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牛野一直和大西洋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在一起,他与这些士兵同吃同住,第一次走进他们的生活。
姚耀祖现在负责管理整个后勤,他在开普敦,古巴和佛罗里达的丛林战线之间,构架一个快速运输线路。
这货带着一群人,从纽约一共打劫回来的财富,总价值大约九百万两白银。参与纽约行动的五百人,光分红就分了九十万两白银,人均1800两白银的奖金。
只是,没有人不知道,姚耀祖这货还捎给了他的西班牙少妇,大约价值五十万两白银的银行券。
这笔钱通过伊莎贝拉认识的西班牙商会最终还是在纽约银行兑换成了白银,只是那个商会收取了百分之十的“洗白费用”。
大西洋舰队,现在每周在古巴和开普敦之间都会对向发出两个由五艘复仇者级护航的二十条千吨级武装运输船。
从古巴运输出去的,是糖,咖啡和烟草;从开普敦运来钢铁,五金件,工具,枪械,大炮,弹药和拖拉机。
对,现在中华国拖拉机的产量已经井喷,年产量达到三万台。第一批一百台三十五匹马力的蒸汽拖拉机,开始批量进入古巴和佛罗里达,取代人力进行开荒工作。
这些物资抵达哈瓦那之后,会再次由舰队护送前往加勒比海北面的迈阿密。在那里沿着丛林里的驿站系统,沿路换人换马,以最快的速度拉着货物车厢行进五十里地,然后交给下一个驿站。
肖万里现在带领这舰队在佛罗里达沿岸巡逻,防止美国海军对于佛罗里达沿岸小城镇的突然袭击和登陆。
随着指挥陆战越来越多,牛野发现了陆军的秘密。如果说,海军是依靠风力,那么陆军的依靠其实是对于山川地理的了解和快速的陆地补给线。
佛罗里达州位于北美洲的东南部,是一片向东南方延伸的半岛,东临大西洋,西濒墨西哥湾,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古巴相望。
它的主体是佛罗里达半岛,地形以低平的沿海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不足35米,最高点仅105米,也就是西北部的丘陵地带稍微高一点。
半岛的北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奥基乔比湖,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被当地印第安人 称为“内海”。
南部则分布着大沼泽,这是一片广袤的亚热带湿地,沼泽、草地和红树林交织,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此外,佛罗里达的海岸线极为曲折,拥有超过13,500公里的海岸线,包括白色沙滩、珊瑚礁、海蚀崖和泻湖,沿海地带景色优美。
佛罗里达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北部)和热带气候(南部),全年温暖,阳光充沛。这里连冬季都是温柔的,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5°c以上。
当地的印第安人和西班牙移民告诉牛野,这里适合种植甘蔗,水果和蔬菜。
佛罗里达北部不同于南部的阳光海滩与大沼泽地,这里是一片低矮丘陵与密集松林交织的地域,地形破碎且充满隐蔽性。北部广袤的长叶松林覆盖了大片土地,树木间距较宽,但地面密布低矮灌木和松针落叶,形成天然的隐蔽和消音环境。
这里作战,小步兵单位特别是班排级的隐蔽性极强,但视野受限,但机械化部队行进困难,蒸汽装甲车和重型火炮马车常常陷入松软的沙质土壤。
这里的阿巴拉契科拉河、查特胡奇河及其支流纵横交错,形成天然防线。
而季节性洪水,特别是现在的夏季暴雨频发,会导致低洼地带变成泥沼,延缓敌军推进速度的同时,但也会阻碍己方补给线。
现在是夏季,这鬼地方到底温度常超35度,湿度接近90%,士兵在野外作战极易脱水、中暑,弹药和火药也非常容易受潮失效。
蚊虫肆虐,尤其是携带疟疾和黄热病的蚊种,若无防蚊措施,部队战斗力会大幅下降。但妈祖军非常特别,他们有在加里曼丹岛的战斗经验,行军蚊帐和行军纱面罩能够有效减少蚊虫叮咬。
但牛野痛苦的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牛野在夏季也要穿着绿色的秋季行军军装,把他热的不行,需要不断补充淡盐水。
这鬼地方,夏季雷暴频繁,短时强降雨可能让河流暴涨,冲毁桥梁,淹没道路,这对于敌人的集结有影响,客观上使美军的防御工事建设减慢。
但己方同样面临后勤中断的风险,需提前沿路建立高地补给点。
也是到了北部,妈祖军碰到了敌人很多小股部队的袭击,这群人依托森林与河流作为掩护,常常有小股部队,如游骑兵或民兵,他们会利用灌木掩护、在河道拐弯处设伏,打击牛野派出的侦察兵和前锋部队。
美国佬现在采用一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英文称为hit and Run的战术,这战术非常讨厌,让马祖军付出了很多伤亡。
佛罗里达北部的攻防战,本质上是“以地形消耗敌军”的战争博弈。这里没有开阔的平原决战,只有丛林中的伏击、河流上的绞杀和高地上的狙击。
谁能适应湿热、利用沼泽、守住水源与高地,谁就能在这片“绿色坟墓地带”中存活下来。
在这种环境下,当双方都有大量的班排躲藏在丛林里,“精准”,“远距离”,“隐蔽”和“无声”的武器,对于小股侦察兵部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在这片战场上再次复活。
这就是“弩”!
