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复课第9章 共勉-《门西双榜》

  宗且示听了,想到自己今年,即将小学毕业,急忙问道:“不毕业怎么办,让我们上小学七年级吗?”

  芮康城见是他们,一边给梁有余让路,一边说道:“小学没有七年级。

  需要再上一学年的六年级!

  因为,目前的初中、高中、大学,暂停招生。

  经过请示,去年和今年应该毕业的小学生,暂时不升初中,全部留在小学。”

  艾叶听了,马上问道:“初中、高中、大学暂停招生,小学不暂停吗?”

  温习看看她,点头说道:“不暂停!”

  宗且示听了,哭笑不得,边想边说:“乖乖隆地咚,小学只进不出。

  再过两年,我们学校,有一半的同学,都在上六年级了。”

  范思欢听了,也笑道:“再过十年,等我们的模样,全部长成叔叔阿姨了。

  只不过,还是小学生。”

  梁有余不甘落后,也跟着起哄:“再过五十年,等我们的模样,全部长成老头老太太了。

  只不过,还是小学生。”

  宗且若想了想,笑着问道:“不升初中,在小学里面,上什么课程呢?”

  白薇摇头说道:“暂时,学习时事政治。”

  蒙不迟看着温习,问道:“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暂停招生了。

  等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发毕业证书吗?”

  温习听了,说道:“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说法。

  我们正在请示上级领导。”

  冯念初想到自己的情况,问道:“按道理,我应该明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

  现在,大中小学,都不让毕业,大学又暂停招生了。

  这样,我这种情况,既不能升入大学,又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书。

  难道,让我凭着初中毕业证书,去找工作吗?”

  白薇点头说:“这的确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正在,等待上级部门的答复。”

  蒙豆豆长期协助企业,在校外开展科研技改,不怎么回南京大学。

  他已经不太了解,教育上的事情。

  于是,问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呢?”

  温习看着他,说道:“去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

  7月2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宣布,高考招生暂时停止。

  未来的高等学校招生,要从考试制改成推荐制。”

  见众人听了不解,他又说道:“春节之前,高考工作推迟半年的时间,就要到了。

  我们已经,多次向上级部门请示,推进这项工作。

  目前,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只能继续暂停。”

  白薇听了,补充说道:“由于,适龄小学生必须入学。

  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体制,正在调整。

  所以,权宜之计就是:所有的大中小学生,暂时都不毕业。”

  刘思雨边想边问:“这样安排,家国小学的教室,就不够用了。

  让我们怎么办呢?”

  芮康城点头,说道:“教育局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家国小学是个特例,因为你们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复课率比较高,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而很多小学,复课率比较低,六年级教室,甚至可以容纳两届的学生。

  所以,暂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

  看着众人,他又说道:“说到家国小学,我有一个建议。

  可以借用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教室,给新一年级的同学在里面上课。

  暂时的困难,需要你们克服一下。”

  秦关意听了,马上说道:“克服一两年,当然可以。

  时间长了,总不是办法啊!”

  芮康城听了点头,又说:“相信,我们能看到的问题,上级领导,也一定看到了。

  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会很快出台。”

  梁九斤听了,边想边说:“不错。

  这个问题,事关千家万户。

  我也相信,新办法很快就会出台。”

  冯念初想了想,问道:“补习班的课程,怎么衔接?”

  芮康城看了看梁有余,说道:“我建议,高三年级的同学,继续复习一年。

  其他年级的同学,上新课。”

  梁有余听了,马上点头,说道:“不错。

  所谓技不压身。

  学习是让自己长本领,不是为了别人。

  高中毕业生,可以预习自己喜欢的大学课程。

  只要去学,就没有错!”

