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当可一战而定-《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接连数日,边境风平浪静。但李靖丝毫不敢懈怠,昼夜操练士卒。他亲自率军巡视城防,身旁总跟着李沐指派的心腹将领李超。在这位监军的督导下,唐军采取轮替制守城,始终保持着充沛战力。

  战前军议上,众将围着沙盘推演战局。尽管如今唐军仅剩十余万人,但据守本土仍具优势。面对强敌,他们决定以静制动,伺机 。

  “西北的军备扩充计划必须调整。”李靖突然呈上一份密卷。当李沐听完汇报,指节不自觉地叩响了舆图边缘。

  这个计划太过激进。

  ——

  李靖将作战方略逐条剖析后,大殿内的空气陡然凝滞。

  李沐盯着蜿蜒的边境线,冷汗浸透里衣。若依此策施行,多年经营将毁于一旦。更棘手的是,现有兵力已折损过半……

  “将军。”他猛然抬头,“若无应对之策,大唐铁骑恐将长驱直入。”

  话音未落,几位将领的佩刀同时发出铮鸣。

  此时的大唐帝国仅剩五万大军,再也无力抵挡敌军的攻势。敌军狡诈多变,若固守城池,或许还能支撑几年;但若放弃防守,敌军随时可能直逼大唐帝都,届时必将长驱直入,攻入城中。

  此次敌军来势汹汹,蓄势待发,只待援军抵达,便发动全面进攻。

  局势紧迫,必须尽快决断。

  李靖沉默不语,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敌军便会杀至帝都,大唐帝国恐怕难逃覆灭之灾。

  见李靖迟迟不语,李沐忍不住催促道:“将军,难道您毫无对策?敌军已准备全力进攻,若再不想办法,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李靖叹息一声,道:“的确如此……将军,我明白您的顾虑,但如今的大唐帝国已今非昔比,若真要一战,唯有拼死一搏。”

  李沐点头,深知此战凶险,可现已别无选择。

  “好,将军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们就拼一次!我倒要看看,我军是否真能杀出条血路。不过,将军,还是先休整两日,再作部署吧。”

  李靖微微一笑,道:“也只能如此。不过,将军,这两日我们也需做些准备,让士兵们养精蓄锐。”

  “好,那便请将军安排。”

  李超站在一旁,听完李靖的话后,嘴角微扬,随即悄然离开。

  他来到营外,召集部下。

  “将军,有何吩咐?”

  “将这些物资分发下去。”

  “是!”

  李超取出空间戒指中的补给——这批粮草足够支撑半月之久。

  此时,李沐也走了过来。

  “大哥,找我何事?”

  李超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将军,我已查明大唐帝国西北军营的位置,你可带人前去探查,再回来禀报。”

  “明白,大哥,我这就去。”

  李沐领命离开。

  待他走远,李超露出一丝深意的笑容。

  李沐随即率军前往西北军营探查。

  与此同时,另一处营地。

  “老二、老三、老七,你们即刻带一万精兵支援李靖将军,务必护他周全。另外,督促部下加紧修炼,提升实力,否则难以抵挡敌军进攻。”

  李靖闻言一怔,没想到李超竟会派两名手下前来增援。

  不过,他很快露出欣然之色,也对李超这两名部下的能耐充满期待。

  李靖对两名副将下令:"让老二老三带两万精兵去支援李将军。"

  这批刚整编的部队虽非最强战力,却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作战异常勇猛。两万精锐倾巢而出,足见李靖对此战的重视。

  他深知李超的厉害——这两万人战力远超五千普通唐军。部队离营后立即开始调整编队,而此时李超正在帅帐中静候。

  同一时刻,李沐踏入唐军大营。

  他麾下尽是百战精锐,肃杀之气霎时席卷全场。身披重甲的李元霸上前禀报:"元帅,全军待命,随时可对南蛮发动总攻。"冷漠的语气仿佛在谈论天气。

  李沐扫视众将士:"此战关系大唐国运,南蛮不灭,边境难安。"

  "必胜!"

  "大唐万胜!"

  震天的呐喊声中,李沐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元霸眼中精光闪动:"元帅,接下来如何行动?"

  "等。"李沐吐出这个字便转身离去,只丢下一句:"你在此待命。"

  望着远去的背影,李元霸神色渐沉。这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出击,分别压向南蛮、东瀛和唐境南北。每路都配有精锐先锋,甚至规划好了退路——主力集结在北境荒原,那里既无城池也无百姓,唯有三大势力盘踞。

  曾经肆虐西域的南蛮国,如今让周边小国战战兢兢地依附求存。那些小国明白,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反抗唯有死路一条。

  大唐帝国始终庇护着周边小国,使其免受南蛮国的侵扰。这些国家深知自身实力远不及南蛮国,若无大唐的庇护,恐怕早已覆灭。

  南蛮国虽野心勃勃,却无法容忍他国在其疆域内肆意扩张。为抵御南蛮的威胁,大唐帝国在边境修筑数座城池,构筑坚固防线。南蛮军队试图从外部攻入,而大唐的军队则灵活出击,使战局陷入僵持。南蛮国虽觊觎大唐领土,却忌惮其反击之力,只得暂停攻势,等待时机。双方的对峙持续了整整一月。

