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定能事半功倍-《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小郎君方才..."青绮的话未说完,忽听得廊下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侍女提着灯笼匆匆赶来,说老爷要在望月亭见客。

  李沐望着近在咫尺的佳人忽然后退,手中折扇"啪"地合拢。他转身时衣袂翻飞,带落几片月季花瓣。

  楼上的李世民正在砚台边蘸墨,忽听房门被猛地推开。他抬头看见李沐涨红的脸,不由挑眉:"这是..."

  "您倒是会挑时辰。"李沐抓起茶盏一饮而尽,衣袖沾了茶水也浑然不觉。

  李世民目光扫过年轻人泛红的耳尖,忽然了然地笑了。他敲了敲案上账簿:"来看看这个,比你的'好事'要紧。"

  “若能拉拢商贾之力,彻底压制世家,你李沐当记头功!”

  李二对今日李沐与商人们的会谈了如指掌,心中大为赞叹他的手腕。

  自今日起,加入新唐商盟的商贾,必将与背后的世家渐生龃龉,渐行渐远。

  此计无异于断世家一臂!此后,世家豪族对财货的掌控必然削弱,而朝廷的力量则将日益壮大,其影响很快便能遍及大唐各州县!

  “就为这点事?”

  “特意叫我过来听你夸几句?”李沐满脸不耐,冷笑一声。

  他正与青绮温存,却被这老李搅了好事,错过良机,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续……

  纵然李二素来豁达,此刻也不由面色一沉,瞪眼道:“臭小子,你这什么态度?”

  “有了 就忘了老友,忘了大唐?”

  李沐那点心思,真当他不知?不过懒得点破罢了!

  被李二一语道破,李沐顿时讪讪:“咳……岂会……”

  他可不愿被扣上重色轻友的帽子,眼珠一转,立刻反唇相讥:“老李,你吃的哪门子飞醋?”

  “我李沐为你鞍前马后,难道还不够?就不能松快松快?”

  “再说,我与人研讨生理之学,正是为了大唐!”

  “若此法可行,大唐新生儿夭折之数,至少能减半!”

  李二本只是玩笑,闻言却勃然变色,猛然起身急问:“此话当真?快细说!”

  自古婴儿生死难料,若真能改此困局,于百姓便是再造之恩!

  李沐原本信口搪塞,见老李如此激动,赶忙正色深思。

  好在妇科儿科确有其道,他略作整理,反问道:“老李,大唐女子几岁婚育?”

  李二不假思索:“十四岁!自《黄帝内经》载‘女子二七天癸至’,历代为增人口,皆鼓励早婚——此事有何不妥?”

  ---

  李二心急如焚,几乎要揪住李沐衣领:“速速道来!若此法真能救婴孩性命,你便是万家生佛!”

  李沐见势不妙,连忙稳住心神道:“女子过早生育,骨盆未成,易致难产。且年幼母体孱弱,婴孩先天不足……”

  一番剖析,听得李二神色剧变。

  这简直骇人听闻!

  十四岁!

  这样娇嫩的年纪,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就要承受怀孕生育之苦......

  这些人怎能如此残忍?简直就是畜生!

  要知道在之后的时代,十四岁怀孕,那是要判刑的!

  李沐心中怒火中烧,同时又对大唐的少女们深感怜惜。

  他情绪激动,对老李说道:

  “老李,十四岁生育,是不是风险极高?”

  “难产、产后大出血,婴儿体质弱、容易生病,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

  “而那些生过孩子的,第二胎第三胎,产妇是不是很少出现难产问题,孩子也相对健康容易存活?”

  这个问题,李二从未思考过。

  但他一向关心民间疾苦,常常微服私访,体察百姓生活,对这类情况并不陌生。

  他在心中粗略一算,顿时大吃一惊。

  “确实如此!”

  “我所知的人家中,十四岁生育确实危险重重,头胎时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我老李亲眼见过一尸两命、母子双亡的惨剧!”

  李二越说越感到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风俗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严重的问题!

  “李小子,快告诉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难道让女子再长大些,生育就会更安全吗?”

  李二真的着急了。

  这关系到大唐的根基,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生死存亡!

  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造福千沐万代!

  李沐对此同样重视。

  “没错!”

  “你说女子以七为周期,这话或许有道理。但不是二七十四,而是三七二十一!”

  “女子超过二十一岁后,身体才真正发育成熟,适合孕育新生命!这时候生育,风险就会小得多!”

