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的中国商人赵广财,回到自己的住所,对着自己仆从说道:“即刻给京城写信,我等已完成任务!”
仆从躬身,轻声说道:“是,小的马上起笔,请先生过目后,即刻让快船送往京城。”
赵广财挥挥手,取过日本女人送上的湿巾擦了擦脸,让女人退下。独自一人进了自己的房间,打开木箱,取出一封信件,在烛火下慢慢研读。
陈老豆得到的信息是荷兰人在搞鬼,打压中华国的产业,但其实真正在搞鬼的是坐在灯下正在读信的这位中国商人赵广财。
是的,几年前他在东瀛的生意就受到马祖军的影响,这个影响其实远比荷兰人要严重的多。
妈祖家卖的商品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马祖军制造的各种钢铁制品,这倒是影响不大;可第一类商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这就是在挖赵广财的老命。
如若是,要说这天下谁最恨妈祖军,那就是这赵广财。
但马祖军就是一个公司,而赵广财其实也不是一个什么真的商人,他其实是京城里某些贵人的一只手而已。
贵人们的生意很多,倒也并不是真的在乎东瀛的这些银子的多寡。
但一年前,当赵广财知道兰芳国改名叫做“中华国”时,他知道机会终于来了!
满清最在乎什么?满清的贵人们最怕什么?那就是怕,这天下不认为他们是正统,有人会站出来说他们得位不正,或者。。。这天下还有另外一个正统要和他们争这个天下!
于是,赵广财写了一封信,直送京城,直言中华国包藏祸心,欲争夺中华之正统!
他也就是想诬陷看看,有用没用,他也不知道,但恶气他必须出了,否则他心不顺。
可贵人们来信了!
这一次语气及其严厉,允许赵广财动用白银万两,打压中华国在东瀛的生意,而且信里言明,此事必然报给当今圣上,要全面打压那个所谓的中华国,让他们买不到任何丝瓷茶,十三行将不允许中华国采购和销售任何商品!
看到此处,赵广财嘿嘿的笑出声来,这些年,哪有如此爽快过,他当真是出了一口恶气,念头无比通达!
日本封禁中华国商品,其实是赵广财出一万两白银委托荷兰人干的!
对!赵广财哈哈大笑,他觉得此事做的极好,谁能知道,自己是这整个事件背后的操盘手。
想到这里,赵广财低声道:“中华国?马祖军?你们劫我的财,我便劫了你们的命!”
要知道,如果马祖军失去丝绸,茶叶和瓷器的买卖,那等于失去了贸易的三分之二,铁器虽然好卖,但利润绝对比不上前三者来的丰厚。
赵广财下的一手好棋啊!他要断了中华国和马祖军的商贸大头,断了他们大部分的财路!
这真是妙极啊!
就在赵大出发以后,陈老豆终于发现了不对!
南洋贸易公司突然就采买不到任何商品,也没有商铺敢采购中华国的商品,整个南洋贸易公司就像是一瞬间被冻结了一般!
有人私下来告诉陈老豆,京城有贵人写来信件,凡售卖中华国商品的商家,一律查封!
陈老豆此时端着茶杯,一个人坐在广州城南的宅子里,在慢慢思考。
他发现,不是官令,而是贵人信件,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不能公开打压,也就是因为某种不可说的原因,所以不能和南阳贸易公司做生意!
但他却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不能做生意呢?买卖是双方赚钱的事情,百利而无一害,为何一定要打压?
陈老豆是一个什么人,前半生是海佬,一个拿命来搏银子的人;后半生是海盗,是拿着枪炮赚钱的主。
这种人若是想不通,会怎么干?
他站起来对身边的手下说道:“调第三舰队来东澳岛,调澳洲防御舰队北上坤甸港防御。”
是的,一把年纪了,他要想什么?
他根本就不想想,他要干了!
干什么?满清贵人们,你们猜猜看!
