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2月初的法国西北部,寒风凛冽,军营的篝火在暮色中跳动着橘红色的火焰。拿破仑·波拿巴身着深蓝色军大衣,披风上还沾着些许雪粒,他大步走进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帐篷,眉宇间凝着惯有的锐利与深思。
几位法国陆军元帅早已等候多时——马尔蒙、苏尔特、内伊,他们的脸上写满疲惫,却仍保持着军人的挺拔。见皇帝驾临,众人立即起身行礼。拿破仑摆摆手,径直走向铺满地图的长桌,指尖在布列塔尼海岸线轻轻一点。
“先生们,”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英国人最近的动作,你们可曾留意?”
苏尔特微微颔首:“陛下,情报显示,皇家海军正在装备一种新型线膛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不仅如此。”拿破仑接过话头,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他们还在秘密装备蒸汽动力,那些设备一旦大规模列装,帆船时代的战术将彻底作废!”帐篷内一时寂静,只有炉火噼啪作响。
马尔蒙皱眉:“陛下,英国人向来擅长海战,我们……”
“闭嘴!”拿破仑猛地一掌拍在桌上,地图随之震颤,“我们决不能落后!陆军需要更强大的火力支援——线膛枪,线膛榴弹炮的生产必须加快,炮弹的装药量要增加,射程要提升!”他转向海军事务大臣,“我们的造船厂呢?蒸汽机技术引进得如何了?”
一位年轻军官上前一步,低声汇报:“陛下,勒阿弗尔的船坞已在试验新式明轮战舰,但……蒸汽机的效率仍不及英国。”
拿破仑冷笑一声:“那就砸钱,砸人力!把最好的工程师调去,把科学院的火炮专家找来!用黄金和白银去英国买情报,法国不能永远跟在伦敦的屁股后面!”他环视众人,声音陡然拔高,“记住,陆军的荣耀离不开海军的护航,而海军必须强大要让对岸的感觉到颤抖!”
元帅们交换了一个眼神,纷纷点头。内伊沉声道:“陛下,我们这就去办。”
拿破仑满意地点头,走到帐外,望着远处灰蒙蒙的海平线。风雪依旧,但他的目光穿透了阴霾——法兰西的荣光,绝不能被大英帝国的钢铁舰队所遮蔽。
军营外的荒原,风卷起细碎的雪粒。拿破仑站在一处低矮的山岗上,黑色大衣的衣角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沉默地眺望远方——灰蒙蒙的海平线与铅云交织,仿佛预示着法兰西未来的风暴与机遇。
财务大臣马丁·德·拉·布吕耶尔快步跟上,他的皮靴在冻土上发出咯吱声响,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皇帝忽然转身,示意他靠近。两人沿着山脊小径向上,远离了军营的喧嚣与将领们的视线。
“德·拉·布吕耶尔先生,”拿破仑的声音压得很低,却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现在起,法国海军将和陆军享有同等的预算。”
财政大臣猛地一怔,眉头紧锁:“陛下,这……这恐怕不妥。陆军刚刚经历战败,士气虽在恢复,但军队还要恢复六十万编制,装备更新、士兵薪饷、边境防御——每一项都像无底洞。海军固然重要,可我们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
拿破仑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再次望向远方。海风掠过他的面庞,带着咸涩与冰冷。良久,他缓缓开口:“德·拉·布吕耶尔,你我都清楚——法国再也难以承受过去十年的损失了。”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而冷静:“战争之后,欧洲列强虎视眈眈,我们若再与英国硬碰硬地拼消耗,只会重蹈覆辙。法国需要休养生息,但休养不意味着停滞——我们需要钱,而钱从哪里来?海外贸易、殖民地资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海军。”
财政大臣的嘴唇动了动,似乎还想争辩,但最终只是低声叹息:“陛下,陆军那边……”
“陆军必须精简。”拿破仑断然道,“人数压缩到15万,但装备必须全面升级——线膛步枪、改进型榴弹炮,每一名士兵都要成为像猎兵一样的精锐。”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如刀,“我们已经得到消息,普鲁士在大量制造线膛武器,他们在成批量培养散兵部队,时代再一次改变,未来将以质量取胜,而非数量。”
德·拉·布吕耶尔沉默片刻,终于微微点头:“陛下,您的意思是……用更少的陆军,但更强的战斗力,来换取海军的崛起?”