这种弩,是随船的工匠,在古巴哈瓦那的船厂里制作的。
古巴本地有一种柠檬木,船厂里有阴干的存料。这种木头在古巴有自然分布,纹理细直、颜色金黄,具有高弯曲强度与高抗压强度、良好韧性与适中刚性,耐冲击,被广泛用于弓、球杆、钓竿与工具手柄等对弹性与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用途,非常适合做弩的弓臂。
中置机匣略后移以留出滑轮空间,双弩臂外倾5°,滑轮组位于上臂根部,腰钩位于弩身中后段,踏镫在弩前下方。
腰钩高度匹配射手髋高,望山刻度覆盖常用射程,从100到350米,踏镫高度适配多数士兵腿长。
弓体重7千克与机匣重3千克,重心靠近握把与腰钩,便于腰腿协同发力与携行。弓臂端部包铜防裂。
这种设计通过复合弓体储能加上单级滑轮减力,将单兵可操作的张力控制在140磅力,结合优化的气动箭矢与精准的铜弩机,能实现了350米的有效射程,在丛林里这玩意比枪可怕的多。
在丘陵高地伏击的时候,枪会有声音和黑火药的烟气,可以很快判断出来敌人到底在哪里!
可一群躲在山顶灌木丛后面的重弩手,一旦他们对敌人发动攻击,虽然敌人能够判断大约方向,却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具体的发射点位。
最可怕的是,在这片混入大量双方伏兵的战场,在重弩出现后,很多事情就开始改变。就算对面山头有敌人的埋伏,他们能听到山脚下战友受伤的惨嚎,可站在对面山上,即听不到枪声,也看不到烟,他们完全不知道重弩们到底在哪里射击,根本无法做出火力支援。
另外,冷兵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打扫战场时可以把好的弩箭回收,可以循环再利用。
夏季的佛罗里达,阳光炽热,棕榈叶在咸涩的海风中沙沙作响。一群来自塞米诺尔部落的印第安战士,围聚在一片开阔的沙地上,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远处那些来自遥远东方,身着绿色军装、面容沉静的中华帝国士兵。
他们听说过东方的神奇技艺,但没人能想象,今天所见的一切,将彻底颠覆他们对冷兵器的认知。
“那是什么?”
印第安战士看见一群中华国士兵,每个人都拿着像弓,又不像弓的武器。
中华士兵们没有多言,只是沉默地架起了他们的武器,一种外表漆黑如夜、结构精密的重弩。弓臂宽大,弩机部分镶嵌着青铜齿轮,弦线紧绷如铁,却又像枪支,能够长时间瞄准,然后能在士兵的手指轻扣下,以惊人的速度释放。
“准备。”领队的军官低声喝道。
第一支弩箭破空而出。
印第安战士们瞪大了眼睛。那支箭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看不见初段的弩矢。带着羽毛的弩矢划破空气,咚的一声,在两百步外狠狠地扎进一棵粗壮的棕榈树干,箭杆微微颤动。
“我的神啊”一个年轻的塞米诺尔战士喃喃道,手指不自觉地颤抖。
“这不可能,居然能扎进去那么深。。。”
第二轮射手紧随其后,几乎是第一支箭落地的同时,第二轮弩矢已经离弦。
中华士兵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手臂与弩机融为一体。第三支箭紧接而至,三轮齐射,仅仅用了不到五秒。
教官在旁边大声说道:“丛林地带,快速发射三轮,然后必须悄悄撤离第一个发射位置,换一个位置再进行射击。”
几名印第安战士,跑到棕榈树旁,试着拔出弩矢,可无论他们如何费力,都拔不出带有倒刺的弩矢。
印第安战士们沸腾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武器,这东西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冷兵器的认知。
一直以来,他们都觉得西方人的滑膛枪和线膛枪比弓箭厉害,可现在这种冷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固有想法。
射速竟不低于前装步枪,精准度更是丝毫不逊色,甚至射程更远。他们见过英国人的火枪,见过西班牙人的燧发枪和美国军队现在装备的前装线膛枪,但那些武器装填缓慢,射击后需要漫长的等待,而眼前的中华弩,坐在地上装填弩矢,熟练的士兵居然比前装滑膛枪还要快。
“这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年长的酋长蹲下身,拿起一支士兵的弩箭,指尖轻轻抚过锋利的箭头倒刺,眼中闪烁着渴望。
“这东西比我们的弓李海的多!”另一个印第安战士,拿着重弩的手在颤抖,低声吼道。
“我要去古巴和中国工匠学习如何制造这种弩!有了这东西,我们能在丛林里对抗侵略者”一个身材魁梧的酋长突然站了起来,他的眼睛里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热情。
“我要去古巴!去见一见能造出这种武器的工匠!”他挥舞着手臂,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种武器,如果我们塞米诺尔人也能拥有,美国人还敢欺负我们吗?”
