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干脆利落地取出硫磺、芒硝与木炭,指向三物。
“便是由这三样按特定比例配成。”
“我当场配一次,你看仔细!”
他迅速调配出一份,但并未引爆——这种危险事,还是另寻安全之地试验为妙。
袁天罡看得双眼发亮,如窥天道真理,激动得手舞足蹈。
“妙极!原来如此!”
“化学、、炼丹、雷法......”
“这些竟真同出一源,暗藏至理!”
“化学才是通天大道啊!”
他顿觉毕生所求之道,此刻豁然开朗。
天地奥秘,自然玄机,竟尽在化学变化之中!
这一瞬的领悟,胜过他当道士数十载。
“小郎君真乃神人也!”
“这师父拜得值!”
李沐见状无奈摇头。
谁让这老道本就痴迷玄学?
只要别再给自己算命,随他折腾吧!
“行了!”
“都学会了就自己当心!”
配比简单,袁天罡又天赋过人,一点即透。
———
李沐携制好的返家。
随后,他取竹筒作烟花底座,填入并裹好 。
不多时,一支能直冲云霄、绽放天幕的烟花便诞生了。
这些 虽显粗糙,但该有的绚丽效果丝毫不差!
李沐又赶制了几支,只待夜幕降临便可点燃。
同一时刻,长安太极宫内。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对而坐,面色阴沉。
"简直不识抬举!"
"朕登基方两载,便开创这般盛世,甚至让大唐提前迎来巅峰!"
"他倒好,终日沉湎享乐,还敢对朕妄加指责!"
长孙皇后静默不语。
因为此刻被 斥责的,正是他的生父,大唐开国之君李渊!
自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退居深宫。任何人遭遇亲子夺位、手足相残,都难免怨愤难平。
尽管李世民始终以礼相待——珍馐美馔从未短缺,歌舞 频频进献。闲居宫中的李渊更是接连诞下数十皇子皇女,对此李世民也从未干涉。
今 本是去贺岁问安,禀报当今盛世景象。不料李渊非但没有好脸色,反而厉声斥责!这彻底毁掉了李世民的好心情。
"朕究竟哪点比不上建成?"
"既然他不喜朕——"
"朕偏要证明给他看!定要让这大唐江山成为旷古未有的盛世!"
"朕要让他知道,朕才是真正的千古明君!"
李世民暗自立誓,定要开创前所未有的功业。
见丈夫怒气稍平,长孙皇后柔声劝慰:"陛下莫要动怒了。今日除夕,还要与万民同庆呢。"
"何况有李沐那孩子在,大唐的腾飞指日可待。"
提及李沐,长孙皇后眼中漾起温柔波光。可惜如今骨肉尚未相认,不能阖家团圆。
李世民也不由感慨:这一年大唐的巨变,确实多赖李沐之功。如今盛世景象,多半要归功于那个少年。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我大唐必将开创亘古未有的辉煌!"
对于未来,李世民充满信心。当下百姓丰衣足食的盛景,已足以证明他的治世之能。但见识过李沐带来的奇迹后,他期待着更震撼的变革。
到那时,纵使李渊再有不满,也抹杀不了他的功绩。史册自会证明,他李世民才是大唐最伟大的君主!
"罢了!"
"千沐功过,自有定论。"
整了整十二章纹冕服,李世民昂首走向大殿。文武百官早已在太极殿恭候多时。
若是李沐在此,恐怕完全认不出这个威严煊赫的大唐天子。
臣子们望见李二现身,纷纷展露笑颜,躬身行礼。
"臣等恭迎陛下!"
"启禀陛下,吉时已至,可否移驾宫门与万民同庆新春?"
李二略一颔首,率领百官步出宫门。立于丹墀之上,只见万家灯火将长安城映照得恍若白昼。每户门前皆悬朱色灯笼,街市间杂耍艺人与各色摊贩比肩接踵,盛况空前。数十万长安百姓身着新衣,喜气洋洋地汇聚宫门外,翘首以盼。
听闻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李二龙颜大悦。想到自己夙兴夜寐处理朝政,与世家周旋,不正是为了今日景象?目睹治世成效,更令他壮志满怀。
"大唐子民平身!" 振袖高呼,"今夜长安取消宵禁,许百姓通宵达旦欢庆!朕与卿等共迎锦绣新岁!"
礼官得令,示意城头禁军。霎时间,新铸铜钱如金雨倾泻而下。虽值丰年,百姓仍珍视这份御赐吉兆。
"我捡到了!"