“正是如此。”拿破仑的目光重新投向远方的海平线,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法兰西舰队纵横大洋的景象,“英国人以为封锁能让我们屈服,但他们错了——我们会用海军打破封锁,用殖民地重振经济,再用强大的国力,让整个欧洲重新审视法兰西的地位。”
风雪渐起,山岗上的两人身影显得格外孤傲而坚定。
二月底的普鲁士森林里,残冬的寒意尚未褪尽。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国王放下猎枪,看着不远处被击中的雄鹿缓缓倒下。这片皇家猎场往日的喧嚣今日格外沉寂,仿佛连森林都在屏息等待着什么。
"陛下,该回程了。"狩猎队长恭敬地躬身道。
威廉三世摇摇头,向篝火示意:"今天就在这里歇息吧。"他转向身旁的哈登贝格和沙恩霍斯特:"有些话,在这里说,比柏林里更安全。"
当篝火燃起,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三位改革者疲惫却坚毅的面庞。首相卡尔·冯·哈登贝格轻轻拨弄着柴火,火星噼啪作响;将军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擦拭着佩剑上的泥土;国王则凝视着火焰深处,若有所思。
"首相,"威廉三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农业改革方案准备得如何了?"
哈登贝格取出文件:"陛下,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草案已经拟好,但贵族们..."
"贵族!那是一群蠢货,一群永远只能看出三米远的蠢货。"国王打断他,拾起一根树枝丢进火堆,"就像1806年他们反对改革军制一样。"树枝爆出一串火星,"但普鲁士若继续被这些特权阶层拖累,终将沦为棋子。"
沙恩霍斯特插话道:"陛下,军队改革同样迫在眉睫。现在的征兵制度..."
"我要建立普遍兵役制!"威廉三世猛地提高声音,又渐渐平复,"每个普鲁士男人,无论出身,都有保卫国家的责任。"他转向沙恩霍斯特,"让农奴也能成为合格的士兵,这不仅是为了战争,更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公民的尊严。"
夜风渐起,吹得火堆发出轻微的呜咽声。国王站起身,皮靴踩在枯叶上发出脆响,来回踱步。
"哈登贝格,"他突然停下,"柏林大学的事也绝不能再拖了。"
"陛下,资金和师资..."
"钱可以再筹,人才可以培养。"威廉三世斩钉截铁地说,"但普鲁士不能再等待!我要让柏林成为知识的灯塔。"他转向两位大臣,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更重要的是,我要让女人读书。"
两位改革者惊讶地对视一眼。
"普鲁士的男子随时可能战死沙场,包括我。"谈到死亡,国王的声音异常平静,"如果父亲战死,母亲们又没有受过教育,如何培养出能肩负未来的下一代?"火光映照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坚毅,"普鲁士必须让女人上大学,让她们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哈登贝格欲言又止:"可是陛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没有什么可是!"威廉三世打断他,"普鲁士的男女都已经没有退路了!"他猛地一拳砸在树干上,"看看四周——法国人虎视眈眈,俄国人野心勃勃,奥地利人保守顽固,英国人挑拨离间。他们都想分裂德语区,永生永世奴役德意志人民!"
沙恩霍斯特沉声道:"陛下,统一德语区确实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不是梦想,是任务,是我们这一代就算全部战死,也必须完成的任务!"国王的眼中燃烧着火焰,"解放农奴,武装农奴,武装每一个德意志人,给他们尊严,让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而非奴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整个德意志的全部力量!"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出三位改革者凝重的面容。威廉三世重新坐下,声音渐渐平静却更加坚定:
"1806年的耻辱不能再重演。普鲁士要么改革图强,要么继续被列强欺凌。我选择前者。"他看向两位大臣,"哈登贝格,沙恩霍斯特,我需要你们。普鲁士需要你们。德意志需要你们。"
哈登贝格郑重地点头:"陛下,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沙恩霍斯特拔出佩剑,剑锋在火光中闪烁:"我和我的士兵,就是您的最锋利的剑!无论对外,还是对内!"
威廉三世伸出双手,死死握住两位大臣的手,在篝火的映照下,三人的身影坚定而团结。
远处的黑森林里传来夜枭的啼叫。
欧洲,这里充满了斗争,这里所有的国家都只能依靠不断的战斗,咬着牙拼死战斗,才能求存!