周围的战士们欢呼起来,有人跳了起来,有人大喊着印第安语的战吼,甚至有人开始模仿中华士兵的射击姿势,尽管他们手里只拿着简陋的弓箭。
中华士兵们依旧沉默,但他们要借助工具来取下弓弦。他们知道,这是中国弩冷兵器时代,威力最恐怖的步兵远程兵器。
千年前,西汉将领李陵就依靠五千步兵的重弩和大车,在草原上和数万匈奴弓骑兵死斗,杀敌万余,射死战马无数。
汉代的单兵重弩,就已经能够先射穿战马的脖颈,再穿透匈奴兵的牛皮铠甲,杀伤力惊人。
而对于这些佛罗里达的印第安战士来说,他们第一次意识见识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冷兵器,居然可以比火枪更快,射程更远。
牛野再次让多人集中射击,演示三百米的抛射,弩矢依然能够扎进演示用的羊腿三公分。
军官继续说明:“三轮射有两种射击方式,一种是三个弩手快速射击,这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判断哪些敌人没有中箭,快速给躲过第一轮射击的敌人再来一发。第二种是匀速射击,三个人可以源源不断的对敌人发动远程攻击。但丛林里作战,我们建议是三轮极速射,然后立刻转移。”
牛野也补充道:“真要和敌人鏖战,那位置已经暴露,步枪直接上。”
另外,他指了指战马,说道:“长距离移动让战马背负重弩,进入攻击位置可以换重弩进行攻击。”
八月的佛罗里达北部丘陵,晨雾笼罩松林。
薄雾如纱,缠绕在苍翠的松林间,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松脂与腐叶的气息。美国陆军第7步兵团的侦察分队正小心翼翼地穿行于这片陌生的丘陵地带,他们奉命搜索这片山林,但没人能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来自东方冷兵器的恐怖袭击。
突然,树林深处传来一阵诡异的“咔嗒”声,像是某种机械被上紧的声响。小队长约翰逊中尉猛地停下步伐,警觉地环顾四周。
“所有人,警戒!”他低声喝道。
话音未落,第一波箭矢已经撕裂晨雾,呼啸而下。
“上帝啊!那是什么?!”,有士兵在尖叫。
箭矢如黑色闪电般穿透松枝,精准地钉入树干,在士兵的高鼻梁前,箭羽在微微颤动。
还没等士兵们反应过来,第二波、第三波箭雨已经从不同的方向袭来,一百五十把重弩连续发射,箭矢如钢铁暴雨般倾泻而下。
“卧倒!快卧倒!”约翰逊中尉嘶吼着,但已经晚了。
一支箭直接贯穿了一名列兵的喉咙,箭杆从后脑穿出,带出一蓬血雾。另一支箭钉入一名士兵的胸口,直接刺入心脏,他甚至没来得及发出惨叫就倒了下去。
“他们到底有多少弩手?!”约翰逊中尉惊恐地环顾四周,只见丛林里到处都是黑影闪动,但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射击位置。
“他们在左前方的树林里”,一个美国兵在大喊。
可现在整个森林都是安静的,能隐约听到一些声音,但很快消失。
随后,上百把重弩从左后方再次同时发射。这一次,箭矢的目标更加精准,专门瞄准七十名美军的后队和军官。
一名美军中士试图举枪反击,但一支箭精准地射穿了他的眼睛,他甚至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另一名士兵试图滚到一块岩石后面躲避,但第二支箭直接钉入他的后背,将他死死钉在岩石上。
“撤退!立刻撤退!”约翰逊中尉怒吼着,但已经太迟了。
中华-印第安联军的重弩射程超过200码(约180米),箭矢的穿透力极强,甚至能轻易射穿美军的标准步枪护甲。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射击节奏极快,十五秒可以完成三轮极速齐射,而美军士兵的步枪装填一次至少需要30秒。
在短短十分钟的交火后,美军侦察队70人已经倒下了一半,剩下的士兵惊恐地发现,他们根本无法锁定敌人。敌人在分散,武器没有声音,箭矢仿佛是从四面八方射来的。
感觉丛林里到处都是敌人的身影,但他们移动迅速,射击后立刻转移,让美军根本无法精确捕捉敌人的位置。
“该死的!这不是印第安人的打法!”约翰逊中尉一边捂着被箭矢擦伤的肩膀,一边怒吼着,“他们用的根本不是弓,是一种重弩!”
“撤退!全员撤退!”
