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车在哪儿?”他径直问道,“带我去看。”
杨三尺赶忙引路。穿过叮当作响的工坊,一架架木制耧车排列整齐。这物件构造简单:带轮的车架托着盛种木箱,箱底开孔,随着移动便将种子均匀撒入土中。华夏先祖早已发明此物,却始终未能推广。如今李沐既志在农耕新法,这耧车便是第一步。
“现有多少成品?”李沐抚过光滑的木辕问道。
杨三尺胸有成竹地报出数字,眼角皱纹里都透着得意。
李明不假思索,脱口便给出了答案。
"李公子,这批耧车总共打造了两千台!"
"再宽限半月,还能再造两千台!"
李明满意地颔首。
相比八牛犁,耧车体积小巧,产量自然更高。
关中地区对耧车的需求也更旺盛。
当前这批勉强够用。
"这样就够了。"
"播种不比翻地费劲,百姓们完全应付得来。"
"我先将这批耧车带走试用。"
杨三尺二话不说,不仅交出所有成品,还派人协助搬运,省去李明调人之劳。
照例签字画押的手续,李明一样没落。
反正最终由国库买单。
望着工匠们陆续将耧车运出,李明满心期待。
"八牛犁的耕作效果已很理想。"
"再配上耧车,不知会有怎样的提升?"
李明当即下令,命人带着耧车前往城外。
刚出长安城,就遇见了前来协助推广八牛犁的杜如晦。
两人约好一同测试耧车实效。
见李明带着大批耧车到来,杜如晦眼前发亮,快步迎上。
"李公子,这就是耧车?"
"数量真不少!"
"快带我去见识下耧车的妙用!"
杜如晦兴致勃勃,对机械化耕种充满好奇。
李明欣然应允,二人结伴前往农田。
随从们很快架好耧车,套上健牛,装满种子。
"可以开始了。"
李明说道,"你负责引牛前行。"
随从领命,牵引耕牛缓缓前进。
耧车犁出数行浅沟。
"咯嗒"一声,机关启动,种子有序洒落。
"簌簌......"
饱满的谷粒均匀落入沟中。
随后,耧车尾部的木板将泥土推平,覆上种子。
转眼间,播种便完成了。
耧车所过之处,笔直的垄沟下都埋好了种子。
杜如晦看得目不转睛,赞叹不已。
"这耧车播种果然神速!"
"走一趟就能播下这么多行,比人工强太多了!"
李明微笑着点头。
"确实如此。"
"若非胜过人力,我又何必费心研制?"
耧车只需牛拉一趟,就能完成大片田地的播种,省时省力。
既不用弯腰劳作,效率又高,堪称完美。
杜如晦望着远处飞驰的耧车在短时间内就完成半亩地的耕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郎君,这耧车试用效果极佳,我们是否该立即将两千架都分发下去?好让百姓早日完成春播。"
他已经确信此物能大大提升耕作效率,恨不能马上将所有耧车送到田间,待八牛犁翻土后即刻播种。
李沐却显得更为谨慎。他俯身拨开泥土,仔细检查着耧车刚播过种的田地,甚至一粒粒清点着种子数量。
"李郎君这是何意?莫非耧车播种有问题?"杜如晦不解地问道。
李沐将种子重新埋好,直起身望向远处的耧车,神情变得严肃:"器械再快,也要看播种质量。过密则苗挤,过疏则减产。这其中的讲究可不少。你看,现在就播得太密了。"
杜如晦半信半疑地蹲下检查,却看不出异常:"我看与百姓往常播种相差不多啊。"
李沐摇头道:"深耕后土壤更肥,加上耧车成行播种,作物会长得更壮。因此要调整间距,减少播种量。这就是我说的合理密植之道。"
杜如晦顿时豁然开朗,眼中满是钦佩:"李郎君真令我大开眼界!没想到农耕竟有如此精妙之处。"
他立即召回试验的耧车,召集众人:"请李郎君指点该如何调整,我们照办就是。"
李沐上前亲手调试器具:"其实改动并不复杂..."
