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星火燎原,爱意渐生(31-75) 第三十六章 主动出击-《离婚后,我成了东北电商女王》

  视频发布的时候,赵北北心里像是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她反复检查了标题、封面,确认无误才点了发送。然后,她几乎隔几分钟就要刷新一下后台,看播放量,看评论。

  第一个小时,数据平稳增长,评论大多是老粉丝的鼓励和支持:“北北姐坚持住!”“就爱这口老味道!”“手艺骗不了人!”

  赵北北稍稍松了口气,但悬着的心还没完全放下。

  转折发生在发布后的第三个小时。一条明显带着挑刺意味的评论冒了出来,ID很陌生,语气尖锐:“说得天花乱坠,谁知道是不是摆拍?古法制作?有认证吗?别是挂羊头卖狗肉!”

  这条评论像滴冷水掉进热油锅,瞬间炸出了一片反驳声。

  还没等赵北北组织语言回应,评论区里自发地涌出了许多熟悉的老ID,像是早就埋伏好的“自来水”。

  一个ID叫“东北老饕”的用户,显然是懂行的,直接甩出了几条专业评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镜头里那口铜锅的包浆,没几十年火候养不出来。马婶搅糖的手法,手腕的力道和弧度,是正宗‘金丝缕’的手法,现在会的人不多了。这做不了假!”

  另一个ID“传统手艺守护者”则写道:“是不是摆拍,看细节。王嫂徒手测糖温那一下,手指接触糖浆蒸汽的时间不超过0.5秒,这是老糖匠才敢用的险招,也是对自身经验极度自信的表现。机器测温和这个没法比,那种经验带来的精准,是灵魂。”

  更让赵北北意想不到的是,之前合作过的一家本地民俗博物馆的官方账号也转发了视频,并配文:“支持本土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赵氏糖坊的古法熬糖,是我们正在申报的非遗保护项目之一。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这些有理有据、带着专业背书和官方认可的评论,一下子就把那条挑刺的言论淹没了,甚至显得对方无比可笑和无知。

  “哈哈哈,打脸了吧!人家官方都认证了!”

  “跳梁小丑,赶紧歇着吧!”

  “北北,甭理他们,我们挺你!”

  评论区成了大型支持和科普现场,气氛热烈得像是过年。

  赵北北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评论,鼻子有点发酸。她没想到,自己只是展示了一下最平常的工作日常,会引来这么多人的维护和力挺。

  而真正的变化,发生在销售数据上。

  发布视频后的第二天早晨,赵北北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查看后台订单,随即愣住了。

  屏幕上,订单数量的曲线图,不再是平稳的斜坡,而是猛地向上蹿出了一根陡峭的直线!红色的未发货订单提示数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跳动刷新。

  “我的妈呀!”端着早饭进来的王嫂凑过来一看,手里的粥碗差点没拿稳,“这……这是多少?俺是不是眼花了?”

  李姐也闻声凑过来,看着那不断暴涨的数字,惊讶地捂住了嘴。

  连一向沉稳的马婶也凑近了屏幕,扶了扶老花镜,喃喃道:“这……这也太多了……”

  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快!快去看看库存!”赵北北最先反应过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王嫂嗷一嗓子就冲向了仓库,不一会儿,她哭丧着脸跑回来:“北北!库存!库存快见底了!照这个卖法,咱明天就得断货!”

  这是幸福的烦恼,但也是迫在眉睫的危机。

  “还愣着干啥!”马婶第一个行动起来,系紧围裙,大手一挥,“开工!今天就是熬到后半夜,也得把订单赶出来!王嫂,你去联系原料,加急!李姐,你带着人清点包装材料,不够立刻去买!”

  整个糖坊像一台突然被注入最大马力的机器,轰然运转起来。铜锅下的火苗燃得更旺,搅拌糖浆的号子声更加响亮,包装区的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

  王嫂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糖,一边扯着大嗓门乐:“让‘福顺昌’再使坏!咱这销量,坐火箭了!看他们还咋嘚瑟!”

  她模仿着想象中对手气急败坏的样子,挤眉弄眼,引得周围几个帮工忍不住哈哈大笑,连一向含蓄的李姐也抿着嘴笑起来。

  赵北北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那块大石头彻底落了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扬眉吐气的畅快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她这场主动出击,不仅漂亮地回应了质疑,守住了口碑,更是意外地将危机变成了转机,让“赵氏糖坊”这个名字,借着这股东风,真正在更广阔的市场里,点燃了一把火。

  她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比如眼下这爆单带来的产能压力。但此刻,听着厂房里充满干劲的喧嚣,感受着来自屏幕另一端无数陌生人的支持和信任,她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一仗,打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