最终,幸存的十三名美军士兵狼狈地逃回营地,带回了一个恐怖的消息:
“对面不是野蛮人,对面是魔鬼!他们就躲在森林里,不断用钢铁箭雨屠杀我们!他们总是在转移,然后快速射击,可我们始终无法判断敌人从哪里发动的袭击”
而此刻,在佛罗里达北部的松林深处,中华军官放下手中的弩机,淡淡地对身旁的印第安酋长说:
“告诉你的战士,下次遇到美国佬,让他们先尝尝‘弩阵齐射’的滋味。
同时,牛野和一群来自各个地区的猎人,他们有的来自中华,有的来自加里曼丹,有的来自澳洲,有的来自非洲大陆,所有人凑在一起研究丛林陷阱。
在茂密的丛林战场上,除了枪炮和弩矢的对射,牛野他们还搞出了很多奇葩的致命陷阱。这些看似原始的装置,往往比正面交火更能瓦解敌军的士气与战斗力。
木签陷阱是最为常见且阴毒的一种。将削尖的竹子,有些深坑里,尖锐的木签长达半米以上,涂抹上粪便或毒药,巧妙地隐藏在草丛、浅坑或伪装土坑中。当毫无防备的士兵踩中时,尖锐的竹签会瞬间刺穿脚底甚至小腿,若伤口感染,军医甚至不得不使用斧头截肢。美军士兵曾形容这些陷阱为\"鳄鱼的牙齿\",光是想象就令人不寒而栗。
翻转钉板陷阱则利用杠杆原理,看似普通的地面突然翻转,露出密布的尖刺。士兵一旦踩中,就会被锋利的钉板死死夹住,动弹不得。
侧面闭合陷阱则利用人体重量触发,当踩中机关时,两侧的木板或竹片会迅速向内闭合,如同猛兽合拢利齿,将腿部死死夹住。
陶罐吃腿器则更为隐蔽,外表像普通容器,埋进地面低洼地,内部却布满倒刺状长钉,一旦踏入,小腿就会被牢牢卡住,越挣扎伤势越重。
这些陷阱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是与地雷、绊线和伏击点组合成致命系统。
印第安猎人们看到这些陷阱,也叹为观止!
这群货创造出整套\"丛林暗器\",它们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伤害,更是对敌军心理的持续摧残。你可以想象,在茂密的丛林中,你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死亡陷阱,这种无处不在的威胁比正面战斗更令人绝望。
正是这些看似原始却极其有效的陷阱,让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在丛林中举步维艰,充分展现了\"地利\"与\"诡道\"在战争中的永恒价值。
美国陆军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他们从前擅长于埋伏和偷袭,现在敌人好像比他们更擅长于在丛林里阴人,这让所有美国陆军头疼无比。
但牛野不再准备向北推进,他发现佛罗里达半岛北部的丘陵地带,是一个建立防线的完美地方。
牛野已经开始进行构建防御体系,他在不断争夺高地,并围绕高地强化防御,利用敌人想要夺取高地的心理,他围绕高地构建一个丛林陷阱,地雷,重弩群射和小高地上的迫击炮,构建一个完美的猎杀体系。
19世纪初,佛罗里达的北部,是绵延不绝的小型丘陵地带,植被茂密。
军队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森林侦察兵的班组,第二层是正规军的排,第三层是迫击炮兵跟进,第四层是远程加农炮支援。
牛野和美军都在这片地区投入了万人部队,双方一直在争夺丛林间的小丘陵。
牛野将每一次攻占的丘陵高地全部进行了编号,这些小高地上是一个一个环形工事,每个工事四周都清理出三百米的射界。
每个阵地前一百米是地雷阵,五十米是尖刺铁丝网,后面是环形壕沟。
美军尝试夺回高地,可小部队根本无法夺回这些小高地,可大部队开始集结,就有很大概率被侦察兵发现,然后就是漫天的炮火覆盖。
后来美国佬也学着在他们那边构建高地工事,双方的防线在慢慢固化。
可接下来,真正让牛野头疼的事情来了,要守住这样的防线需要大量的人员。可大西洋舰队的远征军不可能长时间呆在这里,而整个佛罗里达的军事人员数量根本不足以抗衡拥有千万人口的美国。
姚耀祖给出了一个建议:“美国佬可以开放移民,那我们也可以在佛罗里达开放移民!他们一美元一英亩买卖土地,我们比他们还要便宜,明着跟美国佬全球抢人!”
