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此景,李沐眼中迸发惊喜光芒。
"妙极!"
"此等精度的钢珠正合轴承之用。"
"速将滚珠轴承组装试验!"
匠人们立即取出预制的零件开始拼装。
先前因关键部件精度不足屡遭失败,此刻有了合格钢珠,组装进度势如破竹。
"咔嗒、咔嗒"
每颗钢珠都严丝合缝嵌入轨道。
随着最后一片钢制垫片被锤击固定,"铮"的金属颤音宣告李沐梦寐以求的滚珠轴承诞生。
李沐急不可待转动轴承,听着持续不断的"嗡嗡"旋转声,仿佛已看见装载此物的马车将畅通无阻。
任何装配轴承的器械都将因此获得质的飞跃。
李淳风抚掌惊叹:"非凡之作!此轴承至少能省三成畜力,若配合水泥官道,车速怕是追风逐电。"
———
筹办机械分院绝非李沐临时起意,实属筹谋多时。
苦于缺乏执掌机械研发的领军人物,这项比化学更攸关工业命脉的要务始终悬而未决。
此刻李淳风的出现让他灵光乍现:若能延揽这位奇才出任院长,诸多机械蓝图便可逐步实现。
"所谓机械...可是机关器具?"李淳风却蹙眉反问,"车驾工具之流虽精巧,似乎不值当专设分院研究?"
李沐这才惊觉"机械"乃后世概念。
面对李淳风"不解此物何以耗费巨资"的质疑,他沉吟道:"凡能省力增效之具皆属机械。扫帚、镊子等简单机械不足为奇,但复合式精密机械却能开创新的劳作方式。"
这般现世说法终令李淳风若有所思。
李淳风微微颔首,心中虽已明白几分,却依然猜不透李沐的意图。
李沐见状继续解释道:
"譬如马车,由车轮、车厢、辕架等部件组成,而车轮又包含轮毂、辐条、轴承等结构。"
"这样的机械,能将运输效率提高数倍乃至十余倍。"
"若我能造出比马车更快、载重更大的车辆,对大唐岂非大有裨益?"
此言一出,李淳风恍然大悟。
倘若真有一种车辆速度远超马车,载重更胜一筹,必将成为无价之宝。
正如李沐新制的滚珠轴承,已然展现出非凡价值。
"原来如此,小郎君是想通过改良机械来造福苍生!"
"只是机械改良见效缓慢,对天下又能产生多大影响呢?"
"耗时太久,收效甚微啊!"
李淳风摇头表示怀疑。
滚珠轴承虽好,但制造不易,想要在大唐推广开来提升效率,过程必定漫长。
况且以大唐目前的运输需求,根本用不上如此精密的机械。
他完全不信仅凭几件机械就能改变天下格局。
李沐眼中闪过一丝讥诮。
"李先生未免太小瞧机械之力了!"
"不如我们打个赌——我造一件机械,你看看能否改变天下。"
"若我赢了,你便留在大唐科学院助我创立机械分院;若我输了,此事就此作罢,今后我唯先生马首是瞻。"
李沐胸有成竹,当即提出赌约。
李淳风略作迟疑,终究点头应允。
他也想看看,李沐究竟能造出何等惊世骇俗之物。
"好!这个赌我接了!"
"不知小郎君要造何物?可需在下相助?"
李淳风气度恢弘,即便事关赌约,仍愿倾囊相授。
以他的慧眼,世间万物皆可洞悉,区区机械自然不在话下。
李沐闻言大喜,连连称赞:
"李先生果然豁达!"
"有您相助,此事必成!"
"待我绘制完图纸,再与先生细细商议。"
说罢便伏案疾书,不消多时,一张精密复杂的图纸跃然纸上。
图纸上的机械构造繁复精密,远超寻常。
但李淳风天资卓绝,仅一眼便认出这是织布机的改良设计。
他俯身细看,喃喃自语:
"此处是纺锤,这里牵引经线纬线......"