改良耧车
"耧车的构造中本就设有调节种子流量的机关,只需略微调小出口,便能控制播种密度。"
"种子下落速度减缓,田间的植株自然就稀疏了。"
众人纷纷点头,凝神细听。杜如晦尤为钦佩李沐在设计耧车时展现的远见。
调整完毕后,这批耧车终于可以投入使用。杜如晦精神抖擞地向李沐拱手道:"李郎君,这些耧车就交由我来分配吧!我即刻将它们分发给八牛犁耕作队,实现翻土播种同步进行!"
李沐微笑颔首。他向来不参与具体事务,只要将器具研制出来,后续自然有朝廷安排。与官府打交道这种事,交给杜如晦等人更为合适。
"老杜办事向来稳妥,这两千架耧车就托付给你了。机械一局还在赶制的另外两千架,你随时可去取货。"他顿了顿,特意提醒:"记得按时结清款项。"
公私分明是李沐的原则。他深知若朝廷拖欠货款,再庞大的工坊也难以维系。
杜如晦爽快应允:"这是自然!朝廷承诺过绝不会拖欠机械一局的银钱。只要你们继续为大唐提供优质器具,朝廷必当鼎力支持。"
得到这份保证,李沐放下心来。有了朝廷持续订单,机械一局必将日益壮大,汇聚更多能工巧匠。这些人才正是他实现更多技术突破的基石。
"春耕之事就到此为止,我要去研究关中交通网的修建难题了。"说罢,李沐挥袖转身,朝长安城方向悠然离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杜如晦深吸一口气慨叹道:"李郎君已付出太多,接下来该看我们的了!"随即指挥人手将耧车分运至关中各地,自己则带着部分农具前去与房玄龄汇合。这对黄金搭档将再度携手,推动机械化春耕的普及。
------
长安城外某郡县,新铺的水泥路面尚未干透。村民老王头正与乡亲们守候在村口,焦急等待八牛犁耕作队的到来。天光渐亮,却仍不见人影,众人开始躁动不安。
"说好今日要来我们村,莫非被别处截去了?"有人忍不住嘀咕。几个村民围住老王头追问:"全村就你见过八牛犁,快说说究竟什么模样?"
"八头牛拉的大犁!"
"这就是传说中的八牛犁!"
"真的用八头牛牵引,这体型也太惊人了!"
初次见到八牛犁的村民们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这些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农人,比谁都清楚犁具的分量。光是扫一眼,他们就知道这八牛犁绝对是前所未有的耕作神器!
王老汉因为先前见过八牛犁耕田,倒没显得特别惊讶。他的目光反而被耕田队后方几件造型古怪的物件吸引住了。
"装着轮子,架得这么高......"
"这又是什么新奇物件?"
王老汉的疑惑很快得到了解答。官府的耕田队员主动上前说明:
"各位乡亲,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八牛犁巡回耕田队,专门来帮大伙儿春耕的!"
"后面这些是新式播种机——耧车!"
"这次我们既要翻土,也要帮着下种!"
"大家把备好的粮种拿来,我们一并给种上!"
王老汉闻言一个箭步冲上前,声音都发颤了:
"耧......耧车?"
"这东西真能播种?"
"有了八牛犁翻地,再加上会自己下种的耧车,咱们庄稼人今年春耕岂不是闲得发慌?"
"难道就站在田埂上干看着?"
这番话引得其他村民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闻所未闻的播种器具。
"不用人动手就能播种?神了!"
"这不把咱们的活计全包圆了吗?"
"我家粮种早备好了,快让咱们开开眼!"
在村民们的催促下,耕田队很快行动起来。他们将壮牛套好犁具,选定王老汉家的田地开始示范。
"乡亲们往后退退,别挡着道。"
"八牛犁跑起来可快着呢!"
