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五年春,函谷关。
这座扼守中原与关中咽喉的千古雄关,此刻正浸泡在血与火的炼狱之中。关墙之上,原本魏国的玄色旗帜早已被箭矢和火焰撕扯得破烂不堪,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临时竖起的、沾满烟尘与血污的军旗。关下,赤色的浪潮如同永不停歇的怒涛,一波又一波地拍击着斑驳的城墙。
蜀汉车骑将军魏延,立马于中军帅旗之下,铁甲染尘,目光冷峻如鹰隼,凝视着前方那座仿佛随时可能崩塌,却又始终屹立不倒的关隘。他手中马鞭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已经半个月了,这座该死的关隘就像一颗楔入骨髓的钉子,牢牢挡住了他东进的兵锋。
“都督!霹雳营第三轮齐射准备完毕!”传令兵嘶哑的声音在震耳欲聋的厮杀声中显得微弱。
“放!”魏延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
令旗挥动。
下一刻,位于蜀军阵后特定区域的数十架“震天弩”与改良投石机——“轰天炮”,发出了沉闷而令人心悸的咆哮!那不是弓弦的嗡鸣,更像是巨兽的怒吼。粗如儿臂、尾部带着药室的巨型弩箭和用皮囊包裹、内填火药与铁蒺藜的炮弹,拖着或尖啸或沉闷的破空声,划出一道道死亡的弧线,越过前方鏖战的步兵头顶,狠狠地砸向函谷关的城头及关墙特定区段!
轰!轰隆——!!!
剧烈的爆炸声接连响起!橘红色的火球在关墙上绽放,浓黑的硝烟裹挟着碎石、断木和人体残肢冲天而起!一段女墙在爆炸中轰然坍塌,上面的魏军弓弩手连同他们的器械瞬间消失。火焰在关楼木质结构上蔓延,发出噼啪的燃烧声。
这就是蜀军攻势如此猛烈的原因——庞统倾尽心血打造的“霹雳营”。这些超越时代的火器,赋予了蜀军前所未有的攻坚能力,也让魏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物理压力。
然而,魏延眉头紧锁,并未因这壮观的爆破场面而舒展。他看得分明,关墙上的魏军虽然慌乱,却并未崩溃。他们在军官的嘶吼下,迅速用沙土扑灭火焰,用备用的栅栏和门板堵塞缺口,弓箭手和床弩依然在顽强地向下倾泻箭矢。更重要的是,霹雳营的消耗太大了。每一次齐射,都意味着海量火药、特制箭矢和炮弹的消耗。
“告诉霹雳营都尉,节省用量,瞄准关键节点和敌军密集处!”魏延沉声下令。他深知,霹雳营是破关的关键,但也是此战最大的消耗品和软肋。
函谷关内,都督府。
司马懿并未披甲,只着一身深色常服,静立于巨大的关防舆图前。他身形消瘦,面容清癯,唯有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中,开合之间精光内敛,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关外震天的喊杀声和隐约的爆炸声,似乎并未对他造成丝毫影响。
数日前,他轻车简从,悄然抵达这风雨飘摇的雄关。皇帝曹芳的担忧和朝中的压力,他心知肚明。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蜀军主攻方向真是函谷关吗?诸葛亮用兵,向来虚实难测。
他仔细聆听着各部将领的汇报
“都督,蜀贼倚仗妖器,攻势凶猛,我军伤亡颇重!尤其是那霹雳,声若惊雷,触之即焚,城墙损毁严重,士卒……士卒亦多有惧色。”一员将领声音沉重。
司马懿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其器虽利,然必有穷时。观其攻势,霹雳齐射虽频,却并非无休无止。每次齐射后,必有间歇。此间歇,是为何故?”
他自问自答,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补充弹药!此等利器,所需‘火药’、‘弹丸’绝非小数目,运输、储存必是重中之重。诸葛亮将霹雳营主力置于魏文长麾下,猛攻函谷,其所耗,必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司马懿心中迅速成型。他转身,目光扫过帐内诸将,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传令:自今日起,挑选关内最精锐的骑兵,组成多支百人队。无需与蜀军正面纠缠,目标只有一个——轮番出关,佯动突袭,重点攻击蜀军霹雳营阵地!”