  在此期间,南蛮国集结百万大军,兵锋锐利,装备精良,战力惊人。他们自信能击溃大唐,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而大唐亦未松懈,在南方边境积蓄力量,依托绵延山脉,守卫着众多城镇与村落。这些村庄结成联盟,共同抵御外敌。

  南蛮军队驻扎于此,而大唐兵团则驻扎另一侧,休整待发。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将立即向南蛮军发起进攻。

  ---

  时日推移,大唐兵团开始逐步向南蛮国推进,而南蛮军亦稳步向大唐边境进逼。在大唐南方,坐落着帝国的第二大都城——大唐城。此地聚集了大量贵族、皇亲国戚及精锐士兵,城内粮草充足,防御森严。城墙外的阵法坚不可摧,普通兵器难以突破。

  此番征战,大唐兵团并未携带重型火炮,而是以 和投石机为主要武器。这些投石机射程远、威力巨大,能迅速摧毁敌军器械,大幅降低战损。

  此次,大唐派遣六个兵团直指大唐城,意图歼灭城内的贵族势力。若能成功,南蛮国将被迫停止进攻。南蛮人极其自负,绝不会容忍他国在其领土上耀武扬威。若有机会,他们必将大唐彻底消灭——除非大唐愿意献上巨额财富作为交换。

  李沐与李元霸亦率军抵达战场。

  李元霸望着远处绵延不绝的军营,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

  大唐的军队并未发动进攻,只是在这南疆之境安营扎寨。茫茫原野上,营帐如林,兵甲如云,足足五十万精锐之师驻守于此。这些将士个个骁勇善战,是大唐最锋利的刀。

  李沐目光冷峻,沉声道:"灭掉他们易如反掌,但绝不可掉以轻心。"

  "儿臣明白。"李元霸抱拳应道,眼中闪烁着亢奋的火光。

  这可是南蛮国的疆土。

  一旦攻下此地,大唐的铁蹄就能踏平整个南疆,帝国的版图将向南方无限延伸。

  李沐微微颔首,环顾四周后下令:"随朕去皇宫。"

  大军开拔,朝着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行进。

  而此时的大唐皇宫内,南蛮国使臣正立在殿中。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龙椅上的大唐天子与南蛮使臣相对而坐,谁都没有开口。压抑的空气仿佛凝成了冰,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他们在谋划一场足以改变两国命运的战争。

  一招不慎,南蛮便将万劫不复。

  ——

  宫门外,李沐勒住战马。

  "陛下,宫外有人求见。"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沉默,一名文官躬身禀报。

  这是南蛮安插在大唐的密探陈忠,表面上是品级不低的文臣,实则为监视两国君主而来。

  听闻此言,大唐天子眉头骤然拧紧。

  他和南蛮使臣此刻都如坐针毡。若得不到大唐皇帝的首肯,南蛮必将陷入绝境。

  "宣。"皇帝的声音里藏着难以掩饰的迫切。

  陈忠倒退着退出大殿。

  不多时,他引着两名武将踏入殿内。

  为首的年轻将领身姿挺拔,银甲映着寒光。面如冠玉,唇若涂朱,一双凤目似能洞悉万物。

  身旁的副将年纪稍长,青铜般的脸庞棱角分明,手中长刀未曾入鞘,浑身散发着沙场淬炼出的肃杀之气。

  二人皆是大唐最骁勇的战将。

  龙椅上的两位君主同时起身,脸上写满震惊。

  南蛮使臣厉声质问:"陈忠!此乃皇宫重地,你怎敢擅自带人闯入?"

  陈忠躬身禀报:"启禀陛下,微臣已彻查此事。此人乃禁军统领之子,身着特制鳞甲。此甲乃大内秘造,寻常兵刃十步之内皆不能伤。"

  "原是统领之子!"大唐皇帝与南蛮使节异口同声道。

  南蛮使节捻须问道:"此子为何擅闯大唐疆域?"

  "末将亦不明就里。"陈忠垂首应答,"那少年手持统领令牌,口口声声说是其父所赠。"

  殿中众人闻言色变。禁军统领执掌御前护卫,乃天子近卫之首,此事非同小可。

  李沐趋前询问:"父皇亲临知君殿,为何不提前示下?儿臣也好备齐仪仗。"

  皇帝淡然摆手:"听闻尔等正与南蛮交战?"

  "确是如此。"李沐抱拳回应,"南蛮兵卒悍不畏死,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稍顿又道:"但只要再给儿臣半月之期,必叫南蛮寸草不生。"

  皇帝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先前大战中,李沐已杀得南蛮军队闻风丧胆。

  "兵马可已齐备?"

  "三万精兵蓄势待发。"

  "善。"皇帝抚掌道,"朕命你即刻兵发南蛮王城。以你之能,当可一战而定。"

  "儿臣告退。"李沐行罢大礼,转身踏出殿门。

  待李沐远去,皇帝面色骤沉,低语道:"南蛮...莫要辜负朕的期待。"

  旁侧文官进言:"陛下,是否增派援军?我军粮草将尽,若无补给..."

  "速调大军驰援。"皇帝打断道,"另需遣一能臣镇守南蛮,防其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