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六月初,非洲大陆南端外海,妈祖军舰队集合地。
三十八艘飞剪战舰静静地停泊在好望角南面约一百公里的海面上,船帆半收,桅杆如林。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吹得锚链哗哗作响。旗舰“天后号”的甲板上,妈祖军的核心成员们围聚在一块临时撑起的遮阳篷下,一场决定生死的作战会议正在进行。
“英国佬上次在东非海岸,让我们死了六十人,伤了一百零八!” 船队副统领李海一拳砸在木桌上,桌上摊开的地图上,东非海岸的轮廓被一道血红的墨迹圈出。
“这一笔账,必须讨回来。” 坐在他对面的陈老豆,目光如炬。
“英国人的三级战列舰,最多护送到好望角。” 林老指尖点在地图上那块突出的黑色陆地上,“过了那里,他们就会让商队自己走。”
“所以,我们就在好望角西侧海域埋伏!” 赵大冷笑,“等那支六十条船的商队自己撞进网里!”
“英国佬的商船队,最快速度不过8节,而我们的飞剪船,能跑到16节。”李海咧嘴一笑,“只要被我们盯上,只要他们没有三级战列舰护航,他们就是一群死鱼。”
陈老豆点头,“但英国佬不会毫无防备,他们肯定会在商队周围安排几艘快速护航舰。”
“所以,我们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海展开一张更详细的航海图,“商队预计会在六天后经过这里——”
手指点在好望角西侧约两百海里的一片开阔海域,“我们提前两天埋伏,等他们进入伏击圈,再以三面包围之势出击。”
“第一波攻击,由十二艘最快的飞剪船从侧翼切入,专打商船的桅杆和舵!” 赵大挥舞着短刀,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
“第二波,二十艘战舰集中火力压制英国护航舰,不投降就击沉!” 李海补充道。
“剩下的十六艘,直取商队中间的货船!” 陈老豆冷冷下令,“我们的目标,是俘获所有商船,不要给老子全搞沉咯!”
他环视众人,“英国佬上次让我们流血,这次,我们要让他们的银子补偿!”
会议结束后,三十八艘飞剪战舰的甲板上顿时忙碌起来。
- 水手们检查火炮,确保每一门12磅、6磅加农炮都装填完毕。
木匠们加固船体,防止近距离交战时被英舰撞角冲击。
了望手爬上桅杆顶端,日夜监视海平线,等待英国商队的出现。
“他们以为我们只会在印度洋打劫商船?” 李海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海平线,“这一次,我们要让英国佬记住——只要是片海洋,老子们都能打劫”
而此时,远在好望角另一侧的英国商队,依旧按照既定航线缓缓航行,丝毫不知——死亡,正在好望角西侧的海域等待着他们。
六月十二日,好望角的英国守军,在海边救起大量乘坐小艇的海员,他们这次知道三天前,刚离开好望角的六十条海船和四条英国护航战舰被敌人伏击,两条战舰沉没,其余的船全部被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的海盗劫掠。
英国守军大惊,立刻通知英国当局。而此时,陈老豆他们正带着六十二条海船穿越印度洋的深处,横渡整个印度洋向着澳洲而去。
这一次,他们航行了将近两个多月,到一八零九年的八月二十日抵达帕斯。
这一次,他们就让英国损失了超过四百万两白银,损失战舰十二艘,整个英国1809的财政收入都受到极大影响,印度总督被迫离职。
这也导致,英国开始重视快速战舰的建造。1809年12月,英国议会批准建造12条飞剪式战斗船,并在一年后全部用于印度洋地区的巡航和护航任务。
而西班牙,法国和荷兰,也知道有船队打着他们的旗号在印度洋上搞事情。
可这三家却完全不说话,并且还用这些战绩,含糊的向公众表达,他们的海军还在战斗,在不断打击敌方生命线,战争最后的胜利者必然是他们!
这些表达,反过来这些国家的表现,又让英国佬坚信,就是这三个国家搞得鬼,美国佬的战舰也一定是法国佬给的!
