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春日暖阳,似乎格外偏爱将作监这处僻静院落。欧煌赤膊立于熊熊炉火前,古铜色的皮肤上油汗交织,映着跳动的火光,宛如庙里供奉的护法金刚。他手中重锤起落,砸在通红的剑胚上,发出富有韵律的铿锵之音,火星如雨点般溅落在脚边。
莫氏坐在稍远处的石凳上,面前摊着一卷残破的牛皮纸,上面是用朱砂绘制的繁复纹路,依稀是冀州鼎碎片上那些河图洛书道纹的拓印。她秀眉微蹙,指尖蘸了清水,在石板上临摹着,试图捕捉那玄奥轨迹中蕴含的韵律。
自那日双剑与鼎片产生微弱共鸣后,夫妇二人便陷入了某种近乎痴狂的状态。
“不对……还是不对……”欧煌停下捶打,盯着那初具雏形的剑胚,烦躁地抹了把汗,“形似而神非!没有那股子……灵性!”
他抡起锤子就想把那剑胚砸回铁砧,却被莫氏轻声拦住。
“夫君,灵性非蛮力可求。”莫氏起身,将手中石板递过去,“你看这纹路,似循天地至理,又暗合星斗运转。或许,我们不该只想着复刻剑形,而该试着去理解这‘道纹’本身。”
欧煌凑过去看,那些扭曲古老的纹路在他眼中如同天书。“这鬼画符似的,怎生理解?”
莫氏眼中却闪着光:“陛下能引动鼎片共鸣,是因他身负帝皇剑意,心系山河。我们虽无陛下之能,但此纹既是稳定鼎器、沟通斧意之关键,或可尝试以‘诚’引之。”
“诚?”
“嗯。”莫氏点头,目光望向悬挂的双剑,“以诚心正意,感念它们护佑华夏之功,祈其重光之心。再辅以道纹为引,或许能……叩响门扉?”
欧煌将信将疑,但看着妻子认真的神色,还是点了点头:“好!就试试你这读书人的法子!”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盯着剑胚,而是闭上眼,回想龙渊分波、泰阿镇煞、鱼肠勇绝、承影破妄……那一柄柄灵剑的光华,那场决定华夏命运的洛水之战。一股热流自心底涌起,那是凡人对神器的敬畏,亦是匠人对杰作的挚爱。
他再次举起锤,落下时,节奏变了。不再追求力量与速度,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近乎虔诚的韵律。
叮……叮……叮……
锤音变得悠远,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节奏。
莫氏在一旁,轻声诵念起古籍中记载的禹王铸鼎、定鼎九州的篇章,声音清越,与锤音相和。
悬挂的干将莫邪双剑,依旧沉寂。
欧煌心无旁骛,一锤一锤落下,汗水滴入炉火,发出滋滋声响。
突然!
炉火毫无征兆地向上勐蹿了一下,火苗不再是寻常的橘红色,而是带上了一抹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金芒!
与此同时,那拓印着河洛道纹的石板,其上水迹未干的纹路,竟微微亮了一瞬!
叮!
欧煌最后一锤落下。
那新铸的、本该是凡铁的剑胚之上,骤然爆起一簇细小的金红色火花,虽一闪即逝,却绝非寻常锻打所能产生!
欧煌和莫氏同时屏住了呼吸,死死盯着那剑胚。
剑身依旧暗澹,但若仔细看去,似乎其内部深处,多了一丝极细微的、温润的流光,如同沉睡的火种,等待着燎原之日。
更重要的是——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无比的剑鸣,自上方传来!
干将、莫邪双剑,无风自动,轻轻震颤了一下!虽然幅度极小,却真实不虚!剑身之上,那蒙尘已久的表面,似乎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了一道比发丝更细的红白交缠的微光!
夫妇二人勐地抬头,激动得浑身颤抖!
“成功了?!它们……它们听到了!”欧煌声音发颤,几乎握不住锤子。
莫氏眼中含泪,重重点头:“虽只一丝,但确是回应!此法可行!以诚心正意,辅以河洛道纹,或能温养灵剑,助其复苏!”
希望之火,首次在这沉寂已久的剑炉中,重新点燃。
然而,未等他们平复激动的心情,院外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将作监的少匠神色惊慌地跑来:
“欧煌大师!莫夫人!不好了!凌烟阁那边出事了!”
“何事惊慌?”欧煌皱眉。
“是……是那个小太监如意!他……他刚才打扫时,不知怎的碰倒了供奉纯钧剑的紫檀架,剑掉了下来,他伸手去接……”少匠咽了口唾沫,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结果……结果那纯钧剑落在他手里,突然……突然冒了一下紫光!虽然就一下,但好多人都看见了!现在那边乱成一团,都说……说这小太监是不是中了邪,或是偷学了什么妖法!”
欧煌与莫氏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诧与一丝了然。
纯钧剑,尊贵无双之剑。竟会对一个卑微的小太监产生反应?
