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季夏)
车队离开了黑风山脉地界,仿佛也挣脱了一层无形的压抑。官道逐渐变得宽阔平坦,两侧的景致也从险峻的山林变为起伏的丘陵和开阔的田野。夏末的阳光依旧热烈,但风中已带上了些许禾稼成熟的清香和淡淡的燥意。
有了五十名盔明甲亮的州兵护送,行程变得安稳了许多。沿途关卡见到刺史府的文书和旗号,皆是畅通无阻,甚至还有驿丞提前备好茶水饭食,与之前提心吊胆、步步惊心的境况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林荣锦终于能将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专心照顾兄长。林荣轩自那日谷中异变后,一直处于一种深度的昏睡之中,气息平稳却不见苏醒,如同陷入了漫长的休眠。木易老者每日为其诊脉,也只是摇头,言其身体亏损太甚,神魂亦受震荡,非药石能速效,只能静养。
朱福友的伤势则在缓慢而坚定地好转。他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车中打坐调息,默默运转那《星穹本源经》的粗浅法门。虽然吸纳外界生机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但那丝新生的、更加精纯的生机之力如同最坚韧的溪流,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他受损的经脉,修复着暗伤。他对那枚“源初之钥”指环的感应也清晰了一丝,虽还远谈不上掌控,但已能模糊感知其内蕴含的某种平和而浩瀚的底蕴。
小石头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不仅将煎药伺候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对朱福友偶尔提出的关于药材特性、君臣佐使的问题对答如流,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记忆力,让木易老者都啧啧称奇,不时出言指点一二。
这一日,车队在一处临河的集镇驿站打尖休整。
驿站不大,却颇为热闹,南来北往的客商、脚夫、行人络绎不绝,空气中混杂着汗味、牲口粪便味、食物香气和各地的口音,充满了鲜活而粗糙的市井气息。
朱福友下了马车,活动了一下筋骨,感受着体内渐渐复苏的力量,虽然依旧微弱,却让他心安。他带着小石头在驿站旁的小摊上买了两个刚出炉的芝麻烧饼,啃得满口生香,久违的烟火气让他心情舒畅了不少。
“听说了吗?黑风山那边前阵子闹出好大动静!” 邻桌几个行商模样的汉子正在唾沫横飞地闲聊。 “咋没听说!又是打雷又是地动的,都说山里出了妖怪!” “屁的妖怪!我三舅姥爷家的表侄在守备军里当差,说是有什么宝贝现世,引得好多江湖门派打得头破血流!连刺史大人都亲自带兵去了!” “真的假的?啥宝贝这么厉害?” “那谁知道呢?反正邪乎得很!不过现在好像消停了,官府封了山,不让进了。” “啧啧,这些江湖人,整天打打杀杀,也不消停……”
听着旁人的议论,朱福友和小石头对视一眼,心照不宣。他们亲身经历的,远比这些传言更加惊心动魄。
就在这时,驿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风尘仆仆、穿着青州府驿卒服饰的汉子翻身下马,大声询问:“可有青州林家车队在此?有青州来的急信!”
林荣锦连忙从驿站里走出:“我就是林荣锦,差爷有何吩咐?”
那驿卒验看过文书,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递了过去:“林二爷,这是青州郑氏医馆郑老先生托州府驿加急送来的信,说是务必尽快交到您或者一位叫朱福友的先生手上。”
“师父的信?”朱福友闻言走上前去。
林荣锦将信递给朱福友:“朱先生,是郑老的信。”
朱福友道谢接过,拆开火漆。信纸是郑老常用的那种微黄的毛边纸,上面是他熟悉的、略显潦草却筋骨有力的字迹。
信的前半部分多是叮嘱朱福友在外行医要谨慎,照顾好自己,询问南下途中是否顺利,语气一如往常的慈和关切。
但读到后面,朱福友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青州近日亦不甚平静。黑水帮与城外另一股新兴势力摩擦日甚,码头冲突数起,恐生大变。另,济世堂李富贵似与内城某位贵人往来甚密,频频出入府衙,其志不小,或对吾等旧怨未消,你远行在外,亦需留心……” “再者,月前曾与你说起的那位南方来的疑难病患,其症状近日似有反复,老夫穷尽所学,仍觉棘手,隐约觉其病源非比寻常,或与某些阴私邪术有关?惜乎线索寥寥……” “丰兵那小子前日送来一批上好的柴薪,言是你嘱咐他经营的产业,颇有起色,心性亦沉稳不少,可喜可贺。只是他打听南下商队愈发频繁,怕是惦记着你这个兄长……” “世事纷扰,人心叵测。福友,吾徒,江湖非止医术,更重人心。望你慎之,慎之……”
信的最后,是郑老一如既往的叮咛和落款。
朱福友缓缓收起信纸,心中思绪翻腾。青州果然也不平静。张新泉的黑水帮似乎在和谁争斗?孙海兵?李富贵还在上蹿下跳?还有师父提到的那个疑似中邪术的南方病人……一桩桩一件件,都透着不寻常的气息。