1809年的印度洋上,妈祖军的飞剪战舰像幽灵一样出没。他们打着美国海军的星条旗,却干着劫掠英国商船、袭击东印度公司舰队的勾当。这些“假美国人”时而伪装成商船,时而突然亮出火炮,专挑英国护航舰队薄弱的环节下手。这让英国人,火冒三丈。
尽管美国人说,不是他们干的。
但英国议会和民众可不管这些——“美国佬在纵容海盗!”的舆论瞬间沸腾。
英国海军大臣乔治·坎宁(Ge Canning)在议会怒吼:
“美国人要么管好他们的旗帜,要么准备好迎接我们的战舰!英国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
英国外交部随即向美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停止“滥用星条旗”的行为,并赔偿英国商人的损失。但美国政府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知道妈祖军是谁,更没授权任何人打英国主意!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憋着一肚子火。英国海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以“战时检查”为名,扣押了超过 6,000艘美国商船,并强行征召了 6,000多名美国水手(声称他们是“逃亡的英国海军”)。
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Jas Madison)愤怒回应:
“英国人把我们的国旗当遮羞布,把我们的水手当奴隶!如果他们想要战争,那就给他们战争!”
原本,历史上的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是因为这些矛盾积累到顶点才爆发的。但1809年年底,英国人误以为妈祖军是美国支持的,而美国人则认为英国人故意找茬,想在入侵美国——双方都失去了耐心。
1809年12月,英国海军宣布对美国商船实施更严厉的封锁,并在公海上拦截美国船只,强行带走疑似“英国逃兵”。
美国国会愤怒投票,授权总统“对英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1809年12月15日,英国战舰“豹号”(HMS Leopard)在纽约外海拦截美国商船“切萨皮克号”(USS Chesapeake),要求搜查“逃兵”。当美国船长拒绝时,英国人直接开火,打死3名美国人,打伤18人!
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80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麦迪逊对英国宣战!
原本应该在1812年爆发的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年战争),现在提前到了1809年年底!
这场战争,其实莫名其妙,美国佬没有准备好,只是被民众逼得无路可走。
英国人也没想到美国人这么快翻脸,原本计划先解决拿破仑,再收拾美国。
美国人也没想到英国人反应这么激烈,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真的开战。就算总统宣战,他们也不可能横渡大西洋进攻英国,其实也就是喊两嗓子。
可英国佬不管,他们的军舰再次来到北美洲的东海岸,开始炮击美国沿海城镇。
妈祖军? 他们早就躲回澳洲,继续打着别人的旗号赚快钱,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战争的导火索。
“1809年,因为印度洋上的几面假星条旗,导致了战争全面爆发” ,1810年,美国一位议员说道。
历史的车轮,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能彻底改变轨迹。
1809年时,美国海军(United States Navy)正处于初创后的稳步发展阶段,但规模很小,远不及同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庞大力量。
1809年美国海军的总体规模
战舰总数:约 10-15艘(主力战舰,不包括小型炮艇、私掠船等)。
主要类型是护卫舰(Frigates)为主,辅以少量轻型护卫舰(Sloops-of-war)和小型战舰。
核心任务:保护美国商船免受海盗和敌国海军(主要是英国)的袭击,维护美国海外利益(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1809年美国海军的主要战舰(主力护卫舰)
美国海军在1809年的主力是“超级护卫舰”(Heavy Frigates),这些战舰设计先进,火力强大,是当时美国海军的骄傲。其中有三条,名字叫做护卫舰,其实已经是轻型战列舰。
(1) USS Constitution(宪法号,44炮重型护卫舰)
建造年份:1797年(1809年时已服役12年)
火力:32磅加农炮(主炮甲板) 24磅炮(上层甲板),总计 44-50门炮,实际火力接近小型战列舰。
特点:船体坚固,有“老铁壳”称号,速度极快。
此时,仍在现役,常驻地中海或大西洋护航。
(2) USS United States(合众国号,44炮重型护卫舰)
建造年份:1797年
火力:44门炮(类似宪法号)
1809年状态:主力战舰,执行护航和威慑任务。
(3) USS President(总统号,44炮重型护卫舰)
建造年份:1800年
火力:44门炮
1809年状态:仍在服役。
(4) USS Chesapeake(切萨皮克号,38炮护卫舰)
建造年份:1799年
火力:38门炮(18磅炮为主)
1809年状态:因1807年“切萨皮克号事件”(被英国HMS Leopard强征水手并开火)而闻名,1809年仍在服役。
总之,1809年美国海军就是这四条船还算有点战斗力,其余的都是渣渣!
