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零件误差分毫不差-《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儿子修路给的工钱丰厚,这阵子挣的几乎抵得上一年的收成。

  可不管做工多赚钱,老农们仍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命根子——田地。

  他只能咬牙拖着年迈的身躯,继续埋头耕作。

  放眼望去,关中年迈农夫独自耕种的景象比比皆是。

  老王头毕竟上了年纪,力气不如年轻人。

  再这样下去,春耕必定受影响,粮食收成怕是也要减少。

  思想守旧的他忍不住抱怨起来。

  "唉!眼睁睁看着地种不完,心里难受啊!"

  "年轻人全跑出去做工,也不知是好是坏……"

  正嘀咕着,远处忽然有人高声呼喊: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陛下和百官带着新式犁铧,亲自帮咱们耕地来了!"

  "就在长安城外,大伙快去看啊!"

  这洪亮的声音传遍田野,农夫们纷纷露出惊喜之色。

  "陛……陛下?"

  "啥样的神犁,竟让陛下亲自下地?"

  "走走走!一起去瞧瞧!"

  老王头一把丢下锄头,又惊又喜地说道。

  许多人和他一样,纷纷闻风而动,涌向城外。

  等他们赶到时,广阔的农田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老王头使劲往人堆里钻,却看不清具体情况。

  这时,一声严厉的呵斥传来——

  "让开让开!"

  “留神!八牛犁过来了!”

  “碰着可要伤筋动骨咧!”

  看热闹的乡邻们慌忙后退,让出条道来。

  老王头却摸着花白胡子,眯缝着眼睛嘀咕:

  “八牛犁?”

  “就是县太爷说的那宝贝犁头?”

  “我老汉种地六十载,倒要瞧瞧有什么稀罕!”

  他心想再厉害也不过比人拉犁快些,能有什么大能耐。

  待人群散开,老王的眼珠子突然瞪得溜圆。

  只见八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拖着个明晃晃的大铁犁,走得虎虎生风。那犁铧吃进土里,黑油油的泥浪哗啦啦翻卷,像船头破开水波似的。

  更稀奇的是,田野上排着十几架同样的铁犁,齐头并进。远远望去,整片田地就像被巨梳梳过的头发,翻起连绵不断的泥浪。

  老王头的旱烟袋啪嗒掉在地上。

  “亲娘哎!这、这是犁地还是变戏法?”

  “八头牛拉着铁疙瘩,走得比毛驴还快!”

  “怕是一日能犁完半个县!”

  老农颤抖着扑到新翻的田垄边,抓起把泥土量了量,突然扯着嗓子喊:

  “三尺!整整三尺深呐!”

  往常壮汉抡锄头,不过入土一尺。就算使唤犍牛拉犁,顶多犁透尺半。可这铁家伙,竟能轻轻松松犁下半人深的沟!

  烂草根、虫卵全埋进了地底,下边的肥土反倒翻了上来。松软的土层既保墒又透气,庄稼准能长得赛高粱。

  老王头拍着大腿直蹦跶:

  “美得很!美得很!”

  “今年粮囤非得撑破不可!”

  老汉仿佛看见金黄的谷子堆成山,自己翘着腿躺在粮堆上打呼噜——这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眼下竟要成真咧!

  四里八乡的农户都撵着犁队跑,欢呼声震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

  “神仙犁!真是神仙赐的宝贝犁!”

  “听说这是皇上从京城带来的?”

  "圣上在何处?"

  "我......"

  ---

  李二心中恼怒,魏征怎敢如此忤逆?

  莫非是平日谏言太过,让他误以为朕软弱可欺?

  今日若说不出个道理,定要贬他去种地!

  魏征瞧见天子冷峻的神色,却毫不退让,昂首直视。

  "陛下,臣反对机械化耕种,绝非无的放矢!"

  "八牛犁尚可,但若继续推广下去,关中土地岂非只需寥寥数人便能耕种?"