他远行在外,青州的根基和牵挂却并未远离。这些支线,如同隐伏的暗流,仍在悄然涌动。
“师父,郑爷爷信里说什么了?”小石头仰头问道。
朱福友揉了揉他的脑袋,笑了笑:“没什么,师父就是叮嘱我们路上小心,还说你想学的那些药材,他又找到了几样好的,等我们回去就教你。”
小石头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时,那名送信的驿卒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又走到了那位仓曹参军李韬面前,低声禀报了几句,并递上另一份公文。
李韬接过公文,走到一旁仔细阅读,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片刻后,他收起公文,走到林荣锦和朱福友面前,沉声道:“林二爷,朱先生,刚接到州府传来的最新消息。我们前方的庐陵郡境内,近日疑似爆发时疫,数个村镇百姓出现高热呕吐之症,官府已封锁相关区域。刺史大人有令,命我等护送车队绕道而行,避开疫区,以免沾染。”
时疫?!
众人闻言,脸色皆是一变。这年代,时疫的可怕程度,有时更甚于刀兵!
林荣锦连忙道:“全凭大人安排!只是绕道之后,路程……”
李韬展开地图,指点了片刻:“需向西绕行,经苍云古道,过‘落霞隘口’,虽路程稍远,山路难行些,但可完全避开疫区。只是……那苍云古道年久失修,落霞隘口一带,听说近来也不甚太平,似有山匪流寇出没。”
刚离虎穴,又遇波澜。南下的路途,注定无法一帆风顺。
朱福友看向西方那连绵的山峦,目光沉静。时疫?山匪?他摸了摸怀中的银针和药囊,又感受了一下体内那丝微弱却坚韧的力量。
或许,这又是一场考验,亦或是一场……机缘?
车队再次启程,改变了方向,向着西方那苍茫的山道行去。
车队离开了黑风山脉地界,仿佛也挣脱了一层无形的压抑。官道逐渐变得宽阔平坦,两侧的景致也从险峻的山林变为起伏的丘陵和开阔的田野。夏末的阳光依旧热烈,但风中已带上了些许禾稼成熟的清香和淡淡的燥意。
有了五十名盔明甲亮的州兵护送,行程变得安稳了许多。沿途关卡见到刺史府的文书和旗号,皆是畅通无阻,甚至还有驿丞提前备好茶水饭食,与之前提心吊胆、步步惊心的境况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林荣锦终于能将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专心照顾兄长。林荣轩自那日谷中异变后,一直处于一种深度的昏睡之中,气息平稳却不见苏醒,如同陷入了漫长的休眠。木易老者每日为其诊脉,也只是摇头,言其身体亏损太甚,神魂亦受震荡,非药石能速效,只能静养。
朱福友的伤势则在缓慢而坚定地好转。他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车中打坐调息,默默运转那《星穹本源经》的粗浅法门。虽然吸纳外界生机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但那丝新生的、更加精纯的生机之力如同最坚韧的溪流,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他受损的经脉,修复着暗伤。他对那枚“源初之钥”指环的感应也清晰了一丝,虽还远谈不上掌控,但已能模糊感知其内蕴含的某种平和而浩瀚的底蕴。
小石头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不仅将煎药伺候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对朱福友偶尔提出的关于药材特性、君臣佐使的问题对答如流,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记忆力,让木易老者都啧啧称奇,不时出言指点一二。
这一日,车队在一处临河的集镇驿站打尖休整。
驿站不大,却颇为热闹,南来北往的客商、脚夫、行人络绎不绝,空气中混杂着汗味、牲口粪便味、食物香气和各地的口音,充满了鲜活而粗糙的市井气息。
朱福友下了马车,活动了一下筋骨,感受着体内渐渐复苏的力量,虽然依旧微弱,却让他心安。他带着小石头在驿站旁的小摊上买了两个刚出炉的芝麻烧饼,啃得满口生香,久违的烟火气让他心情舒畅了不少。
“听说了吗?黑风山那边前阵子闹出好大动静!” 邻桌几个行商模样的汉子正在唾沫横飞地闲聊。 “咋没听说!又是打雷又是地动的,都说山里出了妖怪!” “屁的妖怪!我三舅姥爷家的表侄在守备军里当差,说是有什么宝贝现世,引得好多江湖门派打得头破血流!连刺史大人都亲自带兵去了!” “真的假的?啥宝贝这么厉害?” “那谁知道呢?反正邪乎得很!不过现在好像消停了,官府封了山,不让进了。” “啧啧,这些江湖人,整天打打杀杀,也不消停……”
听着旁人的议论,朱福友和小石头对视一眼,心照不宣。他们亲身经历的,远比这些传言更加惊心动魄。
就在这时,驿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风尘仆仆、穿着青州府驿卒服饰的汉子翻身下马,大声询问:“可有青州林家车队在此?有青州来的急信!”
