笑着问:“想飞回东海城吗?”
林默娘没明白。。。
郑一娘解释道:“你应该知道氢气飞艇吧”
林默娘点头。
“我们准备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第一站就是从东北到东海城。接下来他们会飞广州府,铁矿港,坤甸,加尔各答,孟买,马达加斯加,开普敦,然后飞跃大西洋去往古巴,最后从古巴到美国的美中城,在返回海参崴。你可以乘坐氢气球返回东海城。”
林默娘的眼睛亮了,问道:“何时出发?”
郑一娘说道:“后日,他们会抵达瑷珲军营,你可以随飞艇回去东海城。当然,这由你自己决定是坐飞艇,还是在海参崴乘坐海船。”
“好,那我就搭一趟飞艇”,林默娘笑了。
郑一娘严肃的说道:“按照计划,加上你就是一行私四人,只要飞行三天,三日之后,你们将可以自云端俯瞰长江的入海口。”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世界,将从云端开始重新认识中华。”
现在,海参崴西南面的岛屿上,工程人员正在给第一次环球飞行的飞艇做全面检查,三名飞行员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一人是研发团队过来的林工,一人是老水手,一人来自广州府马祖军学校的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