随着吆喝声,鞭子在空中炸响。八头壮牛同时发力,精钢打造的犁铧势如破竹地没入泥土。
"哗——"
黑油油的泥土像浪涛般翻滚开来。短短片刻功夫,王老汉家三十亩地已经全部深耕完毕。围观的村民们看得瞠目结舌。
"太快了!"
"这八牛犁真神了!"
"照这速度,全村的地半天就能耕完!"
"老天爷,这可是神仙用的犁啊!"
当亲眼见证八牛犁的威力后,所有村民都心服口服。这二十架铁犁半天的功夫,抵得上全村壮劳力忙活半个月!
这般效率,着实令人咋舌。王老汉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不住地搓着手。
老王头盯着地头那架神奇的犁具,粗糙的手掌不停颤抖。
"这铁疙瘩真有这么神?"
"三十亩地连口茶的工夫都没用完......"
远处传来木轮转动的声响,新来的楼车已驶入田间。十二个精铁打造的犁铧整齐划一地破开土壤,后头的种子匣咯吱作响,麦粒如雨点般坠入新翻的垄沟。老王头刚要弯腰细看,覆土的竹耙已将所有痕迹抹平。
"天神爷!"老汉的烟袋锅啪嗒掉在田埂上,他蹲下身扒开浮土,饱满的麦种正安静地躺在湿润的泥土里。周围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几个后生已经跪在地上直磕头。
"神了!真神了!"老王头拍着大腿嚷嚷,花白胡子跟着直颤,"往年全家老小折腾半个月的活计,如今溜达着就干完了!"他望着远处轰鸣的耕车队,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拽住路过的差役:"官爷,这铁牛铁马叫什么来着?"
"机械化耕种。"差役擦了把汗,指着正在转弯的楼车,"那边带轮子的叫播种机,前头是深耕犁。"
老王头咂摸着这个新词儿,看那钢铁怪物在田里划出笔直的绿线。村里几个老太挎着竹篮追在后面撒肥,竟能跟得上趟。他忽然嘿嘿笑起来,转身往家跑时差点被自己绊倒——得赶紧给城里做工的儿子捎信,往后不用再请假回来帮耕了。
杨三尺赶忙引路。穿过叮当作响的工坊,一架架木制耧车排列整齐。这物件构造简单:带轮的车架托着盛种木箱,箱底开孔,随着移动便将种子均匀撒入土中。华夏先祖早已发明此物,却始终未能推广。如今李沐既志在农耕新法,这耧车便是第一步。
“现有多少成品?”李沐抚过光滑的木辕问道。
杨三尺胸有成竹地报出数字,眼角皱纹里都透着得意。
李明不假思索,脱口便给出了答案。
"李公子,这批耧车总共打造了两千台!"
"再宽限半月,还能再造两千台!"
李明满意地颔首。
相比八牛犁,耧车体积小巧,产量自然更高。
关中地区对耧车的需求也更旺盛。
当前这批勉强够用。
"这样就够了。"
"播种不比翻地费劲,百姓们完全应付得来。"
"我先将这批耧车带走试用。"
杨三尺二话不说,不仅交出所有成品,还派人协助搬运,省去李明调人之劳。
照例签字画押的手续,李明一样没落。
反正最终由国库买单。
望着工匠们陆续将耧车运出,李明满心期待。
"八牛犁的耕作效果已很理想。"
"再配上耧车,不知会有怎样的提升?"
李明当即下令,命人带着耧车前往城外。
刚出长安城,就遇见了前来协助推广八牛犁的杜如晦。
两人约好一同测试耧车实效。
见李明带着大批耧车到来,杜如晦眼前发亮,快步迎上。
"李公子,这就是耧车?"
"数量真不少!"
"快带我去见识下耧车的妙用!"
杜如晦兴致勃勃,对机械化耕种充满好奇。
李明欣然应允,二人结伴前往农田。
随从们很快架好耧车,套上健牛,装满种子。
"可以开始了。"
李明说道,"你负责引牛前行。"
随从领命,牵引耕牛缓缓前进。
耧车犁出数行浅沟。
"咯嗒"一声,机关启动,种子有序洒落。
"簌簌......"