"确实是织布机无疑,只是体积庞大,恐怕需多人协同操作。"
"这般织出的布料,不知会有多宽多长......"
传统织布机只需一人操作,产出布料又窄又糙。而这台机器显然别具匠心。
妇女们要耗费五六日的辛劳,才能完成一匹布的纺织。眼前的这台织机,体型庞大,不知会有怎样的功效。
李淳风内心的好奇愈发强烈,恨不能立即动手制作,亲自验证它的神奇。他转身望向李沐,眼中闪烁着探寻的光芒:
"这件织机看起来非同寻常,不知有何精妙之处?"
"可否让某开开眼界?"
李沐双手负于身后,神色悠然自得。终于有机会胜过这位奇人,心中不免欢喜。
"此物岂是寻常织机?待先生亲眼所见,必会惊叹不已。"
"图纸在此,大唐科学院的工匠任你差遣,何不亲手打造一台试试?"
说着,他将案几上的图纸卷好,递到李淳风手中。
这正是他的打算——借李淳风之手完成这台机器的制作。如此新奇的物件,定能满足这位奇人的求知欲,使其不再纠缠于相术命理。
李淳风接过图纸,连连点头道:"妙极!待某将织机造出,自见分晓。"
话音未落,他已拿着图纸匆匆离去。科学院内汇聚了天下能工巧匠,很快便响起了叮当的锻造声与沙沙的锯木声。
另一边,袁天罡正利用炼丹炉与琉璃器皿,钻研三酸两碱的制法。李沐望着这番景象,嘴角泛起笑意。
"纵使二位智计百出,终究要为科学事业效力。我大唐科学院又添两位栋梁之材!"
他深信,有了这两位的加入,化学研究与机械制造必将突飞猛进。无数新奇的发明将会源源不断地诞生。
"硝石水与硫磺水,可是制造 的关键之物。待袁道长研究有成,便能造出火铳火炮,届时草原强敌......"
李沐始终铭记自己富国强兵的使命。不过,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虽然有了袁天罡与李淳风主持化工器械,但要建立完整的学术体系,仍需更多人才。"
"草木鸟兽之学,医道药理,乃至浩瀚的格物致知之学,都需要更多俊杰来共同完善。"
望着初具规模的科学院,他不禁轻声叹息。想要在大唐重现完整的学术体系,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李沐深知,凡事不可急躁,需循序渐进。
就在他思索如何说服药王孙思邈时,李二亦未闲坐。
他早已密令心腹遍寻孙思邈踪迹,终有所获。
太极殿内,房玄龄难掩激动,向李二禀报:
“陛下,找到了!终南山某处,确有孙思邈老神仙行踪!”
李二闻言大喜,眼中闪过期待。
他早从李沐口中听闻孙思邈医术超凡,如今终得消息,自是欣喜过望。
“好!爱卿果然不负朕望!”李二高声赞许,“孙思邈现在何处?朕定要亲自会会他!”
房玄龄神情却略显尴尬,拱手道:“手下官吏曾邀老神仙入长安,却遭婉拒。臣以为,不妨携厚礼与圣旨再请,或能成事。”
孙思邈淡泊名利,不愿受朝廷束缚,故言辞果断回绝。房玄龄虽有不悦,却因李沐之故,未敢轻慢,反欲以更高礼遇相邀。
李二正欲应允,忽又皱眉:“孙思邈竟不愿来?”
房玄龄点头:“老神仙年近古稀,却步履矫健,常人难及。传闻他曾为山中猛虎医治,以虎撑撑其口,取金簪救之,那虎至今仍守护其杏林,充作坐骑。”
李二听罢,面露惊诧:“此事当真?”
若换他人讲述,李二必斥为妄言。但房玄龄素来持重,所报之事必经查证。况且,那猛虎踪迹确有人亲眼所见,更添几分可信。
李二沉思片刻,喃喃道:“如此奇人,当以诚相待……”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李二终于回过神来,发出一声幽长的叹息:
"世间总能遇到不世奇才啊!"