欧洲的贵族,生活奢靡,可底层的人民却也在用尽全力而生活。
在英格兰的煤矿深处,七八岁的孩子,艰难的背着沉重的煤矿,在坑道里面爬行,只为养活自己,减少家庭的负担。
普鲁士的农奴,不能离开贵族领土的土地。他们的婚姻也完全没有自由,领主享有初夜权。农奴的后代永远是农奴,他们不能经商,不能成为武士,也不能成为工匠。他们不是奴隶,可本质上却毫无自由和尊严可言。
在俄罗斯,伊万的大军和沙皇的军队,搏杀在风雪之中。
伊万提出的“均分土地”,就像一滴落入大地的春雨,正在发生这连锁的化学反应,只要他们经过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俄国农奴放下锄头加入他们。
在俄罗斯东部的平原上,一队队被武装起来的俄国农奴们,他们一次又一次,振臂高呼,“没有饥饿的俄罗斯”。
自由俄罗斯和保皇派的军队,全都高喊着“乌拉”,冲向对方的阵营。
俄罗斯的雪原之上,血红,雪白。
可欧洲,却依然有人沉睡,
维也纳的冬夜寒风刺骨,美泉宫的壁炉里火焰熊熊燃烧。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身着黑色礼服,坐在宽大的扶手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首相克莱门斯·冯·梅特涅正俯身向前,用他那修长的手指翻动一份文件,语气沉稳而坚定。
“陛下,”梅特涅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法国对我们影响必须控制”
弗朗茨一世微微点头,眉头紧锁:“他们竟敢质疑上帝赋予贵族的权力和秩序?”
“正是,陛下。”梅特涅合上文件,直视皇帝的眼睛,“我们必须让整个欧洲明白,封建制度不可动摇。 贵族的特权、教会的权威、农民对领主的忠诚这些都是维系帝国必须的基石。”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道:“可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越来越富有,甚至开始觊觎政治权力。”
梅特涅嘴角浮现一丝冷笑:“让他们发财可以,但绝不能让他们掌权。 我们要让德意志的诸侯、匈牙利的贵族、意大利的领主都明白,只要他们效忠陛下,他们的土地、税收和特权就绝不会被削弱。”
弗朗茨一世的神情缓和下来,点头道:“你说得对,梅特涅。我们不能重蹈法国的覆辙,让贱民成为所谓的皇帝。”
“正是,陛下。”梅特涅站起身,微微欠身,“欧洲必须由血统高贵的君主和贵族统治,而不是贱民”
窗外,雪依然在下。
美泉宫的烛光摇曳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
在浩渺无垠的太平洋上,牛野说出了“以武立国”,并请陈砚秋起笔,准备成立“新羽林军”。
且看这世间,谁能横扫六合,一统宇内!
几位法国陆军元帅早已等候多时——马尔蒙、苏尔特、内伊,他们的脸上写满疲惫,却仍保持着军人的挺拔。见皇帝驾临,众人立即起身行礼。拿破仑摆摆手,径直走向铺满地图的长桌,指尖在布列塔尼海岸线轻轻一点。
“先生们,”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英国人最近的动作,你们可曾留意?”
苏尔特微微颔首:“陛下,情报显示,皇家海军正在装备一种新型线膛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不仅如此。”拿破仑接过话头,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他们还在秘密装备蒸汽动力,那些设备一旦大规模列装,帆船时代的战术将彻底作废!”帐篷内一时寂静,只有炉火噼啪作响。
马尔蒙皱眉:“陛下,英国人向来擅长海战,我们……”
“闭嘴!”拿破仑猛地一掌拍在桌上,地图随之震颤,“我们决不能落后!陆军需要更强大的火力支援——线膛枪,线膛榴弹炮的生产必须加快,炮弹的装药量要增加,射程要提升!”他转向海军事务大臣,“我们的造船厂呢?蒸汽机技术引进得如何了?”
一位年轻军官上前一步,低声汇报:“陛下,勒阿弗尔的船坞已在试验新式明轮战舰,但……蒸汽机的效率仍不及英国。”
拿破仑冷笑一声:“那就砸钱,砸人力!把最好的工程师调去,把科学院的火炮专家找来!用黄金和白银去英国买情报,法国不能永远跟在伦敦的屁股后面!”他环视众人,声音陡然拔高,“记住,陆军的荣耀离不开海军的护航,而海军必须强大要让对岸的感觉到颤抖!”