这一天,是四月十日,赵大舰队已经出发五天。
这一天,牛野在去利马的大海上。
这一天,李海正带着舰队途经马达加斯加,他觉得这地方不错,正安排一些华人的移民事宜。
这一天,姚耀祖正在修复炮台。
这一天,陈阿生正在第一海军陆战队的战船之上,看着一只只小船离开舰队向着泗水的海岸出发。
这一天,李海潮正在举行会议会议,讨论在加里曼丹岛投资七个大型码头和移民城镇。
同样,在这一天铁矿港一个新的东西安装完毕。
1816年4月5日,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澳洲西北海岸的铁矿港已笼罩在一种异样的紧张与期待之中。海风挟带着盐与金属的气息,从远处的丘陵与海湾间穿过,拂过巨大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铁轨,以及那一座巍然耸立、尚未苏醒的钢铁巨兽,一百吨级蒸汽锤。
这是工业时代的一次庄严宣告,是人类力量与机械智慧的浓缩体现。自去年冬天以来,这座前所未有的巨型锻造设备便在铁矿港的船坞旁日夜赶工,由本地工程师改良设计,终于在春日的阳光下,准备迎接它的第一次轰鸣。
辰时三刻,试运行开始
上午十时整,随着总工程师一声令下,煤炭被一铲铲送入底座的蒸汽锅炉,炉火骤然升腾,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压力表指针开始颤动,缓缓爬升,水管中蒸气嘶鸣,如巨龙苏醒前的喘息。
围观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他们中有铁矿港的工人、工程师,也有从附近城镇专程赶来一睹奇观的政府职员。
所有人仰头望向那座钢铁构造的巨锤——高近十二米,锤头重达一百吨,由一根粗壮的蒸汽活塞驱动,连接着厚重的锻砧,稳稳地嵌在一座钢筋混凝土基座之上。它宛如神话中的泰坦之锤,只待一次怒击,便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准备……预热完成!蒸汽压力达标!”工头高声喊道,声音几乎被锅炉的轰鸣淹没。
“开锤!!”
轰!!!
随着控制阀的猛然拉开,高压蒸汽如怒涛般涌入主汽缸,推动那巨大的活塞猛然下行——
轰!!!
一瞬间,仿佛天穹被一只无形的巨拳击中,整个铁矿港都为之一颤。
那重达一百吨的铁锤,以雷霆万钧之势,从近三米的高空轰然砸落,精准地击打在锻砧中央放置的烧红钢锭之上。一声震耳欲聋的金属撞击声炸裂开来,如同远古巨兽的咆哮,又如雷霆坠地,冲击波横扫四周,连空气都似乎被这一击撕裂。
地面剧烈震动,脚下的木板平台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远处码头的海面甚至泛起一阵不自然的涟漪,几只海鸥惊吓得振翅高飞,发出尖锐的哀鸣,仿佛天空也被这股力量劈开。
锤头与钢锭相撞的刹那,火星如雨,四溅飞射,在清晨的阳光下划出无数耀眼的金色弧线,像一场微型流星雨,坠落在铁屑与煤灰之间。那块原本通红的钢锭,在这一击之下,瞬间被压延、塑形,发出令人牙酸的变形声,仿佛在痛苦与新生间挣扎。
而那锤头,高高扬起,再次落下——
轰!轰!轰!
连续三击,每一次都伴随着地动山摇的震撼,每一次都让围观者的胸腔共振,仿佛心脏也要随之一同锤打。他们的面庞被飞溅的火花映得忽明忽暗,眼中倒映着那钢铁巨人每一次挥舞的恐怖轨迹。
沉默之后,是狂热的欢呼
当第十次锤击结束,蒸汽渐渐泄去,活塞缓慢回升,巨大的锤头重新悬停在半空,仿佛一只沉睡的巨兽暂时收敛了它的怒火。现场先是短暂的沉寂,仿佛所有人都被刚才那原始而狂暴的力量震慑住了灵魂。
紧接着——
“我草啊!!”
“太惊人了!”
“这力量……将改变一切!”
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惊叹与欢呼。工人们相互拥抱,工程师们神情激动地记录数据,连平日里沉稳的总工程师也难掩眼中的光芒,用力地点头,喃喃道:“成功了……我们真的做到了……一百吨……这绝对是世界纪录!”