就这样,1809年简直就是世界大战!欧洲反正已经漫天烽火,拿破仑大杀四方;
“联和国海盗”在印度洋和东南亚搞风搞雨,直接让1810年英国财政缩水;
加勒比海,法国,西班牙和英国舰队每天都在相互炮轰。
现在,北美洲的美国加入游戏,美国佬的四条战舰开始和英国海军在大西洋西岸,开始对轰和躲猫猫游戏。
此时的妈祖军在干嘛?
这群人在兰芳度假。。。
嗯,这一次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改装,因为上一次和英国佬的对轰,才发现他们有点脆皮,所以要为炮位和关键位置加装两厘米厚的钢板,这会占用70吨的排水量。
同时,12磅炮的威力小了,这些炮根本打不动三级战列舰,于是将所有缴获的五级战舰的18磅炮全部进行轻度弹线加工,替换原有的12磅炮。
经过测试,18磅弹线炮能够在500米击穿三级战列舰装甲,再远要上24磅炮。
可飞剪船的船身狭长,安装24磅炮的炮位不够,而且龙骨也不适合这样的重炮冲击,18磅炮是这一代飞剪船的极限!
牛野已经召集所有船厂管理人员,聚集在兰芳共和国,讨论下一代2500吨排水量的飞剪船方案,但这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极高,绝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实现的。而且,推动如此巨大的海船,蒸汽发动机一样要同步研发,这可能还会延长开工时间,最终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基本方案预研工作,开始采买并阴干木料。
牛野原本还想扩建造船厂,现在每年果阿和广州造船厂都能够生产四条,兰芳造船厂和铁矿港造船厂个能生产两条。
也就是说,一年总共能下水12条一千五百吨的飞剪船。
牛野还想扩大产量。
但是,妈祖军的崛起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短短两年内,他们的船队规模从十几艘飞剪战舰扩张到了三十八艘,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艘战舰都需要数百立方米的优质木材——橡木用于船壳和龙骨,松木用于甲板和桅杆,每一块木料都得精挑细选。
起初,各地的船厂还能勉强供应,但随着订单暴增,原有的木材储备迅速见底。
“牛爷,咱们撑不住了。”广州船厂总管满脸愁容地走进指挥部,“广东和福建的船厂备料都被我们买的差不多了,现在连东北的库存也不多了。”
刘野皱眉:“东南亚呢?”
“东南亚的柚木和铁木倒是有,但运输和阴干至少要两年!”老陈摇头,“咱们现在造船的速度,木料根本跟不上!”
刘野沉默了一会儿。他知道问题所在——妈祖军的造船厂遍布东南沿海,但木材的供应却跟不上扩张的节奏。
“东北的森林还能再砍一批,但最好的红松已经不多了。”他沉吟道,“东南亚的柚木耐腐性强,适合做船壳,但……两年?”
他看向地图,东南亚的港口(如马六甲、爪哇)距离中国南海至少需要数月的航行,而木材运回来后,还得晾晒、阴干,去除水分,否则造出来的船要么变形,要么腐烂。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砍的木料,要等到后年才能用?”刘野问道。
老头点头:“没错,而且运输途中还得防着潮湿和虫蛀。”
刘野揉了揉太阳穴。他原本计划一年内将船队扩充到五十艘,甚至六十艘,但现在看来,木材供应成了最大的瓶颈。
“先从东北紧急调一批松木过来,东南亚的柚木也立刻下单。”他最终下令,“同时,让船厂拆船,把英国佬的一些五级战舰拆了,保证目前的建造数量,一年12艘不能停。”
他抬头看向远方,喃喃道:
“两年……什么鬼?”
此时,铁矿港虽然尝试用钢铁制造船只龙骨和骨架,但这只是尝试,人们只敢在小型船只上测试,不敢用于大型船舶建造。目前正在测试建造一艘十吨级三体帆船,工匠们最担心的是腐蚀问题,海盐对钢铁的腐蚀速度超乎想象。
装甲可以,因为装甲可以每过一段时间替换,可船只龙骨将伴随整条舰艇渡过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全部生涯,这不是开玩笑的。
牛野知道,铁矿港会一步步从十吨级,到100吨级,到五百吨级不断测试龙骨强度,但他们需要时间。
按照整个计划,这个时间将长达七年!