元帅们交换了一个眼神,纷纷点头。内伊沉声道:“陛下,我们这就去办。”
拿破仑满意地点头,走到帐外,望着远处灰蒙蒙的海平线。风雪依旧,但他的目光穿透了阴霾——法兰西的荣光,绝不能被大英帝国的钢铁舰队所遮蔽。
军营外的荒原,风卷起细碎的雪粒。拿破仑站在一处低矮的山岗上,黑色大衣的衣角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沉默地眺望远方——灰蒙蒙的海平线与铅云交织,仿佛预示着法兰西未来的风暴与机遇。
财务大臣马丁·德·拉·布吕耶尔快步跟上,他的皮靴在冻土上发出咯吱声响,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皇帝忽然转身,示意他靠近。两人沿着山脊小径向上,远离了军营的喧嚣与将领们的视线。
“德·拉·布吕耶尔先生,”拿破仑的声音压得很低,却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现在起,法国海军将和陆军享有同等的预算。”
财政大臣猛地一怔,眉头紧锁:“陛下,这……这恐怕不妥。陆军刚刚经历战败,士气虽在恢复,但军队还要恢复六十万编制,装备更新、士兵薪饷、边境防御——每一项都像无底洞。海军固然重要,可我们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
拿破仑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再次望向远方。海风掠过他的面庞,带着咸涩与冰冷。良久,他缓缓开口:“德·拉·布吕耶尔,你我都清楚——法国再也难以承受过去十年的损失了。”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而冷静:“战争之后,欧洲列强虎视眈眈,我们若再与英国硬碰硬地拼消耗,只会重蹈覆辙。法国需要休养生息,但休养不意味着停滞——我们需要钱,而钱从哪里来?海外贸易、殖民地资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海军。”
财政大臣的嘴唇动了动,似乎还想争辩,但最终只是低声叹息:“陛下,陆军那边……”
“陆军必须精简。”拿破仑断然道,“人数压缩到15万,但装备必须全面升级——线膛步枪、改进型榴弹炮,每一名士兵都要成为像猎兵一样的精锐。”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如刀,“我们已经得到消息,普鲁士在大量制造线膛武器,他们在成批量培养散兵部队,时代再一次改变,未来将以质量取胜,而非数量。”
德·拉·布吕耶尔沉默片刻,终于微微点头:“陛下,您的意思是……用更少的陆军,但更强的战斗力,来换取海军的崛起?”
“正是如此。”拿破仑的目光重新投向远方的海平线,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法兰西舰队纵横大洋的景象,“英国人以为封锁能让我们屈服,但他们错了——我们会用海军打破封锁,用殖民地重振经济,再用强大的国力,让整个欧洲重新审视法兰西的地位。”
风雪渐起,山岗上的两人身影显得格外孤傲而坚定。
二月底的普鲁士森林里,残冬的寒意尚未褪尽。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国王放下猎枪,看着不远处被击中的雄鹿缓缓倒下。这片皇家猎场往日的喧嚣今日格外沉寂,仿佛连森林都在屏息等待着什么。
"陛下,该回程了。"狩猎队长恭敬地躬身道。
威廉三世摇摇头,向篝火示意:"今天就在这里歇息吧。"他转向身旁的哈登贝格和沙恩霍斯特:"有些话,在这里说,比柏林里更安全。"
当篝火燃起,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三位改革者疲惫却坚毅的面庞。首相卡尔·冯·哈登贝格轻轻拨弄着柴火,火星噼啪作响;将军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擦拭着佩剑上的泥土;国王则凝视着火焰深处,若有所思。
"首相,"威廉三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农业改革方案准备得如何了?"
哈登贝格取出文件:"陛下,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草案已经拟好,但贵族们..."
"贵族!那是一群蠢货,一群永远只能看出三米远的蠢货。"国王打断他,拾起一根树枝丢进火堆,"就像1806年他们反对改革军制一样。"树枝爆出一串火星,"但普鲁士若继续被这些特权阶层拖累,终将沦为棋子。"
沙恩霍斯特插话道:"陛下,军队改革同样迫在眉睫。现在的征兵制度..."
"我要建立普遍兵役制!"威廉三世猛地提高声音,又渐渐平复,"每个普鲁士男人,无论出身,都有保卫国家的责任。"他转向沙恩霍斯特,"让农奴也能成为合格的士兵,这不仅是为了战争,更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公民的尊严。"
夜风渐起,吹得火堆发出轻微的呜咽声。国王站起身,皮靴踩在枯叶上发出脆响,来回踱步。
"哈登贝格,"他突然停下,"柏林大学的事也绝不能再拖了。"
"陛下,资金和师资..."