铁矿港的钟楼敲响了特别的钟声,向全镇宣告:人类工业力量的新纪元,已在今日,在此地,轰然降临。
那一天,铁矿港的名字随着蒸汽锤的轰鸣传遍四方。人们说,那不仅仅是一锤,而是新时代的宣言。
那座一百吨蒸汽锤,矗立在铁矿港的岸边,每一次挥动,都是对大地的叩问,对天空的挑战,对未来的锤炼。
1816年4月5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因那一声声震撼人心的“轰隆”,而被永远铭刻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史册之上。
五天后,1816年4月10日,铁矿港的清晨比往常更早地苏醒了。
自四月五日那场震撼人心的初试以来,那台重达一百吨的蒸汽锤已经连续轰鸣了五天。每一次锤头的下落,都像雷霆砸向锻造台,将炽热的钢锭锻造成坚固的炮管毛坯。钢铁在高温与巨力下呻吟、变形、重生,火花如雨,震声如雷,整个码头仿佛成了工业巨人挥拳较力的战场。
但在这狂暴的力量背后,炮厂上下都清楚,对他们而言,真正的挑战也将到来。
因为,没有一根炮管,无论它被锻打得多么坚实,如果没有精确到极致的内膛与膛线,就无法成为一门真正优秀的火炮——更不用说他们正在秘密研制的四十倍径线膛炮,那是连欧洲最先进的军工厂都尚未实现的构想。
第一台膛线镗床,来了!
就在蒸汽锤投产的第五天清晨,一队工匠与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新建工坊的铁门。阳光透过高窗洒落在厂房中央——那里,静静矗立着一台从未在铁矿港出现过的机械巨兽,一台专门为四十倍径线膛炮研发的高精度膛线镗床。
它比寻常的镗床高大得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体由铸铁与精钢构成,底座牢牢固定在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基座上,以抵御加工时产生的剧烈震动。主轴深入炮管内部,驱动特制的膛线拉削刀具,以几近完美的角度,在炮管内膛刻下一圈圈精密的螺旋凹槽。
这台设备,是过去数月里由炮厂总工程师与几位从欧洲秘密聘请的机械师、数学家共同设计、改良,并在本地工坊中昼夜赶工完成的。它融合了英国工程师的先进镗床技术、法国工程师的膛线切削理念,以及铁矿港自身在重型加工上的经验——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为四十倍径线膛炮量身定做的“心脏”。
上午十时整,随着工程师一声令下,第一根专为四十倍径线膛炮打造的超长炮管毛坯被缓缓吊装进镗床的工作台。
它通体乌黑,表面已经被初步镗削得较为光滑,但内膛仍如未经雕琢的矿石,等待着最终的“雕刻”。
操作员启动了蒸汽动力系统,主轴开始旋转,特制的拉削刀具被缓慢送入炮管深处。金属摩擦的声音起初低沉而平稳,随后逐渐变得锐利而清晰,仿佛一头巨兽在耐心地啃噬岩石,刻下命运的纹路。
这是一场与精度、耐力与技术的赛跑。
每一圈膛线的角度必须分毫不差,深度必须均匀一致,全长近五米的炮管内膛,不允许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整个加工过程持续了近六个小时,在场的工匠轮班值守,工程师紧盯测量仪表,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场工业的圣礼。
日暮时分,最后一缕阳光斜射进厂房,照在那根刚刚完成膛线加工的炮管上。
总工程师亲自带领检验组,带着特制的光学窥镜与内径千分尺,开始了逐寸检查。
他先是目视检查炮管内壁的光洁度,然后插入测量工具,一点一点地检测膛线的深度、角度与均匀性。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这根钢铁长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突然,他直起了身子,摘下眼镜,用力地呼出了一口气
“完美。”
这两个字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在厂房中如同惊雷炸响。
膛线深度均匀,角度精准,螺旋线连续无断点,内膛光滑如镜,整根炮管没有一丝肉眼可见的瑕疵。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四十倍径的超长炮管上,成功加工出高精度、均匀一致的膛线!
欢呼,人们在厂里的各个车间奔走呼喊,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炮厂。
起初是几名工匠的惊呼,随后是工程师们的击掌相庆,再接着,整个车间、仓库、锻压平台上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向新工坊涌来。
他们围在那一根静静躺着的炮管周围,有人伸手轻轻抚摸那冰冷的金属表面,仿佛在触碰某种神圣的造物。
“我们做到了……”
“四十倍径……膛线……真的成了!”
