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复课第10章 接风-《门西双榜》

  宗且示知道,梁有余不会对自己说空话,马上竖起耳朵,认真去听。

  梁有余见了,笑道:“今年年底,你去看大桥公路桥通车的时候,会挤掉一只鞋。”

  宗且示听了,以为是周娴香的预言,笑道:“大师母屡败屡战,竟然又敢预言了,真是稀罕事啊?!”

  梁有余听了,怒道:“什么叫又敢预言了?

  娴香的预言,在1954年抗击洪灾的战斗中,可是立过大功的!

  因此,她仍然高居《中华门西风云人物排行榜》正榜的第八名。

  不过,这次不是她的预言,而是我的预言。”

  见宗且示听了不信,他轻轻一笑,又说:“你看,这次铁路桥通车,已经有那么多人去看了。

  你们已经,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

  等到公路桥通车的时候,还不要挤丢鞋子啊?!”

  宗且示听了,笑着问道:“你怎么能肯定,到时候,去看的人就一定比现在多?”

  梁有余说:“你真笨,用脚指头,都能算出来!

  这次,去看了铁路桥通车典礼的人,回家肯定会宣传。

  一传十,十传百。

  大家听说,通车典礼那么热闹,场面那么壮观,谁不想赶去看?

  到时候,人还不挤破头啊?!”

  宗且示听了,马上点头,笑着说道:“大师傅说的对!

  接着,又问:“看来,你已经有了破解之术?”

  梁有余见了,立即笑道:“破解之术,我倒是有三个。

  就要看你,选哪一个了!”

  宗且示见他卖关子,怕里面暗藏玄机,自己一不小心,就上了当。

  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三个!

  有那么多吗?”

  梁有余见了,轻轻一笑,说道:“你嫌多,那我就只说一个。”

  宗且示听了,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求他说:“我不嫌多,大师傅说三个。”

  梁有余白了他一眼,不情不愿地说道:“第一个,赤脚去看。

  总不能,为了不丢鞋,砍掉脚,在天上飞吧!”

  宗且示听了,见他在开玩笑,摇头说道:“当然不行!

  赤脚去看,又冷又硌脚!”

  梁有余点头,又说:“第二个,开直升飞机去看。

  不过,要赶快去学,学会了,就不用挤了。”

  宗且示边想边摇头,说道:“不行,我可没那个本事!”

  梁有余看了看他,神秘一笑,接着说道:“第三个,我带你去看。”

  宗且示听了,不屑地看着他,说道:“这哪是破解之术啊?

  明明是,你在逗我玩!”

  梁有余见了,也不着急,笑道:“你一定还在想,明明是大师傅想去。

  大师傅想去,就对我说,还要找什么借口,乱说什么破解之术?

  再说,也不用什么破解之术。

  大不了,可以多系几根鞋带。”

  宗且示听了,马上笑道:“大师傅真聪明,我就是这么想的。”

  不想,梁有余听了,却正色道:“你看,我像在和你开玩笑吗?

  告诉你吧,没有我带着,就你这小体格,挤掉鞋子算是轻的。

  搞不好,还要挤掉半条命!”

  宗且示听了,根本就不相信。

  但是,听他说得好玩,想逗他继续说下去,忙又拍起了马屁。

  只听他正了正嗓音,说道:“大师傅本领通天,门西双榜,名列第一。

  怎么会和我,开这种不负责任的玩笑呢?

  你就可怜可怜我,带我去吧!”

  梁有余听了,这才开开心心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条来。

  然后,笑着说道:“这还差不多!

  想让我带你去,也有三种选择,再让你三选一。”

  宗且示见了那张纸,立即来了精神,心想:“莫非,大师傅真的有什么古怪?!”

  于是,拼命地点头。

  梁有余见了,笑道:“第一,在典礼前一天,我们提前去。”

  宗且示听了,马上摇头,说道:“典礼还没准备好,提前去看空气啊?!”

  梁有余听了,并不回答,又说:“第二,等典礼结束后,我们去看列车过大桥!”