“都督?”众将愕然。出关野战,面对拥有恐怖火器的蜀军,岂非以卵击石?
司马懿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非是求胜,意在消耗。彼之火器虽利,发射亦需时间,弹药更有尽时。我以轻骑快马扰之,迫其不断发射霹雳御敌。彼发射愈多,弹药消耗愈速,其后勤补给之压力便愈大,其储存弹药之地点……便愈容易暴露!”
他要用魏军健儿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取蜀军霹雳营弹药储备点和补给线的信息!这是一场冷酷的交换。
“再令斥候营,不惜一切代价,给本督盯死蜀军后方,尤其是运送特殊物资的车队动向!一旦发现可疑踪迹,立刻来报!”
“诺!”
翌日起,函谷关的战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关门不时洞开,精锐的魏军骑兵,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呼啸而出。他们不冲击蜀军主阵,也不攻打坚固的营垒,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如同旋风般直扑蜀军阵型后方的霹雳营发射阵地!
“魏骑来袭!霹雳营,左翼五十步,覆盖射击!”蜀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
嗤嗤嗤——轰!
霹雳箭和轰天雷不得不再次发射,在骑兵冲锋的路径上炸开一团团火焰和烟尘,人仰马翻。但魏骑极其狡猾,往往一沾即走,绝不恋战。待烟尘稍散,另一支骑兵队又从另一个方向发起冲击。
如此反复,一日数轮。
魏延站在了望台上,看着下方如同苍蝇般扰人的魏军骑兵,以及被迫一次次消耗宝贵弹药的霹雳营,脸色阴沉得要滴出水来。
“司马老贼,好算计!”他咬牙道。他看出了司马懿的意图,但一时间却无很好的应对之策。霹雳营是攻坚的绝对核心,绝不能有失。若让这些骑兵靠近,后果不堪设想。分兵保护?前线进攻压力巨大,哪有多余的兵力?
“传令,调两部霹雳炮,专司轰击出关魏骑!弩手配合!”他只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但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弹药的消耗。
几天下来,霹雳营的都尉一脸愁容地前来禀报:“上将军,火药和特制炮弹消耗速度远超预期!照此下去,库存恐支撑不了五日!”
魏延心头一紧。他深知后勤的重要性,尤其是霹雳营这种特殊部队的补给,更是重中之重。
“知道了。”他挥退都尉,沉吟片刻,下令道:“命后军督粮官廖化,即刻组织车队,从蓝田大营紧急调运一批火药炮弹前来!告诉他,小心行事,隐秘为上!”
蓝田大营,位于长安东南,渭水之南,崤山通道入口处,是诸葛亮为此次北伐设立的重要后勤中转基地之一,位置相对隐蔽,且有水路陆路连通前线,是存放和向前线转运霹雳营补给的理想地点。
魏延并非没有防备。他选择让以沉稳着称的廖化负责运输,并且要求隐秘。但他并不知道,他这一道命令,以及随后廖化车队的动向,早已被如同蛛网般撒开的魏军精锐斥候,敏锐地捕捉并飞报回了函谷关。
司马懿接到斥候密报时,正在与儿子司马昭对弈。他拈起一枚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一角,仿佛截断了对方一条大龙的生机。
“蓝田大营……果然。”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廖化押运,车队规模不小,走的应是灞水河谷道,目的地……必是前线霹雳营的临时囤积点。找到这个囤积点!”
他放下棋子,看向侍立一旁的大将郭淮:“伯济,机会来了。”
郭淮,字伯济,雁门马邑人,乃是曹魏宿将,久经战阵,以果敢骁勇、善于奔袭着称。他闻言踏前一步,抱拳道:“都督但请吩咐!”
司马懿走到沙盘前,指着函谷关西南方向,靠近蜀军控制区纵深的一处丘陵地带:“根据连日观察及斥候所报,蜀军为缩短补给线,其霹雳营主要弹药,应囤积于此区域,具体位置,很可能在曹阳亭附近。
曹阳亭,位于函谷关西,靠近黄河支流,地势相对隐蔽,且有旧时官道遗迹,适合设立临时军械库,而且此地距蜀军前线约三十里,不算太远,且有山林遮蔽。廖化车队,多半是运往此处。
他看向郭淮,语气凝重:“本督予你五千精骑,皆为军中翘楚,人衔枚,马裹蹄,趁今夜子时,出南侧密道,绕过蜀军主要防线,直扑曹阳亭!你的任务只有一个——找到并彻底摧毁蜀军的火药囤积点!若能生擒或斩杀其守将,更佳!”