牛野和所有印第安部落沟通以后,决定让他们派出人员去美国境内,说服所有被驱赶和迫害的印第安部落前来佛罗里达。每一个印第安部落,只要移民过来就给予每个人十亩的土地。
另外,让欧洲的报纸开始宣传佛罗里达自由共和国开始对外发售土地,并欢迎移民。
可这样的移民增长速度,必然快不起来,首先印第安部落不到活不下去,是不会离开故土的;而欧洲移民过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肖万里又给了一个非常奇葩,且非常有效的办法。
姚耀祖现在负责管理整个后勤,他在开普敦,古巴和佛罗里达的丛林战线之间,构架一个快速运输线路。
这货带着一群人,从纽约一共打劫回来的财富,总价值大约九百万两白银。参与纽约行动的五百人,光分红就分了九十万两白银,人均1800两白银的奖金。
只是,没有人不知道,姚耀祖这货还捎给了他的西班牙少妇,大约价值五十万两白银的银行券。
这笔钱通过伊莎贝拉认识的西班牙商会最终还是在纽约银行兑换成了白银,只是那个商会收取了百分之十的“洗白费用”。
大西洋舰队,现在每周在古巴和开普敦之间都会对向发出两个由五艘复仇者级护航的二十条千吨级武装运输船。
从古巴运输出去的,是糖,咖啡和烟草;从开普敦运来钢铁,五金件,工具,枪械,大炮,弹药和拖拉机。
对,现在中华国拖拉机的产量已经井喷,年产量达到三万台。第一批一百台三十五匹马力的蒸汽拖拉机,开始批量进入古巴和佛罗里达,取代人力进行开荒工作。
这些物资抵达哈瓦那之后,会再次由舰队护送前往加勒比海北面的迈阿密。在那里沿着丛林里的驿站系统,沿路换人换马,以最快的速度拉着货物车厢行进五十里地,然后交给下一个驿站。
肖万里现在带领这舰队在佛罗里达沿岸巡逻,防止美国海军对于佛罗里达沿岸小城镇的突然袭击和登陆。
随着指挥陆战越来越多,牛野发现了陆军的秘密。如果说,海军是依靠风力,那么陆军的依靠其实是对于山川地理的了解和快速的陆地补给线。
佛罗里达州位于北美洲的东南部,是一片向东南方延伸的半岛,东临大西洋,西濒墨西哥湾,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古巴相望。
它的主体是佛罗里达半岛,地形以低平的沿海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不足35米,最高点仅105米,也就是西北部的丘陵地带稍微高一点。
半岛的北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奥基乔比湖,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被当地印第安人 称为“内海”。
南部则分布着大沼泽,这是一片广袤的亚热带湿地,沼泽、草地和红树林交织,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此外,佛罗里达的海岸线极为曲折,拥有超过13,500公里的海岸线,包括白色沙滩、珊瑚礁、海蚀崖和泻湖,沿海地带景色优美。
佛罗里达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北部)和热带气候(南部),全年温暖,阳光充沛。这里连冬季都是温柔的,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5°c以上。
当地的印第安人和西班牙移民告诉牛野,这里适合种植甘蔗,水果和蔬菜。
佛罗里达北部不同于南部的阳光海滩与大沼泽地,这里是一片低矮丘陵与密集松林交织的地域,地形破碎且充满隐蔽性。北部广袤的长叶松林覆盖了大片土地,树木间距较宽,但地面密布低矮灌木和松针落叶,形成天然的隐蔽和消音环境。
这里作战,小步兵单位特别是班排级的隐蔽性极强,但视野受限,但机械化部队行进困难,蒸汽装甲车和重型火炮马车常常陷入松软的沙质土壤。
这里的阿巴拉契科拉河、查特胡奇河及其支流纵横交错,形成天然防线。
而季节性洪水,特别是现在的夏季暴雨频发,会导致低洼地带变成泥沼,延缓敌军推进速度的同时,但也会阻碍己方补给线。
现在是夏季,这鬼地方到底温度常超35度,湿度接近90%,士兵在野外作战极易脱水、中暑,弹药和火药也非常容易受潮失效。
蚊虫肆虐,尤其是携带疟疾和黄热病的蚊种,若无防蚊措施,部队战斗力会大幅下降。但妈祖军非常特别,他们有在加里曼丹岛的战斗经验,行军蚊帐和行军纱面罩能够有效减少蚊虫叮咬。
但牛野痛苦的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牛野在夏季也要穿着绿色的秋季行军军装,把他热的不行,需要不断补充淡盐水。
这鬼地方,夏季雷暴频繁,短时强降雨可能让河流暴涨,冲毁桥梁,淹没道路,这对于敌人的集结有影响,客观上使美军的防御工事建设减慢。
但己方同样面临后勤中断的风险,需提前沿路建立高地补给点。
也是到了北部,妈祖军碰到了敌人很多小股部队的袭击,这群人依托森林与河流作为掩护,常常有小股部队,如游骑兵或民兵,他们会利用灌木掩护、在河道拐弯处设伏,打击牛野派出的侦察兵和前锋部队。
美国佬现在采用一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英文称为hit and Run的战术,这战术非常讨厌,让马祖军付出了很多伤亡。
佛罗里达北部的攻防战,本质上是“以地形消耗敌军”的战争博弈。这里没有开阔的平原决战,只有丛林中的伏击、河流上的绞杀和高地上的狙击。
谁能适应湿热、利用沼泽、守住水源与高地,谁就能在这片“绿色坟墓地带”中存活下来。
在这种环境下,当双方都有大量的班排躲藏在丛林里,“精准”,“远距离”,“隐蔽”和“无声”的武器,对于小股侦察兵部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在这片战场上再次复活。
这就是“弩”!
