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泷玉姑娘-《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放肆!”朱标猛然站起,一向温润的面容竟透出八分似朱元璋的威煞。

  吕氏身躯微颤,脚步却不退。

  她等这一天太久。

  今日,她终于将心底的话尽数吐出。

  “殿下!”

  “我既为东宫正妃,便要为我儿争一个名分!”

  “允炆才十六,尚未婚配,何谈就藩?”

  “封王之说,从何谈起?”

  平日温婉娴静的她,此刻目光如铁。

  “即便真要离京赴任——”

  “也须先完婚成礼!”

  “允炆……”

  “是你的儿子,是皇爷亲封的孙辈,是老朱家堂堂正正的血脉!”

  “他有无数身份,但在我眼中——”

  “他绝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

  “大胆!”一声厉喝自门外传来。

  而朱允炆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

  “娘亲……”

  他仰头望着冷月,指节捏得发白。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而他……

  不能再隐忍!

  我——朱允炆!

  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影子!

  我是注定登临九五之尊的……

  建文帝!

  次日清晨。

  秦淮河外五里,有一条名为“柳烟巷”的窄街。

  天光初亮。

  巷口已响起清脆吆喝:“胭脂水粉嘞——上好香膏——”

  邻里女子纷纷掩袖出门,在货郎摊前挑选脂粉,笑语低语交织于晨雾之间。

  不一会儿,门扉轻响。

  一位身着水蓝色长裙的女子缓步而出,身形修长,眉目清秀却不算惊艳。她刚露面,几个少女便纷纷转过头来,脸上扬起笑意。

  “泷玉姐姐,快来看,今天货郎带来的东西可新鲜了!”

  起初,大家对她并不熟悉。这女子几个月前才搬到此地,邻里之间有过些许揣测。但近来几番相遇,谈笑渐多,彼此也就亲近起来。

  “泷玉姐姐,你一定猜不到,那货郎刚才讲了什么大事。”

  “说是朝廷要办新学了。”

  “难怪我父亲昨日一整天都没回来,夜里才进门,还一个劲儿地说‘大明要变天了’。听说那新学里头,根本不教四书五经。我哥哥昨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今早还在唉声叹气。”

  “若真是这样,明年又是科举之年,三年一次的大考还能不能办?”

  “朝廷这一改,可真让人心里没底……”

  说话的是个十五四岁的姑娘,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不满。

  边上稍年长些的女孩也低声接道:“我家那位订了娃娃亲的公子,出身书香门第,原本过些日子就要登门拜访,为明年四月的春闱做准备。如今出了这新学,他怕是也要乱了阵脚。”

  “新学?昨天朝堂上连北境大捷的事都没议完,倒把心思全放在这个上了。”

  “听人说,太子殿下连新学的府址和名字都定下来了——是吗?”有人转向货郎追问。

  货郎先朝走近的柳泷玉拱了拱手,见她站定,这才点头应道:

  “没错!街上已经贴出告示了。”

  “据说这新学要设一座学府,模样儿像国子监,却另立名号。”

  “叫……格物院。”

  “格物?那是探求万物本源,洞察天地运行的道理。”

  “格物致知。”

  “头一个学问,据说是从孔夫子的《两小儿辩日》开始的。”

  他抬手指了指天空中仍显明亮的日头。

  “你说,这太阳,何时离我们近些,何时又远些?”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早上近些吧?瞧着大得很,中午就小了,显然是远了。”

  “不对!我也读过那篇,应该是中午近。清晨凉快,正午炙热,离得近才该更热才是。”

  少女们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货郎笑了笑,顺势又举起手中的一盒胭脂,往空中一抛。

  “你们看,不管使多大劲儿扔上去,它最后总要落回地面。这是为何?”

  他又问:“人为何只能在地面上走,鸟儿却能飞上天去?”

  “这类问题,格物院往后还会提不少。”

  “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究竟是谁在背后推动呢?”

  “格物致知……听起来倒像是书生话。”

  “哼,八成又是那位深居简出的皇长孙搞出来的名堂。”

  “皇长孙?”一旁几位少女听到这三字,眸光微闪,似有波澜荡起。

  “他先前在怀城露过一面,咱们大明的许多变化都和他有关。按说这次也不该是坏事,可怎么总觉得透着蹊跷?”

  “可不是嘛,好端端的,忽然要振兴百工,连街边铁匠都忙着改图纸了,谁能想明白?”

  在百姓口中。

  那个只现身一次、却留下无数传说的皇长孙。

  早已成了半虚半实的存在。

  有人敬他如圣贤,有人念他似故人。

  他的名字总带着光晕,未曾褪去。

  可这一次。

  新学兴起,百工并举。

  一切仿佛背离了祖制所依的“四书五经”。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无人察觉的是。

  柳泷玉已悄然来到集市。

  她与货郎寒暄几句,语气自然,毫无破绽。

  在邻家女孩的推荐下,挑了一盒胭脂,唇角含笑,谈吐轻柔。

  待货郎离去,人群散尽。

  她才缓步走回屋中。

  推门落锁。

  外衣轻解。

  胭脂盒打开,铜镜前坐下,动作娴熟如常。

  指尖蘸色,轻轻抹上唇角。

  一切如旧。

  唯独那胭脂底部,赫然藏着八个字——

  “火器之秘、全力相助!”

  她眼波一凝,随即不动声色,用指腹悄然抹去字迹,继续匀开胭脂。

  刚放下盒子,伸手欲取眉笔。

  一只修长白净的手先她一步,执起了笔。

  铜镜之中。

  一人身影浮现。

  柳泷玉嘴角微扬,低声道:“殿下!”

  朱允炆立于身后,执笔从容。

  “眉画好了,随我去齐先生府上。”

  “嗯。”她轻应。

  屋内无风,烛影微动。

  两人之间,早已没了初见时的拘谨。

  将近一月未见,却像从未分开。

  “父皇已有旨意,我将受封为王。”朱允炆一边描眉,一边开口,“极可能是淮王。”

  他的声音平稳,不见往日依附母后的怯弱。

  此刻的他,更像是独自立于风雨中的男子。

  柳泷玉指尖微颤:“陛下亲口所说?”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