  李二微微颔首,这正是他与李沐之谋。

  "不错!"

  "朕要的,正是让百姓不再困于田地!"

  魏征闻言神色骤变,眼中浮现惊恐。

  "祸事矣!大祸将至!"

  他深知八牛犁之效——一架可抵千百农夫。若再有播种、收割之器,农人将无用武之地。

  "陛下三思!"

  "百姓若不事耕种,何以谋生?"

  "此前新唐纺织厂已令妇人失其生计,若再夺农人之业,天下黎庶何以存身?"

  在他眼中,无业即无价值,无价值者何以立世?

  李二却悠然一笑。

  "魏卿多虑了。"

  "此事,李卿早有对策。"

  见他改称"魏卿",便知怒意已消。

  "计将安出?"魏征急问。

  李二负手而立,遥指远去的八牛犁。

  "此物从何而来?"

  "岂非工匠伐木铸铁所制?"

  "机械虽夺其旧业,却能创其新生。天下之大,终有立身之所!"

  ---

  李二将李沐之言悉数道来——世道愈进,百业愈兴。

  因此,李沐压根不忧虑大唐子民的生计问题。

  更何况,若大唐境内无事可做,大可以向外探索未知的疆域,继续开疆拓土!

  当然,这个念头对如今的大唐还太遥远,李沐并未向李二详细提及。

  但李二自己,也隐约有所察觉。

  他未理会魏征的沉思,昂首望向天际。

  “魏爱卿,即便大唐百姓都不必再务农,你说,他们可否操练一番,加入我大唐军队,随朕远征 ,横扫 ?”

  “待打下这些疆土,朕还需要更多百姓迁徙填充,彻底消化!”

  李二毫不遮掩地展露自己的雄心壮志。

  他李二,从不满足于区区一个大唐!

  除华夏神州外,天地何其广阔。四方未征之地,皆在等待他李二的铁骑!

  这番豪言壮语间,李二浑身散发着睥睨天下的气势,尽显 威严。

  魏征彻底被震慑。

  他身躯一震,眼中陡然燃起狂热。

  “陛下!”

  “臣原以为陛下心系朝政,体恤民情,志在内治,却不想竟有如此抱负!”

  “臣魏征,愿为陛下运筹帷幄,征战四方!”

  魏征本非李二旧部,而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身死,魏征为大唐江山与百姓计,才愿辅佐李二。

  但他向来直言进谏,批评李二毫不留情,只做诤臣,不涉他务。

  直到此刻,魏征才真正理解李二,决心全心为其效力。

  李二闻言,亦振奋不已。

  “好!”

  “有魏卿在,朕便无后顾之忧!”

  李二最看重魏征的,正是其眼光与刚直秉性。

  随着大唐日益强盛,李二深知,自己身为李世民的威势将愈发令群臣噤若寒蝉。

  若君主再无敢谏之人,便是危亡之始!

  尤其未来开疆拓土、连战连捷时,更易骄纵狂妄。

  魏征如明镜,如缰绳,时刻警醒李二,使其不至堕入目中无人的深渊!

  这不仅是他此刻所想,更是史实。

  历史上,魏征去世后,李二征服四方,受尊“天可汗”,终难自控,渐生骄矜。

  其晚年确已昏聩,铸下诸多大错,甚至太子李承乾亦遭凄惨结局!

  这些,皆成李二一生之憾。

  然而此刻,正值盛年的李二仍清醒如初。

  故而,他愈发倚重魏征。

  “魏爱卿,朕已决意在大唐全境推广八牛犁与机械耕种!”

  “待百姓从农耕中解脱,便是我大唐剑指四夷之时!”

  “尤其是 !”

  “待准备妥当,朕必先灭此朝食!”

  -----------

  李二从未忘却 之仇。

  不仅是登基之初 入侵,逼他签订渭水之盟的奇耻,更是……

  去岁时,李二微服出巡,竟遭铁骑暗箭所伤!