但牛野等不了,他已经给李海潮写信,每年要下水一条更高等级的钢铁龙骨海船,可以先用于河运或者近海运输,但不能每一个级别都他娘测试两年,他等不了!
这货和几个懂油漆的工匠聊了聊,他发现漆树的生漆可以和金属粉末调和,以前这群人用来搞不同的颜色。
好吧!牛野要放大招了。
反正1810年初,妈祖军把一半打劫的物品卖出,就收获了高达200万两白银。
老子们现在有钱,我出钱!
测,给老子测试!
所有的金属都给老子磨成粉末,然后和生漆调和,再刷在海边的钢铁上,看看哪个腐蚀的最慢!
“啥,你等等,这玩意是什么,这么贵的吗?跟金子一个价,是啥啊?”
“铝?”
“我晕,你再说一遍?”
“铝!”
“铝,不是用来做窗户的吗?为啥卖的和金子一个价格?”
“不知道,反正到处都是这个价格!”
“知道,电解法吗?”
“电是什么?”
“算了,你当我没说过,测吧!老子有钱。”
广州府妈祖水手学校专门派出五个学生加入生漆实验项目,他们请工匠把所有能够采买的金属全部磨成粉末,然后和生漆做调和,刷在金属表面放在大海边,每七天做一次观察和记录。
甚至,还有一批直接放在海水里,也同样每七天观察一次,并记录。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才会带来答案。
科学,其实就是这么来的,无数实验得到结果,然后分析结果,总结规律。
总之,1809年6月过后,英国人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现在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的船队,每一条都需要三级战列保护,从头到脚的保护。
从孟买到伦敦,从加尔各答到广州府,沿途贸易,都需要消耗一条三级战列舰和几条四级战舰这样的大型军事装备。
这下,牛野他们觉得,英格兰完全没时间来管,澳洲的那些屁事了!
可英国议会却跑出来搞事,有议员在1810年1月,大声质问议会,“为什么没有悉尼的消息,已经两年了,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悉尼的情况!英格兰是要放弃悉尼,放弃澳洲吗?那只澳洲分舰队,为什么完全不回信,必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1810年6月,巴达维亚接到命令,让一支三级战舰带领大型商队去一次悉尼。
6月的巴达维亚,潮湿的季风正裹挟着香料的气息掠过总督府的百叶窗。当那封盖着英国议会火漆的信函被送到总督桌前时,他正对着东印度群岛的海图盘算着下一季的胡椒贸易。
展开信纸的手指渐渐攥紧,羊皮纸发出细微的褶皱声。命令写得直白:调派“威严”号三级战列舰——那艘配备七十四门火炮、曾在特拉法尔加海域耀武扬威的巨舰——率领一支商队远航澳洲,目的地悉尼,任务是“勘察当地近况”。
“简直是混蛋行径!”总督猛地将信纸拍在桌上,黄铜烛台都震得跳了跳。他对着空荡荡的会客厅低吼,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愤怒。悉尼?那个流放犯扎堆的小渔村?他去年看过的报告里写得清楚,那里连像样的码头都没有,常住人口加起来不过几千,半数还是戴镣铐的囚犯。
用一艘能击溃法国分舰队的战列舰,去护送几船布匹和铁器?去给那些拓荒者“勘察近况”?这简直是对皇家海军的侮辱,是对巴达维亚殖民地资源的滥用。他甚至能想象出舰长跑这趟冤枉路时的脸色,能算出这趟航程要耗费多少桶朗姆酒、多少发备用炮弹——这些本可以用在防备荷兰私掠船的巡逻上。
窗外的椰子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在附和他的不满。总督烦躁地踱着步,靴底敲击地面的声音在闷热的空气里回荡。他知道愤怒毫无用处,火漆上的纹章代表着不可置疑的权威。议会老爷们大概坐在伦敦温暖的壁炉边,对着地图上的空白处指手画脚,根本不知道悉尼的沙滩上连像样的酒馆都找不到。
最终,他停在地图前,指尖重重戳在澳大利亚东海岸那个不起眼的小点上。“传命令吧,”他对着门口的副官沉声说,声音里的火气被无奈压了下去,“让‘威严’号准备出航。”
海风穿过走廊,带来远处港口的喧嚣。总督望着窗外,仿佛已经看到那艘巨舰笨拙地驶入浅海,朝着那个连名字都显得寒酸的小地方驶去。议会的命令就是如此,哪怕荒唐得像个笑话,也总得有人去执行。
三十八艘飞剪战舰静静地停泊在好望角南面约一百公里的海面上,船帆半收,桅杆如林。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吹得锚链哗哗作响。旗舰“天后号”的甲板上,妈祖军的核心成员们围聚在一块临时撑起的遮阳篷下,一场决定生死的作战会议正在进行。
“英国佬上次在东非海岸,让我们死了六十人,伤了一百零八!” 船队副统领李海一拳砸在木桌上,桌上摊开的地图上,东非海岸的轮廓被一道血红的墨迹圈出。
“这一笔账,必须讨回来。” 坐在他对面的陈老豆,目光如炬。
“英国人的三级战列舰,最多护送到好望角。” 林老指尖点在地图上那块突出的黑色陆地上,“过了那里,他们就会让商队自己走。”
“所以,我们就在好望角西侧海域埋伏!” 赵大冷笑,“等那支六十条船的商队自己撞进网里!”