“末将领命!”郭淮眼中闪过厉色,“定教蜀贼之火器,化为灰烬!”
“记住,”司马懿最后叮嘱,“此战贵在神速,一击即走,不可恋战!无论成败,天亮前必须撤回!”
“诺!”
是夜,月黑风高。函谷关南侧一处极为隐蔽的峪口,关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一道缝隙,郭淮率领五千精心挑选的精锐骑兵,如同暗夜中流淌的黑色溪流,悄无声息地没入了茫茫山林之中。他们沿着早已探明的、荆棘丛生的废弃古道,小心翼翼地向蜀军后方渗透。
曹阳亭,蜀军霹雳营前线补给点。
这里并非一座坚固的营寨,而是利用一处废弃的乡亭和周边相对平缓的谷地临时改建。外围设置了简单的鹿角栅栏,挖掘了浅壕,由大将张裔率三千兵马驻守。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并非以勇力见长,但为人沉稳谨慎,忠心可靠,深得诸葛亮信任,故被委以此重任。
营地内,灯火管制,一片寂静。大部分士卒已然入睡,只有巡逻队的身影在黑暗中穿梭。一座座用油布严密覆盖、远离火源的巨大垛堆,如同沉默的巨兽,散布在营地核心区域,那里面便是维系前线攻势命脉的火药和特制炮弹。廖化下午运抵的新一批补给,也刚刚入库,堆放在角落。
张裔并未安寝,他披着外袍,在简陋的军帐中查阅文书,眉头微蹙。前线弹药消耗巨大,他虽然尽力调配,仍感压力重重。营地的防卫,他也反复检查过,自觉还算严密。然而,他并不知道,一支致命的毒牙,正借着夜色的掩护,悄然逼近。
子时过半,营地外围的黑暗中,突然响起几声凄厉的夜枭鸣叫——那是魏军斥候发出的信号!
紧接着,如同平地惊雷!
“敌袭——!!!”
警戒哨塔上士兵的嘶吼声瞬间被更加狂暴的呐喊和马蹄声淹没!
郭淮的五千精骑,如同从地狱中冲出的幽灵,毫无征兆地从营地防御相对薄弱的东南角山林中杀出!他们显然早已摸清了巡逻规律和岗哨位置,冲锋路线极其刁钻!
“放箭!”
“拦住他们!”
“保护火药垛!”
蜀军营地在经历最初的混乱后,迅速爆发出惊人的韧性。张裔第一时间冲出军帐,厉声嘶吼,组织抵抗。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抓起武器,扑向营栅缺口。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
魏军骑兵如同狂潮,一波波冲击着蜀军的防线。箭矢如蝗,在夜空中交错飞舞。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叫声、兵刃撞击声、战马嘶鸣声震耳欲聋。蜀军凭借营栅和弓弩拼死抵抗,不断有魏军骑兵连人带马被射倒,但更多的骑兵踏着同伴的尸体,疯狂突进!
郭淮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如风,接连劈翻数名试图阻挡的蜀军士卒,目标直指营地中央那些覆盖着油布的垛堆!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只要点燃那里,便是大功告成!
“魏狗!休得猖狂!”一声暴喝响起!张裔手持长枪,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死死挡在了郭淮马前。他知道,绝不能让魏军靠近火药垛,否则一切皆休!
郭淮勒住战马,看清来人旗号,狞笑道:“张裔?无名下将,也敢挡我郭伯济之路?纳命来!” 他根本未将张裔放在眼里,催马舞刀,直取张裔!
张裔深知自己武艺非郭淮敌手,但此刻已无退路!他挺枪迎上,枪出如龙,直刺郭淮心窝!
“铛!”
刀枪相交,爆出一溜火星!张裔只觉一股巨力从枪杆传来,震得他双臂发麻,虎口欲裂,险些长枪脱手!他心中骇然,郭淮之勇,果然名不虚传!
