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李丽质要回娘家去?-《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听到扶苏这话,孟胜笑着摆手:“殿下过奖了,秦国工匠朴实勤奋,肯学习也肯付出,这才是冶造局能迅速建成的关键。”

  这番话发自内心。

  虽然秦国技艺水平尚不及其他大国,但工匠们勤劳踏实,乐于学习。

  再加上扶苏与嬴政的全力支持,冶造局想不迅速发展都难。

  “这一切,都离不开先生的功劳,孤王理应向您一拜。”

  扶苏神情肃穆,向孟胜拱手行礼。

  “岂敢受殿下大礼,万万不可!”

  孟胜连忙上前阻止,但扶苏仍坚持完成这一礼节,令他内心感动不已。

  墨家无论走到哪国,几乎都遭受排斥甚至驱逐,唯有在扶苏麾下,才受到如此尊重。

  这份礼遇,远胜于金银官位,令人由衷欣慰。

  待扶苏站起身来,孟胜上前禀报:“殿下,您前几日交代臣研究的水泥一事,现已完成。”

  “殿下果然天资过人,竟能想到如此精妙的配比。这水泥晾干之后坚硬无比,若用于铺设道路,堪称上佳之选。”

  其实水泥的制造并不复杂。

  扶苏之前向孟胜等人讲解了大致方法,他们只用了数日便成功试制。

  “好,尽快展开大量生产。”扶苏点头应道。

  从咸阳通往赵地的秦直道必须早日完工,这关乎接下来的战局进展。

  随后,扶苏又巡视了一番冶造局,接着向孟胜问起机关弩匣的情况。

  这场对宋之战,机关弩匣将是制胜关键。

  “目前机关弩匣已制造两千五百具,预计开战前可增至四千具。”

  “只是成本实在太高。”孟胜叹道。

  起初制造速度缓慢,但随着工艺日趋成熟,效率已明显提升。

  唯一的难题仍在于开销庞大。

  若非受限于成本,全力投入生产,数量还可大幅增长。

  “两千五百具?”扶苏听后略显惊讶。

  他这才理解为何李斯总抱怨冶造局耗费巨资,简直是吞金巨兽!

  但转念一想,连秦国有如此数量,宋国那边只会更多。

  眼下大战将至,对方必定会加紧制造机关弩匣。

  想到这里,扶苏嘴角微微扬起。

  等到战事开启,他自会让宋国尝到一个意外的“礼物”。

  “继续制造吧,等击败宋国,这些投入自会加倍收回。”

  扶苏整理了思绪后说道。

  “遵命。”孟胜答应下来。有扶苏作为后盾,他心中踏实许多。

  ……

  离开冶造局后,扶苏直接乘马车返回秦王宫。

  尚有诸多政务需处理。虽非秦王,但身为监国,这些事务责无旁贷。

  不过他不像嬴政那样事事亲力亲为。

  而是将政务合理分配,交由卫鞅、张仪等各司其长者处理,再汇总至他处批阅定夺。

  此举既能提升效率,也能减轻负担。

  嬴政曾来此查看一次,看过后便悄然离去。

  回到行宫,他独自闷坐许久。

  他原以为亲力亲为是最佳方式,但见扶苏如此行事,内心不由生出几分悔意。

  为何自己早没想到?

  若早些效仿宋国、唐国设立类似制度,也不至于辛劳至此。

  困于宫中十余载,每每思及,心中便一阵郁结。

  当然,他也只是心中想想。

  各国情况不同,政治体制自然不能简单照搬。

  扶苏每日忙完朝中事务后,都会随蒙毅习武半个时辰。

  并非为了精进武技。

  只是想要活动筋骨。长期待在宫中批阅奏章,若不运动,身体迟早会出问题。

  嬴政早年不注重调养,英年早逝。扶苏以此为鉴,格外注意保养身子,不想重蹈覆辙。

  待所有事务处理完毕,扶苏才回到东宫。

  李丽质与褒姒早已备好饭菜,在宫中等候多时。

  饭菜朴素,四菜一汤,没有丝毫铺张。

  晚餐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三人说说笑笑,毫无压力。

  然而,饭吃到一半时,李丽质忽然抬起头,看向扶苏,轻声道:“扶苏,我想过几日回唐国一趟。”

  话音刚落,扶苏与褒姒皆投来目光。

  “姐姐为何突然要回唐国?”

  褒姒满脸疑惑,从未听她提起过此事。

  扶苏微微一怔,随后笑道:“我惹你不高兴了?至于要回娘家去?”

  “若被你父王知道了,我怕是解释不清。”

  李丽质闻言轻瞪了他一眼,嗔怪道:“胡说什么,是我父王寿辰将至,想回去为他祝寿。”

  “离家已有一年多,也确实有些想念父王与母后。”

  褒姒听后点点头,总算明白了几分。

  扶苏却眉头微挑,目光深邃地望着她,淡淡道:“恐怕不止是这个原因吧?”

  被他目光所摄,李丽质微微偏头,语气略显慌乱:“哪还有什么别的事,我很快就会回来。”

  扶苏轻叹一声,放下碗筷,语气温和却带着无奈:“你的心思我明白,但此事不必强求。即便你亲自前往,若你父王不愿,也无济于事。”

  被他道破心思,李丽质神情微僵。

  一旁的褒姒却满脸疑惑,望着两人,一脸茫然。

  她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扶苏见状,便对褒姒解释道:“我与宋国即将开战,丽质姐姐是想回唐国,劝说她父王出兵相助。”

  其实,从李丽质提及回唐国的原因开始,扶苏便觉有异。

  一国公主远嫁后,极少有机会再回母国。

  更何况,李丽质才刚嫁入秦国一年,便提出千里回唐国为父王贺寿。

  即便褒姒提出回国探亲,扶苏也能理解。

  但李丽质不同。

  她聪慧过人,远非任性之人。

  如此决定,背后定有深意。

  再转念一想当下的局面。

  李丽质此番回去的真实意图,也便逐渐清晰起来。

  褒姒听了这番话,面露惊讶之色,未曾料到李丽质心中竟有如此谋划,看她的眼神顿时多了几分仰慕与敬重。

  而李丽质被扶苏一语道破内心所想后,不免轻叹一声,略带埋怨地说:“怎么什么都瞒不过你?”

  她没料到扶苏竟能一眼看穿。

  “若连这点都看不出来,我这个做夫君的,恐怕早就被人耍得团团转了。”

  扶苏瞪了她一眼,语气随即柔和了些,接着说道:“这事你不用操心,我心里有数。”

  “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你父王那样的人物,不会因儿女私情而做出损害国家的事。”

  这一点,扶苏看得明白。

  李世民是位有作为的帝王,自然具备应有的决断与格局。

  李丽质虽是他最疼爱的嫡女。

  但若涉及国家利益,他断然不会应允。换作是谁,都会如此。

  “不试一试,又怎能知道结果?”

  “更何况宋国实力雄厚,若无我父王相助,你很难取胜。”

  李丽质目光坚定,仍坚持自己的想法。

  她总想为扶苏尽一份力,而不是只待在后宫,将所有重担都压在他身上。

  扶苏望着她那张坚定而美丽的脸庞,想开口劝阻,却不知从何说起。

  他清楚,李丽质不是那么容易被劝服的。

  “你这份心意我明白,我会亲自写一封信,你带回去给你父王。”

  最终,扶苏点了头,同意了她的请求。

  听闻此言,李丽质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眼里浮现出笑意,弯成了月牙。

  “快吃饭吧,不然饭菜要凉了。”

  “褒姒你也多吃些,一直这么瘦可不行……”

  气氛重新变得温暖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