“这可是连伦敦、巴黎都还没搞出来的东西啊!”
欢呼声如海潮般爆发,震荡着铁矿港的天空。有人吹响了口哨,有人挥舞着手中的扳手,还有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这根炮管,是百吨蒸汽锤敲打出来的根骨;而高精度膛线镗床,为它赋予灵魂。
这是工业与智慧的胜利,是疯狂构想与精密工程的交汇,是人类在钢铁与火焰中,又一次向自然法则发起挑战的证明。
今夜,马祖军的军事生产管理处收到了一份报告:
他们造出了第一根完美的四十倍径膛线炮管。
工作人员将这份标准为红色的文件,放进紧急快速栏里,明日会直接送到李海潮的手里。
她放进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只是小声低估,“这两天红色的文件还挺多?”
而在广州蒸汽机厂,王铁匠和杜木工两个看着断裂的涡轮蒸汽机轴。
王在破口大骂:“这破轴承坏了四根了,姓杜的,你们龙门吊厂搞出来的是个啥破玩意!”
杜摸着断掉的轴承,也在骂:“你他娘的,捡个这破事,天天折腾啊。这么快,哪个轴承能受的了?”
一群工程师就排排坐,吃果果,津津有味的看着两位大佬吵架。
旁边有个人问:“你们说,要是铁匠和木工打起来了,谁厉害?”
“铁匠力气大,会用锤子,木工怕是吃不消啊!”
“你太小看木工了,木工那凿子不要太厉害”
“唉,我说你小子,非要抬杠是吧?”
“只准你说,我说不行吗?”
然后两人吵起来了,最后抱着在地上跳探戈。
王铁匠和杜木工看着这两货,哭笑不得。在看看那断裂的轴承,欲哭无泪。
陈小雨啊,陈小雨,你是要我们扑街吗?
与此同时,陈小雨他们的小小发电机和小小电动机居然真的动起来了?
陈小雨大喊:“模型好了!让王铁匠去搞原型咯!我们准备检测仪器”
王铁匠只觉得心口一疼,伸手按住胸口,杜木匠问:“搞咩啊?”
王铁匠忍着痛说道:“心痛!你看不到,我的心很痛吗?”
仆从躬身,轻声说道:“是,小的马上起笔,请先生过目后,即刻让快船送往京城。”
赵广财挥挥手,取过日本女人送上的湿巾擦了擦脸,让女人退下。独自一人进了自己的房间,打开木箱,取出一封信件,在烛火下慢慢研读。
陈老豆得到的信息是荷兰人在搞鬼,打压中华国的产业,但其实真正在搞鬼的是坐在灯下正在读信的这位中国商人赵广财。
是的,几年前他在东瀛的生意就受到马祖军的影响,这个影响其实远比荷兰人要严重的多。
妈祖家卖的商品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马祖军制造的各种钢铁制品,这倒是影响不大;可第一类商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这就是在挖赵广财的老命。
如若是,要说这天下谁最恨妈祖军,那就是这赵广财。
但马祖军就是一个公司,而赵广财其实也不是一个什么真的商人,他其实是京城里某些贵人的一只手而已。
贵人们的生意很多,倒也并不是真的在乎东瀛的这些银子的多寡。
但一年前,当赵广财知道兰芳国改名叫做“中华国”时,他知道机会终于来了!
满清最在乎什么?满清的贵人们最怕什么?那就是怕,这天下不认为他们是正统,有人会站出来说他们得位不正,或者。。。这天下还有另外一个正统要和他们争这个天下!
于是,赵广财写了一封信,直送京城,直言中华国包藏祸心,欲争夺中华之正统!
他也就是想诬陷看看,有用没用,他也不知道,但恶气他必须出了,否则他心不顺。
可贵人们来信了!
这一次语气及其严厉,允许赵广财动用白银万两,打压中华国在东瀛的生意,而且信里言明,此事必然报给当今圣上,要全面打压那个所谓的中华国,让他们买不到任何丝瓷茶,十三行将不允许中华国采购和销售任何商品!
看到此处,赵广财嘿嘿的笑出声来,这些年,哪有如此爽快过,他当真是出了一口恶气,念头无比通达!
日本封禁中华国商品,其实是赵广财出一万两白银委托荷兰人干的!
