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多国使者的入京-《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如今。

  三策全面推行。

  新粮落地,国库充盈!

  洪武坐镇,太子监国!

  大明内部,隐患渐消!

  接下来……便是外部威胁!

  朱雄英思绪翻涌,压不住胸中澎湃。

  他遥望西方,心中浮现那曾经的辉煌时代。

  那是汉唐,一个民族的巅峰时期!

  真正代表汉唐风骨的“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西域诸国,闻汉唐之名便胆寒。

  但如今……

  “自从安史之乱,盛唐由盛转衰……”

  “这五百年来……整整五百年……”

  “我们再未真正掌控过这条商路。”

  “河西走廊?”

  朱雄英望向西方,那里国家林立。

  目前最强的两个帝国,正值鼎盛!

  帖木儿帝国!

  奥斯曼帝国!

  但……

  大明的步伐,不会止步于此!

  先稳周边,再取河西走廊。

  “轮到我大明……”

  “重拾汉唐荣耀!”

  朱雄英心潮澎湃,忽然记起老爷子那句话。

  嘴角轻扬。

  “先通商吧。”

  商队先行,军队随后!

  汉唐的文明,不是靠蛮力掠夺。

  而是以德服人、以力镇之。

  这注定是……大明崛起之路的起点!

  “不过,第四阶段,必须尽快完成。”

  朱雄英心中一动。

  再次望向大明的方向。

  新粮丰收,水泥正式进入大明纪元。

  工部的匠人们,开始逐步了解这个世界的两种主要能源:煤炭与石油。

  煤炭的使用,其实早有记载。

  但多为露天开采。

  石油的利用,才刚刚起步。

  不过眼下,煤炭已经足够支撑发展。

  只要火力达标,新型“火炉”便会问世。

  大明的钢铁产业,将迎来一次飞跃!

  军器监的技术人员,日复一日地研发最新式的火铳。

  这就是技术链的全面升级。

  只要材料充足,这群大明最顶尖的工匠,能在任何领域展现无与伦比的技艺。

  这样的大明……

  正是时候。

  朱雄英遥望京城。

  “【雄英】之名,也该响彻天下!”

  ……

  京城。

  “太子殿下!”

  “秦王性情暴烈,刚到南昌府就动刀动枪。”

  “杀了知府,差点灭了罗家。”

  “手段狠辣!”

  “请殿下尽快将其召回,加以管束!”

  此时朝堂之上。

  秦王在南昌府的所作所为,已经传入宫中。

  因老爷子近日不在宫内。

  由太子朱标代理国政。

  他对朱标的信任之深。

  可列入历朝历代帝王前列。

  几乎一切政务,都由朱标决断。

  然而。

  听到又一份针对秦王的“控诉”。

  朱标眼中,浮现一丝无奈。

  “各位,秦王是父皇亲自安排,南下江南。”

  “此事非我所能干涉。”

  “这话,我已经说过多次。”

  朝中一位官员,并不打算退让。

  他是户部右侍郎王世友。

  “太子殿下,若您无法做主,请告知陛下如今身在何处,臣愿亲自前去面奏!”

  王世友语气激动。

  “秦王刚到南昌第一天,就敢杀知府,几乎灭人满门……此人残暴至极,罪行累累……”

  话未说完。

  忽然,皇子列中,尚未返回晋王府的朱棢,皱眉开口。

  “王侍郎,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差点灭门和真的灭门,是两回事。”

  “而且,我了解二哥心思。”

  “此举应是杀鸡儆猴,接下来他应该会收手。”

  “收手?”王世友怒火中烧,脸都涨红了。

  “还收手?”

  “这是说,之后还会发生类似之事?”

  “太子殿下,您仁厚宽和,怎能让秦王在大明富庶之地肆意妄为?”

  “若再不处理,后果恐怕难以挽回。”

  这时,晋王再次站了出来。

  晋王私下里总爱和二哥较劲,甚至曾经直接甩了他六支箭。

  但在朝堂上,情况却完全不同。

  晋王不仅没有继续针锋相对,反倒处处为二哥说话。

  他还喜欢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来调侃场面。

  “王侍郎大可安心。”

  “秦王身边有皇上亲自指派的三皇孙,只要秦王有什么越界举动,三皇孙肯定第一时间出手制止。”

  这番话一出,王世友彻底坐不住了!

  要不是老爷子不在场,这样的言论根本不敢在朝堂上出现。

  他们也不用担心太子朱标一生气就砍人。

  “太子!晋王!”

  “三皇孙不过是个晚辈,一个小孩子,能起什么作用?”

  “如果不赶紧让秦王回京,咱们大明恐怕要出大事了。”

  “够了。”这时,太子终于开口。

  “诸位大人的心思我明白。”

  “等我见了父皇,一定会将大家的意见转达。”

  “但秦王的事情是父皇亲自安排的,我们再继续争也没用。”

  “还是先谈别的事情吧。”

  说着,朱标挥了挥手,示意王世友退下。

  王世友也清楚,再不退,太子真要发火了。

  他只能带着满腔怒气退场。

  没过多久,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

  说出的话,却让在场所有人震惊不已。

  “启禀太子殿下!”

  “臣鸿胪寺少卿程晋,近日已经接到多国使者的入京申请。”

  “西南方向,占城、安南均有使者请求入朝。”

  “西边的东察合台汗国……”

  “还有帖木儿帝国。”

  “全都派了使者,准备进京。”

  听到这话,连朱标都愣了一下。

  看着鸿胪寺少卿从宽大的袖子里拿出一摞奏章,他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现在是接待各国使节的时候吗?”

  如今的大明,和各国依旧有来往。

  洪武二十一年还搞过一次盛大的“万国来朝”。

  帖木儿帝国的使者当时也来称臣。

  老爷子还趁着这个机会,宣布了“不征之国”的国策。

  意思就是,大明不会去打你们,你们尽管安心。

  但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之前大病一场,局势并不太平。

  老爷子也还没安排过盛大的朝贡仪式。

  最近接待的都是些小规模使者。

  但这次不一样!

  程晋低着头,思索片刻,还是开口解释。

  “据臣掌握的消息,这些使者来京,很可能是冲着我大明的‘新粮’来的。”

  “他们的目的……”

  “应该是想讨要新粮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