林荣锦连忙从驿站里走出:“我就是林荣锦,差爷有何吩咐?”
那驿卒验看过文书,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递了过去:“林二爷,这是青州郑氏医馆郑老先生托州府驿加急送来的信,说是务必尽快交到您或者一位叫朱福友的先生手上。”
“师父的信?”朱福友闻言走上前去。
林荣锦将信递给朱福友:“朱先生,是郑老的信。”
朱福友道谢接过,拆开火漆。信纸是郑老常用的那种微黄的毛边纸,上面是他熟悉的、略显潦草却筋骨有力的字迹。
信的前半部分多是叮嘱朱福友在外行医要谨慎,照顾好自己,询问南下途中是否顺利,语气一如往常的慈和关切。
但读到后面,朱福友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青州近日亦不甚平静。黑水帮与城外另一股新兴势力摩擦日甚,码头冲突数起,恐生大变。另,济世堂李富贵似与内城某位贵人往来甚密,频频出入府衙,其志不小,或对吾等旧怨未消,你远行在外,亦需留心……” “再者,月前曾与你说起的那位南方来的疑难病患,其症状近日似有反复,老夫穷尽所学,仍觉棘手,隐约觉其病源非比寻常,或与某些阴私邪术有关?惜乎线索寥寥……” “丰兵那小子前日送来一批上好的柴薪,言是你嘱咐他经营的产业,颇有起色,心性亦沉稳不少,可喜可贺。只是他打听南下商队愈发频繁,怕是惦记着你这个兄长……” “世事纷扰,人心叵测。福友,吾徒,江湖非止医术,更重人心。望你慎之,慎之……”
信的最后,是郑老一如既往的叮咛和落款。
朱福友缓缓收起信纸,心中思绪翻腾。青州果然也不平静。张新泉的黑水帮似乎在和谁争斗?孙海兵?李富贵还在上蹿下跳?还有师父提到的那个疑似中邪术的南方病人……一桩桩一件件,都透着不寻常的气息。
他远行在外,青州的根基和牵挂却并未远离。这些支线,如同隐伏的暗流,仍在悄然涌动。
“师父,郑爷爷信里说什么了?”小石头仰头问道。
朱福友揉了揉他的脑袋,笑了笑:“没什么,师父就是叮嘱我们路上小心,还说你想学的那些药材,他又找到了几样好的,等我们回去就教你。”
小石头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时,那名送信的驿卒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又走到了那位仓曹参军李韬面前,低声禀报了几句,并递上另一份公文。
李韬接过公文,走到一旁仔细阅读,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片刻后,他收起公文,走到林荣锦和朱福友面前,沉声道:“林二爷,朱先生,刚接到州府传来的最新消息。我们前方的庐陵郡境内,近日疑似爆发时疫,数个村镇百姓出现高热呕吐之症,官府已封锁相关区域。刺史大人有令,命我等护送车队绕道而行,避开疫区,以免沾染。”
时疫?!
众人闻言,脸色皆是一变。这年代,时疫的可怕程度,有时更甚于刀兵!
林荣锦连忙道:“全凭大人安排!只是绕道之后,路程……”
李韬展开地图,指点了片刻:“需向西绕行,经苍云古道,过‘落霞隘口’,虽路程稍远,山路难行些,但可完全避开疫区。只是……那苍云古道年久失修,落霞隘口一带,听说近来也不甚太平,似有山匪流寇出没。”
刚离虎穴,又遇波澜。南下的路途,注定无法一帆风顺。
朱福友看向西方那连绵的山峦,目光沉静。时疫?山匪?他摸了摸怀中的银针和药囊,又感受了一下体内那丝微弱却坚韧的力量。
或许,这又是一场考验,亦或是一场……机缘?
车队再次启程,改变了方向,向着西方那苍茫的山道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