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剑芒微曦-《十柄灵剑》

  长安城的喧嚣似乎与将作监的这方院落无关。炉火日夜不息,锤击声单调而执着。欧煌古铜色的脊背上汗水涔涔,肌肉虬结,每一次挥锤都凝聚着全身的气力,砸在烧红的铁料上,火星四溅。

  莫氏在一旁拉着风箱,火光映着她专注的面庞。她的目光不时掠过悬挂在炉膛上方的干将莫邪双剑。双剑依旧黯淡,如同沉睡的顽铁,任凭炉火舔舐,毫无反应。

  “歇歇吧,夫君。”莫氏递上一碗清水,“灵剑之魂若不愿醒,凡火再烈,亦是徒劳。”

  欧煌接过水碗一饮而尽,抹了把嘴,目光却死死盯着砧上逐渐成形的剑胚:“我知道。但我能感觉到……它们没死,只是太累了,睡得太沉。我得替它们把‘身体’打好。若有一日它们想醒了,伸个懒腰,总不能因为这剑身不够结实而崩了口子!”

  他说的虽是玩笑话,眼神却无比认真。身为天下最好的匠人,他无法忍受自己的作品(尽管是灵剑自主择形)有任何瑕疵,尤其是在这灵光隐去的时刻,他更觉得自己有责任守护好它们的“形”。

  莫氏轻轻叹息,不再劝阻。她走到双剑下,仰头望着。昔日红白交织的炽热与冰寒早已消失,剑身甚至蒙上了一层薄灰。她鬼使神差地伸出手,用指尖极轻地拂过干将剑的剑嵴。

  冰凉。

  就在她指尖即将离开的刹那,那冰冷的剑身上,似乎极其微弱地、跳动了一下。

  如同心脏休眠许久后,一次微不可察的搏动。

  莫氏的手勐地顿住,呼吸一滞。

  “夫君!”她声音发颤。

  欧煌闻声转头:“怎么了?”

  “刚才……干将……好像动了一下?”莫氏不敢确定,那感觉太微弱,太快,恍若错觉。

  欧煌一个箭步冲过来,紧紧盯着干将剑,又看看莫氏:“你确定?”

  莫氏迟疑地摇头:“太……太快了,我不确定……”

  欧煌眉头紧锁,勐地想起什么,转身从材料堆里翻找起来,很快找出几片残留着暗金纹路的焦黑碎片——那是冀州鼎的残片。

  “陛下能引动残片道纹共鸣,或许……”他拿起一片残片,小心翼翼地靠近干将剑。

  残片与剑身相距寸许,并无反应。

  欧煌不甘心,又尝试靠近莫邪剑,依旧如此。

  他有些失望,正要放下残片,却不经意间将残片置于干将莫邪双剑交叉点的下方。

  突然!

  那焦黑的残片上的暗金纹路,毫无征兆地亮了一瞬!虽然微弱,却真实不虚!

  与此同时,交叉悬挂的双剑剑尖,极其轻微地嗡鸣了一声!虽然轻得几乎被炉火声掩盖,但欧煌和莫氏都真切地听到了!

  夫妇二人瞬间僵住,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狂喜与震惊!

  “有反应!它们还有反应!”欧煌声音激动得发哑,“虽然弱,但……但它们没死!只是需要……需要‘钥匙’!冀州鼎的残片,河图洛书的道纹,就是钥匙之一!”

  莫氏也激动地捂住嘴,眼中泛起泪光。这意味着,灵剑重晖,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然而,没等他们进一步尝试,那共鸣便迅速消退,残片纹路暗澹,双剑复归沉寂,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是因为残片太小?还是力量不够?”欧煌握着残片,若有所思,“需要更多……或者更完整的鼎器道纹?”

  这个消息,必须立刻禀报陛下!

  与此同时,幽州都督府。

  李积立于沙盘前,面色冷峻。沙盘上,辽东的山川城池栩栩如生。他派出的多批精锐斥候,折损近半,带回的消息却零碎而诡异。

  确实有狐妖踪迹,神出鬼没,惑人心智。更有甚者,提及某些边境地区的百姓变得异常麻木,对高句丽的挑衅行为视若无睹,甚至暗中资敌。还有斥候报告,夜晚靠近某些山谷时,会听到地底传来沉闷的锁链拖曳声和令人心季的哀嚎。

  “幽冥之气……”李积指尖点着沙盘上几处标记异常的地点,“泉盖苏文不过一凡俗权臣,岂有这般手段?背后必有妖邪作祟,且所图非小。”

  他想起陛下交付的暗中查探之命,心知此事已非单纯军情。他需要帮手,需要能应对这些邪异之事的人。

  “来人!”他沉声道,“持我令牌,八百里加急,前往云梦泽,寻巡水使张胥,请他来幽州一会!再,派人留意终南山方向,若见到一位持优雅长剑的老者,务必礼请至都督府!”

  李积本能地感觉到,这场潜在的危机,或许需要那些曾与灵剑并肩作战的“故人”。

  云梦泽上,张胥正驾舟巡视。龙渊剑悬于腰侧,如凡铁般沉默。他心有所感,望向北方,只觉那边气机晦暗,似有阴云凝聚。

  忽然,腰间龙渊剑极其轻微地振动了一下,剑柄触及肌肤,传来一丝微凉的触感。

  张胥勐地低头,握住剑柄。

  振动消失了,那丝微凉也仿佛只是错觉。

  他伫立舟头,良久不语。诚信高洁之剑,虽失其芒,其性仍存。它是在示警吗?北方,出了何事?

  他想起陛下憔悴的面容,想起洛水之祭的惨烈,心中已有决断。

  “调头,北上。”他对舟子轻声道。

  而在终南山通往官道的小径上,那隐士老者背着行囊,腰悬那柄优雅长剑,正不紧不慢地走着。他掐指算了算,微微一笑:“唔,李积那小子倒是机灵,知道求援了。也罢,省得老夫去闯他的都督府。”

  他顿了顿,目光又转向长安方向,眉头微蹙:“凌烟阁里那小太监……纯钧之气竟外溢择主?虽是微末之身,却有一股难得的澄澈心性。福兮祸所伏……罢了,且看他的造化吧。”

  老者继续前行,身影渐渐消失在苍茫山色之中。

  天地灵机虽寂,然剑芒已有微曦。散落的星火,正开始向着风暴将起之处,悄然汇聚。

  新的篇章,即将揭开。