"得陛下赐钱,来年定当万事顺遂!"
"谢主隆恩!"
铜钱纷飞中将喜庆推向 。此刻李沐携小翠、梅雪立于外围,遥望宫阙不禁赞叹:"不想大唐元夕这般壮观!可惜人潮汹涌,难近御前。不得目睹千古一帝真容,诚为憾事。"
他望着鎏金冕旒的朦胧轮廓,转念又被满城华彩吸引。这般盛世气象,纵使千年之后亦属罕见。
后世物质丰盈,人心却日渐疏离。
年节的滋味早已淡去,再难寻回。
唯有在这大唐盛世,方能领略如此万人空巷、欢腾雀跃的新春气象!
李世民与万民同贺已毕,真正的欢庆此刻才拉开帷幕。
"公子!今日长安这般热闹,定要好生踏遍这街巷!"小翠拽着李沐的衣袖雀跃不已,"前头庙会正盛,快去瞧瞧!"
李沐含笑应允,任她牵引着穿梭于人潮。
满城红绸映着雪色,他却莫名想起飘零的身世。本应是阖家团圆的佳节,至亲却远隔时空。幸有这俏丽丫鬟相伴,更在此间有了难以割舍的牵挂。
"不知能否遇见罗姑娘......"望着街角摇曳的灯笼,少年眼底泛起柔波,"若能与她共赏这良辰......"
念及罗贞需侍奉高堂幼弟,终是轻叹一声。这夜的西市灯火如昼,胡姬当垆卖酒,波斯商人吆喝着新奇玩意。李沐第一次真切触摸到大唐喷薄的生命力——这是千百年来最欢腾的元夕。
暮色四合时,小翠突然从回廊窜出:"公子要放烟花了?"杏眼里跳跃着期待。
后院青石板上,李沐将竹筒状的物件小心摆正。火镰划过,引信骤然迸溅金蛇。"嘭!"
墨色天幕骤然绽开琉璃火树,万千光坠如星雨倾泻。小翠仰着头呆立,连向来清冷的梅雪也睁大了眸子。那些光点落在她睫毛上,映得少女面庞忽明忽暗。
她回眸投去仰慕的目光,凝视着李沐的身影。
"圣上明鉴!"
"公子当真如天上谪仙!"
夜空中绽放的绚烂花火,不仅令小翠与梅雪惊叹不已,更让整座长安城为之沸腾。万千民众仰首观望,痴痴地望着那璀璨夺目的光华在苍穹起舞,又转瞬即逝。
纵使在后世工艺昌明的年代,人们依然会为烟花的绚烂所倾倒。更何况在这大唐盛世?黎明百姓目睹此景,无不惊骇失色。
"天呐!这...这是何物?"
"苍穹之上怎会绽放如此瑰丽的光芒?"
"莫非是仙家显圣,施展神通?"
"神仙下凡了!快跪拜祈福!"
许多淳朴的百姓纷纷伏地叩首,向着夜空顶礼膜拜。他们一面行礼,一面低声祝祷:"恳请仙君庇佑!"
"祈愿家宅平安,佑我大唐国祚永昌!"
这般景象引得更多百姓相继跪倒,虔诚礼拜。
恰在此时,李沐点燃了第二枚烟花。
"咻——砰!"
又一道华彩划破夜空,七彩流光将长安城映照得宛若仙境。围观人群发出阵阵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皇宫大殿内,李世民与文武百官亦不约而同起身观望。
"此乃何物?"
"美哉!妙哉!"
"莫非真是上苍显灵,护佑我朝?"
群臣面露惊色,议论纷纷。这般前所未见的奇景,连见多识广的朝臣们也为之震撼。更有大臣直接向李世民伏地叩首:
"元旦佳节,天现祥瑞,此乃吉兆啊!"
"定是陛下仁德感动天地,方得仙人赐福!"
"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愿陛下圣名流芳百世,我朝国运绵延万代!"
有人带头,众臣纷纷将空中焰火视作祥瑞,向皇帝道贺。便是李世民本人,也为这绚烂光华所倾倒,甚至暗自思忖:莫非真是上天感念他的功绩,特降祥瑞?
"善!大善!"
"天赐祥瑞,实乃大喜!"
"此乃苍天为我大唐庆贺!"
袁天罡凭借蛛丝马迹,心中已猜得七八分。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岂会说破?天降祥瑞之说,对稳固皇权民心大有裨益。他这般精明之人,怎会不识时务?
