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帖木儿帝国,已有东进之意。-《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要......种子。”

  朱标闻言,眉头更深了。

  他早已得知帖木儿帝国在洪武二十一年就派人潜入大明,表面恭敬,实际心思不明。

  如今又来?

  他不禁有些警觉。

  “没错!”

  “不过我担心的是……”

  程晋沉吟片刻,忽然将目光转向一侧。

  “燕王殿下!”

  “请问,您在北方驻守时,是否见过类似装束的军队?”

  话音刚落,他竟从袖中再次取出一幅画!

  此时,大殿之内。

  随着鸿胪寺少卿程晋缓缓展开那幅图。

  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吸引过去。

  “这张图,是一位我鸿胪寺外使,根据亲身经历所绘。”

  “这些人,使用的兵器与昔日蒙元极为相似,但外形粗犷,浑身是毛。”

  “手持圆盾、使用弯刀、衣着简陋,宛如野人。”

  程晋一边解说,一边将图卷徐徐展开。

  画面逐渐清晰,栩栩如生。

  朱棣一看到那图像,眼神立刻变得锐利。

  “服饰与装扮,与我所见完全一致。”

  “真的?”程晋语气中透着一丝紧张。

  朱棣毫不犹豫地回答:“本王不会认错。”

  程晋神色微微一变,似乎有些不安。

  接着,他低声开口。

  “诸位……情况恐怕不妙。”

  朱标一怔:“此话什么意思?”

  程晋连忙解释:“南宋末年,草原曾出现一个强盛的帝国,横扫西亚、东欧,疆域辽阔,被称为黄金家族。”

  “这帝国下设四大汗国——”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四汗国共尊【大汗】号令。”

  “而大元开国皇帝忽必烈,正是黄金家族的一员。”

  “时代变迁,如今大元已成北元残余。”

  “我大明这些年来,逐步收复失地。”

  “而那四大汗国,也发生了分裂与变动。”

  “察合台汗国因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部。”

  “西察合台的一位贵族,名叫帖木儿,夺取政权核心,建立帖木儿帝国。”

  “在大明洪武年间逐步稳定之时。”

  “这个帝国的扩张才刚刚起步。”

  “如今,帖木儿已击败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又南下征服德里苏丹国,击破象阵,获得象兵。”

  “随后,帝国继续西进,与另一大国交锋,据说是占据上风。”

  “而现在……”

  “微臣听那位外使提及:帖木儿帝国,已有东进之意。”

  “大元,曾是四大汗国的共主。”

  “如今,却被我大明击败。”

  “因此,帖木儿帝国这些年,一直在酝酿东征。”

  “据说,帖木儿已从各占领地召集兵力,组建庞大军队。”

  “如今,我大明与帖木儿帝国之间……”

  “只剩下一个东察合台汗国作为缓冲。”

  “从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帖木儿帝国极可能已经与东察合台汗国之间有过接触,甚至达成了某种默契。”

  “刚才燕王所看到的……”

  “正是帖木儿帝国的骑兵队伍。”

  此话一出,空气仿佛凝固。

  朱标神情立刻变得严峻。

  不只是他。

  燕王、晋王亦是如此。

  因为他们不久前,在那间屋子里,看过一幅标注详尽的世界地图。

  图中列出国名,与方才这位鸿胪寺少卿所说内容,完全一致。

  朱标皱眉说道:

  “连燕王在北疆都能看到他们的动向……”

  “可见这些骑兵,已经绕了很大一圈。”

  “他们往北去,到底想干什么?”

  话音未落。

  傅友德神色凝重。

  忽然,他心中一动,想到一个可能。

  “会不会,他们是想与北元残余势力接触?甚至联手?”

  “正如傅将军所说,帖木儿与我们相隔甚远,中间还有东察合台汗国阻隔。”

  “若说大规模进攻,至少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

  “但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寻求合作。”

  朱棣缓缓开口:

  “这也是我这次进京的原因。”

  “北边,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不过……”

  “此次外国使节突然请求入京,选的时间,确实微妙。”

  “再过些日子,新粮也差不多成熟了。”

  “这个时候来访,可谓一箭三雕。”

  “一来,可以打探虚实。”

  “二来,想获取新粮种子。”

  “三来,说不定还想了解我们的新技术。”

  “只是不知道,他们远在万里之外,消息怎么来得这么快?”

  蓝玉怒道:“想要新粮?想都别想!”

  “哪儿来的回哪儿去,我们自己都还不够分。”

  “真当我们大明是慈善机构?”

  有文官不满地开口:

  “我大明为天朝上国,面对诸国,应有大国气度。”

  “万国来朝,四夷宾服,不正是盛世气象?”

  “太子若能给予些许恩赐,我大明的威名,岂不传遍四方?”

  “汉唐之盛,历经千年仍为世人称颂。”

  “大明若借此机会,令诸国臣服。”

  “日后万国来朝,岂不美哉?”

  此言一出。

  蓝玉冷笑:“一个虚名能当饭吃?”

  “真要送新粮出去,我第一个反对!”

  又有文臣站出来说:

  “可若因此得罪诸国,我大明虽强,却也难以应对四面楚歌。”

  “虽不惧一两个小国,但若周边皆敌,恐怕难以承受。”

  此时。

  蓝玉终于沉默。

  即便他再是跋扈,也不愿与周边诸国全面开战。

  只是……

  这次来访,时机太过蹊跷。

  仿佛早就掌握了某些情报。

  这个时候就等着呢。

  “实在不行,那就打一场!”

  蓝玉咬紧牙关。

  “说到打仗,咱大明什么时候怕过谁?”

  “依我看,皇上不如直接下令,先发制人。分三路大军北上,直捣草原,把那些蒙元残余彻底打垮,打得他们二十年都翻不了身!”

  “我倒要看看,那帖木儿还找不找蒙元的残部帮忙!”

  听着蓝玉这番话,淮西一派的不少将领也热血沸腾。

  傅友德却只是摇头。

  “现在谈打仗,还太早了。”

  “眼下不过是几个使节来了而已。”

  “连门都没进呢。”

  “凉国公,现在大明刚刚安稳下来,不是动刀兵的时候。”

  “那我们回到最现实的问题。”

  “太子殿下……到底让不让这些使节进京?”

  “再说,周边小国得知消息还说得通,他们本就有使节在城里。可这帖木儿远在万里之外,怎么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