  众人点头,各自散了。

  开学以后,家国中学就开始复课闹革命。

  初中和高中,都没有招收新生。

  家国小学,应该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升学事宜就此搁置下来。

  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同学,和原六年级的同学,在一起上六年级。

  宗且示、邱念国、冯念琴、吴关雪四人,成了同一年级的同学。

  宗且若已经升入五年级,看着他们四人,笑道:“再过一年,你们再不毕业,我就是你们的同学了!”

  梁小硕已经上一年级,也笑道:“再过五年,我也能变成你们的同学了。”

  大家听她怎么说,想象着和她做同学的样子,连忙都说:“那不可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一年过去了。

  大中小学招生的事情,仍然没有定论。

  家长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而补习班的后续方案,一点也没耽误,已经及时出台了。

  1968年6月30日,秦关意宣布:“补习班奖学金方案,保持不变。

  执行期,延长一年。”

  家长们听了,稍感安慰。

  放了暑假,宗且示等十几人,马上安排了旅行活动。

  他们用这两年,积累下来的奖学金,跟着郭以刚、边好、蒙不迟、冯念初、秦关意等人,去唐山工程学院、林县小店村住了一个月。

  一路看大海、吃海鲜、游玩太行山峡谷、参观红旗渠,直到8月1日,才回到了南京。

  刚回到家,众人就得到五个新消息。

  第一,原本应该,在1966年和1967年毕业的小学生,全部毕业。

  第二,今年下半年,以“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为核心,进行教学体制改革。

  小学改成五年一贯制,初、高中学制,全部改为2年。

  与此同时,普及初中教育。

  第三,因为,前面两年积压的小学毕业生过多,在小学附设初中班。

  这样安排,可以解决初中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

  第四,教育局计划,初中不进行入学考试。

  明年一月,让上述两届以及68年毕业的同学,全部进入初中学习。

  第五,今年升六年级,以及升五年级的同学,组成新的五年级。

  他们明年毕业,直接升入初中。

  听了这些消息,宗且示迟疑着问道:“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年底,我都可以不上学了?”

  艾叶听了,笑道:“你想得倒美!

  你们这三届的小学毕业生,开学以后,先在小学附设的初中班上学。

  明年1月份,全部进入初中。”

  冯念初想了想,马上笑道:“他们全部,来家国中学上初中。

  我们学校,就要挤爆啦!”

  芮康城点头说:“今年下半年,国家对各个中学,在校六个年级的初高中学生,会出台一个政策。

  新政策,与大家的毕业去向有关。

  只是,具体内容还不知道。”

  众人听了点头。

  第二天,9号大院里,又出了两件事。

  一是,蒙不迟大学毕业的时间,已经确定下来。

  二是,芮康城退休了。

  蒙不迟返校回来,对艾叶说:“我们学校,已经出台了毕业生分配方案。

  原定66年和67年毕业的同学,这个月准予毕业,并分配工作。

  原定69年和70年毕业的同学,在70年7月之前毕业,并分配工作。

  我是69年的毕业生,两年以后,再分配工作。”

  蒙豆豆和艾叶,一直担心蒙不迟毕业分配的事。

  听了这个消息,压在心底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芮康城带着个人用品,从市教育局回来。

  他一进后院,就对秦关意说:“我已经正式退休了!

  现在,补习班的学生,越来越多。

  从今天开始,你就给我安排讲课时间。”

  秦关意听了,马上摇头道:“我可不敢,给你这个大局长排课!”

  温习、白薇听了,立即给芮康城道贺。

  温习看着他,说道:“芮局长,你已经,革命了一辈子。

  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不要急着去讲课!”

  芮康城听了,摇头说道:“我已经工作惯了,闲不住啊!”

  白薇边想边说:“真羡慕芮局长!

  功成身退,可以专心做个教书匠了。”

  芮康城叹了一口气,笑道:“我就是臭老九一个。

  别的事情,我也做不来。”

  叶双枝接过芮康城手里的东西,笑道:“我和孩子们,都不嫌你臭!”

