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确实没多少铁-《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诸位世家的胃口,倒是大得很哪!"

  李二话里带刺,却毫不迟疑地朝身后挥手:"来人,把铁锭都搬下来!"

  房玄龄立即领命,指挥侍卫从马车上卸下一块块沉甸甸的铁锭。

  这些黑黝黝的铁块泛着金属冷光,宛如一块块玄铁巨石。

  李二睥睨着王洪,就像在看一个滑稽的丑角。

  "这是五千斤,余下的正在运送途中!"

  "日落之前,一万三千斤铁料,朕保证如数交付!"

  王洪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扑到铁锭前......

  无论王洪怎样查验,都无法否认眼前确实是货真价实的铁锭。

  众世家之人瞠目结舌,仿佛见到了什么匪夷所思的怪事。

  "五千斤现成的铁锭......"

  "你们从哪儿变出这么多铁?居然还能在天黑前凑齐一万三千斤!"

  "这绝不可能!"

  世家众人惊骇欲绝,却不得不面对铁一般的事实。

  李二对他们的震惊置若罔闻,眼神愈发凌厉:"当初约定的是每斤二十八文吧?"

  "铁料在此,该你们付账了!"

  要知道世家当初经营铁矿时,因技艺粗陋,每斤铁料的成本就高达三十多文。

  朝廷以每斤二十八文的低价出售铁料,最终商定的购买总量不超过两万斤。

  王洪等人起初感到震惊,随后转为狂喜。

  “没错!”

  “当初约定铁价二十八文,比我们自己冶炼还要便宜!”

  “这次虽未打击到李世民的威信,但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占了便宜!”

  想通这点,世家众人欣喜若狂,匆忙将铁锭搬上马车,心中暗自讥讽。

  “哈哈!”

  “还以为朝廷有何高明手段?结果还不是亏大了?”

  “一万三千斤!以二十八文每斤的价格拿下,简直赚翻了!”

  王洪等人笑容满面,丝毫未察觉李二眼底的讥诮。

  “这群蠢货,又要上钩了!”

  “他们绝对想不到,李小子的高炉炼铁成本仅一百斤七文钱!”

  “这简直是一两百倍的暴利!”

  无需惊讶,工业化高炉的效率远超大唐的小作坊。高炉可日夜运作,工人少、燃料省,矿石利用率极高,几乎能将铁完全提炼。而小作坊炉子断续运作,耗费大量木炭与人力,矿渣中仍残留不少铁料。

  如此悬殊的差距,合情合理。

  然而王洪等人对此一无所知,只当自己占尽便宜,生怕李二反悔,匆忙搬走铁锭。

  王洪上前,刻薄道:

  “陛下,您真能在天黑前凑齐一万三千斤?”

  “这是铜钱,请收好!铁料既已售出,可别反悔!”

  竟有人急着送钱?

  李二冷笑更甚,对世家的鄙夷更深。

  “哼!朕乃大唐天子,一言九鼎,岂会出尔反尔?”

  “来人,收钱回宫!”

  他懒得再看这群跳梁小丑,直接结束闹剧。但他清楚,事情远未结束。

  世家不懂高炉的恐怖产能,更不知朝廷的底气。这次失败后,他们必不甘心。只要朝廷逐步放货并提价,定能让他们再次入套!

  见李二率众离去,王洪等人长舒一口气。

  “我们……真的买到铁了?”

  众人面面相觑,恍如梦境,但眼前的铁锭作不得假。

  “李世民哪来这么多铁锭?”

  “实在想不通!”

  王洪揉着太阳穴随口猜测:

  “或许是朝廷秘密储备的铁料,专为打造兵器所用!”

  “我家就有一处秘库,藏了不少铁……”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豁然开朗。

  “不错!”

  “定是朝廷或陇西李氏的库存!”

  家丁离奇失踪,王洪等人心中惊悸,茫然无措。

  管家战战兢兢立在族长面前,将事情原委悉数道出:

  "家主,此事当真蹊跷!"

  "起初按您的吩咐,派人暗中盯住新唐书铺,原本一切顺利。下人们确实发现了运送书籍的马车......"

  "可自从尾随那马车离去后,竟再无一人归来,连只言片语都未传回!"

  "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半个影子都没留下!"

  王洪闻言,登时愣在当场。

  细细推敲,家丁们的行动并无疏漏。

  他们分明已经跟上马车,眼看就要找到李沐的藏身之所。

  却不料最后关头,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吞噬殆尽,连半点踪迹都未留下。

  "荒唐!简直荒唐!"

  "纵是遭遇不测,也该留下些蛛丝马迹才是!"

  "莫非撞见鬼魅了?"

  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头顶。

  此刻在李洪眼中,李沐的住处顿时化作凶险莫测的龙潭虎穴。

  转念又想:"若真是鬼神作祟,为何那李姓小辈安然无恙?车夫又为何无事?"

  "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

  思来想去,终不得其解。

  王洪只得心灰意冷地认定,所有家丁都已命丧黄泉。

  如此多的人手折损,实乃重大损失。既要抚恤家眷,又得重新物色可靠的人手,以护卫周全,处理隐秘事务。

  这笔开销不仅耗费钱财,更需投入大量精力。

  想到此处,王洪顿觉心如刀绞。

  "就这么平白折损了这么多人手......"

  "还要不要继续派人盯梢?"

  踌躇良久,终是狠下心来:

  "跟!"