"况且这奇景既是李公子所为,与天降祥瑞又有何异?"
"李沐公子,本就是护佑大唐的活祥瑞!"
在袁天罡心中,早已将李沐视为真正的在世神仙。这位少年对大唐的贡献,远胜所谓祥瑞万千。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天意?与百官同贺便是!
袁天罡脸上堆满笑容,跟着众人高声祝贺。
"臣等恭贺陛下!贺喜大唐!"
"陛下功绩永载史册,大唐基业千沐万代!"
听着群臣的赞颂,李世民心中升起无限豪情。
有了这等祥瑞,天下人谁还敢说他得位不正?
他李世民,必成千古明君!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位 眼角笑出了褶子,整个人容光焕发。
"甚好!"
"众爱卿随朕出宫,继续观赏这天降祥瑞!"
李世民率先起身,率领百官登上宫墙观赏焰火。
可当看清焰火腾空的位置,他心头突然闪过一丝不安。
"这方向......莫不是李沐的宅院?"
"该不会......这所谓祥瑞,又是那小子鼓捣出来的把戏?"
以李世民对李沐的了解,那小子确实有这个本事。
毕竟稀奇古怪的东西,那小子已经献上不少了!
"不......"
"若真是李沐所为,那岂不是说......"
"上天并不认可朕?"
一念及此,李世民心头巨震,却强压心绪,面不改色地与群臣共赏焰火。
......
"嗖——轰!"
"嗖——轰!"
绚丽的烟火在夜空中次第绽放。
整座长安城都沉醉在这梦幻美景中。
可惜好景不长。
李沐准备的焰火本就不多。
最后一枚烟花升空后,他拂袖转身。
望着渐渐消散的火光,年轻人嘴角挂着温和的笑意。
"烟花虽美,终是昙花一现。"
"唯愿大唐盛世,能如皓月长明。"
历史上的大唐盛世不过昙花一现。
贞观之治后武氏篡权,开元盛世毁于安史之乱。
他不愿华夏再历苦难。
不愿看到百姓流离失所。
更不愿千年后,神州竟遭倭寇践踏!
"大唐盛世!"
"这还远远不够!"
"定要让大唐开创更辉煌的时代!"
李沐在心中暗暗立誓。
......
这个新年,长安百姓过得格外欢喜。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活动持续到上元方休。
“便是由这三样按特定比例配成。”
“我当场配一次,你看仔细!”
他迅速调配出一份,但并未引爆——这种危险事,还是另寻安全之地试验为妙。
袁天罡看得双眼发亮,如窥天道真理,激动得手舞足蹈。
“妙极!原来如此!”
“化学、、炼丹、雷法......”
“这些竟真同出一源,暗藏至理!”
“化学才是通天大道啊!”
他顿觉毕生所求之道,此刻豁然开朗。
天地奥秘,自然玄机,竟尽在化学变化之中!
这一瞬的领悟,胜过他当道士数十载。
“小郎君真乃神人也!”
“这师父拜得值!”
李沐见状无奈摇头。
谁让这老道本就痴迷玄学?
只要别再给自己算命,随他折腾吧!
“行了!”
“都学会了就自己当心!”
配比简单,袁天罡又天赋过人,一点即透。
———
李沐携制好的返家。
随后,他取竹筒作烟花底座,填入并裹好 。
不多时,一支能直冲云霄、绽放天幕的烟花便诞生了。
这些 虽显粗糙,但该有的绚丽效果丝毫不差!
李沐又赶制了几支,只待夜幕降临便可点燃。
同一时刻,长安太极宫内。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对而坐,面色阴沉。
"简直不识抬举!"
"朕登基方两载,便开创这般盛世,甚至让大唐提前迎来巅峰!"
"他倒好,终日沉湎享乐,还敢对朕妄加指责!"
长孙皇后静默不语。
因为此刻被 斥责的,正是他的生父,大唐开国之君李渊!
自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退居深宫。任何人遭遇亲子夺位、手足相残,都难免怨愤难平。
尽管李世民始终以礼相待——珍馐美馔从未短缺,歌舞 频频进献。闲居宫中的李渊更是接连诞下数十皇子皇女,对此李世民也从未干涉。
今 本是去贺岁问安,禀报当今盛世景象。不料李渊非但没有好脸色,反而厉声斥责!这彻底毁掉了李世民的好心情。
"朕究竟哪点比不上建成?"
"既然他不喜朕——"
"朕偏要证明给他看!定要让这大唐江山成为旷古未有的盛世!"