“英国佬的商船队,最快速度不过8节,而我们的飞剪船,能跑到16节。”李海咧嘴一笑,“只要被我们盯上,只要他们没有三级战列舰护航,他们就是一群死鱼。”
陈老豆点头,“但英国佬不会毫无防备,他们肯定会在商队周围安排几艘快速护航舰。”
“所以,我们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海展开一张更详细的航海图,“商队预计会在六天后经过这里——”
手指点在好望角西侧约两百海里的一片开阔海域,“我们提前两天埋伏,等他们进入伏击圈,再以三面包围之势出击。”
“第一波攻击,由十二艘最快的飞剪船从侧翼切入,专打商船的桅杆和舵!” 赵大挥舞着短刀,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
“第二波,二十艘战舰集中火力压制英国护航舰,不投降就击沉!” 李海补充道。
“剩下的十六艘,直取商队中间的货船!” 陈老豆冷冷下令,“我们的目标,是俘获所有商船,不要给老子全搞沉咯!”
他环视众人,“英国佬上次让我们流血,这次,我们要让他们的银子补偿!”
会议结束后,三十八艘飞剪战舰的甲板上顿时忙碌起来。
- 水手们检查火炮,确保每一门12磅、6磅加农炮都装填完毕。
木匠们加固船体,防止近距离交战时被英舰撞角冲击。
了望手爬上桅杆顶端,日夜监视海平线,等待英国商队的出现。
“他们以为我们只会在印度洋打劫商船?” 李海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海平线,“这一次,我们要让英国佬记住——只要是片海洋,老子们都能打劫”
而此时,远在好望角另一侧的英国商队,依旧按照既定航线缓缓航行,丝毫不知——死亡,正在好望角西侧的海域等待着他们。
六月十二日,好望角的英国守军,在海边救起大量乘坐小艇的海员,他们这次知道三天前,刚离开好望角的六十条海船和四条英国护航战舰被敌人伏击,两条战舰沉没,其余的船全部被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的海盗劫掠。
英国守军大惊,立刻通知英国当局。而此时,陈老豆他们正带着六十二条海船穿越印度洋的深处,横渡整个印度洋向着澳洲而去。
这一次,他们航行了将近两个多月,到一八零九年的八月二十日抵达帕斯。
这一次,他们就让英国损失了超过四百万两白银,损失战舰十二艘,整个英国1809的财政收入都受到极大影响,印度总督被迫离职。
这也导致,英国开始重视快速战舰的建造。1809年12月,英国议会批准建造12条飞剪式战斗船,并在一年后全部用于印度洋地区的巡航和护航任务。
而西班牙,法国和荷兰,也知道有船队打着他们的旗号在印度洋上搞事情。
可这三家却完全不说话,并且还用这些战绩,含糊的向公众表达,他们的海军还在战斗,在不断打击敌方生命线,战争最后的胜利者必然是他们!
这些表达,反过来这些国家的表现,又让英国佬坚信,就是这三个国家搞得鬼,美国佬的战舰也一定是法国佬给的!