"孙思邈真乃当世无双的神医,堪称我大唐的扁鹊再世!"
"朕实在是见识短浅了!"
原先李二对孙思邈并不特别看重,只是碍于李沐的情面才勉强接见。
听完这些事迹后,他再也坐不住了。
"万万不可!"
"如此奇人异士,必须礼遇有加!"
李二猛然起身,目光炯炯,内心已作出决断。
"昔日周公礼贤下士,魏武帝求才若渴,刘皇叔三顾茅庐......"
"朕怎能逊色于他们?"
李二素来以历代明君为楷模,对这些典故烂熟于心。
在招揽贤才方面,他绝不甘于人后!
当初他屡次微服造访李沐,很大程度上就是效仿古人礼贤下士的作风。
否则一个失散的孩子,直接接回宫中不就行了?
如今听闻孙思邈的传奇事迹,又得知李沐对其推崇备至......
在长安城外的终南山一带,有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
李二打定主意后,立即带着程咬金等几位亲近将领前往山中。
马蹄声急促,李二透过车窗远眺,眼中期待之色愈浓。
"不知这位孙老神仙究竟何等风采,竟让李老弟如此挂念......"
"朕将他请到长安,也给李老弟一个意外之喜!"
想到带着孙思邈出现在李沐面前时李沐的惊喜模样,李二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
终南山自古就是道教发源地,传说中老子曾在此传道。
山中灵药遍布,珍奇草药随处可见。
此时,一位须发如雪却面色红润的老者背着药篓,步履稳健地从山间采药归来。
正是孙思邈!
他背篓里装满了药材,显然收获颇丰。
"甚好甚好!"
"有了这些药材,村东老刘的腿伤就有救了!"
孙思邈满意地自语道,神情安详而慈祥。
就在这时,远处官道上一辆马车疾驰而来。
李二远远望见这位老者,顿时眼前一亮。
"前面那位可是孙思邈孙老先生?"
        "妙极!"
"此等精度的钢珠正合轴承之用。"
"速将滚珠轴承组装试验!"
匠人们立即取出预制的零件开始拼装。
先前因关键部件精度不足屡遭失败,此刻有了合格钢珠,组装进度势如破竹。
"咔嗒、咔嗒"
每颗钢珠都严丝合缝嵌入轨道。
随着最后一片钢制垫片被锤击固定,"铮"的金属颤音宣告李沐梦寐以求的滚珠轴承诞生。
李沐急不可待转动轴承,听着持续不断的"嗡嗡"旋转声,仿佛已看见装载此物的马车将畅通无阻。
任何装配轴承的器械都将因此获得质的飞跃。
李淳风抚掌惊叹:"非凡之作!此轴承至少能省三成畜力,若配合水泥官道,车速怕是追风逐电。"
———
筹办机械分院绝非李沐临时起意,实属筹谋多时。
苦于缺乏执掌机械研发的领军人物,这项比化学更攸关工业命脉的要务始终悬而未决。
此刻李淳风的出现让他灵光乍现:若能延揽这位奇才出任院长,诸多机械蓝图便可逐步实现。
"所谓机械...可是机关器具?"李淳风却蹙眉反问,"车驾工具之流虽精巧,似乎不值当专设分院研究?"
李沐这才惊觉"机械"乃后世概念。
面对李淳风"不解此物何以耗费巨资"的质疑,他沉吟道:"凡能省力增效之具皆属机械。扫帚、镊子等简单机械不足为奇,但复合式精密机械却能开创新的劳作方式。"
这般现世说法终令李淳风若有所思。
李淳风微微颔首,心中虽已明白几分,却依然猜不透李沐的意图。
李沐见状继续解释道:
"譬如马车,由车轮、车厢、辕架等部件组成,而车轮又包含轮毂、辐条、轴承等结构。"
"这样的机械,能将运输效率提高数倍乃至十余倍。"
"若我能造出比马车更快、载重更大的车辆,对大唐岂非大有裨益?"