  "再遣精锐暗中查探,务必要查个水落石出!"

  ......

  世家众人正为家丁失踪之谜困惑不已。

  而此时太极殿内,听闻密奏的李二却勃然大怒。

  "砰!"

  御案被他一脚踹翻,怒不可遏地来回踱步,甚至要拔剑斩人。

  "好个世家!好大的胆子!"

  "竟敢打李小子的主意,简直找死!"

  "朕今日就要亲手宰了他们!"

  先前世家屡屡与他作对,甚至试图削弱他的威望,李二虽怒却不似这般失控。

  但听闻世家要对李沐不利,这位 再难抑制胸中怒火。

  在他心中,李沐的分量早已超越自身安危。

  "陛下三思!"

  "小郎君安然无恙,毫发未损,请陛下息怒!"

  随侍在侧的杜如晦见势不妙,急忙上前阻拦。

  他唯恐天子一时冲动,令大唐好不容易稳定的局面毁于一旦。

  "即便要惩治世家,也不必陛下亲自出手啊!"

  "若小郎君在此,定不愿见陛下如此动怒!"

  提及李沐,李二果然稍稍冷静,缓缓放下了手中宝剑。

  “不错,李小子安然无恙!”

  “依他的性子,怕是不愿朕亲自提刀上阵......”

  杜如晦见皇帝情绪平复,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他抬手拭去额间细汗,语气唏嘘。

  “小郎君在陛下心中分量着实不轻!”

  “不知陛下打算何时与他相认,接他入宫?”

  “只要回到宫中,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李沐身世之谜,唯有杜如晦等寥寥数人知晓。

  眼见局势愈发凶险,杜如晦忍不住再次进言。

  皇帝闻言沉默片刻,最终缓缓摇头。

  “不可!”

  “深宫大内,未必就是安稳之地!”

  亲身经历过玄武门惊变的 比谁都清楚,这雕梁画栋的宫墙之内,暗藏的刀光剑影比外界更甚。

  ___

  若要护一人周全,真正做到形影不离,答案已在君王心中浮现。

  “贴身侍女!”

  “须得寻一位武艺超群,姿容绝佳,又忠心不二的女子相伴左右。”

  思及此处, 眼中精光乍现。

  既要日夜相随,寻常侍卫多有不便。若论亲近自然,又需容貌出众以免惹人生厌——这般条件,放在人口繁盛的大唐倒非难事。

  然则兼备高强武艺与赤胆忠心者,却是凤毛麟角。

  “精通武艺的女子本就稀少......”

  “更遑论忠心耿耿之人......”

  指节轻叩案几,眉间沟壑渐深。

  所幸坐拥天下的 从不乏人才。当年征战沙场攒下的班底,此刻正可派上用场。

  “此人倒是颇为合适......”

  见君王独自沉吟许久,杜如晦屏息静候。

  待 神色舒展,他才小心进言:

  “陛下?”

  “讲。”

  老臣直言不讳:“虽知陛下麾下能人辈出,但该如何让小郎君心甘情愿接纳此人?”

  莞尔:“朕不便出面,自有皇后周旋。”

  “那小子既非六根清净之人,又怎会推拒?”

  中沐醉月楼中,李沐虽未沉溺美色,却也不曾将侍女小翠拒之门外。这层心思,早被 看在眼里。

  杜如晦会意点头。由长孙皇后出面,确实最为妥当。若君王亲自赐人,反倒平添尴尬。

  此事既定,但 眼中寒意未消。

  “世家胆敢动朕的孩儿......”

  “太原王氏王洪,朕定斩不饶!”

  长安城,东市街头人潮涌动。

  听闻铁料再现市面的消息,百姓们争先恐后涌向商铺,顷刻间将铺子围得密不透风。

  "给我留一块!求您了!"一名汉子急得直跺脚,"家里的犁头早就锈断了,地都没法耕啊!"

  "我出五十三文!"另一人高举钱袋喊道。

  "我再加两文!这铁料我要定了!"

  价码越抬越高,不少人急得满头大汗。他们攥着攒了许久的铜钱,却怎么也挤不进人群前排。

  这时,一个衣着体面的男子拨开人群,袖中沉甸甸的钱袋哗啦作响:"每斤六十文,铺子里剩的我都包了!"

  瘫坐在角落的老农突然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嚎:"这价钱......这价钱叫我怎么活啊!"他捶打着地面,"没了铁器,田里的秧苗都要枯死了......"

  世家仆从抱着新买的铁锭经过,闻言嗤笑:"当初是谁为多赚三文钱把锄头卖了?现在知道哭了?"他故意将铁锭撞得叮当作响,"穷鬼就该饿死!"

  他拎起铁料,在众人愤怒的注视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任务顺利完成,这人带着铁料,兴冲冲地返回太原王氏的庄园,准备向族长邀功。

  然而,族长王洪并未露出多少喜色。

  “你们买了多少铁?具体什么价钱?”

  族人不敢隐瞒,老老实实汇报。

  “禀族长,我买了十二斤,每斤六十文!”

  “我买了二十斤,六十八文一斤!”

  “族长,我只买到三斤,每斤七十文!”

  听着价格不断攀升,王洪终于放下心来,嘴角微扬。

  “价格一路上涨,没问题!”

  “看来朝廷手里,确实没多少铁!”

  王洪彻底安心,确认自己没被算计。

  他挥挥手,吩咐族人继续收购。

  “你们跑遍长安所有市场,但凡有铁,全部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