1809年的印度洋上,妈祖军的飞剪战舰像幽灵一样出没。他们打着美国海军的星条旗,却干着劫掠英国商船、袭击东印度公司舰队的勾当。这些“假美国人”时而伪装成商船,时而突然亮出火炮,专挑英国护航舰队薄弱的环节下手。这让英国人,火冒三丈。
尽管美国人说,不是他们干的。
但英国议会和民众可不管这些——“美国佬在纵容海盗!”的舆论瞬间沸腾。
英国海军大臣乔治·坎宁(Ge Canning)在议会怒吼:
“美国人要么管好他们的旗帜,要么准备好迎接我们的战舰!英国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
英国外交部随即向美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停止“滥用星条旗”的行为,并赔偿英国商人的损失。但美国政府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知道妈祖军是谁,更没授权任何人打英国主意!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憋着一肚子火。英国海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以“战时检查”为名,扣押了超过 6,000艘美国商船,并强行征召了 6,000多名美国水手(声称他们是“逃亡的英国海军”)。
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Jas Madison)愤怒回应:
“英国人把我们的国旗当遮羞布,把我们的水手当奴隶!如果他们想要战争,那就给他们战争!”
原本,历史上的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是因为这些矛盾积累到顶点才爆发的。但1809年年底,英国人误以为妈祖军是美国支持的,而美国人则认为英国人故意找茬,想在入侵美国——双方都失去了耐心。
1809年12月,英国海军宣布对美国商船实施更严厉的封锁,并在公海上拦截美国船只,强行带走疑似“英国逃兵”。
美国国会愤怒投票,授权总统“对英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1809年12月15日,英国战舰“豹号”(HMS Leopard)在纽约外海拦截美国商船“切萨皮克号”(USS Chesapeake),要求搜查“逃兵”。当美国船长拒绝时,英国人直接开火,打死3名美国人,打伤18人!
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80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麦迪逊对英国宣战!
原本应该在1812年爆发的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年战争),现在提前到了1809年年底!
这场战争,其实莫名其妙,美国佬没有准备好,只是被民众逼得无路可走。
英国人也没想到美国人这么快翻脸,原本计划先解决拿破仑,再收拾美国。
美国人也没想到英国人反应这么激烈,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真的开战。就算总统宣战,他们也不可能横渡大西洋进攻英国,其实也就是喊两嗓子。
可英国佬不管,他们的军舰再次来到北美洲的东海岸,开始炮击美国沿海城镇。
妈祖军? 他们早就躲回澳洲,继续打着别人的旗号赚快钱,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战争的导火索。
“1809年,因为印度洋上的几面假星条旗,导致了战争全面爆发” ,1810年,美国一位议员说道。
历史的车轮,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能彻底改变轨迹。
1809年时,美国海军(United States Navy)正处于初创后的稳步发展阶段,但规模很小,远不及同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庞大力量。
1809年美国海军的总体规模
战舰总数:约 10-15艘(主力战舰,不包括小型炮艇、私掠船等)。
主要类型是护卫舰(Frigates)为主,辅以少量轻型护卫舰(Sloops-of-war)和小型战舰。
核心任务:保护美国商船免受海盗和敌国海军(主要是英国)的袭击,维护美国海外利益(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1809年美国海军的主要战舰(主力护卫舰)
美国海军在1809年的主力是“超级护卫舰”(Heavy Frigates),这些战舰设计先进,火力强大,是当时美国海军的骄傲。其中有三条,名字叫做护卫舰,其实已经是轻型战列舰。
(1) USS Constitution(宪法号,44炮重型护卫舰)
建造年份:1797年(1809年时已服役12年)
火力:32磅加农炮(主炮甲板) 24磅炮(上层甲板),总计 44-50门炮,实际火力接近小型战列舰。
特点:船体坚固,有“老铁壳”称号,速度极快。
此时,仍在现役,常驻地中海或大西洋护航。
(2) USS United States(合众国号,44炮重型护卫舰)
建造年份:1797年
火力:44门炮(类似宪法号)
1809年状态:主力战舰,执行护航和威慑任务。
(3) USS President(总统号,44炮重型护卫舰)
建造年份:1800年
火力:44门炮
1809年状态:仍在服役。
(4) USS Chesapeake(切萨皮克号,38炮护卫舰)
建造年份:1799年
火力:38门炮(18磅炮为主)
1809年状态:因1807年“切萨皮克号事件”(被英国HMS Leopard强征水手并开火)而闻名,1809年仍在服役。
总之,1809年美国海军就是这四条船还算有点战斗力,其余的都是渣渣!