郭淮得势不饶人,长刀化作一片雪亮光幕,狂风暴雨般向张裔攻去!刀法狠辣刁钻,力量刚猛无比!张裔咬紧牙关,将平生所学尽数施展,长枪舞得密不透风,勉力支撑。但他与郭淮的差距实在太大,仅仅五六个回合,已是险象环生,身上多了数道血痕。
“死!”郭淮瞅准一个破绽,长刀以一个诡异的角度斜劈而下,快如闪电!
张裔奋力举枪格挡!
咔嚓!
精铁打造的枪杆竟被郭淮势大力沉的一刀生生劈断!刀势未尽,狠狠掠过张裔的脖颈!
噗——!
血光冲天而起!张裔的头颅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飞上半空,无头的尸身晃了晃,重重栽倒在地。
“张将军!”周围的蜀军士卒发出绝望的悲呼。主将战死,营地防线瞬间动摇!
郭淮看都不看张裔的尸体,挥刀直指那些油布垛堆:“儿郎们!随我烧了蜀贼的妖火之源!杀!”
魏军士气大振,疯狂向内冲击。蜀军虽拼死抵抗,却因主将阵亡,指挥失灵,阵脚大乱。
郭淮一马当先,冲到一座巨大的垛堆前,用刀挑开油布一角,里面露出整齐码放的木箱。他心中狂喜,下令道:“快!泼洒火油,给老子烧!”
然而,就在这时,郭淮身边一名细心些的校尉,用刀撬开一个木箱,借着周围火把的光亮一看,脸色顿时变了:“将军!不对!这里面…………里面不是火药!”
郭淮一愣,凑过去一看,只见木箱里装着的,竟然是……普通的箭矢和部分军粮?!
他心中猛地一沉,急忙下令:“快!检查其他垛堆!”
士兵们纷纷用刀枪挑开油布,结果令所有魏军愕然——大部分垛堆里,要么是空的,要么就是普通的军械粮草,真正存放火药的,只有寥寥几堆,而且数量远不及预期!
“中计了?!”郭淮脑中瞬间闪过这个念头,冷汗涔涔而下。他猛地环顾四周,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随时可能伏兵四起。
“将军!此地不宜久留!快撤吧!”副将急声劝道。
郭淮看着那些零星的火药垛,虽心有不甘,但恐惧压倒了一切。他当机立断:“撤!全军撤退!”
魏军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和熊熊燃烧的部分营帐。蜀军残兵惊魂未定,也无力追击。
郭淮率军沿着原路仓惶撤回,一路心惊胆战,生怕中了埋伏。然而,直到他们安全返回函谷关,预想中的伏兵也未曾出现。
函谷关都督府。
郭淮单膝跪地,面带愧色,将夜袭曹阳亭的经过详细禀报,尤其强调了营地内火药储量远低于预期,以及蜀军并未设伏的诡异情况。
司马懿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手指依旧轻轻敲击着桌面。
帐内诸将议论纷纷,大多认为郭淮判断准确,蜀军定然是设下了圈套,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发动。
“圈套?”司马懿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让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若真是圈套,岂会容伯济你如此轻易来去?五千精骑,入其腹地,袭其要害,彼若有备,纵不能全歼,亦必令你损失惨重。岂会毫无反应?”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西方蜀军大营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营垒和关山。
“曹阳亭,并非主囤积点。那点存量,不过是维持日常消耗的周转之用。”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笃定,“诸葛亮……他真正的主攻方向,根本不在函谷关!”
“魏文长在此地的猛攻,霹雳营的倾力投入,甚至不惜暴露后勤弱点……这一切,都只是佯动!都是为了吸引我大军,吸引我司马懿的目光,牢牢钉在这函谷关!”