这种弩,是随船的工匠,在古巴哈瓦那的船厂里制作的。
古巴本地有一种柠檬木,船厂里有阴干的存料。这种木头在古巴有自然分布,纹理细直、颜色金黄,具有高弯曲强度与高抗压强度、良好韧性与适中刚性,耐冲击,被广泛用于弓、球杆、钓竿与工具手柄等对弹性与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用途,非常适合做弩的弓臂。
中置机匣略后移以留出滑轮空间,双弩臂外倾5°,滑轮组位于上臂根部,腰钩位于弩身中后段,踏镫在弩前下方。
腰钩高度匹配射手髋高,望山刻度覆盖常用射程,从100到350米,踏镫高度适配多数士兵腿长。
弓体重7千克与机匣重3千克,重心靠近握把与腰钩,便于腰腿协同发力与携行。弓臂端部包铜防裂。
这种设计通过复合弓体储能加上单级滑轮减力,将单兵可操作的张力控制在140磅力,结合优化的气动箭矢与精准的铜弩机,能实现了350米的有效射程,在丛林里这玩意比枪可怕的多。
在丘陵高地伏击的时候,枪会有声音和黑火药的烟气,可以很快判断出来敌人到底在哪里!
可一群躲在山顶灌木丛后面的重弩手,一旦他们对敌人发动攻击,虽然敌人能够判断大约方向,却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具体的发射点位。
最可怕的是,在这片混入大量双方伏兵的战场,在重弩出现后,很多事情就开始改变。就算对面山头有敌人的埋伏,他们能听到山脚下战友受伤的惨嚎,可站在对面山上,即听不到枪声,也看不到烟,他们完全不知道重弩们到底在哪里射击,根本无法做出火力支援。
另外,冷兵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打扫战场时可以把好的弩箭回收,可以循环再利用。
夏季的佛罗里达,阳光炽热,棕榈叶在咸涩的海风中沙沙作响。一群来自塞米诺尔部落的印第安战士,围聚在一片开阔的沙地上,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远处那些来自遥远东方,身着绿色军装、面容沉静的中华帝国士兵。
他们听说过东方的神奇技艺,但没人能想象,今天所见的一切,将彻底颠覆他们对冷兵器的认知。
“那是什么?”
印第安战士看见一群中华国士兵,每个人都拿着像弓,又不像弓的武器。
中华士兵们没有多言,只是沉默地架起了他们的武器,一种外表漆黑如夜、结构精密的重弩。弓臂宽大,弩机部分镶嵌着青铜齿轮,弦线紧绷如铁,却又像枪支,能够长时间瞄准,然后能在士兵的手指轻扣下,以惊人的速度释放。
“准备。”领队的军官低声喝道。
第一支弩箭破空而出。
印第安战士们瞪大了眼睛。那支箭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看不见初段的弩矢。带着羽毛的弩矢划破空气,咚的一声,在两百步外狠狠地扎进一棵粗壮的棕榈树干,箭杆微微颤动。
“我的神啊”一个年轻的塞米诺尔战士喃喃道,手指不自觉地颤抖。
“这不可能,居然能扎进去那么深。。。”
第二轮射手紧随其后,几乎是第一支箭落地的同时,第二轮弩矢已经离弦。
中华士兵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手臂与弩机融为一体。第三支箭紧接而至,三轮齐射,仅仅用了不到五秒。
教官在旁边大声说道:“丛林地带,快速发射三轮,然后必须悄悄撤离第一个发射位置,换一个位置再进行射击。”
几名印第安战士,跑到棕榈树旁,试着拔出弩矢,可无论他们如何费力,都拔不出带有倒刺的弩矢。
印第安战士们沸腾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武器,这东西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冷兵器的认知。
一直以来,他们都觉得西方人的滑膛枪和线膛枪比弓箭厉害,可现在这种冷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固有想法。
射速竟不低于前装步枪,精准度更是丝毫不逊色,甚至射程更远。他们见过英国人的火枪,见过西班牙人的燧发枪和美国军队现在装备的前装线膛枪,但那些武器装填缓慢,射击后需要漫长的等待,而眼前的中华弩,坐在地上装填弩矢,熟练的士兵居然比前装滑膛枪还要快。
“这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年长的酋长蹲下身,拿起一支士兵的弩箭,指尖轻轻抚过锋利的箭头倒刺,眼中闪烁着渴望。
“这东西比我们的弓李海的多!”另一个印第安战士,拿着重弩的手在颤抖,低声吼道。
“我要去古巴和中国工匠学习如何制造这种弩!有了这东西,我们能在丛林里对抗侵略者”一个身材魁梧的酋长突然站了起来,他的眼睛里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热情。
“我要去古巴!去见一见能造出这种武器的工匠!”他挥舞着手臂,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种武器,如果我们塞米诺尔人也能拥有,美国人还敢欺负我们吗?”
