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清名远播与暗巷疑云-《平凡青云路》

  (庚子年季春)

  春风彻底吹绿了青州城。杨花柳絮漫天飞舞,如同飘雪,沾人衣襟。天气暖得恰到好处,不冷不热,正是干活的好时节。

  小土屋如今真正成了朱福友的家。屋前那片小空地被他和小石头收拾出来,撒下的菜籽已经冒出嫩绿的芽尖。陈丰兵不知从哪弄来两只半大的小鸡,用破筐圈在院角,每天叽叽喳喳地叫着,为小院增添了许多生机。

  周府寿礼的订单成了朱福友和王老篾匠铺子里的头等大事。那些名贵的紫竹、湘妃竹需要极其小心地处理,雕刻更是费神费力。朱福友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每一道花纹、每一个榫卯都力求完美。“本源生机”在极致专注的雕刻中悄然运转,让他手下的人物花鸟愈发灵动传神。

  王老篾匠主要负责指导和打磨,看着朱福友飞速进步的技艺,常常感慨后生可畏。赵婶表妹等几位妇人则负责打磨竹片、编织内衬等基础工作,她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活计,做得十分用心。小屋里时常传出刨刀声、敲击声和女人们的低声笑语,忙碌却充满希望。

  周小姐的病情持续好转,已能在丫鬟的搀扶下到院里晒太阳。周府上下对朱福友的感激与日俱增,不时派人送来些时令果蔬、精美点心,甚至还有几匹适合做春衫的细棉布。朱福友将这些大部分分给了帮忙的妇人和相熟的邻居,自己只留少许,博得了极好的名声。

  “小朱先生”的医术和仁心,伴随着周府的认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外城,甚至隐隐传入了内城一些人的耳中。来找他看病的人明显增多,不再局限于贫苦百姓,也有些家境稍好、慕名而来的。朱福友依旧谨慎,能治则尽心尽力,不能治则坦诚相告,推荐他们去寻更好的大夫,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他的活动范围确实变大了。为了采购药材和特殊工具,他需要更频繁地往返于外城与内城的边缘地带,对这座城市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内城的繁华精致与外城的挣扎鲜活形成鲜明对比,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世界层次分明的运转规则。

  郑老的身体日渐硬朗,但似乎更乐意退居幕后。他如今更多的时间是看着朱福友接诊,只在关键处点拨一二,或者与他探讨医案中更精微的道理。他将那本《郑氏医案心悟》彻底交给了朱福友,鼓励他走出自己的路。 “福友啊,你的路,比师父宽。有些病,有些想法,或许只有你能看得透,走得通。放手去做吧,师父给你看着家。”

  张新泉似乎暂时放弃了追杀孙海兵,转而全力经营码头生意,试图弥补内斗的损失。他加强了对苦力的盘剥,与其它小帮派的摩擦时有发生,外城底层的气氛依旧紧张。 红玉偷偷去黑风坳看了孙海兵一次,带回他伤势渐愈的消息。孙海兵让她带话给朱福友,只有两个字:“等着。”红玉心中忐忑,既希望孙海兵好起来,又害怕他再卷入血腥厮杀。她开始偷偷攒钱,想着或许有一天能离开这是非之地。

  小石头在朱福友的教导下,认字飞快,对药材和篾匠手艺都展现出惊人的领悟力。他变得开朗了些,但那双眼睛深处,总藏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忧惧和警惕。他尤其害怕听到关于商队、镖局的消息,每次街上有大队车马经过,他都会下意识地躲起来。朱福友看在眼里,心中疑虑更深,却选择耐心等待他自己开口。

  这一日,朱福友去内城边缘一家新开的药铺采购一批急需的药材。这家药铺规模不大,但药材质量颇佳,价格也相对公道。掌柜是个面带和气的中年人,姓吴,听说朱福友就是那位“小朱先生”,态度十分热情,不仅给了折扣,还送了他一小包罕见的“冰片”。

  采购完毕,天色尚早。朱福友想着许久未去探望郑老,便提着刚买的几样新鲜糕饼,绕路前往。

  穿过一条熟悉的巷子时,他眼角余光瞥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一闪而过,钻进了一条更窄的暗巷。那人穿着普通苦力的衣服,但走路的姿态和偶尔回头的侧脸,让朱福友心头猛地一跳——很像孙海兵手下那个曾经跟着他一起收过“保护费”的跟班!

  他怎么会在这里?还鬼鬼祟祟的?孙海兵不是应该在黑风坳吗?

  朱福友心下起疑,放轻脚步,悄悄跟了上去。暗巷曲折肮脏,堆满杂物。只见那人七拐八绕,最终在一个极其不起眼的破旧小院后门停下,有节奏地敲了几下。

  门开了一条缝,里面的人似乎确认了身份,才放他进去。

  朱福友不敢靠得太近,远远躲在一个柴垛后面,心中疑窦丛生。孙海兵的人怎么会在这里?这个小院是谁的据点?他们又在密谋什么?难道孙海兵已经悄悄回来了?

  他正思索间,那小院的后门又开了,这次出来的却不是刚才那个跟班,而是一个穿着体面些、戴着兜帽的人,虽然看不清全貌,但走路的姿势和偶尔抬手的习惯,让朱福友几乎可以肯定——那是张新泉的另一个心腹,专门负责帮派“账目”的师爷!

  张新泉的心腹和孙海兵的旧部,在一个如此隐蔽的地方秘密会面?

  朱福友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这绝不是简单的帮派事务!里面定然有极大的阴谋!是针对孙海兵的?还是张新泉内部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针对其他什么人?

  他不敢久留,趁无人发现,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暗巷,快步离开。

  走在熙攘的街道上,阳光明媚,他却觉得有些发冷。帮派的阴影,似乎从未真正远离,反而以更隐蔽、更危险的方式蔓延着。

  他原本打算去郑老家,此刻却改了主意。他需要立刻回去,将这件事告诉郑老和王老篾匠,听听他们的看法。同时,也要更加小心,以免被卷入更深的漩涡。

  回到外城,熟悉的市井喧嚣和烟火气扑面而来。赵婶正在门口晾衣服,笑着跟他打招呼;李木匠在院里叮叮当当地做着木工活;几个孩子追逐打闹着跑过……

  平静的日常生活下,暗流汹涌。

  朱福友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不安压下,脸上恢复平静,向着郑老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