饱满的谷粒均匀落入沟中。
随后,耧车尾部的木板将泥土推平,覆上种子。
转眼间,播种便完成了。
耧车所过之处,笔直的垄沟下都埋好了种子。
杜如晦看得目不转睛,赞叹不已。
"这耧车播种果然神速!"
"走一趟就能播下这么多行,比人工强太多了!"
李明微笑着点头。
"确实如此。"
"若非胜过人力,我又何必费心研制?"
耧车只需牛拉一趟,就能完成大片田地的播种,省时省力。
既不用弯腰劳作,效率又高,堪称完美。
杜如晦望着远处飞驰的耧车在短时间内就完成半亩地的耕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郎君,这耧车试用效果极佳,我们是否该立即将两千架都分发下去?好让百姓早日完成春播。"
他已经确信此物能大大提升耕作效率,恨不能马上将所有耧车送到田间,待八牛犁翻土后即刻播种。
李沐却显得更为谨慎。他俯身拨开泥土,仔细检查着耧车刚播过种的田地,甚至一粒粒清点着种子数量。
"李郎君这是何意?莫非耧车播种有问题?"杜如晦不解地问道。
李沐将种子重新埋好,直起身望向远处的耧车,神情变得严肃:"器械再快,也要看播种质量。过密则苗挤,过疏则减产。这其中的讲究可不少。你看,现在就播得太密了。"
杜如晦半信半疑地蹲下检查,却看不出异常:"我看与百姓往常播种相差不多啊。"
李沐摇头道:"深耕后土壤更肥,加上耧车成行播种,作物会长得更壮。因此要调整间距,减少播种量。这就是我说的合理密植之道。"
杜如晦顿时豁然开朗,眼中满是钦佩:"李郎君真令我大开眼界!没想到农耕竟有如此精妙之处。"
他立即召回试验的耧车,召集众人:"请李郎君指点该如何调整,我们照办就是。"
李沐上前亲手调试器具:"其实改动并不复杂..."
改良耧车
"耧车的构造中本就设有调节种子流量的机关,只需略微调小出口,便能控制播种密度。"
"种子下落速度减缓,田间的植株自然就稀疏了。"
众人纷纷点头,凝神细听。杜如晦尤为钦佩李沐在设计耧车时展现的远见。
调整完毕后,这批耧车终于可以投入使用。杜如晦精神抖擞地向李沐拱手道:"李郎君,这些耧车就交由我来分配吧!我即刻将它们分发给八牛犁耕作队,实现翻土播种同步进行!"
李沐微笑颔首。他向来不参与具体事务,只要将器具研制出来,后续自然有朝廷安排。与官府打交道这种事,交给杜如晦等人更为合适。
"老杜办事向来稳妥,这两千架耧车就托付给你了。机械一局还在赶制的另外两千架,你随时可去取货。"他顿了顿,特意提醒:"记得按时结清款项。"
公私分明是李沐的原则。他深知若朝廷拖欠货款,再庞大的工坊也难以维系。
杜如晦爽快应允:"这是自然!朝廷承诺过绝不会拖欠机械一局的银钱。只要你们继续为大唐提供优质器具,朝廷必当鼎力支持。"
得到这份保证,李沐放下心来。有了朝廷持续订单,机械一局必将日益壮大,汇聚更多能工巧匠。这些人才正是他实现更多技术突破的基石。
"春耕之事就到此为止,我要去研究关中交通网的修建难题了。"说罢,李沐挥袖转身,朝长安城方向悠然离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杜如晦深吸一口气慨叹道:"李郎君已付出太多,接下来该看我们的了!"随即指挥人手将耧车分运至关中各地,自己则带着部分农具前去与房玄龄汇合。这对黄金搭档将再度携手,推动机械化春耕的普及。
------
长安城外某郡县,新铺的水泥路面尚未干透。村民老王头正与乡亲们守候在村口,焦急等待八牛犁耕作队的到来。天光渐亮,却仍不见人影,众人开始躁动不安。
"说好今日要来我们村,莫非被别处截去了?"有人忍不住嘀咕。几个村民围住老王头追问:"全村就你见过八牛犁,快说说究竟什么模样?"