周围的战士们欢呼起来,有人跳了起来,有人大喊着印第安语的战吼,甚至有人开始模仿中华士兵的射击姿势,尽管他们手里只拿着简陋的弓箭。
中华士兵们依旧沉默,但他们要借助工具来取下弓弦。他们知道,这是中国弩冷兵器时代,威力最恐怖的步兵远程兵器。
千年前,西汉将领李陵就依靠五千步兵的重弩和大车,在草原上和数万匈奴弓骑兵死斗,杀敌万余,射死战马无数。
汉代的单兵重弩,就已经能够先射穿战马的脖颈,再穿透匈奴兵的牛皮铠甲,杀伤力惊人。
而对于这些佛罗里达的印第安战士来说,他们第一次意识见识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冷兵器,居然可以比火枪更快,射程更远。
牛野再次让多人集中射击,演示三百米的抛射,弩矢依然能够扎进演示用的羊腿三公分。
军官继续说明:“三轮射有两种射击方式,一种是三个弩手快速射击,这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判断哪些敌人没有中箭,快速给躲过第一轮射击的敌人再来一发。第二种是匀速射击,三个人可以源源不断的对敌人发动远程攻击。但丛林里作战,我们建议是三轮极速射,然后立刻转移。”
牛野也补充道:“真要和敌人鏖战,那位置已经暴露,步枪直接上。”
另外,他指了指战马,说道:“长距离移动让战马背负重弩,进入攻击位置可以换重弩进行攻击。”
八月的佛罗里达北部丘陵,晨雾笼罩松林。
薄雾如纱,缠绕在苍翠的松林间,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松脂与腐叶的气息。美国陆军第7步兵团的侦察分队正小心翼翼地穿行于这片陌生的丘陵地带,他们奉命搜索这片山林,但没人能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来自东方冷兵器的恐怖袭击。
突然,树林深处传来一阵诡异的“咔嗒”声,像是某种机械被上紧的声响。小队长约翰逊中尉猛地停下步伐,警觉地环顾四周。
“所有人,警戒!”他低声喝道。
话音未落,第一波箭矢已经撕裂晨雾,呼啸而下。
“上帝啊!那是什么?!”,有士兵在尖叫。
箭矢如黑色闪电般穿透松枝,精准地钉入树干,在士兵的高鼻梁前,箭羽在微微颤动。
还没等士兵们反应过来,第二波、第三波箭雨已经从不同的方向袭来,一百五十把重弩连续发射,箭矢如钢铁暴雨般倾泻而下。
“卧倒!快卧倒!”约翰逊中尉嘶吼着,但已经晚了。
一支箭直接贯穿了一名列兵的喉咙,箭杆从后脑穿出,带出一蓬血雾。另一支箭钉入一名士兵的胸口,直接刺入心脏,他甚至没来得及发出惨叫就倒了下去。
“他们到底有多少弩手?!”约翰逊中尉惊恐地环顾四周,只见丛林里到处都是黑影闪动,但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射击位置。
“他们在左前方的树林里”,一个美国兵在大喊。
可现在整个森林都是安静的,能隐约听到一些声音,但很快消失。
随后,上百把重弩从左后方再次同时发射。这一次,箭矢的目标更加精准,专门瞄准七十名美军的后队和军官。
一名美军中士试图举枪反击,但一支箭精准地射穿了他的眼睛,他甚至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另一名士兵试图滚到一块岩石后面躲避,但第二支箭直接钉入他的后背,将他死死钉在岩石上。
“撤退!立刻撤退!”约翰逊中尉怒吼着,但已经太迟了。
中华-印第安联军的重弩射程超过200码(约180米),箭矢的穿透力极强,甚至能轻易射穿美军的标准步枪护甲。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射击节奏极快,十五秒可以完成三轮极速齐射,而美军士兵的步枪装填一次至少需要30秒。
在短短十分钟的交火后,美军侦察队70人已经倒下了一半,剩下的士兵惊恐地发现,他们根本无法锁定敌人。敌人在分散,武器没有声音,箭矢仿佛是从四面八方射来的。
感觉丛林里到处都是敌人的身影,但他们移动迅速,射击后立刻转移,让美军根本无法精确捕捉敌人的位置。
“该死的!这不是印第安人的打法!”约翰逊中尉一边捂着被箭矢擦伤的肩膀,一边怒吼着,“他们用的根本不是弓,是一种重弩!”
“撤退!全员撤退!”