此言一出,李淳风恍然大悟。
倘若真有一种车辆速度远超马车,载重更胜一筹,必将成为无价之宝。
正如李沐新制的滚珠轴承,已然展现出非凡价值。
"原来如此,小郎君是想通过改良机械来造福苍生!"
"只是机械改良见效缓慢,对天下又能产生多大影响呢?"
"耗时太久,收效甚微啊!"
李淳风摇头表示怀疑。
滚珠轴承虽好,但制造不易,想要在大唐推广开来提升效率,过程必定漫长。
况且以大唐目前的运输需求,根本用不上如此精密的机械。
他完全不信仅凭几件机械就能改变天下格局。
李沐眼中闪过一丝讥诮。
"李先生未免太小瞧机械之力了!"
"不如我们打个赌——我造一件机械,你看看能否改变天下。"
"若我赢了,你便留在大唐科学院助我创立机械分院;若我输了,此事就此作罢,今后我唯先生马首是瞻。"
李沐胸有成竹,当即提出赌约。
李淳风略作迟疑,终究点头应允。
他也想看看,李沐究竟能造出何等惊世骇俗之物。
"好!这个赌我接了!"
"不知小郎君要造何物?可需在下相助?"
李淳风气度恢弘,即便事关赌约,仍愿倾囊相授。
以他的慧眼,世间万物皆可洞悉,区区机械自然不在话下。
李沐闻言大喜,连连称赞:
"李先生果然豁达!"
"有您相助,此事必成!"
"待我绘制完图纸,再与先生细细商议。"
说罢便伏案疾书,不消多时,一张精密复杂的图纸跃然纸上。
图纸上的机械构造繁复精密,远超寻常。
但李淳风天资卓绝,仅一眼便认出这是织布机的改良设计。
他俯身细看,喃喃自语:
"此处是纺锤,这里牵引经线纬线......"
"确实是织布机无疑,只是体积庞大,恐怕需多人协同操作。"
"这般织出的布料,不知会有多宽多长......"
传统织布机只需一人操作,产出布料又窄又糙。而这台机器显然别具匠心。
妇女们要耗费五六日的辛劳,才能完成一匹布的纺织。眼前的这台织机,体型庞大,不知会有怎样的功效。
李淳风内心的好奇愈发强烈,恨不能立即动手制作,亲自验证它的神奇。他转身望向李沐,眼中闪烁着探寻的光芒:
"这件织机看起来非同寻常,不知有何精妙之处?"
"可否让某开开眼界?"
李沐双手负于身后,神色悠然自得。终于有机会胜过这位奇人,心中不免欢喜。
"此物岂是寻常织机?待先生亲眼所见,必会惊叹不已。"
"图纸在此,大唐科学院的工匠任你差遣,何不亲手打造一台试试?"
说着,他将案几上的图纸卷好,递到李淳风手中。
这正是他的打算——借李淳风之手完成这台机器的制作。如此新奇的物件,定能满足这位奇人的求知欲,使其不再纠缠于相术命理。
李淳风接过图纸,连连点头道:"妙极!待某将织机造出,自见分晓。"
话音未落,他已拿着图纸匆匆离去。科学院内汇聚了天下能工巧匠,很快便响起了叮当的锻造声与沙沙的锯木声。
另一边,袁天罡正利用炼丹炉与琉璃器皿,钻研三酸两碱的制法。李沐望着这番景象,嘴角泛起笑意。
"纵使二位智计百出,终究要为科学事业效力。我大唐科学院又添两位栋梁之材!"
他深信,有了这两位的加入,化学研究与机械制造必将突飞猛进。无数新奇的发明将会源源不断地诞生。
"硝石水与硫磺水,可是制造 的关键之物。待袁道长研究有成,便能造出火铳火炮,届时草原强敌......"