  温习看着他们,笑道:“我个人,很赞赏芮局长的想法。

  等我退休了,也和你臭在一起。”

  众人听了都笑。

  梁有余看芮康城,说道:“康城啊,对你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我想送你一件礼物,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

  芮康城听了,高兴地说:“梁前辈的礼物,康城翘首以盼啊!”

  梁有余点头,让范竹毫准备纸笔,帮自己写了清代顾嗣协的一首诗。

  并在上面,题了“有余、竹毫与康城共勉”几个字。

  众人再看那诗:

  骏马能历险,

  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

  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

  慎勿多苛求。

  芮康城接过来,品了又品,喜不自胜,看着梁有余,说道:“好诗啊!

  康城自当,谨记梁前辈教导。

  砥砺前行,劝学不已!”

  开学以后,芮康城立即加入了补习班的教学工作。

  补习班在不增加老师的情况下,承担了家国中小学,近两百名同学的补习工作。

  9月份,工宣队进入家国中学和家国小学。

  在政治课上宣传的一件事,让宗且示听了心痒痒的。

  1955年,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毛主席号召城镇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去。

  尤其是,到边远的农村地区去,在那里建立农场。

  宗且示问工宣队,自己够不够条件去。

  工宣队领导听了,答复道:“小学没有相关的政策,中学已经宣传发动。”

  他听了,心有不甘。

  立即跑去,问了温习、白薇、芮康城、秦关意等人。

  得到的答复,全都一样。

  与此同时,宗且示还从他们那儿得知,南京的许多在校中学生,已经去苏北,上山下乡了。

  宗且示听了,心里躁动,难以平静下来。

  接着,又去问了,冯念初、冯念恩等人。

  从他们那儿,了解到家国中学的情况。

  学校的一部分同学,已经出发。

  一部分申请写得迟的同学,正准备出发。

  也有一些同学,坚决不愿意上山下乡。

  宗且示问了一圈下来,非常失望。

  知道自己年纪不够,肯定没有办法去了。

  失望之余,他除了上学,上补习班,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进展上。

  一天,他从收音机里,得知了一个重要消息。

  1968年9月9日至26日,由铁道部会同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上海铁路局、大桥工程局等单位,组成了大桥验收交接组。

  测验结果表明,钢梁及其结构,已经达到了设计标准。

  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准备在9月30日先行通车。

  宗且示听了,兴奋不已,马上盘算了一下。

  然后,去大桥工地,找章文樱帮忙,在工地外的堆场边,选了一个人少的地方。

  准备和范思欢、邱念国、冯念国一起,观看通车典礼。

  临分手的时候,章文樱让他们到了那一天,早一点赶过去。

  不然,堆场难保不被别人占领。

  结果,30日那天,四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因为发现,观看典礼的人太多。

  堆场附近的居民,很多人通宵未眠。

  他们在长江岸边,一边乘凉,一边抢占了有利地形。

  堆场边上,也早已经挤满了人。

  宗且示等人,年纪小,个子矮,什么也看不见。

  情急之下,几人爬上了路边的一棵树,才看到了通车典礼的全过程。

  典礼结束,他们又去看了与大桥配套的南京火车站。

  在那儿,四人又听说,明天凌晨三点,第一列火车就要通过大桥。

  第二天凌晨一点,他们兴致不减,又跑步到了南京火车站,看了福州开往北京的快46次列车通过大桥的全过程。

  回到后院,宗且示见了梁有余,一边掏着耳朵,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们看到了,通过大桥的第一列客车。

  它开起来的声音真响。

  轰隆轰隆的,我的耳朵到现在还在响呢!”

  梁有余听了,可怜巴巴地咬着手指,皱眉说道:“我也想去!”

  宗且示见了,笑道:“大师傅乖!

  等一下,我去买一张报纸过来,给你解馋。”

  梁有余听了,拍手笑道:“好啊!

  看你这么孝顺,告诉你一个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