就这样,1809年简直就是世界大战!欧洲反正已经漫天烽火,拿破仑大杀四方;
“联和国海盗”在印度洋和东南亚搞风搞雨,直接让1810年英国财政缩水;
加勒比海,法国,西班牙和英国舰队每天都在相互炮轰。
现在,北美洲的美国加入游戏,美国佬的四条战舰开始和英国海军在大西洋西岸,开始对轰和躲猫猫游戏。
此时的妈祖军在干嘛?
这群人在兰芳度假。。。
嗯,这一次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改装,因为上一次和英国佬的对轰,才发现他们有点脆皮,所以要为炮位和关键位置加装两厘米厚的钢板,这会占用70吨的排水量。
同时,12磅炮的威力小了,这些炮根本打不动三级战列舰,于是将所有缴获的五级战舰的18磅炮全部进行轻度弹线加工,替换原有的12磅炮。
经过测试,18磅弹线炮能够在500米击穿三级战列舰装甲,再远要上24磅炮。
可飞剪船的船身狭长,安装24磅炮的炮位不够,而且龙骨也不适合这样的重炮冲击,18磅炮是这一代飞剪船的极限!
牛野已经召集所有船厂管理人员,聚集在兰芳共和国,讨论下一代2500吨排水量的飞剪船方案,但这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极高,绝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实现的。而且,推动如此巨大的海船,蒸汽发动机一样要同步研发,这可能还会延长开工时间,最终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基本方案预研工作,开始采买并阴干木料。
牛野原本还想扩建造船厂,现在每年果阿和广州造船厂都能够生产四条,兰芳造船厂和铁矿港造船厂个能生产两条。
也就是说,一年总共能下水12条一千五百吨的飞剪船。
牛野还想扩大产量。
但是,妈祖军的崛起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短短两年内,他们的船队规模从十几艘飞剪战舰扩张到了三十八艘,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艘战舰都需要数百立方米的优质木材——橡木用于船壳和龙骨,松木用于甲板和桅杆,每一块木料都得精挑细选。
起初,各地的船厂还能勉强供应,但随着订单暴增,原有的木材储备迅速见底。
“牛爷,咱们撑不住了。”广州船厂总管满脸愁容地走进指挥部,“广东和福建的船厂备料都被我们买的差不多了,现在连东北的库存也不多了。”
刘野皱眉:“东南亚呢?”
“东南亚的柚木和铁木倒是有,但运输和阴干至少要两年!”老陈摇头,“咱们现在造船的速度,木料根本跟不上!”
刘野沉默了一会儿。他知道问题所在——妈祖军的造船厂遍布东南沿海,但木材的供应却跟不上扩张的节奏。
“东北的森林还能再砍一批,但最好的红松已经不多了。”他沉吟道,“东南亚的柚木耐腐性强,适合做船壳,但……两年?”
他看向地图,东南亚的港口(如马六甲、爪哇)距离中国南海至少需要数月的航行,而木材运回来后,还得晾晒、阴干,去除水分,否则造出来的船要么变形,要么腐烂。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砍的木料,要等到后年才能用?”刘野问道。
老头点头:“没错,而且运输途中还得防着潮湿和虫蛀。”
刘野揉了揉太阳穴。他原本计划一年内将船队扩充到五十艘,甚至六十艘,但现在看来,木材供应成了最大的瓶颈。
“先从东北紧急调一批松木过来,东南亚的柚木也立刻下单。”他最终下令,“同时,让船厂拆船,把英国佬的一些五级战舰拆了,保证目前的建造数量,一年12艘不能停。”
他抬头看向远方,喃喃道:
“两年……什么鬼?”
此时,铁矿港虽然尝试用钢铁制造船只龙骨和骨架,但这只是尝试,人们只敢在小型船只上测试,不敢用于大型船舶建造。目前正在测试建造一艘十吨级三体帆船,工匠们最担心的是腐蚀问题,海盐对钢铁的腐蚀速度超乎想象。
装甲可以,因为装甲可以每过一段时间替换,可船只龙骨将伴随整条舰艇渡过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全部生涯,这不是开玩笑的。
牛野知道,铁矿港会一步步从十吨级,到100吨级,到五百吨级不断测试龙骨强度,但他们需要时间。
按照整个计划,这个时间将长达七年!
但牛野等不了,他已经给李海潮写信,每年要下水一条更高等级的钢铁龙骨海船,可以先用于河运或者近海运输,但不能每一个级别都他娘测试两年,他等不了!