"朕要让他知道,朕才是真正的千古明君!"
李世民暗自立誓,定要开创前所未有的功业。
见丈夫怒气稍平,长孙皇后柔声劝慰:"陛下莫要动怒了。今日除夕,还要与万民同庆呢。"
"何况有李沐那孩子在,大唐的腾飞指日可待。"
提及李沐,长孙皇后眼中漾起温柔波光。可惜如今骨肉尚未相认,不能阖家团圆。
李世民也不由感慨:这一年大唐的巨变,确实多赖李沐之功。如今盛世景象,多半要归功于那个少年。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我大唐必将开创亘古未有的辉煌!"
对于未来,李世民充满信心。当下百姓丰衣足食的盛景,已足以证明他的治世之能。但见识过李沐带来的奇迹后,他期待着更震撼的变革。
到那时,纵使李渊再有不满,也抹杀不了他的功绩。史册自会证明,他李世民才是大唐最伟大的君主!
"罢了!"
"千沐功过,自有定论。"
整了整十二章纹冕服,李世民昂首走向大殿。文武百官早已在太极殿恭候多时。
若是李沐在此,恐怕完全认不出这个威严煊赫的大唐天子。
臣子们望见李二现身,纷纷展露笑颜,躬身行礼。
"臣等恭迎陛下!"
"启禀陛下,吉时已至,可否移驾宫门与万民同庆新春?"
李二略一颔首,率领百官步出宫门。立于丹墀之上,只见万家灯火将长安城映照得恍若白昼。每户门前皆悬朱色灯笼,街市间杂耍艺人与各色摊贩比肩接踵,盛况空前。数十万长安百姓身着新衣,喜气洋洋地汇聚宫门外,翘首以盼。
听闻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李二龙颜大悦。想到自己夙兴夜寐处理朝政,与世家周旋,不正是为了今日景象?目睹治世成效,更令他壮志满怀。
"大唐子民平身!" 振袖高呼,"今夜长安取消宵禁,许百姓通宵达旦欢庆!朕与卿等共迎锦绣新岁!"
礼官得令,示意城头禁军。霎时间,新铸铜钱如金雨倾泻而下。虽值丰年,百姓仍珍视这份御赐吉兆。
"我捡到了!"
"得陛下赐钱,来年定当万事顺遂!"
"谢主隆恩!"
铜钱纷飞中将喜庆推向 。此刻李沐携小翠、梅雪立于外围,遥望宫阙不禁赞叹:"不想大唐元夕这般壮观!可惜人潮汹涌,难近御前。不得目睹千古一帝真容,诚为憾事。"
他望着鎏金冕旒的朦胧轮廓,转念又被满城华彩吸引。这般盛世气象,纵使千年之后亦属罕见。
后世物质丰盈,人心却日渐疏离。
年节的滋味早已淡去,再难寻回。
唯有在这大唐盛世,方能领略如此万人空巷、欢腾雀跃的新春气象!
李世民与万民同贺已毕,真正的欢庆此刻才拉开帷幕。
"公子!今日长安这般热闹,定要好生踏遍这街巷!"小翠拽着李沐的衣袖雀跃不已,"前头庙会正盛,快去瞧瞧!"
李沐含笑应允,任她牵引着穿梭于人潮。
满城红绸映着雪色,他却莫名想起飘零的身世。本应是阖家团圆的佳节,至亲却远隔时空。幸有这俏丽丫鬟相伴,更在此间有了难以割舍的牵挂。
"不知能否遇见罗姑娘......"望着街角摇曳的灯笼,少年眼底泛起柔波,"若能与她共赏这良辰......"
念及罗贞需侍奉高堂幼弟,终是轻叹一声。这夜的西市灯火如昼,胡姬当垆卖酒,波斯商人吆喝着新奇玩意。李沐第一次真切触摸到大唐喷薄的生命力——这是千百年来最欢腾的元夕。
暮色四合时,小翠突然从回廊窜出:"公子要放烟花了?"杏眼里跳跃着期待。
后院青石板上,李沐将竹筒状的物件小心摆正。火镰划过,引信骤然迸溅金蛇。"嘭!"
墨色天幕骤然绽开琉璃火树,万千光坠如星雨倾泻。小翠仰着头呆立,连向来清冷的梅雪也睁大了眸子。那些光点落在她睫毛上,映得少女面庞忽明忽暗。
她回眸投去仰慕的目光,凝视着李沐的身影。
"圣上明鉴!"
"公子当真如天上谪仙!"
