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为何不见-《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王老汉望着满缸新米和炕头两百多文钱,使劲揉眼睛。

  "怪事......"

  "买米反倒买出财运来了?"

  "老婆子,你快掐我一把!"

  这日官仓米价已飙至五十文,世家收购价更达八十文。荥阳郑氏的老管家数着空了大半的库房,硬着头皮进言:

  "太公,族里已耗费五万贯钱,现银所剩无几......"

  "是否从荥阳本家再调些现钱来?"

  郑太公突然盯着满仓新粮打了个激灵。

  "不对!"

  "这事透着邪性!"

  他猛然想起整件事的源头,霎时冷汗涔涔。

  "我们原是要抬价卖粮的啊!"

  "怎会......怎会变成高价买粮的蠢货?"

  "八十文一斗?老夫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太平年间,米价不过十文。盛世之时,更有斗米两文的低价。

  可如今,世家购粮竟达八十文一斗,何等骇人!即便家财万贯,铜钱堆积如山,也经不起短短几日便耗去大半。

  这还是此前哄抬粮价,大赚之后的结果。否则,连老本都要折尽!

  换来的粮食却寥寥无几。

  郑太公一算,登时大惊。

  “这般说来,先前抬价所赚,尽数耗尽?”

  “不止如此,竟还赔进了本钱?”

  “错矣!究竟错在何处?!”

  郑太公猛然醒悟,自己已中计深陷,无法抽身。

  管家闻言,踌躇试探道:

  “太公,可否……停购粮食?”

  “或也低价抛售?”

  自朝廷放粮赈济,世家粮铺门可罗雀,无人问津高价米。

  既已亏空,唯有——

  如今局势,郑太公已无退路。

  他只盼朝廷粮仓见底,再无余粮!

  郑太公目露凶光,如困兽犹斗,决意一搏。

  “我不信!”

  “李世民即便劫掠世家,又能得几何?”

  “他还能撑几日!”

  李唐初立,未握粮源,国库亦无丰厚积蓄。

  否则,李世民也不会遣程咬金这等悍将强夺粮草。

  郑太公笃信己断,更信世家底蕴。

  “来人!”

  “取钱!”

  “将地窖铜钱尽数运至长安!”

  “我定与李世民拼到底!”

  管家见他近乎癫狂,欲劝又惧,只得叹息奉命。

  其余世家,境况亦复如是。

  “铜钱耗尽?”

  “朝廷余粮必也不多!”

  “开窖取钱,变卖田产铺面,悉数兑为铜钱!”

  “倒要看看,朝廷还能撑多久!”

  ……

  自朝廷平价放粮,已近一月。

  粮价自十文涨至百文,已达世家此前所抬高价。

  然而长安百姓,却无一人忍饥。不仅米缸盈满,更有余钱积蓄!

  此情此景,令满城百姓恍若梦中。

  “怪哉!究竟何故?”

  “莫非日头打西边出?”

  “粮价百文,家中反愈发富足……”

  “不解!全然不解!”

  长安百姓,皆瞠目结舌。

  他们日日赴朱雀大街买粮,再转手高价卖出。

  几番来往,米缸堆满,铜钱亦积。如此日子,神仙难料,怎不叫人疑为幻梦?

  而世家大族,钱囊尽空,犹自硬撑。

  改写版:

  郑老太爷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他的白发凌乱似蓬草,眼里布满血丝。

  "二十八日!整整二十八日了!"

  "朝廷每日都在大肆抛售粮食,他们到底还有多少存粮?"

  老管家也满脸倦容,望着郑老太爷忧心忡忡道:"老爷,咱们还继续收购官仓的粮食吗?"

  郑老太爷闻言突然暴跳如雷:"收!有多少收多少!"

  "老夫偏要看那官仓何时见底!"

  此刻官仓的存粮确实所剩无几。

  程咬金从渭南徐家等豪族强征的粮食早已耗尽,仅剩陇西李氏在勉强维持供应。

  作为皇族宗亲,陇西李氏自然不敢违抗圣命。但当年助李唐夺天下时就已经元气大伤,如今存粮也捉襟见肘。

  太极殿内,魏征急得团团转。

  "陛下!官仓马上就要空了!"

  "再这样下去,不出三日长安百姓就要断粮了!"

  李世民却气定神闲地把玩着一面铜镜:"咦?这几日睡眠好,竟不再脱发了。"

  魏征忍无可忍,一把掀翻御案。

  笔墨纸砚散落满地。

  ......

  这三日对郑老太爷而言度日如年。

  各世家代表齐聚郑府,吵得不可开交。

  "郑公!您给个准话!"

  "我家银钱耗尽,粮食都快堆不下了!"

  "明日若官府还放粮,我们只能低价抛售!"

  这些豪门望族从最初的欣喜若狂,到后来的举棋不定,再到如今的歇斯底里。

  他们原以为吃进官粮后就能哄抬粮价,谁知朝廷竟持续高价放粮二十八日。

  如今各家库房爆满,银钱枯竭。

  厅堂里,郑老太爷形销骨立,唯独双眼炯炯放光。

  "快了......"