  宗且示摇头,又笑道:“别闹了,说好的,是去看典礼现场。”

  梁有余听了,晃了晃手里的纸条,还是没有搭理他,接着说道:“不行的话,只能靠这张纸条了!”

  宗且示见了好奇,伸手就要去拿。

  梁有余马上护住纸条,问道:“你记得,当年的‘争气钢’吗?”

  宗且示听了,点头说道:“怎么不记得?!

  但是,那事和观看典礼,有什么关系呢?”

  梁有余听了,不紧不慢地笑道:“当年研发‘16锰’低合金钢,你可是做了贡献的。”

  宗且示听他提起这件事,心想:“当年苏联断供造桥用的特种钢,我把爷爷在武汉钢铁厂工作的信息,告诉了大桥局。

  后来,爷爷为了解决武汉长江大桥的材料问题,派出技术人员,去鞍山钢铁厂参与了攻关。

  不过,研发‘争气钢’,和我没有关系。

  我根本,就没有做贡献啊?”

  看了看梁有余,他判断道:“看来,想知道大师傅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关键是,他手上的那张纸条。”

  想到这儿,宗且示心生一计,笑道:“我知道了。

  根本不是,大师傅带我去观礼。

  而是由我带大师傅去。

  这是大桥局给我的观礼邀请函。

  因为我对研发‘争气钢’有功劳,大桥局邀请我,去参加通车典礼。

  让我在主席台上就坐,并发言。”

  梁有余听了,哈哈大笑,把纸条递给他,说道:“邀请你去?

  还请你上主席台就坐并发言?

  别逗我了,你自己看吧!”

  宗且示接过纸条,只看了一眼,便激动地举着,在原地打转,高声说道:“爷爷奶奶要来南京喽!”

  听到宗且示的叫声,后院里的人,全都出门来看。

  他激动地把纸条,递给了艾叶,说道:“艾叶奶奶,我爷爷奶奶,要来南京喽。

  我能参加,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典礼喽!”

  艾叶仔细看一下信,笑道:“护敏和执秋,受邀来南京,参观通车典礼,又不是你受邀。

  你激动什么?!”

  宗且示接过纸条,小心地收好,说道:“我爷爷,已经57岁了。

  他走不动路,要我用轮椅推着他去!”

  艾叶听了,摇头笑道:“强词夺理!”

  梁有余在一旁,看着他,怒道:“徒儿,你怎么,把我哥忘了?”

  宗且示见了,一拍脑袋,马上说道:“对对对!

  有了爷爷的邀请函,我们就能,想办法多去一两个人了!”

  梁有余看着他,点头说道:“到时候,就看你的了。”

  宗且示见了,迟疑着点头。

  一晃,时间到了12月22日。

  收音机里,播出了毛泽东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12月23日,家国中学收到通知,要求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

  12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了上山下乡的革命意义。

  家国中学的大多数同学,在各方面人员的动员之下,都写了申请,正在做出门前的准备。

  只有冯念初、冯念恩等少数几个同学,坚决不愿意上山下乡。

  学校工宣队办了学习班,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希望他们,能尽快提高认识,尽早提出上山下乡的申请。

  12月27日,冯念初、冯念恩心烦意乱,正准备去找艾叶,商量这件事。

  却见宗护敏、孟执秋、侯佳欣、丛慧四人,从武汉赶到了9号大院,准备参加29日的通车典礼。

  冯念初和冯念恩,只得按下各自的心事,与四人见了礼。

  然后,帮着艾叶接待他们。

  大院里,众人正兴高采烈地忙着。

  没想到,邱达光、章文樱、武知谋、邱序时、邱序章、宋佳妮、欧阳快克、唐振绪、倪可信等人,得知宗护敏等人今天要来南京。

  特地从大桥工地,赶到了9号大院,给他们接风。

  众人先去祭拜了宗怀仁、师有仪等人。

  回到后院,又去看望了梁有余。

  梁有余看着眼前的一大群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他定了定神,问邱达光:“达光啊,1937年,我带你来南京的时候,你多大年纪?”

  邱达光听了,马上答道:“35岁。”

  梁有余点头,又问:“你现在,有多大了?”