对!赵广财哈哈大笑,他觉得此事做的极好,谁能知道,自己是这整个事件背后的操盘手。
想到这里,赵广财低声道:“中华国?马祖军?你们劫我的财,我便劫了你们的命!”
要知道,如果马祖军失去丝绸,茶叶和瓷器的买卖,那等于失去了贸易的三分之二,铁器虽然好卖,但利润绝对比不上前三者来的丰厚。
赵广财下的一手好棋啊!他要断了中华国和马祖军的商贸大头,断了他们大部分的财路!
这真是妙极啊!
就在赵大出发以后,陈老豆终于发现了不对!
南洋贸易公司突然就采买不到任何商品,也没有商铺敢采购中华国的商品,整个南洋贸易公司就像是一瞬间被冻结了一般!
有人私下来告诉陈老豆,京城有贵人写来信件,凡售卖中华国商品的商家,一律查封!
陈老豆此时端着茶杯,一个人坐在广州城南的宅子里,在慢慢思考。
他发现,不是官令,而是贵人信件,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不能公开打压,也就是因为某种不可说的原因,所以不能和南阳贸易公司做生意!
但他却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不能做生意呢?买卖是双方赚钱的事情,百利而无一害,为何一定要打压?
陈老豆是一个什么人,前半生是海佬,一个拿命来搏银子的人;后半生是海盗,是拿着枪炮赚钱的主。
这种人若是想不通,会怎么干?
他站起来对身边的手下说道:“调第三舰队来东澳岛,调澳洲防御舰队北上坤甸港防御。”
是的,一把年纪了,他要想什么?
他根本就不想想,他要干了!
干什么?满清贵人们,你们猜猜看!
这一天,是四月十日,赵大舰队已经出发五天。
这一天,牛野在去利马的大海上。
这一天,李海正带着舰队途经马达加斯加,他觉得这地方不错,正安排一些华人的移民事宜。
这一天,姚耀祖正在修复炮台。
这一天,陈阿生正在第一海军陆战队的战船之上,看着一只只小船离开舰队向着泗水的海岸出发。
这一天,李海潮正在举行会议会议,讨论在加里曼丹岛投资七个大型码头和移民城镇。
同样,在这一天铁矿港一个新的东西安装完毕。
1816年4月5日,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澳洲西北海岸的铁矿港已笼罩在一种异样的紧张与期待之中。海风挟带着盐与金属的气息,从远处的丘陵与海湾间穿过,拂过巨大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铁轨,以及那一座巍然耸立、尚未苏醒的钢铁巨兽,一百吨级蒸汽锤。
这是工业时代的一次庄严宣告,是人类力量与机械智慧的浓缩体现。自去年冬天以来,这座前所未有的巨型锻造设备便在铁矿港的船坞旁日夜赶工,由本地工程师改良设计,终于在春日的阳光下,准备迎接它的第一次轰鸣。
辰时三刻,试运行开始
上午十时整,随着总工程师一声令下,煤炭被一铲铲送入底座的蒸汽锅炉,炉火骤然升腾,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压力表指针开始颤动,缓缓爬升,水管中蒸气嘶鸣,如巨龙苏醒前的喘息。
围观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他们中有铁矿港的工人、工程师,也有从附近城镇专程赶来一睹奇观的政府职员。
所有人仰头望向那座钢铁构造的巨锤——高近十二米,锤头重达一百吨,由一根粗壮的蒸汽活塞驱动,连接着厚重的锻砧,稳稳地嵌在一座钢筋混凝土基座之上。它宛如神话中的泰坦之锤,只待一次怒击,便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准备……预热完成!蒸汽压力达标!”工头高声喊道,声音几乎被锅炉的轰鸣淹没。
“开锤!!”
轰!!!
随着控制阀的猛然拉开,高压蒸汽如怒涛般涌入主汽缸,推动那巨大的活塞猛然下行——
轰!!!