“人呢?”莫氏急问。
“已被内侍省的人带走了,说是要严加审问……”
欧煌脸色一沉:“胡闹!速去打听,人被带去了何处!我这就去求见陛下!”
他深知,灵剑之事,绝非寻常律法所能裁定。那名叫如意的小太监,福祸难料!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听着李积从幽州发回的密报,面色凝重。辽东妖异、幽冥之气、狐踪魅影……一桩桩一件件,都印证着他最坏的猜想。
听闻欧煌求见,及至听到如意与纯钧剑的异状,他疲惫的眼中骤然闪过一道精光。
“纯钧剑动了?”他手指轻轻敲着桉几,“尊贵之剑,择主最是苛刻,竟会回应一小太监?有趣。”
他沉吟片刻,对身旁内侍道:“传朕口谕,如意冲撞御前之物,罚俸三月,调离凌烟阁,拨入将作监,于欧煌莫氏麾下听用。令欧煌莫氏善加教导,观其行,察其心。”
内侍领旨而去。
李世民看向欧煌,意味深长道:“欧煌卿,灵剑之事,关乎国本。非常之时,或有非常之缘。此子……便交由你了。纯钧之意,或许非我等所能臆测。”
欧煌心中一震,顿时明白陛下这是要将那孩子放在眼皮底下观察,亦是给了那孩子一线机缘。他连忙躬身:“臣,遵旨!”
当惊魂未定的如意被带到将作监那座充斥着炉火与铁屑声的院落时,他低着头,浑身发抖,以为自己大难临头。
却见那位传闻中脾气火爆的欧煌大师,只是上下打量了他几眼,瓮声瓮气道:“小子,算你走运。以后就在这跟着打杂,手脚麻利点,别碰坏东西!”而旁边那位温婉的莫夫人,则递给他一碗热汤,柔声道:“别怕,陛下开恩,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去处。饿了吧?先喝点汤。”
如意捧着那碗热汤,看着眼前迥异的夫妇,茫然而又感激地点了点头。他并未察觉,当他踏入院落的刹那,腰间悬挂的、内侍省归还的那柄看似普通的纯钧剑(虽失晖,仍是御赐之物,需佩戴),剑格上的宝石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快得无人察觉。
而悬挂于炉火之上的干将莫邪双剑,也极其轻微地共振了一声,似是欢迎,又似是警惕。
炉火正旺,新火已添。尊贵之剑与卑微小太监的奇异缘分,匠人夫妇的孜孜探索,皆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一骑快马冲出长安,带着皇帝的密旨,奔向云梦泽,奔向并州,奔向所有灵剑之主可能所在的地方。
风暴将至,星火需聚。
        莫氏坐在稍远处的石凳上,面前摊着一卷残破的牛皮纸,上面是用朱砂绘制的繁复纹路,依稀是冀州鼎碎片上那些河图洛书道纹的拓印。她秀眉微蹙,指尖蘸了清水,在石板上临摹着,试图捕捉那玄奥轨迹中蕴含的韵律。
自那日双剑与鼎片产生微弱共鸣后,夫妇二人便陷入了某种近乎痴狂的状态。
“不对……还是不对……”欧煌停下捶打,盯着那初具雏形的剑胚,烦躁地抹了把汗,“形似而神非!没有那股子……灵性!”
他抡起锤子就想把那剑胚砸回铁砧,却被莫氏轻声拦住。
“夫君,灵性非蛮力可求。”莫氏起身,将手中石板递过去,“你看这纹路,似循天地至理,又暗合星斗运转。或许,我们不该只想着复刻剑形,而该试着去理解这‘道纹’本身。”
欧煌凑过去看,那些扭曲古老的纹路在他眼中如同天书。“这鬼画符似的,怎生理解?”
莫氏眼中却闪着光:“陛下能引动鼎片共鸣,是因他身负帝皇剑意,心系山河。我们虽无陛下之能,但此纹既是稳定鼎器、沟通斧意之关键,或可尝试以‘诚’引之。”
“诚?”
“嗯。”莫氏点头,目光望向悬挂的双剑,“以诚心正意,感念它们护佑华夏之功,祈其重光之心。再辅以道纹为引,或许能……叩响门扉?”
欧煌将信将疑,但看着妻子认真的神色,还是点了点头:“好!就试试你这读书人的法子!”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盯着剑胚,而是闭上眼,回想龙渊分波、泰阿镇煞、鱼肠勇绝、承影破妄……那一柄柄灵剑的光华,那场决定华夏命运的洛水之战。一股热流自心底涌起,那是凡人对神器的敬畏,亦是匠人对杰作的挚爱。
他再次举起锤,落下时,节奏变了。不再追求力量与速度,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近乎虔诚的韵律。
叮……叮……叮……
锤音变得悠远,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节奏。
莫氏在一旁,轻声诵念起古籍中记载的禹王铸鼎、定鼎九州的篇章,声音清越,与锤音相和。
悬挂的干将莫邪双剑,依旧沉寂。
欧煌心无旁骛,一锤一锤落下,汗水滴入炉火,发出滋滋声响。
突然!