"八头牛拉的大犁!"
"这就是传说中的八牛犁!"
"真的用八头牛牵引,这体型也太惊人了!"
初次见到八牛犁的村民们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这些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农人,比谁都清楚犁具的分量。光是扫一眼,他们就知道这八牛犁绝对是前所未有的耕作神器!
王老汉因为先前见过八牛犁耕田,倒没显得特别惊讶。他的目光反而被耕田队后方几件造型古怪的物件吸引住了。
"装着轮子,架得这么高......"
"这又是什么新奇物件?"
王老汉的疑惑很快得到了解答。官府的耕田队员主动上前说明:
"各位乡亲,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八牛犁巡回耕田队,专门来帮大伙儿春耕的!"
"后面这些是新式播种机——耧车!"
"这次我们既要翻土,也要帮着下种!"
"大家把备好的粮种拿来,我们一并给种上!"
王老汉闻言一个箭步冲上前,声音都发颤了:
"耧......耧车?"
"这东西真能播种?"
"有了八牛犁翻地,再加上会自己下种的耧车,咱们庄稼人今年春耕岂不是闲得发慌?"
"难道就站在田埂上干看着?"
这番话引得其他村民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闻所未闻的播种器具。
"不用人动手就能播种?神了!"
"这不把咱们的活计全包圆了吗?"
"我家粮种早备好了,快让咱们开开眼!"
在村民们的催促下,耕田队很快行动起来。他们将壮牛套好犁具,选定王老汉家的田地开始示范。
"乡亲们往后退退,别挡着道。"
"八牛犁跑起来可快着呢!"
随着吆喝声,鞭子在空中炸响。八头壮牛同时发力,精钢打造的犁铧势如破竹地没入泥土。
"哗——"
黑油油的泥土像浪涛般翻滚开来。短短片刻功夫,王老汉家三十亩地已经全部深耕完毕。围观的村民们看得瞠目结舌。
"太快了!"
"这八牛犁真神了!"
"照这速度,全村的地半天就能耕完!"
"老天爷,这可是神仙用的犁啊!"
当亲眼见证八牛犁的威力后,所有村民都心服口服。这二十架铁犁半天的功夫,抵得上全村壮劳力忙活半个月!
这般效率,着实令人咋舌。王老汉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不住地搓着手。
老王头盯着地头那架神奇的犁具,粗糙的手掌不停颤抖。
"这铁疙瘩真有这么神?"
"三十亩地连口茶的工夫都没用完......"
远处传来木轮转动的声响,新来的楼车已驶入田间。十二个精铁打造的犁铧整齐划一地破开土壤,后头的种子匣咯吱作响,麦粒如雨点般坠入新翻的垄沟。老王头刚要弯腰细看,覆土的竹耙已将所有痕迹抹平。
"天神爷!"老汉的烟袋锅啪嗒掉在田埂上,他蹲下身扒开浮土,饱满的麦种正安静地躺在湿润的泥土里。周围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几个后生已经跪在地上直磕头。
"神了!真神了!"老王头拍着大腿嚷嚷,花白胡子跟着直颤,"往年全家老小折腾半个月的活计,如今溜达着就干完了!"他望着远处轰鸣的耕车队,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拽住路过的差役:"官爷,这铁牛铁马叫什么来着?"
"机械化耕种。"差役擦了把汗,指着正在转弯的楼车,"那边带轮子的叫播种机,前头是深耕犁。"
老王头咂摸着这个新词儿,看那钢铁怪物在田里划出笔直的绿线。村里几个老太挎着竹篮追在后面撒肥,竟能跟得上趟。他忽然嘿嘿笑起来,转身往家跑时差点被自己绊倒——得赶紧给城里做工的儿子捎信,往后不用再请假回来帮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