这货和几个懂油漆的工匠聊了聊,他发现漆树的生漆可以和金属粉末调和,以前这群人用来搞不同的颜色。
好吧!牛野要放大招了。
反正1810年初,妈祖军把一半打劫的物品卖出,就收获了高达200万两白银。
老子们现在有钱,我出钱!
测,给老子测试!
所有的金属都给老子磨成粉末,然后和生漆调和,再刷在海边的钢铁上,看看哪个腐蚀的最慢!
“啥,你等等,这玩意是什么,这么贵的吗?跟金子一个价,是啥啊?”
“铝?”
“我晕,你再说一遍?”
“铝!”
“铝,不是用来做窗户的吗?为啥卖的和金子一个价格?”
“不知道,反正到处都是这个价格!”
“知道,电解法吗?”
“电是什么?”
“算了,你当我没说过,测吧!老子有钱。”
广州府妈祖水手学校专门派出五个学生加入生漆实验项目,他们请工匠把所有能够采买的金属全部磨成粉末,然后和生漆做调和,刷在金属表面放在大海边,每七天做一次观察和记录。
甚至,还有一批直接放在海水里,也同样每七天观察一次,并记录。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才会带来答案。
科学,其实就是这么来的,无数实验得到结果,然后分析结果,总结规律。
总之,1809年6月过后,英国人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现在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的船队,每一条都需要三级战列保护,从头到脚的保护。
从孟买到伦敦,从加尔各答到广州府,沿途贸易,都需要消耗一条三级战列舰和几条四级战舰这样的大型军事装备。
这下,牛野他们觉得,英格兰完全没时间来管,澳洲的那些屁事了!
可英国议会却跑出来搞事,有议员在1810年1月,大声质问议会,“为什么没有悉尼的消息,已经两年了,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悉尼的情况!英格兰是要放弃悉尼,放弃澳洲吗?那只澳洲分舰队,为什么完全不回信,必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1810年6月,巴达维亚接到命令,让一支三级战舰带领大型商队去一次悉尼。
6月的巴达维亚,潮湿的季风正裹挟着香料的气息掠过总督府的百叶窗。当那封盖着英国议会火漆的信函被送到总督桌前时,他正对着东印度群岛的海图盘算着下一季的胡椒贸易。
展开信纸的手指渐渐攥紧,羊皮纸发出细微的褶皱声。命令写得直白:调派“威严”号三级战列舰——那艘配备七十四门火炮、曾在特拉法尔加海域耀武扬威的巨舰——率领一支商队远航澳洲,目的地悉尼,任务是“勘察当地近况”。
“简直是混蛋行径!”总督猛地将信纸拍在桌上,黄铜烛台都震得跳了跳。他对着空荡荡的会客厅低吼,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愤怒。悉尼?那个流放犯扎堆的小渔村?他去年看过的报告里写得清楚,那里连像样的码头都没有,常住人口加起来不过几千,半数还是戴镣铐的囚犯。
用一艘能击溃法国分舰队的战列舰,去护送几船布匹和铁器?去给那些拓荒者“勘察近况”?这简直是对皇家海军的侮辱,是对巴达维亚殖民地资源的滥用。他甚至能想象出舰长跑这趟冤枉路时的脸色,能算出这趟航程要耗费多少桶朗姆酒、多少发备用炮弹——这些本可以用在防备荷兰私掠船的巡逻上。
窗外的椰子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在附和他的不满。总督烦躁地踱着步,靴底敲击地面的声音在闷热的空气里回荡。他知道愤怒毫无用处,火漆上的纹章代表着不可置疑的权威。议会老爷们大概坐在伦敦温暖的壁炉边,对着地图上的空白处指手画脚,根本不知道悉尼的沙滩上连像样的酒馆都找不到。
最终,他停在地图前,指尖重重戳在澳大利亚东海岸那个不起眼的小点上。“传命令吧,”他对着门口的副官沉声说,声音里的火气被无奈压了下去,“让‘威严’号准备出航。”
海风穿过走廊,带来远处港口的喧嚣。总督望着窗外,仿佛已经看到那艘巨舰笨拙地驶入浅海,朝着那个连名字都显得寒酸的小地方驶去。议会的命令就是如此,哪怕荒唐得像个笑话,也总得有人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