炉火毫无征兆地向上勐蹿了一下,火苗不再是寻常的橘红色,而是带上了一抹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金芒!
与此同时,那拓印着河洛道纹的石板,其上水迹未干的纹路,竟微微亮了一瞬!
叮!
欧煌最后一锤落下。
那新铸的、本该是凡铁的剑胚之上,骤然爆起一簇细小的金红色火花,虽一闪即逝,却绝非寻常锻打所能产生!
欧煌和莫氏同时屏住了呼吸,死死盯着那剑胚。
剑身依旧暗澹,但若仔细看去,似乎其内部深处,多了一丝极细微的、温润的流光,如同沉睡的火种,等待着燎原之日。
更重要的是——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无比的剑鸣,自上方传来!
干将、莫邪双剑,无风自动,轻轻震颤了一下!虽然幅度极小,却真实不虚!剑身之上,那蒙尘已久的表面,似乎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了一道比发丝更细的红白交缠的微光!
夫妇二人勐地抬头,激动得浑身颤抖!
“成功了?!它们……它们听到了!”欧煌声音发颤,几乎握不住锤子。
莫氏眼中含泪,重重点头:“虽只一丝,但确是回应!此法可行!以诚心正意,辅以河洛道纹,或能温养灵剑,助其复苏!”
希望之火,首次在这沉寂已久的剑炉中,重新点燃。
然而,未等他们平复激动的心情,院外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将作监的少匠神色惊慌地跑来:
“欧煌大师!莫夫人!不好了!凌烟阁那边出事了!”
“何事惊慌?”欧煌皱眉。
“是……是那个小太监如意!他……他刚才打扫时,不知怎的碰倒了供奉纯钧剑的紫檀架,剑掉了下来,他伸手去接……”少匠咽了口唾沫,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结果……结果那纯钧剑落在他手里,突然……突然冒了一下紫光!虽然就一下,但好多人都看见了!现在那边乱成一团,都说……说这小太监是不是中了邪,或是偷学了什么妖法!”
欧煌与莫氏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诧与一丝了然。
纯钧剑,尊贵无双之剑。竟会对一个卑微的小太监产生反应?
“人呢?”莫氏急问。
“已被内侍省的人带走了,说是要严加审问……”
欧煌脸色一沉:“胡闹!速去打听,人被带去了何处!我这就去求见陛下!”
他深知,灵剑之事,绝非寻常律法所能裁定。那名叫如意的小太监,福祸难料!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听着李积从幽州发回的密报,面色凝重。辽东妖异、幽冥之气、狐踪魅影……一桩桩一件件,都印证着他最坏的猜想。
听闻欧煌求见,及至听到如意与纯钧剑的异状,他疲惫的眼中骤然闪过一道精光。
“纯钧剑动了?”他手指轻轻敲着桉几,“尊贵之剑,择主最是苛刻,竟会回应一小太监?有趣。”
他沉吟片刻,对身旁内侍道:“传朕口谕,如意冲撞御前之物,罚俸三月,调离凌烟阁,拨入将作监,于欧煌莫氏麾下听用。令欧煌莫氏善加教导,观其行,察其心。”
内侍领旨而去。
李世民看向欧煌,意味深长道:“欧煌卿,灵剑之事,关乎国本。非常之时,或有非常之缘。此子……便交由你了。纯钧之意,或许非我等所能臆测。”
欧煌心中一震,顿时明白陛下这是要将那孩子放在眼皮底下观察,亦是给了那孩子一线机缘。他连忙躬身:“臣,遵旨!”
当惊魂未定的如意被带到将作监那座充斥着炉火与铁屑声的院落时,他低着头,浑身发抖,以为自己大难临头。
却见那位传闻中脾气火爆的欧煌大师,只是上下打量了他几眼,瓮声瓮气道:“小子,算你走运。以后就在这跟着打杂,手脚麻利点,别碰坏东西!”而旁边那位温婉的莫夫人,则递给他一碗热汤,柔声道:“别怕,陛下开恩,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去处。饿了吧?先喝点汤。”
如意捧着那碗热汤,看着眼前迥异的夫妇,茫然而又感激地点了点头。他并未察觉,当他踏入院落的刹那,腰间悬挂的、内侍省归还的那柄看似普通的纯钧剑(虽失晖,仍是御赐之物,需佩戴),剑格上的宝石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快得无人察觉。
而悬挂于炉火之上的干将莫邪双剑,也极其轻微地共振了一声,似是欢迎,又似是警惕。
炉火正旺,新火已添。尊贵之剑与卑微小太监的奇异缘分,匠人夫妇的孜孜探索,皆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一骑快马冲出长安,带着皇帝的密旨,奔向云梦泽,奔向并州,奔向所有灵剑之主可能所在的地方。
风暴将至,星火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