一瞬间,仿佛天穹被一只无形的巨拳击中,整个铁矿港都为之一颤。
那重达一百吨的铁锤,以雷霆万钧之势,从近三米的高空轰然砸落,精准地击打在锻砧中央放置的烧红钢锭之上。一声震耳欲聋的金属撞击声炸裂开来,如同远古巨兽的咆哮,又如雷霆坠地,冲击波横扫四周,连空气都似乎被这一击撕裂。
地面剧烈震动,脚下的木板平台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远处码头的海面甚至泛起一阵不自然的涟漪,几只海鸥惊吓得振翅高飞,发出尖锐的哀鸣,仿佛天空也被这股力量劈开。
锤头与钢锭相撞的刹那,火星如雨,四溅飞射,在清晨的阳光下划出无数耀眼的金色弧线,像一场微型流星雨,坠落在铁屑与煤灰之间。那块原本通红的钢锭,在这一击之下,瞬间被压延、塑形,发出令人牙酸的变形声,仿佛在痛苦与新生间挣扎。
而那锤头,高高扬起,再次落下——
轰!轰!轰!
连续三击,每一次都伴随着地动山摇的震撼,每一次都让围观者的胸腔共振,仿佛心脏也要随之一同锤打。他们的面庞被飞溅的火花映得忽明忽暗,眼中倒映着那钢铁巨人每一次挥舞的恐怖轨迹。
沉默之后,是狂热的欢呼
当第十次锤击结束,蒸汽渐渐泄去,活塞缓慢回升,巨大的锤头重新悬停在半空,仿佛一只沉睡的巨兽暂时收敛了它的怒火。现场先是短暂的沉寂,仿佛所有人都被刚才那原始而狂暴的力量震慑住了灵魂。
紧接着——
“我草啊!!”
“太惊人了!”
“这力量……将改变一切!”
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惊叹与欢呼。工人们相互拥抱,工程师们神情激动地记录数据,连平日里沉稳的总工程师也难掩眼中的光芒,用力地点头,喃喃道:“成功了……我们真的做到了……一百吨……这绝对是世界纪录!”
铁矿港的钟楼敲响了特别的钟声,向全镇宣告:人类工业力量的新纪元,已在今日,在此地,轰然降临。
那一天,铁矿港的名字随着蒸汽锤的轰鸣传遍四方。人们说,那不仅仅是一锤,而是新时代的宣言。
那座一百吨蒸汽锤,矗立在铁矿港的岸边,每一次挥动,都是对大地的叩问,对天空的挑战,对未来的锤炼。
1816年4月5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因那一声声震撼人心的“轰隆”,而被永远铭刻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史册之上。
五天后,1816年4月10日,铁矿港的清晨比往常更早地苏醒了。
自四月五日那场震撼人心的初试以来,那台重达一百吨的蒸汽锤已经连续轰鸣了五天。每一次锤头的下落,都像雷霆砸向锻造台,将炽热的钢锭锻造成坚固的炮管毛坯。钢铁在高温与巨力下呻吟、变形、重生,火花如雨,震声如雷,整个码头仿佛成了工业巨人挥拳较力的战场。
但在这狂暴的力量背后,炮厂上下都清楚,对他们而言,真正的挑战也将到来。
因为,没有一根炮管,无论它被锻打得多么坚实,如果没有精确到极致的内膛与膛线,就无法成为一门真正优秀的火炮——更不用说他们正在秘密研制的四十倍径线膛炮,那是连欧洲最先进的军工厂都尚未实现的构想。
第一台膛线镗床,来了!