最终,幸存的十三名美军士兵狼狈地逃回营地,带回了一个恐怖的消息:
“对面不是野蛮人,对面是魔鬼!他们就躲在森林里,不断用钢铁箭雨屠杀我们!他们总是在转移,然后快速射击,可我们始终无法判断敌人从哪里发动的袭击”
而此刻,在佛罗里达北部的松林深处,中华军官放下手中的弩机,淡淡地对身旁的印第安酋长说:
“告诉你的战士,下次遇到美国佬,让他们先尝尝‘弩阵齐射’的滋味。
同时,牛野和一群来自各个地区的猎人,他们有的来自中华,有的来自加里曼丹,有的来自澳洲,有的来自非洲大陆,所有人凑在一起研究丛林陷阱。
在茂密的丛林战场上,除了枪炮和弩矢的对射,牛野他们还搞出了很多奇葩的致命陷阱。这些看似原始的装置,往往比正面交火更能瓦解敌军的士气与战斗力。
木签陷阱是最为常见且阴毒的一种。将削尖的竹子,有些深坑里,尖锐的木签长达半米以上,涂抹上粪便或毒药,巧妙地隐藏在草丛、浅坑或伪装土坑中。当毫无防备的士兵踩中时,尖锐的竹签会瞬间刺穿脚底甚至小腿,若伤口感染,军医甚至不得不使用斧头截肢。美军士兵曾形容这些陷阱为\"鳄鱼的牙齿\",光是想象就令人不寒而栗。
翻转钉板陷阱则利用杠杆原理,看似普通的地面突然翻转,露出密布的尖刺。士兵一旦踩中,就会被锋利的钉板死死夹住,动弹不得。
侧面闭合陷阱则利用人体重量触发,当踩中机关时,两侧的木板或竹片会迅速向内闭合,如同猛兽合拢利齿,将腿部死死夹住。
陶罐吃腿器则更为隐蔽,外表像普通容器,埋进地面低洼地,内部却布满倒刺状长钉,一旦踏入,小腿就会被牢牢卡住,越挣扎伤势越重。
这些陷阱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是与地雷、绊线和伏击点组合成致命系统。
印第安猎人们看到这些陷阱,也叹为观止!
这群货创造出整套\"丛林暗器\",它们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伤害,更是对敌军心理的持续摧残。你可以想象,在茂密的丛林中,你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死亡陷阱,这种无处不在的威胁比正面战斗更令人绝望。
正是这些看似原始却极其有效的陷阱,让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在丛林中举步维艰,充分展现了\"地利\"与\"诡道\"在战争中的永恒价值。
美国陆军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他们从前擅长于埋伏和偷袭,现在敌人好像比他们更擅长于在丛林里阴人,这让所有美国陆军头疼无比。
但牛野不再准备向北推进,他发现佛罗里达半岛北部的丘陵地带,是一个建立防线的完美地方。
牛野已经开始进行构建防御体系,他在不断争夺高地,并围绕高地强化防御,利用敌人想要夺取高地的心理,他围绕高地构建一个丛林陷阱,地雷,重弩群射和小高地上的迫击炮,构建一个完美的猎杀体系。
19世纪初,佛罗里达的北部,是绵延不绝的小型丘陵地带,植被茂密。
军队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森林侦察兵的班组,第二层是正规军的排,第三层是迫击炮兵跟进,第四层是远程加农炮支援。
牛野和美军都在这片地区投入了万人部队,双方一直在争夺丛林间的小丘陵。
牛野将每一次攻占的丘陵高地全部进行了编号,这些小高地上是一个一个环形工事,每个工事四周都清理出三百米的射界。
每个阵地前一百米是地雷阵,五十米是尖刺铁丝网,后面是环形壕沟。
美军尝试夺回高地,可小部队根本无法夺回这些小高地,可大部队开始集结,就有很大概率被侦察兵发现,然后就是漫天的炮火覆盖。
后来美国佬也学着在他们那边构建高地工事,双方的防线在慢慢固化。
可接下来,真正让牛野头疼的事情来了,要守住这样的防线需要大量的人员。可大西洋舰队的远征军不可能长时间呆在这里,而整个佛罗里达的军事人员数量根本不足以抗衡拥有千万人口的美国。
姚耀祖给出了一个建议:“美国佬可以开放移民,那我们也可以在佛罗里达开放移民!他们一美元一英亩买卖土地,我们比他们还要便宜,明着跟美国佬全球抢人!”
牛野和所有印第安部落沟通以后,决定让他们派出人员去美国境内,说服所有被驱赶和迫害的印第安部落前来佛罗里达。每一个印第安部落,只要移民过来就给予每个人十亩的土地。
另外,让欧洲的报纸开始宣传佛罗里达自由共和国开始对外发售土地,并欢迎移民。
可这样的移民增长速度,必然快不起来,首先印第安部落不到活不下去,是不会离开故土的;而欧洲移民过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肖万里又给了一个非常奇葩,且非常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