他猛地转身,眼中爆射出骇人的精光:“他的真正目标……是哪里?洛阳?不,洛阳有重兵……是许昌!对!一定是许昌”
一想到某种可能,即便是沉稳如司马懿,背脊也不由升起一股寒意。如果蜀军主力此刻正悄然扑向魏国更加柔软的下腹,而他自己却被魏延和一支偏师、以及一个虚假的补给点牢牢牵制在函谷关……
“好一个声东击西!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司马懿喃喃自语,语气中第一次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怒。
函谷关下的战火依旧,但在司马懿心中,这场战役的性质已经彻底改变。
关外的霹雳声,此刻在他听来,不再是攻城的战鼓,而是迷惑人心的烟幕。真正的惊雷,已在无声处酝酿。
这座扼守中原与关中咽喉的千古雄关,此刻正浸泡在血与火的炼狱之中。关墙之上,原本魏国的玄色旗帜早已被箭矢和火焰撕扯得破烂不堪,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临时竖起的、沾满烟尘与血污的军旗。关下,赤色的浪潮如同永不停歇的怒涛,一波又一波地拍击着斑驳的城墙。
蜀汉车骑将军魏延,立马于中军帅旗之下,铁甲染尘,目光冷峻如鹰隼,凝视着前方那座仿佛随时可能崩塌,却又始终屹立不倒的关隘。他手中马鞭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已经半个月了,这座该死的关隘就像一颗楔入骨髓的钉子,牢牢挡住了他东进的兵锋。
“都督!霹雳营第三轮齐射准备完毕!”传令兵嘶哑的声音在震耳欲聋的厮杀声中显得微弱。
“放!”魏延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
令旗挥动。
下一刻,位于蜀军阵后特定区域的数十架“震天弩”与改良投石机——“轰天炮”,发出了沉闷而令人心悸的咆哮!那不是弓弦的嗡鸣,更像是巨兽的怒吼。粗如儿臂、尾部带着药室的巨型弩箭和用皮囊包裹、内填火药与铁蒺藜的炮弹,拖着或尖啸或沉闷的破空声,划出一道道死亡的弧线,越过前方鏖战的步兵头顶,狠狠地砸向函谷关的城头及关墙特定区段!
轰!轰隆——!!!
剧烈的爆炸声接连响起!橘红色的火球在关墙上绽放,浓黑的硝烟裹挟着碎石、断木和人体残肢冲天而起!一段女墙在爆炸中轰然坍塌,上面的魏军弓弩手连同他们的器械瞬间消失。火焰在关楼木质结构上蔓延,发出噼啪的燃烧声。
这就是蜀军攻势如此猛烈的原因——庞统倾尽心血打造的“霹雳营”。这些超越时代的火器,赋予了蜀军前所未有的攻坚能力,也让魏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物理压力。
然而,魏延眉头紧锁,并未因这壮观的爆破场面而舒展。他看得分明,关墙上的魏军虽然慌乱,却并未崩溃。他们在军官的嘶吼下,迅速用沙土扑灭火焰,用备用的栅栏和门板堵塞缺口,弓箭手和床弩依然在顽强地向下倾泻箭矢。更重要的是,霹雳营的消耗太大了。每一次齐射,都意味着海量火药、特制箭矢和炮弹的消耗。
“告诉霹雳营都尉,节省用量,瞄准关键节点和敌军密集处!”魏延沉声下令。他深知,霹雳营是破关的关键,但也是此战最大的消耗品和软肋。
函谷关内,都督府。
司马懿并未披甲,只着一身深色常服,静立于巨大的关防舆图前。他身形消瘦,面容清癯,唯有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中,开合之间精光内敛,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关外震天的喊杀声和隐约的爆炸声,似乎并未对他造成丝毫影响。
数日前,他轻车简从,悄然抵达这风雨飘摇的雄关。皇帝曹芳的担忧和朝中的压力,他心知肚明。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蜀军主攻方向真是函谷关吗?诸葛亮用兵,向来虚实难测。
他仔细聆听着各部将领的汇报
“都督,蜀贼倚仗妖器,攻势凶猛,我军伤亡颇重!尤其是那霹雳,声若惊雷,触之即焚,城墙损毁严重,士卒……士卒亦多有惧色。”一员将领声音沉重。
司马懿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其器虽利,然必有穷时。观其攻势,霹雳齐射虽频,却并非无休无止。每次齐射后,必有间歇。此间歇,是为何故?”
他自问自答,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补充弹药!此等利器,所需‘火药’、‘弹丸’绝非小数目,运输、储存必是重中之重。诸葛亮将霹雳营主力置于魏文长麾下,猛攻函谷,其所耗,必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司马懿心中迅速成型。他转身,目光扫过帐内诸将,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传令:自今日起,挑选关内最精锐的骑兵,组成多支百人队。无需与蜀军正面纠缠,目标只有一个——轮番出关,佯动突袭,重点攻击蜀军霹雳营阵地!”
“都督?”众将愕然。出关野战,面对拥有恐怖火器的蜀军,岂非以卵击石?
