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酒香四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朝廷开出这般优厚条件,究竟是图什么?"

  "您又为何如此相助?"

  "若不弄明白其中缘由,我等实在不敢接受。"

  在场商贾纷纷点头。今日所见所闻太过美好,美好得令人心生惶恐。

  李沐看着众人惊疑不定的神情,正色道......

  “朝廷所求,亦我所求……”

  他低声重复着这句话,慢慢仰起脸,目光投向远方。

  “诸位可知,水泥究竟是何物?”

  “它对大唐,对这天下,意味着什么?”

  李沐的反问让商人们陷入短暂的沉默。

  答案他们心知肚明。

  正是因为能预见水泥将带来的变革,他们才不约而同赴这场宴。

  可若要详尽道来,却又难以言尽。

  李沐并未等待众人作答,便继续道:

  “新唐大道各位都已见过,水泥能让这样的道路连通四方!”

  “它不畏水患,可筑堤防洪,令黄河不再肆虐,亦能修渠引水,使农田旱涝无忧!”

  “若以水泥加固长城,草原铁骑再难南下!”

  “它可造百丈高楼,可架跨江大桥……”

  “此物之妙用,无可估量!”

  “诸位以为,朝廷需要多少水泥才够?”

  这问题掷地有声,在座众人无不震动。

  对大唐辽阔疆域而言,水泥再多也不为过!

  顾元宝猛地起身,眼底精芒闪动。

  “李郎君,我悟了!”

  “顾某愿与朝廷合力建厂,广产水泥!”

  他本就追随李沐,此刻率先表态,目光扫过其余商人。

  “在座皆商海翘楚,岂会错失良机?”

  “得水泥者,得商机!”

  “李郎君慷慨授技,诸位还迟疑什么?”

  此言一出,满座沸腾。

  众人纷纷离席,神色激昂:

  “郎君厚待,我等岂能辜负?”

  “天赐富贵,岂有不取之理!”

  “水泥之利,算我一份!”

  见众人响应,李沐嘴角微扬。

  多日筹谋,终见成效。

  “好!”

  “与李某合作,必是诸位最明智之选!”

  他语气笃定,随即展开一幅巨幅唐舆图。

  ——此物素为朝廷机密,民间罕有流传。

  众人神色一凛,静候下文。

  李沐指尖划过图纸:

  “为免同业相争,李某愿为诸位分划经营之地。”

  “各据一州一县,专营水泥产销。”

  “此谓——区域代理!”

  瓷商杨义雄闻言,眸光骤亮。

  这是要——分疆划界!

  特许区域专营权,即为在场诸位划分专属经营版图。

  商人获得辖区独家运营资格,可规避同质化竞争导致的恶性价格战。

  此举既降低同业内耗,又能稳定建材行情,确保全体参与者共同获益!

  此乃多方共赢的绝佳方案!

  杨义雄对此创新模式赞叹不已。

  "专属经销区......"

  "李先生此计高明!"

  "既可保障各方收益,又能避免矛盾冲突,真乃良策!"

  "承蒙李先生为商界同仁谋福祉,感激之至!"

  众商贾对李沐的提案一致推崇。

  现场气氛热烈,诸位面泛红光,争先恐后划分势力范围。

  "李某在中原商界颇有人脉,河南道当由我负责!"

  "某家深耕荆楚多年,两湖地区交予在下最为妥当。"

  "在下在河东道略有根基......"

  各方豪商相继起身,争相认领经营区域。

  偶有数人争抢同一地段也在所难免。

  李沐居中调停,妥善化解分歧。

  好在诸位商界翘楚原有经营版图泾渭分明。

  虽涉及水泥专营这等重大利益,最终仍因敬重李沐而互相退让,达成共识。

  看着标注详尽的疆域图,李沐颔首称许。

  "诸位通情达理,互谅互让,实属难得!"

  "假以时日,大唐全域必将因诸位而遍布水泥官道!"

  招商事宜圆满落幕,李沐欣然示意。

  侍女手捧檀木托盘款款而来,其上白瓷酒盏盛满佳酿。

  醇厚酒香弥漫全场。

  "谨以此杯敬诸位,愿我们同心协力,共创辉煌!"

  李沐举杯致意。

  得偿所愿的商贾们纷纷响应。

  盏盏白瓷交错,回敬之声此起彼伏:

  "敬李先生!"

  "愿水泥通达四方!"

  琼浆入喉,似火线穿肠,令人气血翻涌。

  这些消息灵通的富商即刻明悟,喜出望外:

  "莫非......这便是御赐琼浆?"

  "先生竟以贡酒相待,实乃三生有幸!"

  ----------

  美酒助兴,宴饮气氛愈发热烈。

  感受到李沐的真诚厚待,商贾们无不心潮澎湃。杨义雄等人暗自发愿,纵有世家阻挠,亦要全力配合!

  这份尊重与诚意,值得以死相报!

  李沐抬手示意众人:

  "既然我们已结成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当有个响亮的称谓。"

  "不如就叫'盛世商盟'如何?"

