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雄英盛典!(高潮即将到来!)-《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现实之中!

  天光初露。

  马皇后看到,这老头脸上泛着红光。

  刚打了个呼噜,呼吸却猛然一滞,像是喘不上气来!

  她刚想上前查看。

  却见——

  “好!”

  老皇帝忽然大笑一声,猛地坐了起来。

  “吓死我了!”

  “你这是……?”

  还没等她说完。

  “哈哈!”

  老皇帝已经笑出声来。

  他望了望窗外,“天都亮了?”

  话音未落,他已下床。

  “快!准备车马,我要去怀城!”

  “不吃饭了?”

  “你这……”

  马皇后刚想劝几句,可看到他的神情,想起前几日说的话。

  她忽然怔住了,心跳都快了几分。

  “重……重八,你不会是……”

  老头已穿戴整齐,门外马车早已备好。他随手抓了两个红薯,边啃边笑。

  “哈哈哈,皇后啊皇后!”

  “你不是说,外面都在议论真假?”

  “还有那个老家伙,说什么朱家有没有真正的继承人?”

  “什么天命之相?”

  “什么帝王之气?”

  “今天!”

  “咱就让他们看个痛快!”

  说完,老皇帝转身出门。

  马皇后似是明白了什么,再也坐不住。

  “等等我!”

  ……

  怀城!

  六月初三。

  昔日接待外宾的恢弘大殿前,如今搭起了一座高台。

  两侧,挂满由大明顶级纸匠手工制作的雄鹰剪影。

  十八只,展翅欲飞!

  《雄鹰盛典》!

  四周围观的百姓早已按捺不住好奇,

  议论纷纷。

  “这几天传得可热闹了,外国使节进京,想求新粮!”

  “结果被老爷子一口回了。”

  “听说了吗,皇上要重启西域通道了!只是那外国使节好像没点头……”

  “不点头正好!我早看新收的粮食就是咱们的,凭什么分给他们?昨晚你没瞧见,城里好些人都把粮车往仓里送呢!”

  “估计这事儿今天就要公之于众。”

  “我还瞅见几辆用黑布盖着的马车,听说里面装的是重宝。”

  “最近京城可真不太平,前几天我进山一趟,好大一片军营,全是士兵围着,那地方像是……军械库。”

  “闭嘴!”

  一声低喝打断了话头,众人顿时警惕地四下张望。

  “你们想害死大家是不是?要说也得换个地方说,别在这儿乱嚼舌头,小心锦衣卫听见,把你们全都抓了。”

  几人立刻闭嘴不敢出声。

  但过了会儿,又有人忍不住开口。

  “你们听说没,昨天宴请外使的时候,气氛特别怪,像是朝廷和他们在掰手腕。”

  “而且……”那人压低声音,“我听说现在咱们大明是五位帝王共存。”

  “什么五帝共朝?”

  “五位真龙天子!”

  “你这是哪听来的,别瞎说。”

  “不是瞎说,听说那外使团里有个老家伙,说是他们这一脉是扶龙之臣。当年的诸葛亮、咱们大明的刘伯温,都是这一系的人。”

  “越说越离谱了。”

  “我也听过一点。”

  旁边又有人凑了过来,声音压得更低。

  “我还听说,咱们大明,其实有第六位龙帝。”

  “什么?”

  听到这话的人全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说话那人。

  “谁?”

  “还能是谁?”

  那人朝天上指了指。

  “你们看看今天什么日子。”

  “六月初三,皇长孙去世那天。”

  那人越说越激动,“这事儿我只说一次。”

  “有人说……皇长孙根本没死。”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这话靠得住吗?有人信吗?”

  “是真是假我不知道,可你看看皇上,这次动静这么大。”

  “刚才你说的第六条龙……”

  “就是皇长孙。”

  ……

  这一瞬间。

  众人全都坐不住了,心跳加速,眼神惊疑不定。

  这个话题太过惊人,他们激动地四处张望,弯着腰还想继续说下去。

  可就在这时……

  “陛下驾到!”

  刹那间。

  聚集在这里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这里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少说也有几万百姓。

  全都屏息凝神,一眨不眨地望向高台。

  然后——

  他们一眼就看见了……

  一位身穿龙袍、气场凛然的老者,在众臣簇拥下缓步走上高台。

  他是洪武帝。

  开创大明王朝的铁血君王。

  也是当年一声令下,铸建怀城,深受百姓爱戴的老皇帝!

  一时间,数万百姓不约而同,齐刷刷跪下。

  “恭迎陛下!”

  声音如海啸般席卷全场。

  老爷子从不喜听“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呼喊,这在京城早已不是秘密。

  在他看来,人终有一死,谁也逃不过天地规律。

  喊“万岁”,像是在讽刺。

  此时,朱元璋眼神复杂地扫视全场。

  数万人静得出奇,只有风在耳边呼啸。

  他知道,这份沉默,是百姓对他的敬意。

  “诸位平身。”

  他缓缓抬手,语气平和。

  待百姓起身站定,他才缓缓扫视四方。

  身后左右,文武百官肃然而立。

  外国使团也位列其中。

  这般场面,他们前所未见。

  纷纷低声感慨,不愧是大明!

  百姓神态昂扬,毫无他国那般破败之象。

  甚至有人听闻,两月之前,此地还聚集着灾民。

  “如此帝国?”

  “真是如此帝国!”

  帖木儿使团中,一位年迈的祭司轻叹。

  眼神中透着向往。

  “若我帖木儿汗国也有如此勤劳善耕的百姓,何愁江山不固!”

  身旁弟子不解,“我们的疆域也极为辽阔……”

  “辽阔?”

  “不过是靠武力镇压罢了!”

  老者一叹,语气低沉。

  “一会儿你们上去交流时,也要仔细看看,大明的智者,如何解答你们心中最深的疑惑。”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啊。”

  忽然,他目光微动,环顾四周。

  片刻后,他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你们看到那位皇长孙了吗?”

  几人摇头。

  “呵。”

  “等会儿倒要看看,这雄英盛典,如何开场!”

  就在他们低声交谈时。

  老爷子开口了。

  “诸位臣民、百姓。”

  “想必你们也好奇,为何今日这雄鹰盛典,阵仗如此之大。”

  “是想干啥?”

  “那咱现在就告诉你们。”

  “你们看这高台之上,那十八只雄鹰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