  邱达光看着他,又答:“66岁。”

  梁有余点头,又去看唐振绪,接着问:“小糖果,你的头发已经那么白了,退休了吧?”

  唐振绪走上前,握着他的手,说道:“老师,我今年57岁。

  比护敏厂长小一岁,还没有退休!”

  梁有余点头,看着众人,继续问道:“你们这些建桥人,哪个最年轻啊?”

  宋佳妮听了,马上走出来,蹲在梁有余身边,说道:“梁爷爷,佳妮今年46岁。”

  梁有余听了,抚着她哽咽道:“从1958年成立大桥局,一直到今天,整整十年了。

  整整一代人啊!

  你们每个人,都不容易啊!”

  周娴香在一旁,见梁有余过于激动,忙上前说道:“老头子,大桥建成了,是一件开心的事。

  有什么话,你慢慢说。”

  梁有余听了,看着她,说道:“娴香啊!

  我一生致力精英教育,却屡屡受挫,诸事艰难。

  如今,国家教育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单是建造桥隧一项,就培养出,眼前这么多的专业人才。

  我这不是哭,这是高兴啊!

  1937年,我刚刚,和现在的小糖果一样大。

  你也只比,现在的佳妮大一岁。

  那个时候,小日本欺负我们,我们却还不了手。

  那是为什么啊?

  是因为我们落后,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

  停了停,他又说:“一晃眼,31年过去了。

  现在,我们有了火箭,有了原子弹,有了氢弹。

  我们还独立建成了长江大桥,建成了红旗渠,研发出了超级水稻。

  我们已经有了一大批,自己的建设人才。

  现在,再让小日本过来,欺负我们试试?

  借他们两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过来!”

  邱达光听了,点头说:“是啊!

  那一年,梁前辈用刚刚缴获的日本直升飞机,带我们来到南京。

  我们刚到花露南岗学校,就遇到了日军的轰炸。

  一时间,南京城被炸得满目疮痍。

  后来,我报国无门,只好去了双闸,在那儿一边教书,一边收集南京的水文资料。

  有一段时间,见大桥的立项工作遥遥无期。

  而自己最好的年华就要过去,我几乎快要失去信心。

  已经做好准备,这一辈子,就在双闸待下去了!

  幸好有梁前辈和文樱的鼓励,有花露南岗亲朋好友的帮助,我才在南京大学,任了教。

  才把自己的这点本事,传了下去。”

  章文樱看着他,含泪说道:“达光一直在说,他这一辈子,还能有机会为南京长江大桥做点事,是非常幸运的。

  而这一份幸运,就是从遇到梁前辈开始的。

  其实,不光是达光一个人。

  我们一家,也是幸运的。

  现在,知谋、序时、序章和佳妮四人,也都在为大桥工作。

  而我们家的幸运,除了要感谢梁前辈,还要感谢花露南岗所有的亲朋好友。

  9号大院,是一块学习上进的风水宝地。

  崇学重教,劝学不辍。

  我们家的四个孩子,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才走上了各自的求学之路。

  才能有机会,为国为民,出大力,流大汗!”

  孟执秋听了,点头说:“护敏和我,来南京的次数不多。

  一凡、颜新、艾叶、佳佳、且示和且若,经常提到大家劝学助教的事。

  这些事迹,平凡又艰辛,温暖又感人!

  所以,把且示和且若,放在这儿学习,我们最最放心了!”

  想了想,她又说:“迎军、郑果串联回去,也讲了补习班的事。

  还给我们,看了他们抄写的学习资料。

  我们见了,为他们感到庆幸,更庆幸,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和这里的人一起去旅行。

  来南京之前,迎军和郑果,特地叮嘱我。

  让我帮他们,带高年级的补习资料回去。”

  宗且若听了,马上说道:“奶奶,迎军和郑果需要的资料,我负责准备。

  保证交到你手上。”

  宗且示补充说:“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资料,我们也会准备两套。

  武汉的同学,如有需要,也可以用的。”

  孟执秋听了点头,笑道:“那就最好了。

  我就替武汉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了!”

  宗且示听了,笑了笑,趁机说道:“不要谢!

  我们还想请爷爷奶奶办一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