就在蒸汽锤投产的第五天清晨,一队工匠与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新建工坊的铁门。阳光透过高窗洒落在厂房中央——那里,静静矗立着一台从未在铁矿港出现过的机械巨兽,一台专门为四十倍径线膛炮研发的高精度膛线镗床。
它比寻常的镗床高大得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体由铸铁与精钢构成,底座牢牢固定在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基座上,以抵御加工时产生的剧烈震动。主轴深入炮管内部,驱动特制的膛线拉削刀具,以几近完美的角度,在炮管内膛刻下一圈圈精密的螺旋凹槽。
这台设备,是过去数月里由炮厂总工程师与几位从欧洲秘密聘请的机械师、数学家共同设计、改良,并在本地工坊中昼夜赶工完成的。它融合了英国工程师的先进镗床技术、法国工程师的膛线切削理念,以及铁矿港自身在重型加工上的经验——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为四十倍径线膛炮量身定做的“心脏”。
上午十时整,随着工程师一声令下,第一根专为四十倍径线膛炮打造的超长炮管毛坯被缓缓吊装进镗床的工作台。
它通体乌黑,表面已经被初步镗削得较为光滑,但内膛仍如未经雕琢的矿石,等待着最终的“雕刻”。
操作员启动了蒸汽动力系统,主轴开始旋转,特制的拉削刀具被缓慢送入炮管深处。金属摩擦的声音起初低沉而平稳,随后逐渐变得锐利而清晰,仿佛一头巨兽在耐心地啃噬岩石,刻下命运的纹路。
这是一场与精度、耐力与技术的赛跑。
每一圈膛线的角度必须分毫不差,深度必须均匀一致,全长近五米的炮管内膛,不允许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整个加工过程持续了近六个小时,在场的工匠轮班值守,工程师紧盯测量仪表,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场工业的圣礼。
日暮时分,最后一缕阳光斜射进厂房,照在那根刚刚完成膛线加工的炮管上。
总工程师亲自带领检验组,带着特制的光学窥镜与内径千分尺,开始了逐寸检查。
他先是目视检查炮管内壁的光洁度,然后插入测量工具,一点一点地检测膛线的深度、角度与均匀性。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这根钢铁长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突然,他直起了身子,摘下眼镜,用力地呼出了一口气
“完美。”
这两个字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在厂房中如同惊雷炸响。
膛线深度均匀,角度精准,螺旋线连续无断点,内膛光滑如镜,整根炮管没有一丝肉眼可见的瑕疵。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四十倍径的超长炮管上,成功加工出高精度、均匀一致的膛线!
欢呼,人们在厂里的各个车间奔走呼喊,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炮厂。
起初是几名工匠的惊呼,随后是工程师们的击掌相庆,再接着,整个车间、仓库、锻压平台上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向新工坊涌来。
他们围在那一根静静躺着的炮管周围,有人伸手轻轻抚摸那冰冷的金属表面,仿佛在触碰某种神圣的造物。
“我们做到了……”
“四十倍径……膛线……真的成了!”
“这可是连伦敦、巴黎都还没搞出来的东西啊!”
欢呼声如海潮般爆发,震荡着铁矿港的天空。有人吹响了口哨,有人挥舞着手中的扳手,还有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这根炮管,是百吨蒸汽锤敲打出来的根骨;而高精度膛线镗床,为它赋予灵魂。
这是工业与智慧的胜利,是疯狂构想与精密工程的交汇,是人类在钢铁与火焰中,又一次向自然法则发起挑战的证明。
今夜,马祖军的军事生产管理处收到了一份报告:
他们造出了第一根完美的四十倍径膛线炮管。
工作人员将这份标准为红色的文件,放进紧急快速栏里,明日会直接送到李海潮的手里。
她放进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只是小声低估,“这两天红色的文件还挺多?”
而在广州蒸汽机厂,王铁匠和杜木工两个看着断裂的涡轮蒸汽机轴。
王在破口大骂:“这破轴承坏了四根了,姓杜的,你们龙门吊厂搞出来的是个啥破玩意!”
杜摸着断掉的轴承,也在骂:“你他娘的,捡个这破事,天天折腾啊。这么快,哪个轴承能受的了?”
一群工程师就排排坐,吃果果,津津有味的看着两位大佬吵架。
旁边有个人问:“你们说,要是铁匠和木工打起来了,谁厉害?”
“铁匠力气大,会用锤子,木工怕是吃不消啊!”
“你太小看木工了,木工那凿子不要太厉害”
“唉,我说你小子,非要抬杠是吧?”
“只准你说,我说不行吗?”
然后两人吵起来了,最后抱着在地上跳探戈。
王铁匠和杜木工看着这两货,哭笑不得。在看看那断裂的轴承,欲哭无泪。
陈小雨啊,陈小雨,你是要我们扑街吗?
与此同时,陈小雨他们的小小发电机和小小电动机居然真的动起来了?
陈小雨大喊:“模型好了!让王铁匠去搞原型咯!我们准备检测仪器”
王铁匠只觉得心口一疼,伸手按住胸口,杜木匠问:“搞咩啊?”
王铁匠忍着痛说道:“心痛!你看不到,我的心很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