  "让我们携手共建崭新大唐!"

  以下为改写后的文本,保持原意不变,仅调整措辞与句式:

  长安城内,李沐钟爱的"新唐"二字已成为金字招牌。无论新唐书肆的翰墨飘香,还是新唐大道上车马如流,皆令天下人趋之若鹜。

  这般气象更昭示着少年郎的鸿鹄之志,在场商贾无不心折。

  "愿随公子共襄盛举!"

  "这商盟算某一份!"

  "还望公子多多提携!"

  若能织就这张贯通大唐的商网,纵使只为互通有无,亦是千金难买的机缘。满座衣冠纷纷起身,脸上俱是敬服之色。

  数月心血终见硕果,李沐抚掌而笑:"说起生财之道,倒真有几桩好营生。"青年屈指细数,"文房四宝、冶铁炼钢,皆可让利共营。凡入盟者,皆享采买配额。"

  众人目光灼灼——新唐书局的精良刻本早有名声,先前便有人辗转倒卖,却苦于货源有限。如今得此承诺,岂不如获至宝?更遑论那铁器买卖...

  "公子竟能调拨官铁?"几位掌柜激动得声音发颤。大唐百工皆需精铁,这分明是座挖不完的金矿!

  渭水河畔新起的高炉昼夜不熄,朝廷采买终究有限。分流民间既解工坊之困,又利耕樵之事,恰是两全其美。

  待议定铁器章程,李沐忽然轻叩案几:"还有桩炊炭生意。"见众人困惑,他含笑解释:"将石炭制成蜂巢状,专供百姓炊爨取暖。"

  席间顿时哗然。

  顾元宝挤开人群:"此物真能替代柴薪?"

  小婢适时捧来陶炉,但见其中黝黑煤块孔窍玲珑,焰舌正吞吐于蜂窝之间。

  "妙哉!"胖商人抚掌大赞,"孔窍助燃,陶炉聚火,果然巧思!"杨姓商人试探着伸手,猛被热气灼得缩回,却笑得愈发开怀:"好旺的火势!"

  “这炉子好用得很,既能烧水也能煮饭,真是实用!”

  “若能将这炉子和蜂窝煤推广开,以后都用不着木柴了!”

  杨义雄不愧是精通陶瓷的行家,对炉子的构造很快了然于心。

  他甚至发现了炉底的小机关,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盖子调节火候!

  ------------

  李沐接连抛出的生意,随便一项都足以成就一方巨贾。

  众人既敬佩又感激,几乎要顶礼膜拜。

  如今看来,加入新唐商盟确是李沐所言——此生最明智的抉择!

  “哈哈!有了这些东西,咱们的买卖定能更上一层楼!”

  “今夜来见小郎君,果然来对了!”

  “那些没到场的人,怕是要悔青肠子!”

  商人们满面春风,心满意足。

  今日的收获远超预期。

  先是水泥,再是新唐商盟的各类生意,样样非同小可。

  若将这些营生尽数铺开,家业翻上几番不在话下!

  而这一切,全赖李沐指点。

  李沐坦然接受众人感激的目光,却未因此自满。

  甜头给足了,接下来该敲打一番,免得有人得意忘形!

  “诸位,有了这些买卖,前程似锦自不必说。”

  “假以时日,商人在大唐的地位亦将水涨船高!”

  “但诸位须明白——我李沐能给的,也能收回!”

  李沐神情肃然,目光如刀,令众人心头一紧。

  他无视众人的震动,环视全场。

  “要求不多,就两条!”

  “其一,须按大唐律法缴纳商税,不得偷逃分毫!否则朝廷查抄家产,莫怪言之不预!”

  “其二,不得损害大唐利益!经营须守法,更不得欺压盘剥百姓!违者严惩不贷!”

  李沐杀气凛然的模样,宛如一盆冷水浇醒众人。

  显然,他绝非虚言恫吓。

  这般郑重的态度,必是言出必行!

  若触犯这两条,等着自食苦果吧!

  顾元宝率先起身,高声向李沐立誓:

  “小郎君尽管放心!”

  宴席上觥筹交错,酒香四溢。

  商贾们举杯畅饮,言笑晏晏,眼底却暗流涌动。方才李沐的一番言论,如同惊雷般在他们心头炸响。

  那位身着锦绣的少年郎君,此刻正含笑接过众人敬酒。他指尖轻叩白玉杯,发出清越声响,让满座富商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

  "诸位且看这琉璃盏。"李沐忽然旋转手中杯盏,琥珀色的酒液在烛火下折射出璀璨光芒,"就像我们的生意,需得..."

  席间有位来自江南的丝绸商暗自掐算,这已是今晚第三次被李沐点醒商机。他不禁与邻座盐商交换眼神,双方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

  后花园的竹影婆娑,青绮的罗裳扫过石阶。她将团扇半掩朱唇,眼波流转间又念起方才那两句诗。李沐的衣袖还残留着淡淡墨香,此刻正随着夜风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