  后世的医学研究也表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二十岁之后。甚至国家将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定为二十岁。

  二十岁结婚,二十一岁生育,正符合这一说法。

  虽然此时生育仍有风险,但难产致死的情况已大大减少。

  李二沉默下来,陷入深思。

  这个说法,似乎很有道理!

  李沐为了让李二信服,继续举例说明:

  “老李,女子过了十四岁,身体是不是还在继续发育,身高是不是还在增长?”

  “就像桃树,初开花时结不出好果子,只有等它真正长成,才能硕果累累!”

  “若能推迟大唐女子婚配生育的年龄,她们难产而死的几率就会大幅降低,反而能为大唐生育更多子嗣!”

  “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二不得不承认,他被说服了。

  李沐的话句句属实。晚婚晚育短期内看似不利于人口增长,但能保全更多适育女性,从长远来看反而能促进人口繁衍。

  当时又没有计划生育,一个女子生七八个甚至十多个孩子很正常。

  从二十岁算起,到四十余岁,有二三十年时间,足以生育十多个孩子。

  若这些孩子都能存活,大唐人口必将大幅增长!

  李二精神一振,既震撼又惊奇地看向李沐。

  ------------

  李二听到“儿科”二字,顿时愣住了。

  他思索片刻,试图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儿科?”

  “专门给小孩子看病的大夫?”

  “这主意有意思,听着挺在理!”

  中医传承千百年,自有其独到之处,医病救人的能耐是实打实的。

  不过专攻小儿病症的,倒是头一回听说。

  李沐见状,继续解释道:

  “小娃娃不懂事,受凉发热是常事吧?抓到东西就往嘴里送,闹肚子、积食不消化常见吧?”

  “还有蛔虫这些寄生虫,脑袋上生虱子,哪样不是害孩子的?”

  “要是能整理出一套专门治这些的法子,小娃们的命就能保住不少!”

  “不光小儿科,还有妇人病、男子病......”

  “解决生不出孩子的问题,也是件大好事......”

  李沐越说越起劲,把后世那些经验都抖落出来。

  这些可都是后世总结的智慧,虽说妇人病男子病听着不雅,可治病救人哪讲究这些。

  李二更是个明白人,他关心百姓疾苦,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节,反倒对李沐高看一眼。

  “好小子,年纪轻轻连妇人病都懂!”

  “这下我信了,你确实是在跟青绮探讨正经学问。”

  “男女婚配,生儿育女,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李二这般通情达理,反倒叫李沐臊得慌。

  他不想多提青绮,眼珠一转,赶紧岔开话题:

  “小儿科,妇人病男子病......”

  “大唐的医术......”

  “有了!”

  李沐突然想到史书上的一个人物。

  这位赫赫有名的神医,可不就精通妇人病和小儿科么!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李二:

  “老李,你可听说过孙思邈?”

  “就是终南山里那个道士,医术通神的活神仙!”

  提起药王孙思邈,那可是后世无人不知的人物。

  孙思邈自幼聪颖,立志悬壶济世。

  他遍阅《黄帝内经》等古籍,又广收民间偏方,行医济世积累了丰富经验。

  最终着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开妇人小儿专科之先河,在医书里单列《妇人方》《少小婴孺方》,堪称古代妇科儿科鼻祖。

  李二摸着下巴沉吟:

  “孙思邈......”

  “终南山里似乎是有这么号人物。”

  “不过药王这个名头,未免太响了些吧?”

  他登基不久,朝政尚且忙不过来,哪顾得上召见隐士?

  只是隐约听过孙思邈的名号罢了。历史上要等到后来相见,李世民见其古稀之年仍须发乌黑,精神矍铄如神仙中人,才惊叹不已。

  此时,孙思邈的名声才真正在大唐传开。

  药王这个称号其实是后世之人所加,当时并没有这种说法。

  李沐不在乎这些细节,反而激动地看着李二。

  "竟然真的存在?"

  "老李,这可是绝世神医啊!"

  "一定要找到他!"

  "你若能得到孙思邈相助,至少能多活十年!"

  确认孙思邈确有其人后,李沐再也按捺不住。

  他急切地催促李二去寻找这位名医。

  如此流芳百世的神医,在大唐实属罕见。

  若能找到孙思邈,请他负责组建儿科、妇科等科室,定能事半功倍!

  李二应允寻访孙思邈,自然是件好事。

  但此事急不得。孙思邈行踪飘忽,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何时才能寻得。

  因此儿科和妇科的医术也暂时无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