司马懿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非是求胜,意在消耗。彼之火器虽利,发射亦需时间,弹药更有尽时。我以轻骑快马扰之,迫其不断发射霹雳御敌。彼发射愈多,弹药消耗愈速,其后勤补给之压力便愈大,其储存弹药之地点……便愈容易暴露!”
他要用魏军健儿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取蜀军霹雳营弹药储备点和补给线的信息!这是一场冷酷的交换。
“再令斥候营,不惜一切代价,给本督盯死蜀军后方,尤其是运送特殊物资的车队动向!一旦发现可疑踪迹,立刻来报!”
“诺!”
翌日起,函谷关的战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关门不时洞开,精锐的魏军骑兵,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呼啸而出。他们不冲击蜀军主阵,也不攻打坚固的营垒,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如同旋风般直扑蜀军阵型后方的霹雳营发射阵地!
“魏骑来袭!霹雳营,左翼五十步,覆盖射击!”蜀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
嗤嗤嗤——轰!
霹雳箭和轰天雷不得不再次发射,在骑兵冲锋的路径上炸开一团团火焰和烟尘,人仰马翻。但魏骑极其狡猾,往往一沾即走,绝不恋战。待烟尘稍散,另一支骑兵队又从另一个方向发起冲击。
如此反复,一日数轮。
魏延站在了望台上,看着下方如同苍蝇般扰人的魏军骑兵,以及被迫一次次消耗宝贵弹药的霹雳营,脸色阴沉得要滴出水来。
“司马老贼,好算计!”他咬牙道。他看出了司马懿的意图,但一时间却无很好的应对之策。霹雳营是攻坚的绝对核心,绝不能有失。若让这些骑兵靠近,后果不堪设想。分兵保护?前线进攻压力巨大,哪有多余的兵力?
“传令,调两部霹雳炮,专司轰击出关魏骑!弩手配合!”他只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但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弹药的消耗。
几天下来,霹雳营的都尉一脸愁容地前来禀报:“上将军,火药和特制炮弹消耗速度远超预期!照此下去,库存恐支撑不了五日!”
魏延心头一紧。他深知后勤的重要性,尤其是霹雳营这种特殊部队的补给,更是重中之重。
“知道了。”他挥退都尉,沉吟片刻,下令道:“命后军督粮官廖化,即刻组织车队,从蓝田大营紧急调运一批火药炮弹前来!告诉他,小心行事,隐秘为上!”
蓝田大营,位于长安东南,渭水之南,崤山通道入口处,是诸葛亮为此次北伐设立的重要后勤中转基地之一,位置相对隐蔽,且有水路陆路连通前线,是存放和向前线转运霹雳营补给的理想地点。
魏延并非没有防备。他选择让以沉稳着称的廖化负责运输,并且要求隐秘。但他并不知道,他这一道命令,以及随后廖化车队的动向,早已被如同蛛网般撒开的魏军精锐斥候,敏锐地捕捉并飞报回了函谷关。
司马懿接到斥候密报时,正在与儿子司马昭对弈。他拈起一枚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一角,仿佛截断了对方一条大龙的生机。
“蓝田大营……果然。”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廖化押运,车队规模不小,走的应是灞水河谷道,目的地……必是前线霹雳营的临时囤积点。找到这个囤积点!”
他放下棋子,看向侍立一旁的大将郭淮:“伯济,机会来了。”
郭淮,字伯济,雁门马邑人,乃是曹魏宿将,久经战阵,以果敢骁勇、善于奔袭着称。他闻言踏前一步,抱拳道:“都督但请吩咐!”
司马懿走到沙盘前,指着函谷关西南方向,靠近蜀军控制区纵深的一处丘陵地带:“根据连日观察及斥候所报,蜀军为缩短补给线,其霹雳营主要弹药,应囤积于此区域,具体位置,很可能在曹阳亭附近。
曹阳亭,位于函谷关西,靠近黄河支流,地势相对隐蔽,且有旧时官道遗迹,适合设立临时军械库,而且此地距蜀军前线约三十里,不算太远,且有山林遮蔽。廖化车队,多半是运往此处。
他看向郭淮,语气凝重:“本督予你五千精骑,皆为军中翘楚,人衔枚,马裹蹄,趁今夜子时,出南侧密道,绕过蜀军主要防线,直扑曹阳亭!你的任务只有一个——找到并彻底摧毁蜀军的火药囤积点!若能生擒或斩杀其守将,更佳!”