李沐始终铭记自己富国强兵的使命。不过,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虽然有了袁天罡与李淳风主持化工器械,但要建立完整的学术体系,仍需更多人才。"
"草木鸟兽之学,医道药理,乃至浩瀚的格物致知之学,都需要更多俊杰来共同完善。"
望着初具规模的科学院,他不禁轻声叹息。想要在大唐重现完整的学术体系,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李沐深知,凡事不可急躁,需循序渐进。
就在他思索如何说服药王孙思邈时,李二亦未闲坐。
他早已密令心腹遍寻孙思邈踪迹,终有所获。
太极殿内,房玄龄难掩激动,向李二禀报:
“陛下,找到了!终南山某处,确有孙思邈老神仙行踪!”
李二闻言大喜,眼中闪过期待。
他早从李沐口中听闻孙思邈医术超凡,如今终得消息,自是欣喜过望。
“好!爱卿果然不负朕望!”李二高声赞许,“孙思邈现在何处?朕定要亲自会会他!”
房玄龄神情却略显尴尬,拱手道:“手下官吏曾邀老神仙入长安,却遭婉拒。臣以为,不妨携厚礼与圣旨再请,或能成事。”
孙思邈淡泊名利,不愿受朝廷束缚,故言辞果断回绝。房玄龄虽有不悦,却因李沐之故,未敢轻慢,反欲以更高礼遇相邀。
李二正欲应允,忽又皱眉:“孙思邈竟不愿来?”
房玄龄点头:“老神仙年近古稀,却步履矫健,常人难及。传闻他曾为山中猛虎医治,以虎撑撑其口,取金簪救之,那虎至今仍守护其杏林,充作坐骑。”
李二听罢,面露惊诧:“此事当真?”
若换他人讲述,李二必斥为妄言。但房玄龄素来持重,所报之事必经查证。况且,那猛虎踪迹确有人亲眼所见,更添几分可信。
李二沉思片刻,喃喃道:“如此奇人,当以诚相待……”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李二终于回过神来,发出一声幽长的叹息:
"世间总能遇到不世奇才啊!"
"孙思邈真乃当世无双的神医,堪称我大唐的扁鹊再世!"
"朕实在是见识短浅了!"
原先李二对孙思邈并不特别看重,只是碍于李沐的情面才勉强接见。
听完这些事迹后,他再也坐不住了。
"万万不可!"
"如此奇人异士,必须礼遇有加!"
李二猛然起身,目光炯炯,内心已作出决断。
"昔日周公礼贤下士,魏武帝求才若渴,刘皇叔三顾茅庐......"
"朕怎能逊色于他们?"
李二素来以历代明君为楷模,对这些典故烂熟于心。
在招揽贤才方面,他绝不甘于人后!
当初他屡次微服造访李沐,很大程度上就是效仿古人礼贤下士的作风。
否则一个失散的孩子,直接接回宫中不就行了?
如今听闻孙思邈的传奇事迹,又得知李沐对其推崇备至......
在长安城外的终南山一带,有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
李二打定主意后,立即带着程咬金等几位亲近将领前往山中。
马蹄声急促,李二透过车窗远眺,眼中期待之色愈浓。
"不知这位孙老神仙究竟何等风采,竟让李老弟如此挂念......"
"朕将他请到长安,也给李老弟一个意外之喜!"
想到带着孙思邈出现在李沐面前时李沐的惊喜模样,李二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
终南山自古就是道教发源地,传说中老子曾在此传道。
山中灵药遍布,珍奇草药随处可见。
此时,一位须发如雪却面色红润的老者背着药篓,步履稳健地从山间采药归来。
正是孙思邈!
他背篓里装满了药材,显然收获颇丰。
"甚好甚好!"
"有了这些药材,村东老刘的腿伤就有救了!"
孙思邈满意地自语道,神情安详而慈祥。
就在这时,远处官道上一辆马车疾驰而来。
李二远远望见这位老者,顿时眼前一亮。
"前面那位可是孙思邈孙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