  "官仓马上就要见底!"

  就在有人准备退出时,庄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宫门洞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肃穆。一名仆役跌跌撞撞冲入,脸上写满狂喜。

  “空了!粮仓空了!”

  “朱雀大街的粮仓,一粒米也不剩了!”

  这消息如久旱逢甘霖,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情绪。

  “真的空了?”有人颤抖着问道。

  “哈哈!天助我等!”

  “从今往后,这长安城,乃至整个天下,都由我们掌控!”

  郑太公猛地站起,枯瘦的身躯迸发出惊人的气势。他面颊泛红,呼吸急促,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胜了!”

  “终究是我们胜了!”

  过去一个月的煎熬在此刻烟消云散。看着世家财富被百姓掏空时,他心如刀绞,如今终于等到了逆转的时刻。

  “李世民!李世民!”

  他放声大笑,近乎癫狂。

  “这一次,我要你跪着求我!”

  朝廷粮尽,百姓要么饿死,要么只能向世家购买天价粮食。但此刻的郑太公,连卖粮的心思都没了。

  他要亲眼看着那位高高在上的 ,跪在自己脚下哀求!

  其余世家之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附和。

  “对,绝不卖粮!”

  “除非他跪地乞求!”

  郑太公仿佛重回壮年,意气风发。

  “走!去太极宫外!”

  “看看李世民如何收场!”

  众人簇拥着他涌向宫门。

  与此同时,朱雀大街上,百姓们面如土色,茫然无措。

  “真的……没粮了?”

  “我们该怎么办?”

  恐惧如潮水般蔓延。他们心知肚明,此前从世家手中赚取的银钱,很快会被连本带利夺回。更可怕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或许会冷眼旁观他们饿毙街头!

  “不……”有人绝望地喃喃。

  ——————

  宫门缓缓开启,李世民率群臣踏出,气度恢弘。

  “陛下!是陛下!”

  百姓们纷纷跪倒,声泪俱下。

  “朝廷……真的没粮了吗?”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那道挺拔的身影上。

  世家众人傲然而立,郑太公更是昂首挺胸,连拱手作揖都省了,全然不将台上的 放在眼中。

  李世民眸光一沉,视线扫过郑氏众人,声如洪钟:"朝廷粮仓已颗粒不剩。"

  此言一出,百姓如遭雷击。最后一线生机轰然破灭,众人瘫软在地,哭声震天。

  "当真半粒粮食都没了?"

  "陛下开恩啊!"

  "这是要逼我们走上绝路啊!"

  郑太公忽然排众而出,仰天大笑:"李世民!与世家为敌的下场如何?"他竟直呼圣讳,"从今往后,休想有一颗米进长安城!"

  程咬金怒发冲冠,巨斧已然在手:"逆贼!纳命来!"

  郑氏众人却 。郑太公反倒将脖颈一伸,嗤笑道:"有种就往这儿砍!杀了我,你们连粮渣都别想见着!"复又斜睨李世民,"想要粮食?跪下来求老夫!"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悲悯,轻轻抬手:"成全他。"

  程咬金早已按捺不住,巨斧化作寒光。只听"嗤"的一声,鲜血如泉喷涌,白发头颅滚落尘埃。那双瞪大的眼睛里,凝固着永恒的困惑——他至死都不明白,这个 为何敢断送江山。

  温热的血珠溅在世家众人脸上,他们这才如梦初醒,惊恐万状地后退:"你...你竟真敢..."

  天水李家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李世民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

  当街斩杀郑老,便是与世家彻底撕破脸皮,再无转圜余地!

  若缺了世家的粮草,长安百姓都要饿毙!李唐的基业,也将土崩瓦解!

  此刻,世家众人望向李世民的目光,如同在看一个疯癫之人。

  "失心疯了!李世民你这是自取 !"

  "大唐气数已尽!你的江山要亡了!"

  李世民冷眼扫过这群尚不自知的

  ...

  长安城的黎民百姓皆瞠目结舌。

  他们面面相觑,不敢置信。原本已陷绝境,坐以待毙,却不料事态竟有转机。

  百姓们顿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圣上,城外真有粮食?"

  "在何处?"

  "快随陛下出城去!"

  李世民率领心腹大臣与众多百姓,浩浩荡荡出了城门。魏征此时方才恍然大悟。

  "莫非陛下已将粮草暗中运至城外?"

  "这批粮食究竟从何而来,定要亲眼见证!"

  他疾步紧随,不停向外张望。

  然而直到众人出了城门,依旧未见粮草踪影。魏征愈发困惑,眉头紧锁。

  "陛下!"

  "粮在何处?为何不见?"

  李世民并未作答,带着众人沿着官道前行,来到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地前。

  魏征定睛一看,顿时勃然大怒。

  "这...这是红薯田?"

  "陛下莫非要让百姓以红薯叶果腹?"

  "此非牛羊,岂能靠草叶维生!"

  不仅魏征,满怀希望的百姓见到遍地红薯藤时,也都陷入绝望。

  "陛...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