“末将领命!”郭淮眼中闪过厉色,“定教蜀贼之火器,化为灰烬!”
“记住,”司马懿最后叮嘱,“此战贵在神速,一击即走,不可恋战!无论成败,天亮前必须撤回!”
“诺!”
是夜,月黑风高。函谷关南侧一处极为隐蔽的峪口,关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一道缝隙,郭淮率领五千精心挑选的精锐骑兵,如同暗夜中流淌的黑色溪流,悄无声息地没入了茫茫山林之中。他们沿着早已探明的、荆棘丛生的废弃古道,小心翼翼地向蜀军后方渗透。
曹阳亭,蜀军霹雳营前线补给点。
这里并非一座坚固的营寨,而是利用一处废弃的乡亭和周边相对平缓的谷地临时改建。外围设置了简单的鹿角栅栏,挖掘了浅壕,由大将张裔率三千兵马驻守。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并非以勇力见长,但为人沉稳谨慎,忠心可靠,深得诸葛亮信任,故被委以此重任。
营地内,灯火管制,一片寂静。大部分士卒已然入睡,只有巡逻队的身影在黑暗中穿梭。一座座用油布严密覆盖、远离火源的巨大垛堆,如同沉默的巨兽,散布在营地核心区域,那里面便是维系前线攻势命脉的火药和特制炮弹。廖化下午运抵的新一批补给,也刚刚入库,堆放在角落。
张裔并未安寝,他披着外袍,在简陋的军帐中查阅文书,眉头微蹙。前线弹药消耗巨大,他虽然尽力调配,仍感压力重重。营地的防卫,他也反复检查过,自觉还算严密。然而,他并不知道,一支致命的毒牙,正借着夜色的掩护,悄然逼近。
子时过半,营地外围的黑暗中,突然响起几声凄厉的夜枭鸣叫——那是魏军斥候发出的信号!
紧接着,如同平地惊雷!
“敌袭——!!!”
警戒哨塔上士兵的嘶吼声瞬间被更加狂暴的呐喊和马蹄声淹没!
郭淮的五千精骑,如同从地狱中冲出的幽灵,毫无征兆地从营地防御相对薄弱的东南角山林中杀出!他们显然早已摸清了巡逻规律和岗哨位置,冲锋路线极其刁钻!
“放箭!”
“拦住他们!”
“保护火药垛!”
蜀军营地在经历最初的混乱后,迅速爆发出惊人的韧性。张裔第一时间冲出军帐,厉声嘶吼,组织抵抗。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抓起武器,扑向营栅缺口。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
魏军骑兵如同狂潮,一波波冲击着蜀军的防线。箭矢如蝗,在夜空中交错飞舞。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叫声、兵刃撞击声、战马嘶鸣声震耳欲聋。蜀军凭借营栅和弓弩拼死抵抗,不断有魏军骑兵连人带马被射倒,但更多的骑兵踏着同伴的尸体,疯狂突进!
郭淮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如风,接连劈翻数名试图阻挡的蜀军士卒,目标直指营地中央那些覆盖着油布的垛堆!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只要点燃那里,便是大功告成!
“魏狗!休得猖狂!”一声暴喝响起!张裔手持长枪,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死死挡在了郭淮马前。他知道,绝不能让魏军靠近火药垛,否则一切皆休!
郭淮勒住战马,看清来人旗号,狞笑道:“张裔?无名下将,也敢挡我郭伯济之路?纳命来!” 他根本未将张裔放在眼里,催马舞刀,直取张裔!
张裔深知自己武艺非郭淮敌手,但此刻已无退路!他挺枪迎上,枪出如龙,直刺郭淮心窝!
“铛!”
刀枪相交,爆出一溜火星!张裔只觉一股巨力从枪杆传来,震得他双臂发麻,虎口欲裂,险些长枪脱手!他心中骇然,郭淮之勇,果然名不虚传!