  若非李沐相救,只怕龙驭早归九泉。

  此等深仇,岂能不雪!

  魏征亦深以为然,且思虑更远。

  "逆贼,当诛九族!"

  "臣原以为,大唐虽可击败,却难尽收草原,日后必受北患所扰。"

  "然陛下若成此机械化农耕,便可移民塞外,使我大唐子民牧马阴山!"

  "从此中原大地,永绝北疆之忧!"

  李二闻言目露精光,对魏征愈发觉其难得。

  自己尚在谋划攻伐之事,魏征已思及治戎之策!

  真乃肱股之臣!

  李二顺着此念细想,愈觉可行。

  "魏卿此言大善!"

  "移民实边,妙策也!"

  "若能令百姓不囿于农亩,草原战马牛羊,皆可充盈国库!"

  虽未踏平草原,李二已开始垂涎漠北丰饶。

  当今大唐虽使百姓温饱,肉食仍是奢享。

  纵是天子,亦非餐餐见荤。

  若将草原尽纳版图,何愁百姓无肉可啖!

  念及此,李二对推广八牛犁更添热忱。

  他负手而立,远眺原野上奔腾的铁犁,满心酣畅。

  "李沐这小子,真献了件神物!"

  "大唐国运,尽系此犁!"

  此时八牛犁已遥不可见,唯见新翻的沃土蒸腾着清香,似在预告金沐丰稔。

  围观农人几乎要将这铁犁奉若神明,更有无数百姓对李世民山呼膜拜。

  若非禁军拦阻,天子早被狂热人潮淹没。

  李二心怀大慰,知此次亲耕大典功成圆满。

  转向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道:

  "摆驾回宫!"

  "八牛犁推广事宜,卿等需尽心督办!"

  房玄龄激动领命,声若洪钟:

  "陛下圣明!"

  "臣必使关中春耕无虞!"

  "机械一局已制三百架八牛犁,日夜赶工之下,半月内定让关中良田悉数播种!"

  闻此承诺,李二方安心起驾。

  他深信房玄龄必能妥善处置,只待沐后验收硕果。

  ---

  房玄龄确未辜负圣望。

  翌日即调遣精干吏员,携三百铁犁分赴各州县。

  而此刻李沐正携侍女小翠、梅雪,踏入了神秘的机械一局。

  "就是此处了!"他轻抚院门铜牌笑道。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工坊,木屑在空气中轻盈飞舞。

  “这地方虽是我下令建的,倒还是头一回来。”李沐低声自语,目光扫过嘈杂的工坊,“也不知杨三尺这局长当得如何……还有那播种的耧车,不知造出多少了。”

  他跨过门槛,脚步声很快淹没在工匠们的敲打声中。没过多久,杨三尺闻讯匆匆赶来,衣袍下摆还沾着木屑,脸上却堆满热切的笑容。

  “李郎君!您今日怎么亲自来了?”他快步上前,恭敬地拱手,“快请进来!”

  杨三尺的感激是实打实的——若没有李沐,他至今仍是卑贱的匠户,终日与刨刀为伍。可自从被选入大唐科学院,又得李沐提拔,他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七品官,执掌机械一局。这官职名号是大唐独一份,全赖李沐向老李讨来的。

  眼下看来,这安排颇有成效。机械一局的活计井井有条,零件误差分毫不差。

  “日子过得滋润啊?”李沐瞧着杨三尺圆润了一圈的腰身,打趣道,“当官可比抡锤子舒坦多了。”

  杨三尺顿时涨红了脸:“属下虽不亲自动手,可每道工序都盯得紧!郎君定的精度规矩,半点不敢马虎!”他急急指向堆放的木料,“您瞧,所有榫卯都能随意调换,绝无差错!”

  李沐笑着摆摆手。他自然明白, 匠人与驾驭官吏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