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初识同窗1-《古穿今之可爱小厨娘的腹黑影帝》

  晨光熹微,汤予竹比平日醒得更早了些。

  窗外,京市大学的轮廓在淡青色的天幕下渐渐清晰起来,远处那座博雅塔静默矗立,像一位历经岁月洗礼、见证过无数青春故事的智者,沉稳地凝望着这片校园。

  今天,是她作为大一新生第一次参加班会的日子。

  她轻手轻脚地下床,生怕惊扰了仍在熟睡的小汤圆。小男孩蜷缩在被窝里,怀里紧紧抱着那只蓝色的鲸鱼玩偶,脸颊贴着柔软的绒毛,呼吸均匀而绵长,额前几缕细软的发丝随着鼻息微微颤动。阳光从窗帘缝隙斜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一小片斑驳光影,像是温柔的手掌轻轻抚过。汤予竹蹲下身,指尖轻轻拂开他额角的一小撮乱发,又将滑落的薄被重新掖好,动作细致得如同对待一件易碎的艺术品。她俯身,在他光洁的额头印下一个极轻柔的吻,唇间还带着清晨微凉的气息。做完这一切,她才悄然起身,走向厨房。

  厨房不大,但整洁明亮。瓷砖地面泛着淡淡的水痕反光,灶台边沿擦得锃亮,调味瓶整齐排列在木质置物架上,标签朝外,一字排开,连盐罐和糖罐都用不同颜色的盖子区分清楚。她打开电饭煲,小米粥正咕嘟咕嘟冒着小泡,米香混合着淡淡的甜意在空气中缓缓弥漫开来,锅盖边缘不时冒出一缕乳白色的蒸汽,氤氲成一片朦胧的雾气,模糊了窗玻璃的一角。她取出两枚鸡蛋,在碗沿轻磕后倒入涂了薄油的平底锅中,蛋清遇热迅速泛起边缘,发出细微的“滋啦”声,慢慢凝固成金黄焦脆的边沿,而蛋黄依旧保持着诱人的溏心状态,微微颤动,仿佛蕴藏着某种生命的温度。火腿切片整齐码放,刀工匀称,厚度一致;全麦面包放进烤箱加热片刻,表面微焦酥脆,散发出谷物特有的香气,像是阳光晒过的麦田气息。她在餐盘上摆好食物,又倒了一杯温热的牛奶,杯子外壁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她用纸巾轻轻擦拭了一下,心里默默记下:等弟弟醒来,一定要提醒他喝完再出门。

  一边忙碌,她的思绪却不自觉飘远。她想起曾在古籍中读到,古代书院开学时,学子们往往要背负行囊,自带干粮,甚至有书童随行伺候。而如今,虽无仆从相伴,但她肩上的责任却并未减轻——照顾好年幼的弟弟,安顿好这个小小的家,然后才能安心走进课堂,去追逐自己的理想。这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她用坚韧撑起的生活秩序。每一道早餐的工序,每一次轻手轻脚的走动,都是她为这个家编织的安全网。她知道,只有把一切安排妥当,她才能真正属于自己。

  上午的班会在文学院那栋红砖老楼举行。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教学楼,外墙斑驳却庄重,藤蔓攀附在墙缝之间,叶片在晨风中轻轻摇曳,为它增添了几分岁月沉淀的诗意。铁艺栏杆锈迹斑斑,却仍挺立如初,仿佛诉说着某种沉默的坚守。教室是一间阶梯式的大课室,木质桌椅排列整齐,漆面略显磨损,边角处露出浅色木纹,却透出久经使用的温润质感。阳光透过高大的拱形窗洒进来,在深红色木地板上投下交错的光影,粉笔灰在光束中如微尘般浮动,像无数细小的精灵在空中舞蹈。黑板上方用白色粉笔写着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欢迎2023级汉语言文学一班新同学”,笔画刚毅,横竖撇捺皆见风骨,仿佛也寄托着师长们的殷切期望。

  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脚步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有人穿着朴素,戴着厚厚镜片的眼镜,刚坐下就从包里掏出一本翻旧了的《古代汉语词典》,专注地翻阅起来,指尖在页角摩挲,似乎想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记忆;有人穿着时尚,妆容精致,三五成群低声谈笑,眉眼间洋溢着初入大学的兴奋与自信,手机镜头一闪一闪,记录着这人生新阶段的开端;还有些人和汤予竹一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目光温和地打量着四周,眼神里藏着好奇,也藏着对未来的期待,像是即将启程的旅人,心中既有忐忑,也有憧憬。

  汤予竹选了一个靠窗的中排位置坐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