郭淮得势不饶人,长刀化作一片雪亮光幕,狂风暴雨般向张裔攻去!刀法狠辣刁钻,力量刚猛无比!张裔咬紧牙关,将平生所学尽数施展,长枪舞得密不透风,勉力支撑。但他与郭淮的差距实在太大,仅仅五六个回合,已是险象环生,身上多了数道血痕。
“死!”郭淮瞅准一个破绽,长刀以一个诡异的角度斜劈而下,快如闪电!
张裔奋力举枪格挡!
咔嚓!
精铁打造的枪杆竟被郭淮势大力沉的一刀生生劈断!刀势未尽,狠狠掠过张裔的脖颈!
噗——!
血光冲天而起!张裔的头颅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飞上半空,无头的尸身晃了晃,重重栽倒在地。
“张将军!”周围的蜀军士卒发出绝望的悲呼。主将战死,营地防线瞬间动摇!
郭淮看都不看张裔的尸体,挥刀直指那些油布垛堆:“儿郎们!随我烧了蜀贼的妖火之源!杀!”
魏军士气大振,疯狂向内冲击。蜀军虽拼死抵抗,却因主将阵亡,指挥失灵,阵脚大乱。
郭淮一马当先,冲到一座巨大的垛堆前,用刀挑开油布一角,里面露出整齐码放的木箱。他心中狂喜,下令道:“快!泼洒火油,给老子烧!”
然而,就在这时,郭淮身边一名细心些的校尉,用刀撬开一个木箱,借着周围火把的光亮一看,脸色顿时变了:“将军!不对!这里面…………里面不是火药!”
郭淮一愣,凑过去一看,只见木箱里装着的,竟然是……普通的箭矢和部分军粮?!
他心中猛地一沉,急忙下令:“快!检查其他垛堆!”
士兵们纷纷用刀枪挑开油布,结果令所有魏军愕然——大部分垛堆里,要么是空的,要么就是普通的军械粮草,真正存放火药的,只有寥寥几堆,而且数量远不及预期!
“中计了?!”郭淮脑中瞬间闪过这个念头,冷汗涔涔而下。他猛地环顾四周,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随时可能伏兵四起。
“将军!此地不宜久留!快撤吧!”副将急声劝道。
郭淮看着那些零星的火药垛,虽心有不甘,但恐惧压倒了一切。他当机立断:“撤!全军撤退!”
魏军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和熊熊燃烧的部分营帐。蜀军残兵惊魂未定,也无力追击。
郭淮率军沿着原路仓惶撤回,一路心惊胆战,生怕中了埋伏。然而,直到他们安全返回函谷关,预想中的伏兵也未曾出现。
函谷关都督府。
郭淮单膝跪地,面带愧色,将夜袭曹阳亭的经过详细禀报,尤其强调了营地内火药储量远低于预期,以及蜀军并未设伏的诡异情况。
司马懿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手指依旧轻轻敲击着桌面。
帐内诸将议论纷纷,大多认为郭淮判断准确,蜀军定然是设下了圈套,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发动。
“圈套?”司马懿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让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若真是圈套,岂会容伯济你如此轻易来去?五千精骑,入其腹地,袭其要害,彼若有备,纵不能全歼,亦必令你损失惨重。岂会毫无反应?”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西方蜀军大营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营垒和关山。
“曹阳亭,并非主囤积点。那点存量,不过是维持日常消耗的周转之用。”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笃定,“诸葛亮……他真正的主攻方向,根本不在函谷关!”
“魏文长在此地的猛攻,霹雳营的倾力投入,甚至不惜暴露后勤弱点……这一切,都只是佯动!都是为了吸引我大军,吸引我司马懿的目光,牢牢钉在这函谷关!”
他猛地转身,眼中爆射出骇人的精光:“他的真正目标……是哪里?洛阳?不,洛阳有重兵……是许昌!对!一定是许昌”
一想到某种可能,即便是沉稳如司马懿,背脊也不由升起一股寒意。如果蜀军主力此刻正悄然扑向魏国更加柔软的下腹,而他自己却被魏延和一支偏师、以及一个虚假的补给点牢牢牵制在函谷关……
“好一个声东击西!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司马懿喃喃自语,语气中第一次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怒。
函谷关下的战火依旧,但在司马懿心中,这场战役的性质已经彻底改变。
关外的霹雳声,此刻在他听来,不再是攻城的战鼓,而是迷惑人心的烟幕。真正的惊雷,已在无声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