"钱可以再筹,人才可以培养。"威廉三世斩钉截铁地说,"但普鲁士不能再等待!我要让柏林成为知识的灯塔。"他转向两位大臣,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更重要的是,我要让女人读书。"
两位改革者惊讶地对视一眼。
"普鲁士的男子随时可能战死沙场,包括我。"谈到死亡,国王的声音异常平静,"如果父亲战死,母亲们又没有受过教育,如何培养出能肩负未来的下一代?"火光映照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坚毅,"普鲁士必须让女人上大学,让她们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哈登贝格欲言又止:"可是陛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没有什么可是!"威廉三世打断他,"普鲁士的男女都已经没有退路了!"他猛地一拳砸在树干上,"看看四周——法国人虎视眈眈,俄国人野心勃勃,奥地利人保守顽固,英国人挑拨离间。他们都想分裂德语区,永生永世奴役德意志人民!"
沙恩霍斯特沉声道:"陛下,统一德语区确实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不是梦想,是任务,是我们这一代就算全部战死,也必须完成的任务!"国王的眼中燃烧着火焰,"解放农奴,武装农奴,武装每一个德意志人,给他们尊严,让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而非奴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整个德意志的全部力量!"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出三位改革者凝重的面容。威廉三世重新坐下,声音渐渐平静却更加坚定:
"1806年的耻辱不能再重演。普鲁士要么改革图强,要么继续被列强欺凌。我选择前者。"他看向两位大臣,"哈登贝格,沙恩霍斯特,我需要你们。普鲁士需要你们。德意志需要你们。"
哈登贝格郑重地点头:"陛下,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沙恩霍斯特拔出佩剑,剑锋在火光中闪烁:"我和我的士兵,就是您的最锋利的剑!无论对外,还是对内!"
威廉三世伸出双手,死死握住两位大臣的手,在篝火的映照下,三人的身影坚定而团结。
远处的黑森林里传来夜枭的啼叫。
欧洲,这里充满了斗争,这里所有的国家都只能依靠不断的战斗,咬着牙拼死战斗,才能求存!
欧洲的贵族,生活奢靡,可底层的人民却也在用尽全力而生活。
在英格兰的煤矿深处,七八岁的孩子,艰难的背着沉重的煤矿,在坑道里面爬行,只为养活自己,减少家庭的负担。
普鲁士的农奴,不能离开贵族领土的土地。他们的婚姻也完全没有自由,领主享有初夜权。农奴的后代永远是农奴,他们不能经商,不能成为武士,也不能成为工匠。他们不是奴隶,可本质上却毫无自由和尊严可言。
在俄罗斯,伊万的大军和沙皇的军队,搏杀在风雪之中。
伊万提出的“均分土地”,就像一滴落入大地的春雨,正在发生这连锁的化学反应,只要他们经过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俄国农奴放下锄头加入他们。
在俄罗斯东部的平原上,一队队被武装起来的俄国农奴们,他们一次又一次,振臂高呼,“没有饥饿的俄罗斯”。
自由俄罗斯和保皇派的军队,全都高喊着“乌拉”,冲向对方的阵营。
俄罗斯的雪原之上,血红,雪白。
可欧洲,却依然有人沉睡,
维也纳的冬夜寒风刺骨,美泉宫的壁炉里火焰熊熊燃烧。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身着黑色礼服,坐在宽大的扶手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首相克莱门斯·冯·梅特涅正俯身向前,用他那修长的手指翻动一份文件,语气沉稳而坚定。
“陛下,”梅特涅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法国对我们影响必须控制”
弗朗茨一世微微点头,眉头紧锁:“他们竟敢质疑上帝赋予贵族的权力和秩序?”
“正是,陛下。”梅特涅合上文件,直视皇帝的眼睛,“我们必须让整个欧洲明白,封建制度不可动摇。 贵族的特权、教会的权威、农民对领主的忠诚这些都是维系帝国必须的基石。”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道:“可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越来越富有,甚至开始觊觎政治权力。”
梅特涅嘴角浮现一丝冷笑:“让他们发财可以,但绝不能让他们掌权。 我们要让德意志的诸侯、匈牙利的贵族、意大利的领主都明白,只要他们效忠陛下,他们的土地、税收和特权就绝不会被削弱。”
弗朗茨一世的神情缓和下来,点头道:“你说得对,梅特涅。我们不能重蹈法国的覆辙,让贱民成为所谓的皇帝。”
“正是,陛下。”梅特涅站起身,微微欠身,“欧洲必须由血统高贵的君主和贵族统治,而不是贱民”
窗外,雪依然在下。
美泉宫的烛光摇曳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
在浩渺无垠的太平洋上,牛野说出了“以武立国”,并请陈砚秋起笔,准备成立“新羽林军”。
且看这世间,谁能横扫六合,一统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