夜空中绽放的绚烂花火,不仅令小翠与梅雪惊叹不已,更让整座长安城为之沸腾。万千民众仰首观望,痴痴地望着那璀璨夺目的光华在苍穹起舞,又转瞬即逝。
纵使在后世工艺昌明的年代,人们依然会为烟花的绚烂所倾倒。更何况在这大唐盛世?黎明百姓目睹此景,无不惊骇失色。
"天呐!这...这是何物?"
"苍穹之上怎会绽放如此瑰丽的光芒?"
"莫非是仙家显圣,施展神通?"
"神仙下凡了!快跪拜祈福!"
许多淳朴的百姓纷纷伏地叩首,向着夜空顶礼膜拜。他们一面行礼,一面低声祝祷:"恳请仙君庇佑!"
"祈愿家宅平安,佑我大唐国祚永昌!"
这般景象引得更多百姓相继跪倒,虔诚礼拜。
恰在此时,李沐点燃了第二枚烟花。
"咻——砰!"
又一道华彩划破夜空,七彩流光将长安城映照得宛若仙境。围观人群发出阵阵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皇宫大殿内,李世民与文武百官亦不约而同起身观望。
"此乃何物?"
"美哉!妙哉!"
"莫非真是上苍显灵,护佑我朝?"
群臣面露惊色,议论纷纷。这般前所未见的奇景,连见多识广的朝臣们也为之震撼。更有大臣直接向李世民伏地叩首:
"元旦佳节,天现祥瑞,此乃吉兆啊!"
"定是陛下仁德感动天地,方得仙人赐福!"
"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愿陛下圣名流芳百世,我朝国运绵延万代!"
有人带头,众臣纷纷将空中焰火视作祥瑞,向皇帝道贺。便是李世民本人,也为这绚烂光华所倾倒,甚至暗自思忖:莫非真是上天感念他的功绩,特降祥瑞?
"善!大善!"
"天赐祥瑞,实乃大喜!"
"此乃苍天为我大唐庆贺!"
袁天罡凭借蛛丝马迹,心中已猜得七八分。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岂会说破?天降祥瑞之说,对稳固皇权民心大有裨益。他这般精明之人,怎会不识时务?
"况且这奇景既是李公子所为,与天降祥瑞又有何异?"
"李沐公子,本就是护佑大唐的活祥瑞!"
在袁天罡心中,早已将李沐视为真正的在世神仙。这位少年对大唐的贡献,远胜所谓祥瑞万千。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天意?与百官同贺便是!
袁天罡脸上堆满笑容,跟着众人高声祝贺。
"臣等恭贺陛下!贺喜大唐!"
"陛下功绩永载史册,大唐基业千沐万代!"
听着群臣的赞颂,李世民心中升起无限豪情。
有了这等祥瑞,天下人谁还敢说他得位不正?
他李世民,必成千古明君!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位 眼角笑出了褶子,整个人容光焕发。
"甚好!"
"众爱卿随朕出宫,继续观赏这天降祥瑞!"
李世民率先起身,率领百官登上宫墙观赏焰火。
可当看清焰火腾空的位置,他心头突然闪过一丝不安。
"这方向......莫不是李沐的宅院?"
"该不会......这所谓祥瑞,又是那小子鼓捣出来的把戏?"
以李世民对李沐的了解,那小子确实有这个本事。
毕竟稀奇古怪的东西,那小子已经献上不少了!
"不......"
"若真是李沐所为,那岂不是说......"
"上天并不认可朕?"
一念及此,李世民心头巨震,却强压心绪,面不改色地与群臣共赏焰火。
......
"嗖——轰!"
"嗖——轰!"
绚丽的烟火在夜空中次第绽放。
整座长安城都沉醉在这梦幻美景中。
可惜好景不长。
李沐准备的焰火本就不多。
最后一枚烟花升空后,他拂袖转身。
望着渐渐消散的火光,年轻人嘴角挂着温和的笑意。
"烟花虽美,终是昙花一现。"
"唯愿大唐盛世,能如皓月长明。"
历史上的大唐盛世不过昙花一现。
贞观之治后武氏篡权,开元盛世毁于安史之乱。
他不愿华夏再历苦难。
不愿看到百姓流离失所。
更不愿千年后,神州竟遭倭寇践踏!
"大唐盛世!"
"这还远远不够!"
"定要让大唐开创更辉煌的时代!"
李沐在心中暗暗立誓。
......
这个新年,长安百姓过得格外欢喜。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活动持续到上元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